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刘利利  赵柯湘  罗成  肖谦  周静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0):1762-1767
目的 目前,国内肌肉减少症(以下简称肌少症)相关研究报道尚欠完善,而重庆地区此类研究更为匮乏,且既往研究无中年人群纳入。笔者推测中年时期某些因素是否与老年期肌少症患病相关,为了解重庆地区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肌少症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故进行此次调查研究。 方法 纳入2017年12月—2018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进行例行体检的人员,年龄≥40岁,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检测肌肉质量,握力计检测肌肉力量,6 m步行速度测定肌肉功能;现场调查问卷收集可疑危险因素,同时收集体检人员相关实验室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对2组相关数据进行多变量与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可疑危险因素。 结果 共收集769例人员资料,其中男性416例,女性353例。肌少症患病人数32例,总患病率4.16%,男性患病率2.88%,女性患病率5.6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5.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少症危险因素包括:体质量指数(OR=0.374,95% CI:0.270~0.517)、体内水分量(OR=0.784,95% CI:0.665~0.924)。 结论 体质量指数、体内水分为危险因素,与肌少症患病呈负相关。对中老年人群来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维持正常的体质量指数,是防治肌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梁丽  刘双玉  熊萍 《广西医学》2022,(3):270-273+278
目的 分析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法和简易五项(SARC-F)问卷筛查社区老年人肌少症的一致性。方法 抽取477名社区老年人,采用SARC-F问卷筛查肌少症,采用BIA法测定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以SARC-F问卷评分≥4分、男性SMI切值≤7.0 kg/m2、女性SMI切值≤5.7 kg/m2为判断肌少症的标准,分析两种方法诊断肌少症的一致性。结果 SARC-F问卷共筛查出肌少症阳性53人,阳性率为11.1%;BIA法共诊断肌少症患者81例,阳性率为17.0%。BIA法诊断肌少症的阳性率高于SARC-F问卷筛查;SMI值与SARC-F问卷总评分呈负相关(P<0.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诊断肌少症的Kappa值为0.690(P<0.05);以BIA法为“金标准”,SARC-F问卷诊断肌少症的灵敏度为60.5%,特异度为99.0%。结论 SARC-F问卷和BIA法诊断肌少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SARC-F问卷评分诊断肌少症的灵敏度较低而特异度高,存在漏诊的可能;BIA法可以直接测定SMI,相对更准确,但需要体成分分析仪,...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成都市社区60岁及以上老人肌少症患病现状,分析影响该人群罹患肌少症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肌少症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成都市年龄≥60岁社区老人947名,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骨骼肌质量,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共识(AWGS)诊断标准诊断肌少症。通过自制量表调查受试者年龄,生活习惯,所患慢性疾病等情况;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评估老人营养状况;采用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15)评估是否存在抑郁状态。结果成都市≥65岁社区老人肌少症患病率为10.5%,男性为8.4%,女性为12.5%;60~64岁组、65~74岁组及≥75岁组肌少症患病率分别为2.3%,5.6%及19.7%。对肌少症可能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比值比(OR)=1.109,95%可信区间(CI):1.054~1.168〕、吸烟(OR=3.482,95%CI:1.356~8.938)及营养不良风险(OR=5.598,95%CI:2.677~11.709)均与肌少症独立相关。结论成都地区社区60岁及以上老人中,女性肌少症患病率高于男性。年龄、吸烟及营养不良风险可能与罹患肌少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 肾移植受者的长期预后可能与肌肉减少症(肌少症)相关,因此早期快速筛查肾移植受者的肌少症非常重要,研究提示小腿围可能是早期筛查肌少症的一个良好指标。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小腿围与肌少症的相关性,并探讨小腿围预测肾移植受者肌少症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治疗的80例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人体测量学指标[身高、体质量、BMI、小腿围、上臂围(MA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腰围、臀围、腰臀比]、肌肉力量指标(握力、捏力)、人体成分指标[四肢骨骼肌质量(ASM)、骨骼肌质量指数(SMI)、50 k Hz相位角(Ph A)、人体细胞质量(BCM)、细胞内液,细胞外液]。采用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共识诊断标准确诊肌少症,符合诊断标准的肾移植受者纳入肌少症患者组,不符合诊断标准的纳入非肌少症患者组,按性别分层比较肌少症患者组与非肌少症患者组人口学信息、人体测量学指标、肌肉力量指标、人体成分指标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红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肌少症的影响。方法将864例T2DM患者根据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154例与非肌少症组71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生化、血常规指标。将血红蛋白(Hb)水平按四分位法分组,比较不同Hb水平肌少症的患病率。Spearman分析Hb水平与握力、骨骼肌质量指数(SMI)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肌少症患者Hb最佳临界值。结果T2DM肌少症总患病率为17.8%,男性患病率为14.2%,女性患病率为23.7%。随着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肌少症患病率逐渐降低。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与SMI、握力呈正相关(P<0.001),ROC结果显示Hb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7。结论Hb水平的升高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正肌少症是一种新的老年综合征,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肌少症患者,且预计到2050年将高达5亿~([1])。该病最早由Rosenberg于1989年命名,2010年国际肌少症工作组(IWGS)将其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肉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2])。