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早中期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联合应用肌肉拉伸+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并分析其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到该院治疗的108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联合应用肌肉拉伸+电脑中频电疗治疗;观察组54例,联合应用肌肉拉伸+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WOMAC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WHOQOL-BRIEF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联合应用肌肉拉伸+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可改善膝骨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张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31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66例和电针组65例。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采用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张治疗,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电针组采用电针联合肌肉牵张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ief,WHOQOL-BRIEF)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WHOQOL-BRIEF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疼痛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 325,P=0. 745; t=0. 875,P=0. 880; t=0. 095,P=0. 925; t=0. 160,P=0. 873);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WHOQOL-BRIEF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90. 74±4. 55)分,(66. 64±8. 10)分,t=-54. 211,P=0. 000;(80. 31±4. 32)分,(66. 18±7. 78)分,t=-32. 347,P=0. 000;(68. 52±7. 88)分,(45. 26±10. 94)分,t=-49. 989,P=0. 000;(62. 60±4. 55)分,(44. 95±10. 74)分,t=-21. 354,P=0. 000],WOMAC评分、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12. 14±3. 68)分,(45. 15±9. 32)分,t=46. 976,P=0. 000;(22. 54±4. 43)分,(44. 91±9. 18)分,t=35. 922,P=0. 000;(2. 09±1. 08)分,(7. 06±0. 87)分,t=69. 494,P=0. 000;(2. 95±1. 26)分,(7. 05±0. 87)分,t=45. 640,P=0. 000],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患者的WHOQOL-BRIEF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电针组(t=13. 461,P=0. 000; t=5. 251,P=0. 000),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患者的WOMAC评分、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低于电针组(t=0. 243,P=0. 000; t=-4. 224,P=0. 000)。治疗结束后,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痊愈6例、显效49例、有效7例、无效4例,电针组痊愈3例、显效33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的综合疗效优于电针组(Z=-3. 401,P=0. 001)。结论: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张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能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骨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电针联合肌肉牵张治疗。  相似文献   

3.
曾文璧  罗岚  李文纯  蔡薇 《中医药导报》2019,25(11):117-119
目的:探讨采用肌筋膜触发点理论的刃针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刃针在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股内收肌、腘肌、腓肠肌等有明显压痛点或条索、结节点进行切割,对照组患者予洛索洛芬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肌筋膜触发点理论的刃针在减轻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感,改善膝关节功能上更有优势,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触诊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探讨套针新型浮针干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康复科诊治3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例,试验组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技术结合触诊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运用套针新型浮针灭活触发点;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腧穴穴位进行针刺。两组患者均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WOMAC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套针新型浮针灭活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后,WOMAC评分中的疼痛、僵硬、近期日常生活质量评分与传统针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套针新型浮针灭活膝关节周围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可有效缓解疼痛、晨僵等不适,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结论:套针新型浮针灭活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可促进膝关节周围力学平衡,降低肌组织张力,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提高膝关节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伤疼巴布贴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清中MMP-13和IL-1β的影响。方法:选择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编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每组各40例,对照组外用双氯芬酸钠贴剂治疗,观察组外用伤疼巴布贴治疗,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WOMAC指数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变化,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清中MMP-13及IL-1β变化。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无皮肤过敏等情况,对照组VAS评分及WOMAC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WOMAC指数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WOMAC指数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MMP-13和IL-1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IL-1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疼巴布贴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能较好减轻疼痛、改善症状,伤疼巴布贴治疗骨关节炎可能与降低MMP-13和IL-1β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比较温针灸结合拔罐与单纯针刺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寒湿痹阻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用温针灸结合拔罐治疗和单纯针刺治疗,对比2组总有效率以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量表(LK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治疗后2组WOMAC、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拔罐治疗寒湿痹阻型KOA,可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联合针刺触发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联合针刺触发点治疗,对照组联合传统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针刺触发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效,能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整脊结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口服西乐葆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组采用腰部整脊结合针刺。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和LKS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整脊结合针刺能够显著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
吴峰  朱俊腾  黄漫为 《光明中医》2023,(21):4206-4209
目的 分析针刺配合竹圈盐灸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轻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竹圈盐灸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针刺配合红外线(TDP)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压痛程度、肿胀度、活动度功能进行评价,并评定2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疼痛评分、僵硬评分、日常活动功能评分以及WOMAC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配合竹圈盐灸对轻中度KOA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蜡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蜡疗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4星期。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星期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蜡疗能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周围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浮针疗法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对关节软骨厚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时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衡功能及股骨内侧和外侧髁软骨厚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以及平衡功能的横向标准差和前后标准差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衡功能的稳定极限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膝关节内外侧髁软骨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横向标准差低于对照组(P<0.05),稳定极限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2.
