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科的常见急症,病死率很高,而SAH 后发生血管痉挛所致再出血病死率则更高。我科于1986 年4 月1999 年4 月,13年共收治SAH 患者983 例,而血管痉挛再出血有126例,占12.8%,现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87 例,女39 例,年龄22 71岁,平均年龄46.3 岁,40 60 岁76 例,占58.7%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19 例。126 例再出血病例中第2 次出血有123 例,第3 次出血有3 例,第19 天出现第3 次出血1 例,第20 29 天第3 次出血2 例1 2 再出血的间隔及诱因 本组再出血间隔时间最短6d ,最长27d 。出血后第1 …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松鹤 《吉林医学》2010,(35):6530-653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科的常见急症,占脑血管病第三位,病死率高,约占25%,而近期再出血病死率更高,约为41%-46%,有的可高达70%~80%,部分患者可并发急性或慢性脑积水。根据近几年来收治的40例病例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科的常见急症。发病率占脑血管病的5~12%,病死率为26%。而近期再出血病死率更高约为40%~45%。我院1990一01~1998-03,收治SAH47例。近期再出血11例,占23.4%。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6.6岁。职业:脑力劳动者5例,体力劳动者6例。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考6例。1.2再出血的间隔时间及诱因。再出血间隔时间最短6天,最长28天;再出血诱因:情绪激动4例,过早起床活动3例,大便用力1例,原因不明3例。l·3诊治情况。本组11例腰穿均为血…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科的常见急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其发病率每年为5-20/10万,占脑血管病的5%-12%,病死率为25%。而近期再出血病死率更高,约为46%-48%,有的可高达70%-80%。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收治SAH 40例,近期再出血10例,占23.5%,现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有不同于青壮年患者的特点,我院自1960~1983年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87例,其中60岁以上共62例占21.6%。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28例,女34例。年龄为60~89岁,其中60~69岁55例,70~79岁6例,89岁1例。首次出血者59例占95.2%,第二次出血者3例占4.8%。病程中有再出血,并经腰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经头部CT或腰穿检查确诊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60岁以上的患者76例,先就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临床治疗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在60岁~84岁,均排除外伤及其他疾病所致。其中60岁~69岁49例,70岁~79岁23例,80岁以上的4例。76例中情绪激动时发病14例,劳动或用力活动中发病28例,饮酒后发病4例,无明确诱因发病30例,占39.5%。发病前有头晕、头疼等不适先兆35例,无先兆症状者41例。1.2症状与体征1.2.1症状本组76例中,58例有头疼占76.3%,其中70岁以上者27例中9例有头疼,年龄越大头疼越不明显;有呕吐者38例,占50%,70岁以上27例中仅有6例;有意识障碍共68例,占89.5%,其中60岁~69岁49例中有41例;70岁以上的2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模糊的4例,嗜睡的3例,浅昏迷的6例,中度昏迷的3例,深度昏迷的11例;有抽搐症状者11例,占14.5%;有突发眩晕但是不伴有耳鸣有听力下降者8例,占10.5%;有精神症状者3例,占3.9%。1.2.2体征76例中59例血压增高占...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相芝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81-448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此病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SAH占整个脑卒中的5%~10%,其发病率为(5~20)/10万,病死率为2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得以存活者常受到两个威胁: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其中再出血病死率为41%~46%,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25%。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减少再发、缓解血管痉挛、减少病死率和提高生存者的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内科1996年至2006年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57例,60岁以上有152例,占同期的39%,病死率17%,就老年人SAH的特点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5%左右。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我科1993—01~1998—07收治原发性SAH患者4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18~78岁之间,中青年<60岁30例,老年≥60岁10例。既往有SAH病史2例,其中,第3次SAH的1例。1.2发病诱因。劳动或用力时,发病30例(占75%);情绪激动时,发病5例(占12.5%);睡眠或静态发病5例(占12.5%)。1.3症状及体征。本组40例中.28例(占70、)患者首…  相似文献   

10.
