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某院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 280例,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分为MDRO感染组(270例)和非MDRO感染组(1 010例),分析MDRO的检出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恶性肿瘤患者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1 280例恶性肿瘤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为21.09%(270/1 280)。270例MDRO感染患者共检出多重耐药菌菌株295株,居前3位的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1.19%)、铜绿假单胞菌(23.05%)及大肠埃希菌(19.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卧床(OR=2.804,95%CI:1.725~4.364)、侵入性操作(OR=3.907,95%CI:2.914~7.523)、使用抗菌药物种类(OR=5.306,95%CI:4.105~9.248)、使用抗菌药物时间(OR=3.117,95%CI:2.208~6.731)、低白蛋白水平(OR=2.105,95%CI:1.286~3.740)是恶性肿瘤患者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MDRO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降低MDRO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108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根据患者的临床转归分为好转组与预后不良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患者科室主要分布在ICU(19.4%)、感染科(13.9%)、肝胆外科(10.3%)、血液内科(8.4%);86.1%的患者存在基础疾病,主要为糖尿病(38.9%)、高血压(25.0%)、恶性实体肿瘤(14.8%)。108株引起血流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与1 631株非血流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比较显示,对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3%、14.8%。根据转归不同,年龄、住院时间、入住ICU及贫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4,95%CI=0.002~0.083,P=0.038)、住院时间(OR=0.936,95%CI=-0.110~-0.023,P=0.003)、入住ICU(OR=8.794,95%C...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院内获得性非发酵菌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5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老年人院内获得性非发酵菌肺炎(简称非发酵菌H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人非发酵菌HAP的发生与误吸(OR=41.682,95%CI2.907-597.730)、患有基础疾病(OR=12.130,95%CI1.518-96.964)、使用胃酸分泌抑制剂(OR=11.727,95%CI1.451-94.772)、使用镇静剂(OR=7.221,95%CI1.029-50.688)及气管插管/切开(OR=1.229,95%CI1.047-1.444)有关。结论 病人误吸、患有基础疾病、使用胃酸分泌抑制剂和镇静剂、气管插管/切开容易导致老年患者非发酵菌H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状况、影响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20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A组, 91例)和非感染组(B组, 116例)。结合患者人口学资料、病史、病情探讨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  脑出血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占比43.96%(91/207)。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102, 95%CI: 1.006~2.135)、COPD病史(OR=2.679, 95%CI: 1.085~6.678)、糖尿病史(OR=3.175, 95%CI: 2.170~4.156)、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OR=4.500, 95%CI: 3.189~5.865)、手术治疗(OR=8.282, 95%CI: 1.182~31.483)、低蛋白血症(OR=3.864, 95%CI: 1.170~6.696)是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COPD病史、GCS评分较低、手术治疗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能独立影响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加强干预, 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影响血流感染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13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GN鉴定卡检测血液中病原菌,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诊断是否存在血流感染。按有无血流感染将患者分为血流感染组(n=65)和无血流感染组(n=65),血流感染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31)和存活组(n=31)。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Ⅱ)评分、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动脉插管、静脉插管、气管插管、引流管、导尿管及胃管等)、输血及抗菌药物使用等临床资料,分析ICU患者血流感染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30例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65例,无血流感染患者65例。血流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0株(76.92%),革兰阳性菌15株(23.08%);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36.92%(24/65)]、肺炎克雷伯菌[24.62%(16/65)]、鲍曼不动杆菌[4.62%(3/65)]为主,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15%(4/65)]、肺炎链球菌[6.15%(4/65)]、金黄色葡萄球菌[4.62%(3/65)]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有泌尿系统疾病和感染前3个月内行动脉插管、静脉插管、胃管插管、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应用青霉素类、应用替加环素、应用碳青霉烯类、应用碳青霉烯类+其他药物为ICU患者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泌尿系统疾病[比值比(OR)=4.127,95%置信区间(CI):1.049~16.227]和感染前3个月内行静脉插管(OR=3.639,95%CI:1.097~12.073)、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OR=8.090,95%CI:2.051~31.901)、应用替加环素(OR=10.089,95%CI:1.834~55.515)、应用碳青霉烯类+其他药物(OR=7.992,95%CI:2.120~30.134)为ICU患者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有代谢性疾病和死亡前3个月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其他药物为ICU