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藜芦醇苷对阿霉素致心肌损伤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娟  李海英  王佐妤  佟长青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8):629-630,634,F0002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苷对阿霉素导致的心肌损伤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ADR模型组(ADR组)、PD对照组(PD组)及PD治疗组(PD加ADR组)。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的超微结构。【结果】ADR组大鼠心肌细胞内出现肌原纤维片状坏死、断裂、溶解,肌节排列紊乱,核周隙明显扩张,核两端线粒体和糖原数量减少,线粒体嵴减少或消失,甚至空泡变。PD加ADR组大鼠心肌细胞结构基本完好,肌节排列基本正常,线粒体轻度病变,部分嵴融合。【结论】白藜芦醇苷可明显减轻阿霉素对心肌细胞的毒性,对损伤心肌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毒理病理损伤机制。方法海洛因依赖组(实验组)按逐日递增原则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透射电镜观察海洛因依赖组及对照组部分脑区:兰斑(L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杏仁核、黑质和海马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海洛因依赖大鼠部分脑区神经细胞胞体固缩,神经纤维水肿,有髓神经纤维髓鞘松解,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线粒体畸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多聚核糖体解聚,轴突内可见微囊形成,部分轴突内细胞器稀疏。结论海洛因依赖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损害,相关脑区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皆发生不同程度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新风胶囊(Xingfeng Capsule,XFC)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甲氨喋呤组和XFC组,每组12只,分别于大鼠(正常组除外)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致炎,在致炎后第19天开始给药,其中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以生理盐水,其余3组分别给予雷公藤多苷片、甲氨喋呤片、XFC,在给药第30天用电镜观察每组大鼠的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线粒体部分膜融合,增生肿胀,嵴稀疏,呈空泡化,模糊不清,横纹消失;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心肌线粒体肿胀较轻,部分呈空泡化,嵴尚密集,略模糊,横纹较清晰。与XFC组相比,甲氨喋呤组大鼠线粒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排列在肌丝之间,线粒体肿胀及空泡化明显,嵴排列紊乱,横纹不清,而雷公藤多苷片组大鼠线粒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排列在肌丝之间,膜略欠清晰,部分线粒体肿胀及空泡化较明显,嵴呈纵行排列,略稀疏紊乱,横纹欠清楚。结论 AA大鼠存在心肌线粒体的损伤,而中药XFC能改善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鹿石合剂对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及缺氧2 h,建立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模型,以西药"洛斯宝"为阳性对照,鹿石合剂灌胃,分别以透射电镜和光镜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尼氏小体的变化.结果 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核膜不清晰,染色质边集,大部分线粒体膜损伤,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线粒体嵴断裂、模糊或消失,粗面内质网数量减少、排列紊乱;鹿石合剂高剂量组粗面内质网丰富,细胞器结构接近假手术组,尼氏小体呈块状或颗粒状,染色比假手术组浓密.鹿石合剂高剂量组疗效优于"洛斯宝"组.结论 鹿石合剂可改善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失笑散颗粒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做初步探索。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失笑散颗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连续灌胃给药7 d,连续灌胃给药7 d,从第3天起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小组在给药后的1 h后给予5 mg/(kg.d)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1 d/次,连续5 d,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末次注射iso 2 h后,处死动物,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空白对照组线粒体完整,肌纤维排列整齐,嵴排列规则;模型组线粒体肿胀甚至破裂,肌纤维排列紊乱,嵴出现溶解消失;阳性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线粒体完整,肌纤维排列轻度紊乱,嵴有部分溶解或消失;高剂量组线粒体完整,肌纤维排列基本正常,嵴偶有融合或消失,病变轻微。结论失笑散颗粒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松果菊苷对PD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PD模型组、松果菊苷治疗组,用6-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大鼠右侧内侧前脑束制备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用Western Blot检测4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相同条件下,PD模型组的大鼠海马区GSK-3β蛋白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用松果菊苷治疗后,GSK-3β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松果菊苷可影响大鼠海马区患侧Wnt/β-catenin通路GSK-3β蛋白的表达,对帕金森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正加速度(positive Gz,+Gz)重复持续性暴露后对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按空白对照、+6Gz、+9Gz、+12Gz随机分组,每组6只,峰值作用时间3分钟,加速度增长率0.5G/s,间隔30分钟,重复间断连续5次。