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从外院转入的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次断脐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感染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家长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对新生儿脐部实施二次断脐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促进脐带脱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8月在我院足月阴道自然分娩的105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出生后脐部处理采取晚断脐(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脐带残端保留4 cm,断脐后脐部暴露直至干燥自然脱落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在我院足月阴道自然分娩的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出生后脐部处理采取常规断脐法,即早断脐(出生后10 s内),脐带残端保留1~2 cm,断脐后脐部采取无菌脐贴覆盖直至自然脱落的方法。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渗血、脐部外翻、脐疝、脐部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脐部感染、脐部渗血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增加脐部外翻、脐疝的发生率。结论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可有效的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脐部渗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为预防新生儿脐炎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4月收治的254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7例,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脐部护理措施,观察组新生儿应用愈脐胎毒清实施脐部护理,并实施二次断脐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在平均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率以及脐炎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在实施二次断脐操作后,其脐带平均脱落时间缩短(P<0.05),脐部出血率降低(P<0.05),脐炎的发生率也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传统的常规新生儿脐部护理措施基础上,结合二次断脐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有效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断脐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渗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1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出生后按常规方法即时进行断脐处理,观察组给予晚断脐处理,即出生后对其擦干净羊水,行常规呼吸道清理,在距脐轮10 cm处采用钳夹将脐带剪断以阻断血流,行气门芯结扎并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让新生儿接触母体30 min后再行常规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渗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及渗血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脐带残留脱落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迟断脐能有效减少新生儿脐部感染及渗血情况的发生,促进新生儿残端脐带尽早脱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剪脐的效果.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用气门芯沿脐轮结扎,观察组240例新生儿出生24 h后沐浴时进行剪脐处理,对照组240例常规处理后待其自然脱落,观察两组脐带干燥时间及脐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脐带干燥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脐部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结论 气门芯沿脐轮结扎加人工2次剪脐方法,有效缩短脐带脱落时间,降低脐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赖香菊 《护理学报》2007,14(10):44-45
探讨住院新生儿脐部延期愈合的原因及对策。认为二次断脐不彻底(有脐带坏死组织残留),存在肉芽肿,土法接生新生儿娩出时脐带处理不当导致脐部感染是新生儿脐部延期愈合的主要原因。通过再次修剪脐带残留组织,PP粉烧灼肉芽组织,脐部湿敷加全身应用抗生素等方法,可促使脐部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的断脐方法对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09年5月出生的新生儿600例,产前随机分为气门芯组和脐带夹组。观察不同的断脐方法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来院断脐数、出血情况的差异。结果脐带夹组的脐部残端脱落时间比气门芯组要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夹组出血人数大于气门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气门芯断脐法在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减少出血方面效果优于脐带夹法,2种方法在新生儿断脐上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极容易发生局部感染,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炎和出血[1].二次断脐有预防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和缩短脐部脱落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荭  姜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3):2800-2801
目的探索对早产儿脐带残端早期修剪,缩短脐带残端脱落时间,防止脐部感染,促进脐部愈合的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人住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50例为实验组,进行二次断脐;5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脐带处理方法,对两组脐部渗血、感染率进行比较,观察生后10d内脐部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无一例感染,脐愈合佳。对照组4例感染,10例有少许渗血,愈合延迟。结论早产儿的二次断脐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护理方法,可促进脐部早日愈合,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断脐对缩短新生儿脐带水肿残端脱落时间,预防及减少脐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出生时脐带水肿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断脐。观察组采用暴露脐根部断脐法:新生儿出生经清理呼吸道后,距脐轮约1 cm用棉线结扎第一道,距结扎线上1.5 cm结扎第二道,距第二道结扎线外侧2 cm剪断远端脐带,暴露脐根部1 cm,用无菌纱布包扎残端。结果 2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燥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暴露脐根部断脐法可以促进脐带水肿残端早期干燥脱落。  相似文献   

