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回盲部溃疡最常见于三类疾病:肠结核、克罗恩病、淋巴瘤 回盲部肠黏膜淋巴组织丰富,是某些疾病的好发部位。其中克罗恩病和肠结核临床及内镜表现十分类似,容易造成混淆,但两者仍有一些不同之处可资鉴别:①肠结核可有肠外结核表现,女性可出现闭经;②肠结核并发肠瘘和出血几率少于克罗恩病;③肠结核造成升结肠挛缩以及回盲瓣破坏比克罗恩病更明显;④病变单纯累及盲肠者多考虑结核,单纯累及回肠者多考虑克罗恩病;⑤肠结核的溃疡多为环形,而克罗恩病多为纵行,可有“铺路石”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临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来确诊的41倒克罗恩病和39例肠结核的内镜、病理以及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克罗恩病临床表现以血便、肛门直肠病变、瘘管形成多见,内镜下卵石样、节段性改变仅见于克罗恩病,病理学检查裂隙样溃疡、透壁炎症是克罗恩病的病理学特征。肠结核临床表现以腹胀多见,可合并肠外结核表现,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回盲瓣受累及,干酪性肉芽肿仅见于肠结核病,结合结核菌抗酸染色、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PPD实验,与克罗恩病有明显差别。结论:结合临床表现、电子结肠镜加病变组织活检、结核菌染色、PCR检查,PPD实验。是鉴别诊断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重要手段。必要时手术探查及抗结核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病,病变可以侵及胃肠管的任何部分,但主要累及远端小肠和近段结肠.病理特征为呈节段性分布的胃肠道肉芽肿性炎症合并纤维化和溃疡.临床以腹痛、腹泻、发热、腹部肿块,瘘管形成及肠梗阻为特点,并伴有肠外表现.  相似文献   

4.
张国安 《疑难病杂志》2010,9(2):122-123
目的总结常见肠道疾病的内镜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常见肠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45例,克罗恩病(CD)28例,肠结核25例,缺血性肠病14例对其内镜下病变分布特征及主要内镜表现进行分析。结果UC多为弥漫性或连续性分布的不规则浅溃疡,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CD以累及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为主,呈节段性分布为主;肠结核病变局限,多累及回盲部,特征性镜下表现为环形溃疡;缺血性肠病以累及左半结肠为最多,病变与正常肠段界限明显。结论内镜检查能明确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大大提高了对肠道病的检出率及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陈国祥 《实用医技杂志》2012,(12):1266-1267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1]。病变多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以末端回肠及其邻近结肠多见,可伴皮肤、眼部及关节等部位的肠外改变。起病隐袭,病程常为慢性,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年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4例克罗恩病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探讨克罗恩病的CT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肠外损害。[1]笔者对1例在我科门诊确诊的CD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辨证辨病论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克罗恩病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X线、内镜检查和手术情况。结果:CD好发于男性,多见于青壮年,慢性起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及腹块为主;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为其主要并发症,部分患者有肠外表现;病变常累及小肠和结肠。结论:C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延误诊断,克罗恩病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及内镜检查,手术为获得病理诊断的主要方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2000年)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炎症性肠病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C)和克罗恩病 (CD)。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 ,重者发生溃疡 ,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 ;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 ,可逆行向近段发展 ,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 ,呈连续性分布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后者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 ,而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 ,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于燕  齐玲芝  李春荣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683-1684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确诊的65例IBD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65例患者中,有60例为溃疡性结肠炎(UC),5例为克罗恩病(CD),男女比分别为0.82∶ 1和0.67∶ 1.在UC患者中,31例病变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占51.7%),12例病变累及左半结肠(占20.0%),9例为全结肠病变(占15.0%),8例病变单纯局限于直肠(占13.3%).CD患者中累及回肠者2例,回盲部2例,降结肠1例,其中同时累及2个及以上部位者2例.UC患者与CD患者腹泻、发热、肠梗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D患者以UC 患者为主,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但较CD患者肠外表现少.  相似文献   

