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摘 要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 (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s,ACAT-1) 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在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人单核细胞系(THP-1),加入佛波酯 (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 培养48 h,细胞贴壁呈巨噬细胞样分化。再给予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和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hosphatidylinosjtol 3-kinase,PI3K) 的特异性抑制剂渥曼青霉素 (wortmannin,WT),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观察巨噬细胞ACA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可明显抑制ACAT-1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加入PI3K信号途径抑制剂wortmannin后ACAT-1表达较罗格列酮组明显增加,较巨噬细胞对照组降低。结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通过PI3K途径抑制ACAT-1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柯丽  成蓓  余其振  何平  白智峰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012-1015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有或无干扰素-γ(INF-γ)的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牛磺酸与THP-1持续孵育不同的时间,RT-PCR检测ACAT-1mRNA水平,Western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牛磺酸显著下调THP-1的ACA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n=3),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效应。INF-γ促进ACAT-1mRNA和蛋白表达(P<0.05),该作用被牛磺酸部分抑制(P<0.01)。结论:牛磺酸抑制ACAT-1的基础表达和由INF-γ诱导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os)干预在调节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MDMs)表达核因子-κB(NF-κB)、金属蛋白酶-9(MMP-19)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本研究为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于2007年3月至4月间,从湘雅二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患者中,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8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排除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和创伤、肝肾功能不全、肿瘤等患者.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转化为MDMs;随机分亚组后,分别用0μmol/L1μmol/L,10 μmol/L,20 μmol浓度Ros干预48h;RT-PCR检测各亚组MDMs表达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和MMP-9 mRNA,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表达强度.用ANOVA检验比较组间及亚组内MDMs在表达PPAR-γ,MMP-9,NF-κB P65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ACS组MDMs表达PPAR-γ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表达NF-κB P65及MMP-9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Ros干预后,ACS组及对照组PPAR-γmRNA表达明显上调,ACS组PPAR-γ的表达量与Ros浓度呈正变关系;MMP-9 mRNA表达下调,在ACs组其下调程度与Ros浓度呈反变关系;两组NF-κB P65表达量均呈现非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MDMs的PPAR-γRNA表达被抑制、NF-γB活性及MMP-9 mRNA表达增强.Ros干预可通过增加PPAR-γ的表达,从而抑制NF-κB活性和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高选择性强效激动剂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PPARγ基因及内皮素1基因转录及翻译水平的影响,探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及在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7-03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MTT法得出罗格列酮浓度为5μmol/L时对细胞活性影响最小。②实验分为2组,罗格列酮干预组采用5μmol/L罗格列酮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h,同时设空白对照组。③通过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定量检测2组PPARγ与内皮素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γ蛋白与内皮素1前体蛋白水平;然后对PPARγ及内皮素1的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罗格列酮干预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PARγmRNA和蛋白质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内皮素1 mRNA及内皮素1前体蛋白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②PPARγ与内皮素1 mRNA及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r=0.914,P=0.011;r=0.999,P=0.028)。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通过增加PPARγ的表达量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抑制内皮素1及其前体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基因表达,共同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郅敏  姚嘉茵  鲁义  李初俊 《新医学》2010,41(10):647-652,F0003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基因及其下游基因表达、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探讨水飞蓟宾防治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水飞蓟宾组,并以正常大鼠为空白对照组。