丁华  刘晓雯 《中外医疗》2009,28(28):136-13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占脑血管发病率第3位,再出血病死率较高,本文对原发性SAH病人53例中8倒再出血病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原因和预防再出血的护理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急性脑积水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止良 《西部医学》2010,22(3):464-46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伴急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0例SAH伴急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SAH伴急性脑积水患者治愈35例,占58.3%;死亡25例,病死率为41.6%,其中血糖升高者病亡率为62.5%,发病有意识障碍者死亡率为60.0%。结论SAH伴急性脑积水的症状体征难以与SAH鉴别,动态CT或MRI检查可确诊,有意识障碍、反应性血糖升高者死亡率显著增加,脑室积血、脑血管痉挛及血压升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而SAH伴急性脑积水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死亡的重要因素,动态观察、早期诊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翠平  王明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309-13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为脑底动脉瘤或脑动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1],本病复发较多见,复发者病死率较高。因此,预防复发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7年9月我科共收治SAH126例,男67例,女59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血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SAH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率10%-15%。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特点:死亡率高,首次发病30%左右,再次发病60%左右。致残率低,存活者几乎不留明显的后遗症。我院2004年6月-2007年6月治疗(SAH)334例。方法采取脑脊液(CSF)置换治疗SAH167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占96.98%,治疗时间15-30天。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基底节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见部位,占脑出血患者的30%~50%,积极地救治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对于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3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基底节区出血患者61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为41~91岁;平均65.3岁;41~59岁25例,60~79岁28例,≥80岁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47例,发病后均血压升高。1.2临床资料脑卒中的分级: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27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病之一,是指脑内出血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后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高,有关数据统计其病死率为41%~46%.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了40例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原则与护理措施(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冠昭 《九江医学》2007,22(4):48-4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原因所致的脑底或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它并非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其中70%~80%属于外科范畴。临床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有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发病前多有情绪激动、咳嗽等诱因,各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40例,经一系列综合治疗及护理,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35~6…  相似文献   

17.
<正>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5%左右,它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等,但其引起急性尿潴留并不多见。现就1995~2000年我科收治的24例SAH致尿潴留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24例患者均确诊为SAH,男10例,女14例,年龄32~73岁,平均56.5岁;其中第一次发作SAH18例,再次发病者6例;急性发作期,伴一过性意识障碍者15例,并发脑血管痉挛者20例,再出血者2例;发生排尿困难,尿潴留的时间为发病后2~8d,平均为4.5d。1.2 治疗方法 ①下腹部按摩无效后,导尿,排空膀胱,留置导管3~7d,1:1000呋喃西林500mL冲洗膀胱,1次/d。②控制尿路感染,氧氟沙星100mL静点,2次/d。③口服尼莫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可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自发性)两大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为脑动脉瘤所致,约占卒中的10%~15%。而再出血是影响SAH预后的重要因素,病死率高达60%~100%。过早活动、便秘、尿潴留、用力咳嗽、情绪激动等是再出血的主要诱因。针对诱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减少再出血,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1996年5月~2006年10月共收治167例SAH患者,对其中由于诱发因素所致再出血31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较高。我院神经内科1995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79例SAH患者,其中老年人38例,占同期SAH的48.1%。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在60~76岁之间,平均67±3岁。其中60~69岁27例,占71.1%,70岁以上11例,占28.9%。平均住院日19天。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28例,高血压心脏病史6例,冠心病史6例,糖尿病3例。既往患过SAH的病人3例。38例SAH中误诊12例,其中误诊为脑出血3例,高血压2例,感冒2例,血管性头痛2例,脑梗塞2例,青光眼1例,误诊率31.6%。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再出血是SAH致命的并发症,出血后1个月内再出血危险性最大。2周内再发生率占54%~80%,任何可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升高的诱因都有可能诱发再出血。现对本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