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分析中山市三乡镇实行双向转诊服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中山市三乡镇6间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就诊的居民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高达90.2%的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首诊机构;居民双向转诊知晓率较低,高达76.9%的居民“没听说过”双向转诊制度;84.9%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与上级医院(二级及以上医院)间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但同时64.5%的居民赞成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分别有69.2%和42.3%的居民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的双向转诊制度和双向转诊流程感到满意。居民的年龄、职业、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首诊机构选择是影响双向转诊服务满意的主要因素。结论:中山市三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服务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应加强其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
《社区卫生保健》2009,8(2):104-104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乡镇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的相关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选取3个县(市、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卫生院医生开展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有65.1%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数量可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对其医疗行为和用药习惯有影响的医生比例分别占71.9%和81.4%,基本药物实施后,认为向上级医院转诊患者人数增加和收入减少的比例分别占75.6%和68.5%。结论:浙江省基本药物数量基本可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医生医疗用药行为改变,患者转向上级医疗机构;医生收入减少,工作积极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转诊指征的需求情况,为相关政策及转诊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3月参加全科医生培训的199名北京市各区、县社区医生实施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02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频数及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76.6%的医生认为双向转诊运行情况一般或较差;86.0%的被调查者曾向上级医院转诊过病人,42.5%的医生曾接收上级医院转下来的病人;转诊存在转上不转下(64.8%)、病人盲目要求转诊(60.1%)等问题;47.2%的全科医生对疾病转诊把握度不高;转诊依据主要为依靠有关诊断资料和信息(53.9%)及自我决定(48.2%);全科医生认为最需要的转诊症状是气短和胸痛(88.6%);最需要转诊的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病(85.5%)。结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现状不容乐观,社区医生对双向转诊的了解情况不尽如人意,对转诊指征或标准需求迫切。应加强社区卫生建设及全科医师培训,扩大宣传,提高双向转诊的知晓率,制定完善的转诊标准及转诊规范,增加医疗机构间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医生双向转诊开展情况及双向转诊的原因。方法:对来自北京市城区的社区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了北京市8个区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55名社区医生。社区医生在上转及接受下转患者的比例上有明显差异,85.9%的被调查者曾经上转患者,只有29.4%的被调查者接受过下转患者;上转病人的主要原因是社区无条件检查,其次为诊断不清而需要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接受下转患者的主要原因是需继续管理已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结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真正实现双向转诊,需要提高社区医生诊疗水平,加强上级医院医师下转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三种模式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情况,为制定科学的双向转诊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典型性抽样方法,对5所城市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进行调查。结果院办院管模式下医生对双向转诊认知情况最好,协议合作模式次之,再次是托管模式。三种模式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院办院管模式在开展双向转诊中有优势;可通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水平、加强宣传等促进双向转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三级医院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无缝链接”双向转诊模式的运行效果.方法:在“三甲”医院和周边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通过成立双向转诊职能部门、双向转诊顾问团、填写双向转诊联系单、定期召开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交流会等方式建立了“无缝连接”双向转诊模式,并对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三方进行双向转诊模式运行效果满意度调查和评估分析.结果:接受该转诊模式的病人共204例,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为78.6%、社区医生满意度为85.4%、医院医生满意度为89.2%.患者满意主要体现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方便、省钱、有专人管理、治疗有连续性;社区医生的主要受益是有了技术后盾,医院医生的受益是可以提高重病收治率和床位周转率.结论:“无缝链接”双向转诊模式可促进双向转诊可持续性实施,可为全国双向转诊制度的推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WOT分析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综合医院间的胃肠肿瘤"双向转诊"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胃癌及大肠癌患者274例及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3名社区医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闵行区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域医学中心建立规范的胃肠肿瘤"双向转诊"机制的可行性。结果实施双向转诊后转之前到社区就诊患者增加了88.95%。自行就诊所花费的平均费用为241.33元,转诊的为150.08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社区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为100%,对上级医院诊疗过程的满意度为98.5%,对社区医学生医疗水平的满意度为70.1%,对转诊作用的满意度为92.3%。结论肿瘤早发现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居民胃癌和大肠癌的早发现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还可以改善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质量,同时对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规范卫生服务操作程序、提高服务质量起着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太原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运行的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本市双向转诊的合理运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太原市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现场考察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集的3年半的门诊和急诊人次变化不大;与医保有关的门诊和急诊人次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转诊比例偏低,2005~2008年转诊人数无明显增加,并以上转为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结构不甚合理,缺乏公共卫生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基本能满足需求,卫生服务站设备短缺;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率不高,居民常见病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为33.1%;调研的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险的为55.4%。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运行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引导、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成都市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现状,为完善分级诊疗,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2017年3月分别从成都市不同圈层选取了5个区(市、县)的7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街道)卫生院作为调查对象,并对其中部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用SPSS21.0软件整理与分析相关资料。结果样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出服务的开展率(91.89%)远高于转入服务的开展率(67.57%),二级项目的开展率不到5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入服务和家庭出诊开展率高于乡镇(街道)卫生院,中心圈层转诊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均好于第二圈层和第三圈层。结论尤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重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的战略地位的基础上,对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的研究进展和现存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国外同级别机构,即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绩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案例介绍和经验总结,最后提出了下一阶段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实践的重点内容与方法,包括以持续改进为管理目标,落实并完善绩效沟通,以及创新绩效管理实施效果评价机制,由此为形成乡镇卫生院长效发展机制和巩固基层医改成果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复兴医院与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以及就诊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度,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医生75名,月坛地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44名,医院患者166名,社区患者103名,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1)住院患者中71.69%表示出院后出现不适时首选到大型医院就诊,社区患者在出现不适时73.79%首选到社区中心就诊;(2)社区医生上转病人的比例高于住院医生下转病人,社区医生对转诊流程的知晓程度高于医院医生,有显著性差异(P<0.01);(3)患者中知道医院与社区开展双向转诊工作者占44.24%,13.75%了解具体流程.