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两种术式救治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分为2组:大骨瓣组31例,小骨窗组31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血肿清除率、再出血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1d后患者生活能力评定(按ADL分级)显示小骨窗组明显优于大骨瓣组(P0.05);术后小骨窗组残留血肿量平均约8ml,明显少于大骨瓣组15ml;术后12h小骨窗组有1例(3.23%)再出血,大骨瓣组有6例(19.35%)发生再出血,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大骨瓣减压及小骨窗开颅骨瓣复位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近5年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大骨瓣减压组和小骨窗开颅组,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病死率、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周大骨瓣减压组显效率高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病死率低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再出血和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术后3个月大骨瓣减压组ADLⅠ级、Ⅱ级多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ADLⅢ级、Ⅴ级少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的有效术式,尤其是对于重症脑出血的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骨瓣复位术。  相似文献   

3.
投稿须知     
目的 比较大骨瓣减压及小骨窗开颅骨瓣复位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近5年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大骨瓣减压组和小骨窗开颅组,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病死率、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后1周大骨瓣减压组显效率高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病死率低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再出血和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术后3个月大骨瓣减压组ADL Ⅰ级、Ⅱ级多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ADL Ⅲ级、Ⅴ级少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的有效术式,尤其是对于重症脑出血的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骨瓣复位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59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62例(小骨窗开颅组),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97例(骨瓣开颅组);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评估短期疗效。结果术后1~2 d复查CT示,两组脑内血肿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术后6月m R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骨窗开颅组术后6个月癫痫发生率(12.90%)明显低于骨瓣开颅组(26.80%;P0.05)。血肿量大和脑疝是小骨窗开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出血后12 h内手术对患者预后有益。结论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小骨窗开颅较骨瓣开颅可显著减少术后6个月癫痫发生率,手术时机、血肿量和脑疝显著影响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高血压脑出血两种外科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改良翼点大额颞骨瓣开颅清除术(大骨瓣组,30例)和颞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30例)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21d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预后,小骨窗组与大骨瓣组ADL I~Ⅲ级分别为21例(70.0%,21/30)和12例(40.0%,12/30),两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0%(3/30)和3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脑组织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也有血肿不易引流,容易再出血等缺点。应根据不同病情,采取最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3月手术治疗的7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小骨窗组(32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大骨瓣组(232例,采用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治疗)及外引流术组(160例,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术后1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近期预后。结果 术后1 d,小骨窗组,大骨瓣组,外引流术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2.69±1.69)%,(90.55±1.65)%,(77.25±1.58)%;术后1个月,分别为(90.18±1.85)%,(90.34±1.65)%,(90.25±1.71)%。术后1个月,小骨窗组,大骨瓣组,外引流术组GOS评分分别为(4.01±0.69)分,(3.98±0.75)分,(4.12±0.71)分。结论 个体化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存在一定影响,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和经典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两种不同开颅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肿大小、病人意识状态等选择小骨窗或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结果本组38例患者12例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26例采用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术后6个月随访,死亡1例,存活的37例按照日常活动评分(ADL)评定预后: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13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巨大(60ml以上)或者脑疝的病人,建议行大骨瓣手术清除血肿,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血肿量在30~60ml,尚未出现脑疝的患者,适合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有助于降低病人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术清除血肿,术后降颅压、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Ⅰ~Ⅲ级3l例(73.81%),Ⅳ~Ⅴ级6例(14.29%),死亡5例(11.9%)。结论小骨窗开颅术快捷、创伤小、恢复快,超早期手术疗效佳、能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残率、死亡率,提高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结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微创组35例采用CT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结合β-七叶皂甙钠注射液治疗;开颅组55例行大骨瓣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两组间疗效评价采用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微创组恢复良好率65.7%,开颅组恢复良好率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血肿清除术结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开颅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早期个体化手术方法,以总结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近5年收治的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230例,针对个体差异,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230例,两种手术方法比较血肿清除率、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术后2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差异,但是术中输血量小骨窗显微手术组显著少于大骨瓣开颅手术组,且小骨窗显微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缩短。