10.
口面部肉芽肿是一个专业名词,一般用来描述继发于潜在肉芽肿性炎性过程的口唇肿胀。肉芽肿性唇炎是对发生在口唇及周围组织炎症过程的组织病理学描述。美-罗二综合征(口面部肿胀、面瘫和舌裂三联征)是口面部肉芽肿的主要表现之一,也常是肉芽肿性唇炎的独特表现。口腔克罗恩病也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肠病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总称,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前者多为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主要累及结肠和末端回肠.后者为全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多好发于回盲部和小肠.两者虽然不是一种疾病,但由于其发病均与免疫有关,临床都有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的特点,且治疗药物相同,故一并进行论述.炎症性肠病(IBD)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并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外表现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整理并记录251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出现肠外表现的情况。结果251例患者中,共61例(24.3%)有肠外表现。174例UC者中有肠外表现38例(21.8%),77例CD患者中有肠外表现23例(29.9%)(P>0.05)。UC患者左半结肠型肠外发生率与直肠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D患者回结肠型和回盲部小肠型分别与单纯结肠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肠外表现发生率依次为骨关节病变(8.0%、11.7%)、口腔溃疡(4.6%、9.1%)、肝胆(4.0%、6.5%)、皮肤(2.9%、2.6%)、眼部(2.2%、1.3%)、代谢性骨病(0.6%、0),但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C和CD患者都是以骨关节病变、口腔溃疡、肝胆表现居多,但单纯依据肠外表现情况来区分UC和CD意义可能不大,肠外表现和IBD的炎症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3.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及肛周病变和不同程度的肠外表现。本文就近年来克罗恩病的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CD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病情活动、维持缓解及防治并发症。目前CD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传统的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近年来研究得最多的免疫抑制剂、,益生菌及中草药等。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我国炎症性肠病 (IBD)患者肠外表现的临床特点 ,探讨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自 1984~ 2 0 0 3年期间IBD住院及部分门诊患者 15 2例 ,其中溃疡性结肠炎 (UC) 12 7例 ,克罗恩病 (CD) 2 5例 ,分别观察骨关节病变、口腔溃疡、眼病、肝胆疾病以及皮肤表现 ,对比UC和CD肠外表现的差异。结果 :本组 34%IBD患者有肠外表现 ,CD以口腔溃疡、骨关节病变以及肝胆表现为主 ,而UC以骨关节病变、皮肤表现为主。CD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UC(P <0 .0 5 )。结论 :我国IBD患者肠外表现也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外表现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整理并记录251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出现肠外表现的情况.结果 251例患者中,共61例(24.3%)有肠外表现.174例UC者中有肠外表现38例(21.8%),77例CD患者中有肠外表现23例(29.9%)(P>0.05).UC患者左半结肠型肠外发生率与直肠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D患者回结肠型和回盲部小肠型分别与单纯结肠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肠外表现发生率依次为骨关节病变(8.0%、11.7%)、口腔溃疡(4.6%、9.1%)、肝胆(4.0%、6.5%)、皮肤(2.9%、2.6%)、眼部(2.2%、1.3%)、代谢性骨病(0.6%、0),但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C和CD患者都是以骨关节病变、口腔溃疡、肝胆表现居多,但单纯依据肠外表现情况来区分UC和CD意义可能不大,肠外表现和IBD的炎症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6.
克罗恩病(Crohn病),旧名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本病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 但克罗恩病腹泻一般不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严重,以腹痛、腹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旦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本病病程多迁延,有终身复发倾向.病变主要侵犯回肠末段,但各部分肠段都可罹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克罗恩病和3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改变。结果:克罗恩病平均发病年龄早于溃疡性结肠炎(P<0.05);消瘦、发热以克罗恩病明显多见(P<0.05),而血便、里急后重以溃疡性结肠炎多见(P<0.05),腹痛、腹泻两者无明显差别;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以回盲部为主(P<0.01),而溃疡性结肠炎则仅累及直肠和结肠(P<0.01);鹅卵石样改变、裂隙样溃疡等内镜表现仅见于克罗恩病(P<0.01);非干酪样肉芽肿、全层壁慢性炎、裂隙样溃疡和瘘管等病理改变亦仅见于克罗恩病(P<0.01)。结论:克罗恩病的发病年龄早于溃疡性结肠炎,两者临床表现多样,确诊需要依靠内镜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庞智 《苏州医学》2009,32(1):9-1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UC和CD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具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两者各具不同的特点。例如: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和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上多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CD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  相似文献   

19.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属于极易复发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多累及结、直肠,病变严重者会累及全消化道,临床常见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1]。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其中UC病变部位为结、直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临床以反复的腹泻、腹痛和脓血黏液便为主要表现;CD病变范围可累及整个消化道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后者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而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属中医“泄泻”和“胃脘痛”等病证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