对双向转诊的接受程度,社区患者与住院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目前双向转诊的工作仍存在困难与不足,医院医生及患者对现行双向转诊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选择偏好。方法:基于离散选择实验思路设计问卷,抽取160名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生填写问卷,应用Mixed Logit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生对工资、编制、子女教育条件、预期工作年限有显著正偏好,对职称晋升年限具有显著负偏好。所有的工作属性变量都存在偏好的异质性,尤为显著的是预期工作年限,其中68%的医生选择较长的工作年限,32%的医生则相反。子女教育条件和编制的货币价值为5 141元和2 181元。为医生子女提供当地最好的教育条件可使工作选择比例提升38.06%。结论:多数在职的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生有继续在岗工作的意愿。除工资外,子女教育条件等非经济因素对医生工作选择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reforming the health care system by developing a primary care system.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compare the willingness to use and satisfaction with community health care centres (CHCs), a component within the Chinese primary care system, between locals and migrants living in Luohu, Shenzhen, China. A 2019 cross-sectional survey data that interviewed 1,205 adult residents living in Luohu district were used for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Two identifications of migrants were used for analysis, Shenzhen hukou status and urban village status. Linear probability model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grants' status and the outcome variable of willingness to use CHCs and order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igrants' status and the outcome variable of satisfaction with CHCs. Among participants, 37.6% of the participants had Shenzhen hukou. Us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village status, 29.1% of participants were urban villagers. Urban villagers were less likely to know the location of nearest CHCs and less likely to select CHCs as their frequently use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on willingness to use CHCs or satisfaction with CHCs between Shenzhen hukou and non-Shenzhen hukou. But urban villagers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attitude and medical skills of health care workers. 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policymakers and social professionals need to adjust the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ing of primary care institutions in the community to increase awareness and utilization of primary care servic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视力检查服务的可及性对居民视力检查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利用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样本中33.2%的居民自报告视力不良,22.1%的居民曾做过视力检查,86%样本乡镇的卫生院和44%样本村的村卫生室可以提供视力检查服务;回归结果显示,乡镇卫生院提供视力检查服务将显著增加居民进行视力检查的可能性,但村卫生室是否提供视力检查服务对居民视力检查的利用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农村居民对视力检查服务需求很大,但是利用率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供给不足可能是导致农村居民服务利用率低的重要因素。建议国家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基本视力检查的能力,促进农村居民对视力检查服务的利用,改善农村居民视力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西部农村地区医疗机构门诊患者治疗常见病的就诊机构选择,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收集我国西部11省的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门诊患者常见病就诊机构选择情况,采用非条件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和卡方检验分析就诊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 233名样本,其中45.5%选择乡镇卫生院。样本来源机构、省份和受访者性别、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医保类型等自身因素对患者的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就诊机构的"距离"、"收费的合理性"、"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及"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是就诊选择的主要外部原因。结论:男性、务农务工群体、教育程度较低、收入较低的患者,倾向于在级别较低的医疗机构就诊;农村居民对村卫生室的医疗需求多为方便、及时,对较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如县级及以上医院)的需求则定位于更好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因此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应更注重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而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着眼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患者的可负担性及满足患者较高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Job satisfaction is important to staff management of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THCs), as it is associated with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quality of care and employee reten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measure job satisfaction level of THC employees in poor rural China and to identify relevant feat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policy advice o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in poor reg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陕北地区市(县)镇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在当前双向转诊制度中的得失和造成患者不合理分流现象的原因,探讨促进陕北地区分级医疗进一步完善的对策。方法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延安和榆林共六个县区的转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患者对双向转诊制度持乐观态度,但由于基层的医疗环境难以得到广大患者的信任,导致市(县)级医疗机构仍是目前医疗服务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结论完善双向转诊制度,调整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并加大对双向转诊制度的宣传力度,对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我国家庭医生主要的工作激励因素,分析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个人特征。方法:利用中西部三省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数据,综合采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二分类Logit回归。结果:(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报酬、工作压力和工作内容是对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影响最大的三个因子。(2)从回归结果看,家庭医生的户口类型、学历、职称和工资水平是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建议:应特别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家庭医生薪酬待遇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联合多方力量增进非物质激励,提升其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与糖尿病治疗基本药物配备与可获得情况、影响因素及对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的影响。方法:通过stata 15.0分析2018年2 443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调查数据。结果: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降压基本药物平均可获得率分别为37.88%和44.08%;降糖基本药物则为33.00%和47.2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10~15种降压基本药物的机构占比均最高,分别为48.82%和55.06%。乡镇卫生院配备4~6种降糖药的机构占比较高,为41.96%;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7~9种降糖药的机构占比最高,为31.09%。服务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及总诊疗人次、高血压或糖尿病诊疗人次均对降压、降糖基本药物配备率有影响(P0.05)。高血压和糖尿病治疗基本药物配备率对两病患者管理率有正向影响,但对管理效果的影响不确定。结论:基层医疗机构降压降糖基本药物配备率和可获得性不足,且城乡之间有差异。提高降压降糖药物配备率有助于改进患者管理率,但要改进管理的效果还需更多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