结论选择性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对老年性高血压出血患者,应该根据临床情况来决定,选择个性化手术方式,在适宜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小骨窗显微开颅术和传统开颅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入治疗的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其所选择的手术方法分为小骨窗显微开颅组(n=29)和传统开颅组,其中小骨窗显微开颅组有32例患者,大骨瓣开颅组有29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以及远期疗效等相关指标差异。结果小骨窗显微组与传统开颅组在手术时间,死亡率方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再出血率以及远期疗效方面小骨窗显微组明显优于大骨瓣开颅组(P0.05)。结论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更为优异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快且再出血发生率较低,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小骨窗开颅微创治疗4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经验。根据出血部位,术中清除血肿情况及颅内压情况决定是否复位骨瓣。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标准:随访3个月ADL评分Ⅰ级7例Ⅱ级15例,Ⅲ级12例,Ⅳ级9例,Ⅴ级1例,死亡2例。结论在合理选择病例的前提下,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很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51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7h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全身状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269例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11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51例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47例行CT引导血肿穿刺引流术,32例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510例中,死亡89例,死亡率17.4%,术后6个月根据ADL分级,Ⅰ级67例,Ⅱ级119例,Ⅲ级138例,Ⅳ级73例,Ⅴ级24例。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个体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以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尤其是微侵袭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提高生存率,减少致残率。方法回顾分析13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普通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置软管血肿引流术,血肿破入脑室者配合脑室外引流等术式,探讨不同手术方式适应证。结果 90 d后骨瓣开颅组34例ADLⅠ-Ⅲ级20例,优良率58.8%;小骨窗开颅组49例,ADLⅠ-Ⅲ级39例,优良率79.6%;微创穿刺组54例ADLⅠ-Ⅲ级45例,优良率83.3%。结论不同手术方式有不同适应证,术前根据不同病情,多参数评估高血压脑出血,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前多参数评估高血压脑出血,选择最合适的个性化的不同手术方式,利用显微和微创神经外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致残率,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85例采用小骨窗手术治疗(小骨窗组),77例采用常规大骨瓣开颅手术(大骨瓣组)。结果 ①脑出血量≥60 ml的69例中,小骨窗组21例,大骨瓣组48例;小骨窗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二次手术率均明显优于大骨瓣组(P<0.05);两组术后5 d脑水肿体积、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脑出血量30~60 ml的93例中,小骨窗组64例,大骨瓣组29例;小骨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大骨瓣组(P<0.05);两组术后5 d脑水肿体积及二次手术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如果血肿量≥60 ml或脑疝中晚期,以大骨瓣开颅手术为妥;脑出血量在30~60 ml、无脑疝形成或脑疝形成早期,宜选择小骨窗手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改善预后。不同手术方式,各有适应证,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最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中等量(30~60 ml)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02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小骨窗开颅术112例,大骨瓣开颅术90例。术后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动能力(ADL)分级评估患者预后,DAL Ⅰ~Ⅲ级为有效。结果 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0.8) h和(3.2±1.6)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50.0±85.0)ml和(520.0±90.0)ml,有效率分别为(80.4%,90/112)和(64.4%,58/90)。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大骨瓣开颅术明显减少(P<0.05),而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对于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开颅术临床疗效优于大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病死率及再出血情况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个月(21.39±4.29)、4个月(11.34±4.39)、病死率(6.98%)、再出血率(11.6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可有效解除血肿占位,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更好保护,且其术后病死率和再出血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传统骨瓣开颅与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比分析。 方法选择高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自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及家属意见进行手术分组,40例行小骨窗微创开颅(骨窗组),32例行传统骨瓣开颅减压组(骨瓣组)。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6、24、72 h和1周的颅内压值,并于3个月后随访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 结果骨窗组相对于骨瓣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2组术后6、24 h颅内压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窗组72 h、1周颅内压力值高于骨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脱水或释放部分脑脊液后,颅内压值均可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术后3个月按照ADL评分:骨窗组Ⅰ~Ⅲ级良好率85.0%,骨瓣组Ⅰ~Ⅲ级良好率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骨瓣开颅术相比,小骨窗微创术医源性创伤小,近期预后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个体化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5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锥颅软管穿刺引流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以及组合方式治疗。结果术后存活142例,出院时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24例,Ⅱ级36例,Ⅲ级43例,Ⅳ级29例,Ⅴ级10例。死亡11例。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方法选择,无需拘谨于单一手术方式,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简易颅表定位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简易颅表定位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138例(定位组),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87例(骨瓣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27例(骨窗组),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 3组术后血肿残留量和血肿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血肿残留量最少、血肿清除率最高;与骨窗组、骨瓣组比较,定位组病死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DL分级比较,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预后最好。结论简易颅表定位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中等量脑深部出血疗效确切,操作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