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代谢性疾病(OR=4.208,95%CI:1.056~16.774)和感染前3个月内应用碳青霉烯类+其他药物(OR=20.454,95%CI:2.320~180.331)为ICU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ICU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有创操作,可降低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20年3月-2022年9月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75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诊创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75例急诊创伤患者中,术后切口发生感染者23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3.14%;感染组、未感染组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合并高血压、手术部位、切口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前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4.913,95%CI(1.614,14.955)]、BMI≥24 kg/m2[OR=3.922,95%CI(1.286,11.959)]、开放手术[OR=3.268,95%CI(1.028,10.384)]、手术时间≥6 h[OR=4.090,95%CI(1.305,12.818)]、术前未使用抗生素[OR=5.249,95%CI(1.446,19.051)]、住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多发性脑梗死(MCI)与单发性脑梗死(SCI)的常见危险因素的差异,提高对其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2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为MCI组94例和SCI组202例,对可能影响脑梗死发病的24项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危险因素在MCI与SCI组间有无差异,然后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MCI与SCI组间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史、脑梗死史、房颤史、吸烟史均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8,95%CI(1.012~1.066)]、高血压史[OR=2.196,95%CI(1.291~3.736)]、脑梗死史[OR=2.846,95%CI(1.144~7.079)]、房颤史[OR=2.818,95%CI(1.012~7.842)]、吸烟史[OR=1.875,95%CI(1.027~3.421)]均为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SCI组相比,年龄、高血压史、脑梗死、房颤史、吸烟史均为M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开胸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9例开胸手术后发生肺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38例开胸手术后未发生肺栓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患者年龄50岁、合并心肺疾病、术中出血量200 m L、合并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肺癌、术后卧床时间3 d与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出患者年龄50岁[OR=69.115,95%CI(2.687,1777.577)]、术中出血量200 m L[OR=27.943,95%CI(1.505,518.905)]、合并DVT形成[OR=75.908,95%CI(2.374,2426.920)]、肺癌[OR=32.282,95%CI(1.420,733.931)]、术后卧床时间3 d[OR=17.709,95%CI(1.095,286.389)]是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50岁、术中出血量200 m L、合并DVT形成、肺癌、术后卧床时间3 d是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9,(7):490-494
目的探讨社区泌尿系多重耐药菌(Multi Drug Resistent Organisms,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的诊疗及早期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以2012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39例社区泌尿系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药敏结果分为MDROs组(214例)和非MDROs组(325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社区泌尿系感染MDROs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DROs组和非MDROs组在血常规的白细胞≥10.0×10~9/L、尿常规的亚硝酸盐、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泌尿系感染史、前一年内的住院史、尿路梗阻性疾病≥3种、贫血、使用免疫抑制剂、尿管留置史、泌尿系统手术等10个因素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常规的白细胞≥10.0×10~9/L(OR=5.068,95%CI 1.674~15.344,P=0.004)、使用免疫抑制剂(OR=4.164,95%CI 1.265~13.707,P=0.010)、尿路梗阻性疾病≥3种(OR=2.763,95%CI1.276~5.981,P=0.010)、使用三代头孢菌素(OR=2.224,95%CI1.110~4.456,P=0.024)、尿管留置史(OR=2.079,95%CI1.066~4.055,P=0.032)是社区泌尿系MDRO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的指征,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尽量减少使用免疫抑制剂,减少尿管留置等以降低社区泌尿系MDROs感染的概率,对已具有相应指标的患者,应尽早加强感染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控制其感染提供科学的指导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者,将其按年龄、性别匹配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析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多重耐药菌株列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7例(34.18%)、鲍曼不动杆菌16例(20.25%)、铜绿假单胞菌8例(10.13%)。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及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鲍曼不动杆菌表现为泛耐药,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菌素在铜绿假单胞菌中耐药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6.74,95%CI:1.57~20.82)、联合应用抗生素(OR=2.98,95%CI:1.14~7.79)、机械通气(OR=3.60,95%CI:1.29~9.99)以及住院天数(OR=4.34,95%CI:1.01~9.98)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关联。