6周后用荧光偏振法检测肝脏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变化,RT—PCR法检测大鼠血清PPAR-α、PPAR—γ及其下游基因包括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LCAD)、脂酰辅酶A氧化酶(AOX)和细胞色素P450A1酶(CYP450A1)、脂联素、脂联素受体(AdipoR)、抵抗素mRNA水平的表达,观察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或小泡性的脂肪变性,部分伴肝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罗格列酮组与水飞蓟宾组肝组织可见少量小泡性脂肪变性,未见明显肝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微黏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罗格列酮组及水飞蓟宾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微黏度低于模型组(P〈0.05或0.01),水飞蓟宾组明显低于罗格列酮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PAR-γ、AOX、CYP450A1、PPAR-γ、脂联素、AdipoR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抵抗素表达水平升高。罗格列酮组PPAR-γ、PPAR-α、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1或0.05);水飞蓟宾组PPAR-α、AOX、CYP450A1,PPAR-γ、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均比模型组上升(P〈0.05),且抵抗素mRNA表达水平比模型组下降(P〈0.05)。结论:水飞蓟宾可以有效防治NAFLD,其机制可能与稳定并维持适当的肝脏线粒体膜流动性,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哮喘小鼠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分别用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小鼠肺组织T-bet mRNA和气道粘蛋白基因Muc5ac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哮喘组肺组织T-bet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1),而哮喘组气道Muc5ac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②罗格列酮组小鼠肺组织T-bet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哮喘组(P <0.01),而罗格列酮组气道Muc5ac蛋白的表达则显著低于哮喘组(P <0.01)。③哮喘组T-bet mRNA与Muc5ac蛋白呈直线负相关(P <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哮喘时气道Muc5ac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其上调T-bet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Dial(mammalian diaphanous 1)在人血小板中的表达和血小板聚集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对该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PI3K抑制剂和抗mDial抗体导入后对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mDial在血小板静止及活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关系.结果 mDial在血小板静止、凝血酶诱导的铺展或聚集血小板内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过程中,mDial从Triton-X100可溶性(胞质)部分向Triton-X100不可溶性(细胞骨架)部分转位;抗mDial抗体导入血小板后能够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及Ly294002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mDial从Triton-X100可溶性部分向Triton-X100不可溶性部分的转位.结论 PI3K通过mDial参与调控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过程中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肝脏的表达以及罗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空白对照)组、高脂组、糖尿病组、罗格列酮组,每组20只。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另3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对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罗格列酮组予罗格列酮4 mg/(kg·d)灌胃。造模成功后6周和12周时,留取各组动物肝脏组织检测LOX-1、e NOS、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 1LOX-1表达:造模成功后6周和12周时,与对照组和高脂组比较,糖尿病组表达上调(P0.01),罗格列酮组表达较糖尿病组下调(P0.01);造模成功后12周时,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表达均较对照组上调(P0.01),糖尿病组与罗格列酮组较高脂组表达上调(P0.01),罗格列酮组较糖尿病组表达下调(P0.01)。2 e NOS表达:造模成功后6周时,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表达下调(P0.01),与高脂组比较,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表达下调(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罗格列酮组表达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12周时罗格列酮组较糖尿病组表达上调(P0.01)。3PPARγ表达:造模成功后6周和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表达上调(P0.01);与高脂组比较,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表达上调(P0.01);罗格列酮组较糖尿病组表达下调(P0.01)。结论高血糖、高血脂均可导致大鼠肝脏LOX-1、e NOS和PPARγ的表达异常,且高血糖和高血脂并存时表达异常更明显。罗格列酮对这种表达的异常有一定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游泳训练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胰岛素抵抗模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游泳训练改善ApoE基因敲除小鼠胰岛素抵抗(IR)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8周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26只,随机分为:高脂运动组(n=13)和高脂静止组(n=13).高脂运动组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加游泳训练12周,高脂静止组除不进行游泳训练外,余同高脂运动组.另以健康雄性C57BL/6J (n=10)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12周.干预12周后,测各组小鼠空腹胰岛素(FIN)、空腹血糖(FPG)、并以HOMA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确定胰岛素抵抗模型建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HDL)、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LDL)、游离脂肪酸(FFA)含量;RT-PCR法测肝脏组织中PPAR-γ、CPT-1、MCAD mRNA表达水平.