11.
徐建平 《护理与康复》2015,14(11):1031-1033
目的观察剖宫产近胎盘端延迟30s断脐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新生儿按住院号末尾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剖宫产新生儿娩出后近胎盘端延迟30s断脐,60s内抬高脐带远端借助重力自体灌输脐静脉血,排空脐带余血使脐带紧缩后上脐带夹处理脐轮部;对照组常规断脐立即夹闭尚充盈的脐带。两组处理脐残端方法相同。结果脐部情况观察组良好100例,对照组良好92例、差8例,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观察组为(8.28±1.75)d,对照组为(10.26±2.86)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心率、脉搏氧饱和度、高胆红素血症及脐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胎盘端延迟30s断脐有利于剖宫产新生儿脐部愈合,同时可安全获得自体脐带血液回输。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断脐时间对脐部并发症及脐带脱落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梅  宋莉莉 《现代护理》2005,11(8):583-584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断脐的新生儿,脐部愈合时的并发症及脐带脱落时间上是否不同。方法以2003年2月26日~3月26日在北京妇产医院足月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其新生儿95例为实验组,生后不断脐直接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30分钟后按医院处理脐带常规断脐结扎脐带。101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生后按医院处理脐带常规结扎脐带,然后新生儿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经统计学检验(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依据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脐带处理常规对新生儿脐带进行断脐、结扎,实验组新生儿先与母亲皮肤接触后断脐,脐带脱落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新生儿的时间短,脱落快。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二次断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脐带的处理关系到预防脐部感染。新生儿断脐的方法有很多,我科多年来使用传统的断脐方法,根据临床观察,用此法断脐一般需5~7d脱落,由于时间长,容易发生脐炎。为此我科从2004年6月起对我院出生的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法,大大减少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04年6月~2005年6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新生儿156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03年6月~2004年6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新生儿1482例作为对照组,2组新生儿及孕妇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1.2方法传统的断脐方法:新生儿出生后1~2m in,在距脐根0.5cm处用气门芯套扎,在结扎处上方0.5cm剪断。常规消毒包扎脐部,等待自然脱落。二次断脐方法:第1次断脐在新生儿出生后1~2m in,用止血钳套带线气门芯距脐根0.5cm处夹住脐带,在止血钳上方0.5cm处剪断脐带,将带线气门芯滑至脐根处结扎。注意不可套住皮肤。气门芯的丝线可不用剪断,以利2次断脐时使用。常规消毒包扎脐部。第2次断脐,新生儿出生48h后,左手持无菌持物钳夹住脐带残端,或直接夹住气门芯的丝线拎起,用75%酒精消...  相似文献   

14.
脐带作为胎儿附属物,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失去其生理意义,应在无菌操作下断脐结扎。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围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若脐带处理不当,极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出血^1[1],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影响新生儿断脐效果的因素有断脐时间,断脐工具,断脐方法,脐带断端的消毒方法等。现结合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脐带夹与气门芯用于新生儿断脐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正常新生儿按出生顺序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0例,A组采用脐带夹断脐,B组采用气门芯套扎法断脐。比较两组脐带脱落时间及脐炎、脐部渗血发生率。结果脐带脱落时间A组(5.31±1.78)d、B组(9.24±4.05)d;A组未发生脐炎,B组发生轻度脐炎4例;A组发生脐部渗血1例,B组发生9例。结论使用脐带夹断脐的效果优于气门芯套扎法断脐。  相似文献   

16.
马信姬 《全科护理》2014,12(9):789-790
[目的]探讨研究丝线加气门芯二次扎脐用于新生儿水肿脐带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水肿脐带的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出生时丝线扎脐加第2天沐浴后气门芯二次扎脐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丝线结扎法。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渗血率、脐部感染率。[结果]两组新生儿在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渗血率、脐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丝线加气门芯二次扎脐用于新生儿水肿脐带的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剪脐的效果.方法实验组150例在新生儿出生24h后对脐带残端进行剪脐处理,并用10%碘酊消毒,95%酒精棉球及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加压包扎;对照组150例新生儿脐带常规处理后待其自然脱落,比较2组新生儿脐部炎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破损、渗血及由脐部因素引起的新生儿哭闹情况.结果2组炎性分泌物、新生儿哭闹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周围皮肤破损,渗血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脐带残端剪脐优于常规的自然脱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科学、简便、安全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方法将284例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43例)和对照组(141例)。观察组新生儿采取二次断脐方法,对照组不实施二次断脐,其他处理2组相同。对2组新生儿脐部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炎性分泌物、脐炎及脐部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脐部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断脐在产科新生儿脐部护理应用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断脐的新生儿,脐部愈合时的并发症及脐带脱落时间上是否不同.方法以2003年2月26日~3月26日在北京妇产医院足月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其新生儿95例为实验组,生后不断脐直接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30分钟后按医院处理脐带常规断脐结扎脐带.101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生后按医院处理脐带常规结扎脐带,然后新生儿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经统计学检验(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依据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脐带处理常规对新生儿脐带进行断脐、结扎,实验组新生儿先与母亲皮肤接触后断脐,脐带脱落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新生儿的时间短,脱落快.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断脐方法比较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寻求新生儿最佳断脐方法.方法 对在本院分娩的300名新生儿按三种断脐方法处理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 粗丝线断脐方法发生了7例残端出血;脐带夹断脐方法发生6例脐带夹脱落;气门芯断脐方法未发生意外.结论 最佳断脐方法是气门芯断脐法,它无残端出血和脱落现象,脐带脱落早,无感染,比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