蔡剑飞  刘鸿  徐磊  沈叶静 《新中医》2022,54(1):184-189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结筋病灶点联合手穴膝点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行针刀松解结筋病灶点联合手穴膝点针刺治疗,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E2 (PGE2)、β-内啡肽(β-EP),并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5.76%(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低(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6周后2组VAS评分及疼痛、僵硬、日常活动难度评分、WOMAC总分均降低(P<0.05),膝关节活动度均增大(P<0.05);与对照组治疗3周、6周后比较,治疗组同期VAS评分及疼痛、僵硬、进行日常活动难度评分、WOMAC总分均较低(P<0.05),膝关节活动度均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齐刺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证实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72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取患侧犊鼻和内膝眼穴。治疗组采用齐刺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每次20 min,每周3次,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1周、2周、3周后,6周后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程度评分及WOMAC骨性关节炎量表疼痛评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及总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VAS疼痛程度评分和WOMAC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疼痛评分及WOMAC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WOMAC量表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4.80±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OMAC量表疼痛评分、关节僵硬评分和日常活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6周后随访时,治疗组VAS疼痛程度和WOMAC量表日常活动评分及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齐刺法能有效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在降低VAS疼痛程度和WOMAC量表评分方面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治疗组则联合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关节VAS疼痛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治后,VAS疼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shlom膝关节功能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42/50),高于对照组的70.0%(3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局部疼痛,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围浮刺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在肌电图中波幅变化。方法将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运用围浮刺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用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2星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LKSS)、肌电积分值对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同时采用肌电图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膝骨关节炎在肌电图中的波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总分、LKSS评分、肌电积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浮刺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质增生丸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每周在患病关节腔内注射1次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抗骨质增生丸。两组连续治疗5周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膝关节疼痛VAS评分,骨关节炎严重程度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31.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WOMAC、VAS评分和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和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评分(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骨质增生丸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好,副作用低,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每周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留针30 min,每日1次。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量表(WOMAC评分)、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对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VAS、WOMAC、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优于对照组的65%(26/40)。结论:针刺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益气化瘀补肾方与美洛昔康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128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化瘀补肾方汤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7.5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结束后、12周和24周随访,评定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量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 g Scale for Pain,VAS)、5次坐立试验、生存质量SF-36量表及有效率。结果:两组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治疗后WOMAC量表各项积分均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治疗后5次坐立试验所用时间较治疗前均缩短(均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缩短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治疗6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89.71%。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方与美洛昔康片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均有效,益气化瘀补肾方既可以明显的缓解患者疼痛又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益气化瘀补肾方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及恢复膝关节内部力学平衡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美洛昔康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消瘀散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与对照组(56例)。治疗组予针刀联合消瘀散外敷,对照组予扶他林乳胶剂外涂。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膝关节功能相关评分(Lysholm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疼痛评分(VAS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及活动度,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2)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分别组内比较,两组Lysholm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WOMAC、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比较,治疗组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WOMAC、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分别组内比较,治疗组膝关节肿胀程度明显减轻(P0.05),而屈曲度明显增加(P0.05)。组间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比较,治疗组膝关节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而屈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消瘀散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明显减轻膝关节疼痛及肿胀,改善其活动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理疗,比较两组患者JOA、VA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推拿治疗LDH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