美国一项纳入14818名样本(年龄大于18岁)的研究结果显示,肌少症患病率达17%~([3]),而亚洲老年肌少症的患病率为4.1%~11.5%~([4-7])。由此可见,肌少症的患病率并不低,但在治疗方面,西医尚无特异性治疗,仅以营养和运动疗法为主,故可发挥中医药优势,中西合璧,提高老年肌少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刘静  张冬梅  余云华 《北京医学》2021,43(2):122-125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of type 2,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130例,根据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诊断标准,分为T2DM合并肌少症组(50例)、T2DM非肌少症组(80例),比较两组的基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T2DM合并肌少症组的体质量、HDL-C、TG低于T2DM非肌少症组,HbA1c、APN、IL-6高于T2DM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HbA1c(OR = 3.792,95%CI:1.443~9.967,P = 0.007)、IL-6(OR = 3.516,95%CI:1.364~9.068,P = 0.009)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HbA1c、IL-6可能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对T2DM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诊疗有潜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019版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对肌少症早期诊断的影响,并筛查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以促进早期干预。 方法 2019年6—9月,以方便抽样法选取西安市2所养老院202例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新旧诊断共识对比分析肌少症患病率,不同年龄段、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段与肌少症检出率相关性分析。基于2019版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从基本情况、基础疾病和营养膳食等角度综合分析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与肌少症患病及恶化的关系。 结果 新旧诊断共识标准下,肌少症患病率分别为30.69%和22.28%。同时,基于新共识的80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检出率显著高于旧共识(P=0.042)。非肌少症与肌少症前期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肌力、静息6 m步速、运动障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少症前期、肌少症(普通型)、严重肌少症年龄、身高、体重、肌含量、静息6 m步速、BMI、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年龄与BMI是影响肌少症检出的因素。肌力、静息6 m步速为其独立诊断因素,运动障碍为其独立影响因素。80岁及以上和/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三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应重点关注是否合并肌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背景 肌少症与增龄相关,表现为进行性的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不仅会引起疾病,还会导致高额的社会医疗支出。目的 调查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探究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以利于肌少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方法 入选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慢性病患者(≥60岁)共236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慢性病、过去3个月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30)、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量表)评估患者抑郁、营养状况。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诊断肌少症,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63例和非肌少症组17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营养不良及风险、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握力、步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2,95%CI(1.007,1.099)〕、BMI〔OR=0.885,95%CI(0.793,0.988)〕、骨质疏松症〔OR=2.217,95%CI(1.100,4.467)〕、Hb〔OR=0.936,95%CI(0.909,0.964)〕、TG/HDL-C比值〔OR=1.501,95%CI(1.074,2.099)〕与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肌少症有回归关系(P<0.05)。根据BMI四分位数分组,不同BMI分组患者肌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MI 24.7~27.0 kg/㎡组患者肌少症发生率低于BMI≤22.4 kg/㎡组(χ2=12.844,P<0.001)。根据TG/HDL-C比值四分位数分组,不同TG/HDL-C比值患者肌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骨质疏松症、Hb水平降低、TG/HDL-C比值升高与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相关;BMI与肌少症的发生呈U型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肌少症与跌倒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潍坊市385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非肌少症组和肌少症组。测量各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肌肉质量指数(MMI)和下肢肌肉质量指数(LLMMI);同时进行握力、功能性步行能力(TUG)、平衡能力(BBS)测试。肌少症与跌倒风险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BMI、MMI、LLMMI与TUG及BBS应用直线回归相关性分析。结果 385例老年COPD患者发生肌少症108例,其发生率为28.05%.肌少症组患者BMI、MMI、LLMMI、握力及BBS显著低于非肌少症组,而TUG显著高于非肌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MMI、LLMMI与TUG呈负相关,与BBS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COPD患者肌少症跌倒风险与年龄、吸烟、接触粉尘、COPD病史及呼吸困难评分密切相关,多数存在过去1年内跌倒史、下肢肌力减退、平衡功能受损。结论 社区老年COPD患者肌少症跌倒风险与年龄、吸烟史、过去1年内跌倒史、下肢肌力减退、平衡功能受损有关,应积极给予营养等干预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