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下肢动脉闭塞症是指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病变。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还有下肢动脉血栓(急性、慢性)引起的下肢动脉闭塞。本文分析的是下肢动脉闭塞症中较罕见的一种一胭动脉压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我科从2006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采用香丹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D)43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认识1.1概述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见于髂总动脉、股浅动脉和胭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周围动脉并引起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中层变形和继发性血栓形成,逐渐产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患肢缺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3.
李兴  俞恒锡 《北京医学》2012,34(2):131-13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由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在下肢的局部表现。好发于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等大中型动脉。患肢表现为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动脉搏动消失、营养障碍、趾端及足部发生溃疡或坏疽。目前,下肢ASO的发病率逐年升高,65岁以上的男性人群中约有10%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在7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达20%[1]。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terans,ASO)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第3大开发症(仅次于冠状动脉病和脑血管疾病)。其基本病理过程是大、中动脉的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反应血管性疾病。表现为动脉内膜及中层发生增生,血管腔狭窄的复杂过程,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中比较常见。经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内膜剥脱、旁路转流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等,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我院从2004年-2005年,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取得成功,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以往的治疗方法不尽人意,尤其对于病情较重、动脉远端流出道不理想的患者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我市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PSCT)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彭庆弟  张利  周凤鸣 《海南医学》2014,(14):2160-216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作用。方法观察122例ASO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比较ASO不同临床分期患者及对照组Hcy浓度的高低。结果 ASO患者Hcy浓度为(27.46±4.1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17±3.2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各组间Hcy浓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越重者其Hcy浓度越高。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erans,ASO)是最常见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三大并发症。[1]ASO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以心血管并发症居多。我科于2013年收治一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下肢动脉造影术中并发脑栓塞,现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74岁,因双下肢疼痛10余年,加重2月于2013年6月11日收  相似文献   

8.
下肢动脉闭塞症已成为患者肢体坏疽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下肢动脉闭塞的最常见原因,还包括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栓塞、特发性动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损伤等。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我国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79.9%。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组织坏疽、缺血性神经病变、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重建下肢的血液循环。1995年7月~2006年2月,我院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实施38次动脉旁路转流术,取得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9.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由于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物质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的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而造成肢体急、慢性缺血的全身性动脉性疾病,可发生在全身大中动脉,但以腹主动脉远侧及下肢髂-股-腘动脉最为常见。近年来,我科采用血管扩张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4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收治的ASO患者31例纳入ASO组,近期至本院参加体检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健康志愿者31例纳入对照组,ASO组患者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ASO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以及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1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迂曲和 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5例下肢ASO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结果:15例术后缺血症状均得以改善,皮温明显升高,血管彩色多普勒示吻合口通畅,血流速度接近正常。患肢踝肱指数(AB I)>0.8(平均0.96)。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ASO的有力保障,可帮助患者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音云 《疑难病杂志》2008,7(5):314-31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al sclerosis occlusion,ASO)是由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肢缺血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肢体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需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延长,饮食习惯的改变,ASO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4.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外周动脉,动脉内膜粥样斑块持续性扩大、形成血栓,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出现缺血症状。ASO主要发生于下肢动脉,尤其多见于腘股动脉,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等缺血症状,如若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多数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1]。  相似文献   

15.
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下肢动脉闭塞症已成为导致病人肢体坏疽,甚至死亡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下肢动脉闭塞的最常见原因,其次包括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栓塞、特发性动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损伤等。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9.9%。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主要表现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组织坏疽、缺血性神经病变以及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重建下肢的血液循环。1995~2002年,我院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症病人实施38次动脉旁路转流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下肢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从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20例患者(包括门诊与病房),对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患者各项指标与下肢动脉斑块硬化的相关性,并选出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下肢动脉斑块、冠心病及高血压,Hcy均显著提升;下肢动脉斑块和各项指标均有一定关系;Hcy和下肢动脉斑块存在直线回归关系.结论老年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下肢动脉斑块存在密切联系,预防下肢动脉斑块病变需要对多种危险因素实施预防.  相似文献   

17.
周围动脉疾病(PAD)是指心、脑动脉以外的主动脉和其分支血管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疾病,PAD与冠心病同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可表现为四肢(上、下肢)、腹腔动脉、颈动脉、肾动脉等缺血性改变。其病理机制一致,危险因素也相似,包括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龄及家族史等。下肢动脉疾病是目前在治疗上最成熟的PAD,但临床上往往治疗了冠心病,而忽略了下肢动脉疾病的情况。有证据显示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心肌梗死危险增加20%~60%,冠心病事件导致死亡危险增加2~6倍[1]。PAD是一个很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预测指标,而迄今为止,PAD虽不少见但常常被医务工作者忽略,对其缺乏认识,诊断率过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泽宏 《中外医疗》2010,29(2):19-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5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例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改变,检测下肢动脉管壁、管径、内膜以及有无斑块、彩色血流变化、血流多普勒形态及性质。结果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可见斑块显示,其中12例合并管腔内径明显狭窄或闭塞。彩色多普勒显像显示血流束变细或无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为二相波形或单相波形或无多普勒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孙美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40-434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45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例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改变,检测下肢动脉管壁、管径、内膜以及有无斑块、彩色血流变化、血流频谱形态及性质。仪器选用AgilentDX型彩超,探头频率7.5MHz~10MHz。结果: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可见斑块显示,其中15例合并管腔内径明显狭窄或闭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等大、中型动脉。临床表现为患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动脉搏动消失、肢体组织营养障碍、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治疗目的是改善肢体缺血症状及挽救肢体,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和介入联合治疗,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