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肝细胞的细胞核规则、胞质染色均匀、线粒体和内质网膜结构完整、清晰;与对空白照组相比,+6Gz组肝细胞显微结构轻度损伤,仅表现为细胞核轻度肿大,胞质染色轻度深染,核膜出现皱缩,核仁、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未见明显改变;+9Gz组肝细胞出现中度损伤,肝细胞整体结构出现细胞膜缺损,肝细胞核肿大,核染色质聚集形成团块状,染色质边集,核膜皱缩,有少量凋亡小体形成;线粒体出现肿胀,嵴排列紊乱,间隙增大,但结构未发现断裂;内质网轻度膨松、扩张;+12Gz组肝细胞超微结构显示重度损伤,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核肿大严重,核仁小而少,染色质聚集形成团块状,染色质边集增多,核膜皱缩,形成大量凋亡小体;胞质基质染色加深,同时胞质膨出,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分散紊乱;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膜破裂,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降低,线粒体嵴减少、断裂及消失,趋向崩解或自溶;内质网扩张严重,伴有松解或消失,出现中等电子密度絮状物,小管裂解为小泡或扩大为大泡状。结论超高+Gz暴露可造成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严重损伤,从肝细胞亚细胞器的变化可知肝细胞受到明显的损伤。这要求在超高+Gz飞行环境下,对飞行员的肝脏保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noggin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致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及其对黑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治疗组。采用脑立体定位右侧纹状体内注射6-OHDA构建帕金森病(PD)模型,模型治疗组纹状体内注射noggin,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7d于行为检测完毕后行尼氏染色、TH、TUNEL与GFAP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3组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并进行计量分析,电镜下观察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模型治疗组大鼠的旋转次数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TH阳性神经元较模型组增多,凋亡神经元显著减少(P<0.05),GFAP阳性神经元较模型组减少,胞浆内GFAP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亦明显降低(P<0.05);TH、TUNEL与GFAP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黑质致密部;电镜下对照组黑质神经元结构清晰,胞核形态规则,核膜光滑、完整,染色质分布均匀;胞浆电子密度中等,细胞器丰富;模型组黑质神经元胞核皱缩,核膜凸凹不整、异染色质减少,胞浆内大量线粒体嵴断裂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模型治疗组黑质神经元细胞核形态规则,部分线粒体肿胀,细胞器丰富。结论  noggin可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能力、使凋亡神经元及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减少,这些变化可能与noggin能促进黑质内部分神经元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因子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黄芪甲苷组和尼莫地平组(阳性药物组)。除假手术组之外,其余组脑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其中黄芪甲苷组和尼莫地平组于造模前一周腹腔注射给药。用Zea Longa评分法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 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尼氏染色检测大脑皮质区神经细胞损伤;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大脑皮质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正常,未见脑梗死病灶,神经细胞和尼氏体数量丰富,细胞排列整齐,细胞超微结构清晰正常;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较为严重,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加(P0. 05),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含量均升高(P0. 05),细胞排列混乱,细胞核变形、固缩,染色质分布不均匀;与模型组比,黄芪甲苷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脑梗死体积均减少(P0. 05),TNF-α、IL-6、IL-1β含量均显著下降(P0. 05),细胞排列较为整齐,细胞核规整,染色质分布较为均匀。结论黄芪甲苷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芪甲苷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鱼藤酮对大鼠中脑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肝、肾等组织的损伤及松果菊苷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松果菊苷干预组。运用鱼藤酮2.75mg/(kg·d)腹腔注射4周的方法制作大鼠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腹腔每日注射同等体积不含鱼藤酮的溶解液;干预组除注射鱼藤酮外,分别给予松果菊苷20、40、80mg/(kg·d)灌胃处理。运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测量大鼠的神经行为改变,采用试剂盒检测其肝、肾损伤的指标,酪氨酸羟化酶免疫染色观察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目,比色法测定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鱼藤酮模型组肝、肾损伤的指标明显上升(P〈0.05),mNSS升高(P〈0.01),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P〈0.05),纹状体多巴胺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松果菊苷低、中、高剂量组肝、肾功能没有显著改善(P〉0.05),但mNSS显著降低(P〈0.05),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增加(P〈0.05),纹状体多巴胺含量也增加(P〈0.05),以上保护效应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鱼藤酮能引起大鼠严重的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以及肝、肾等组织的损伤,松果菊苷可以选择性地改善其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