结论:糖尿病、抗生素联合用药、机械通气、住院天数可能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坤  任琳  王金霞  吴永贵 《安徽医学》2019,40(8):924-927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1年3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84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生肺部感染的36例患者设为病例组,其余148例设为对照组,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PD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C-反应蛋白(CRP)升高及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不全(OR=10. 860,95%CI:3. 290~35. 843,P=0. 000)、贫血(OR=1. 041,95%CI:1. 018~1. 064,P=0. 000)、CRP(OR=2. 563,95%CI:1. 074~6. 116,P=0. 034)是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患者在贫血、心功能不全及CRP升高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肺部感染,临床应予以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核性脓胸术后残腔形成的危险因素,为结核性脓胸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结核性脓胸采取脓胸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残腔形成情况将其分为残腔形成37例(观察组)与未形成残腔16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并对结核性脓胸术后残腔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病程、术前肺功能、吸烟史、手术有无完全游离肺、肺部病灶多少及术后能否有效排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结核性脓胸术后残腔形成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1.589,95%CI(1.315,2.276)]、病程≥3年[OR=1.736,95%CI(1.211,2.349)]、术前肺功能较差[OR=1.346,95%CI(1.023,1.783)]、手术无完全游离肺[OR=1.565,95%CI(1.114,2.001)]、肺部病灶多[OR=1.894,95%CI(1.375,2.462)]以及术后不能有效排痰[OR=2.686,95%CI(1.256,3.833)]均为结核性脓胸术后残腔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5岁、病程≥3年、术前肺功能较差、手术无完全游离肺、肺部病灶多以及术后不能有效排痰均与结核性脓胸术后残腔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应采取最有效的手术方式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结核性脓胸术后残腔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高凝状态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完全血凝堵塞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完全血凝堵塞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ICU收治的高凝状态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完全血凝堵塞分为堵塞组(n=29)与非堵塞组(n=106),采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CU高凝状态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完全血凝堵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135例患者中,发生完全血凝堵塞29例(21.48%),堵塞发生于输液间歇期22例(75.86%),全胃肠外营养时3例(10.34%),输液过程4例(13.79%);堵塞组年龄>60岁者比例高于非堵塞组(χ~2/P=5.122/0.023);堵塞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高于非堵塞组(t=6.839、4.848、6.833、5.084,P均=0.000);堵塞组置管类型为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37.93%)、置管时间> 14 d(41.38%)、封管方式为生理盐水(86.21%)、冲封管操作不规范(27.59%)所占比例均高于非堵塞组(χ~2/P=4.133/0.042、4.088/0.043、4.442/0.035、4.069/0.0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95%CI)=3.543(2.112~5.994)]、D-D[≥3.0 mg/L,OR(95%CI)=5.223(3.387~8.054)]、FDP[≥25.0μg/ml,OR(95%CI)=3.755(2.717~5.188)]、PLT[≥200×10~9/L,OR(95%CI)=2.776(1.040~7.411)]、Fib[≥5.0 g/L,OR(95%CI)=3.206(2.108~4.877)]、置管类型[CVC,OR(95%CI)=3.130(1.184~8.274)]、置管时间[>14 d,OR(95%CI)=5.842(2.994~11.397)]、封管方式[生理盐水,OR(95%CI)=3.068(1.018~9.249)]为ICU高凝状态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完全血凝堵塞的危险因素,冲封管规范操作为其保护因素(OR=0.360,95%CI 0.144~0.900)。结论 ICU高凝状态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完全血凝堵塞发生率较高,老年、高凝状态、CVC置管、置管时间> 14 d、生理盐水封管均为完全血凝堵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对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常州医疗区收治的80例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并发组(18例)与未并发组(6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PA、CRP及PCT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并发组有吸烟史占比、有肺部疾病史占比及CRP、PCT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血清PA低于未并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4.651,95%CI:1.829~11.822)、肺部疾病史(OR=4.791,95%CI:1.591~12.405)、血清PA(OR=0.274,95%CI:0.097~0.776)、血清PCT(OR=3.854,95%CI:1.665~8.916)、血清CRP(OR=4.671,95%CI:1.887~9.172)均是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生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22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伴门静脉高压50例设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单纯肝硬化72例设为肝硬化组。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男性比例、腹水形成、血清白蛋白、血小板计数(PLT)、脾门静脉内径和脾脏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水形成[OR=1.957,95%CI(1.37~2.45)]、脾门静脉内径增加[OR=2.334、95%CI(1.99~3.02)]、PLT降低[OR=2.439,95%CI(2.07~2.80)]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腹水形成、门静脉内径增加和PLT降低是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形成的危险因素,肝硬化患者应定期检查上述指标,以便早期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产ESBLs株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分离的257株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比较产ESBLs和不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以不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做为对照组,分析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5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菌136株,检出率为52.92%。