结果:运动训练干预12周以后: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脂静止组体重显著增加(P<0.05);与高脂静止组比较,高脂运动组体重显著下降(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脂静止组FIN、FPG、Homa-IRI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与高脂静止组相比较,高脂运动组FIN、FPG、Homa-IRI明显降低(P分别<0.05、0.01、0.01).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脂静止组TC、LDL、FFA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与高脂静止组相比较,高脂运动组TC、LDL、FFA水平明显降低(P分别< 0.05、0.05、0.01),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脂静止组PPAR-γ、CPT-1、MCAD mRNA表达明显降低(P均<0.01);与高脂静止组相比较,高脂运动组PPAR-γ、CPT-1、MCADmRNA表达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游泳训练可能通过上调肝脏组织PPAR-γ表达、进而上调CPT-1、MCAD的表达,改善小鼠脂代谢,从而改善ApoE基因敲除小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A549间充质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TGF-β1组及抑制剂组,正常对照组不加入TGF-β1,TGF-β1组加入10ng/mLTGF-β1,抑制剂组加入TGF-β1(10ng/mL)和PI3K的抑制剂Ly294002(10nmol/L),72h后通过RT-PCR检测各组A549细胞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及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间充质细胞标志物纤连蛋白(Fn)表达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Akt磷酸化(p-Akt)水平的变化。所有实验至少重复3次。结果:正常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有E-cad表达及微量的α-SMA、Fn、p-Akt表达;TGF-β1组E-cad的表达下调,α-SMA、Fn、p-Akt的表达上调;抑制剂组与TGF-β1组比较E-cad的表达上调,α-SMA、Fn、p-Akt的表达明显抑制。结论:PI3K/Akt途径参与TGF-β1介导的肺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过程,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可有效抑制TGF-β1介导的肺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hLRH-1不同变异体在人胚胎组织的表达谱。方法通过设计特异引物,并经常规RT-PCR方法检测hLRH-1v1和hLRH-1在三例引产胎儿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以实时定量RT-PCR法分析总hLRH-1的mRNA的相对表达谱。结果检测的结果显示,hLRH-1v1在人类各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组织广泛表达,而hLRH-1则仅局限于肝、胃、小肠和胰腺组织。结论hLRH-1v1和hLRH-1在人胎儿组织表达谱的差异提示它们在早期胚胎发育中可能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RCA1、CDH1、DKK1和SFRP1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患者肿瘤激素受体状态、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115例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外周血BRCA1、CDH1、DKK1和SFRP1的甲基化情况,与6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BRCA1、CDH1和SFRP1的甲基化状态在...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中肿瘤/睾丸抗原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MAGE-1、NY-ESO-1、SCP-1基因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索其在直肠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AGE-1、NY-ESO-1、SCP-1单克隆抗体,对68例直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SPSS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在检测的68例直肠癌标本中,MAGE-1、NY-ESO-1、SC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9%(21/68)、23.5%(16/68)、17.6%(12/68)。多个CTA基因可在直肠癌中同时表达,至少表达一种CTA的频率为67.7%(46/68),同时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CTA的频率是20.6%(14/68),同时表达三种CTA的频率为5.9%(4/68)。阳性颗粒均位于细胞质。MAGE-1、NY-ESO-1、SCP-1基因的表达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分化较好Ⅰ级直肠腺癌,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T抗原(MAGE-1、NY-ESO-1、SCP-1)在直肠癌组织中有高特异的表达,这使得用这些CTA编码的蛋白作为疫苗用于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XBP-1的两种不同剪切体XBP-1u,XBP-1s在骨髓瘤诱导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分别构建过表达质粒pcDNA3.1-C-XBP-1u,pcDNA3.1-C-XBP-1s,转染进入骨髓瘤细胞系U266和RPMI-8226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49e的表达率,ELISA检测上清液中轻链蛋白含量的改变以判断细胞的分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XBP-1u和XBP-1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过表达XBP-1u可以促进骨髓瘤细胞的分化,在形态学上显示浆细胞更加成熟;在U266和RPMI-8226细胞中,细胞表面CD49e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上调,分别由对照的(9.02±0.3)%,(5.17±0.92)%增加到(27.7±1.14)%,(13.97±1.79)%(p0.01)。U266和RPMI8226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轻链蛋白含量由对照的(474.75±19.52)ng/ml,(289.44±6.19)ng/ml增加到(692.34±21.17)ng/ml,(401.55±13.7)ng/ml(p0.01,p0.05),而在过表达XBP-1s的骨髓细胞中则没有明显的改变,表明过表达XBP-1s对骨髓瘤细胞的分化没有促进作用。结论:XBP-1u表达水平的增高对于骨髓瘤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国内外研究发现人参皂苷及其单体在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逆转耐药等方面均有疗效,目前主要集中于对实体瘤和急性白血病的研究,涉及慢性白血病的报道非常少.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单体Rb1,Rg1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2009-03在重庆医科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和眼科实验室完成.材料:K562细胞由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系提供.纯度为98.6%的人参皂苷单体Rb1,Rg1由南京艾斯替么中药研究所提供.