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测试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ESBLs组。20个与产ESBLs感染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中,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个为产ESBLs株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即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OR=4.117,95%CI=1.7639.613)、喹诺酮类抗生素(OR=4.132,95%CI=1.9429.613)、喹诺酮类抗生素(OR=4.132,95%CI=1.9428.789)和ICU入住>7 d(OR=4.297,95%CI=1.8998.789)和ICU入住>7 d(OR=4.297,95%CI=1.8999.726),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其保护性因素(OR=0.074,95%CI=0.0239.726),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其保护性因素(OR=0.074,95%CI=0.0230.235)。结论:下呼吸道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的检出率高、耐药性强,感染患者病死率高,住院时间长。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具有多个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产ESBLs株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17.
王秀丽 《中外医疗》2013,32(5):48-48,50
目的探讨引起ICU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ICU收治的189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肺部感染的126例作为观察组,无肺部感染的6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66.7%,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住院≥7d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抗酸剂使用糖皮质激素GCS计分低与并发肺部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CU≥7d(OR=1.981,95%CI1.009-3.891)侵入性操作(OR=4.474,95%CI1.863-10.742GCS计分低(OR=2.443,95%CI1.187-5.028)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ICU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膜溃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2年3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153例,统计术后角膜溃疡发生情况,将并发角膜溃疡的患者作为发生组,其余作为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膜溃疡的危险因素。结果 153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术后30例并发角膜溃疡作为发生组,其余123例作为未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糖尿病、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操作不规范、角膜缝线松动及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合理的构成比升高(P <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678(95%CI:2.013,3.343)]、复发性胬肉[OR=2.280(95%CI:1.659,2.900)]、手术操作不规范[OR=7.036(95%CI:4.152,9.919)]、角膜缝线松动[OR=3.466(95%CI:2.632,4.300)]及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合理[OR=5.217(95%CI:3.021,7.414)]均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膜溃疡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巨大儿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75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是否≥4 000 g分为巨大儿组(95例)和非巨大儿组(657例)。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巨大儿的风险预测因子,根据风险预测因子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巨大儿的发生率为1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肥胖[OR=5.706,95%CI(1.69,19.27)]、孕期体质量增长>14 kg[OR=3.135,95%CI(1.14,8.65)]、分娩孕周[OR=1.311,95%CI(1.09,1.58)]、羊水量[OR=1.002,95%CI(1.00,1.21)]是分娩巨大儿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P均<0.05)。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巨大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95%CI(0.69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对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东方市人民医院ICU住院的96例肺炎克雷伯菌(KP)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感染情况分为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组和CRKP组,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KP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对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CRKP患者55例(57.3%),CSKP患者41例(42.7%)。感染前入住ICU(OR=2.489)、行机械通气(OR=1.315)、使用抗生素(OR=1.171)、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OR=1.818)均是CRKP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时APACHEⅡ评分(OR=1.239)、SOFA评分(OR=1.473)及感染性休克(OR=1.799)是KP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预测KP血流感染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95%CI:0.704~0.884,P=0.003)、0.829(95%CI:0.749~0.909,P=0.005)。结论 CRKP血流感染患者病死率较高,感染前入住ICU、行机械通气、使用抗生素、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感染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可作为KP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