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调整密度为7×108L-1,空白对照组予以常规培养;人参皂苷单体Rb1组分别加入20,40,80,160 μmol/L的Rb1:人参皂苷单体Rg1组分别加入5,10,20,40,80 μmol/L的Rg1.主要观察指标:MTT比色法、锥虫蓝拒染法检测K562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人参皂苷单体Rb1,Rg1在体外对K562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20~160 μmol/L Rb1和5~20 μmol/L Rg1浓度范围内,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且均在作用48 h时抑制率达高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体外培养48 h后160 μmol/LRb1组细胞周期分布无变化;20 μmol/L Rg1组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且160 μmol/L Rb1组、20 μmol/L Rg1组均未出现"亚二倍体"峰.结论:人参皂苷单体Rb1,Rg1均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Rg1增殖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将K562细胞阻滞于S期而实现的,而Rb1的增殖抑制作用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甲型/乙型流感快速筛查试验与H1N1PCR确证试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为H1N1型流感的快速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甲型/乙型流感检测试剂盒与北京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PCR确证方法同时测定87例具有相关体征病人的鼻咽部拭子,确定病人流感病毒的感染状况。结果自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我院送检H1N1型流感检测标本248例。其中我院实验室同时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甲型/乙型流感检测试剂盒筛查测定87例,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5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0例。87例病人中,H1N1阳性标本9例;快速筛查试验与确证试验两种方法同时阳性6例;同时阴性69例。筛查试验阳性而确证试验阴性的标本9例;筛查试验阴性而确证试验阳性的标本3例。筛查试验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阳性预示值为40.0%,阴性预示值为95.8%。诊断灵敏度是66.7%,诊断特异性是88.5%。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甲型/乙型流感快速检测试剂盒可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筛查实验,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作为诊断的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发展为重症与危重症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轻症患者(88例)为对照,分析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19例)和危重症患者(12例)的性别、体质量指数、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体温、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血白蛋白、血钙、心肌酶、血小板、氧合指数、胸部X线片、CT等12项临床诊断指标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以及死亡的关系。结果:按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由大到小:氧合指数、CT、入院体温、体质量指数对ALI的影响最大;氧合指数、心肌酶、体质量指数、入院体温、血白蛋白对ARDS的影响最大;白蛋白、氧合指数、心肌酶、入院体温、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血小板对感染性休克的影响最大;氧合指数、心肌酶、CT、白蛋白、入院体温、从发病到入院时间对MODS的影响最大;白蛋白、氧合指数、心肌酶、入院体温、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血小板对死亡的影响最大。结论:氧合指数、CT、入院体温、体质量指数等临床指标异常可提示ALI;氧合指数、心肌酶、体质量指数、入院体温、血白蛋白等临床指标异常可提示ARDS;血白蛋白、氧合指数、心肌酶、入院体温、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血小板等临床指标异常可提示感染性休克;氧合指数、心肌酶、CT、血白蛋白、入院体温异常及从发病到入院时间长可提示MODS;血白蛋白、氧合指数、心肌酶、入院体温、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血小板等临床指标异常可提示死亡。密切关注以上指标可以对其进行早期识别与干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观察初治与难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F-κB活性及WT1、MDR1的表达水平,探讨三者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为寻找新的改善难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患者45例,其中初治组20例(A组),难治组25例(分为B、C两组).以15例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EMSA)法检测各组病人NF-κB的活化水平,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病人WT1及MDR1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在对照组未检测到NF-κB活化及WT1和MDR1表达;在初治组中NF-κB的活化水平、WT1和MDR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难治组,而在难治B、C两组中三者无明显区别;各组病人细胞中NF-κB活化水平与WT1及MDR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F-κB的活化,WT1、MDR1的高表达可能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难治的原因之一,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F-κB的活化水平与WT1、MDR1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编码艾滋病病毒(HIV-1)外膜蛋白的env基因、核蛋白的gag基因与编码干扰素(IFNα-2b)基因分别插入pSFJ16与pSFJ38真核表达载体,观察表达产物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重组质粒,经质脂体转染与野生型痘苗病毒在Cos-7细胞内同源重组,筛选、纯化获得重组痘苗病毒vJ38gag/IFNα-2b和vJ16env/IFNα-2b。免疫小鼠后,检测小鼠外周血与牌淋巴细胞对ConA及LDs的反应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脾细胞CD4^+、CD8^+,细胞计数。结果外周血与脾淋巴细胞对ConA及Lps的反应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D8^+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呈增高趋势。结论重组痘苗病毒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重组痘苗病毒能在体外与HIV—1 env和HIV-1 gag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