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庆立  王绍林 《淮海医药》2001,19(3):184-185
目的 观察浅低温异丙酚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颅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例患者经颈内静脉输入 0℃~ 4℃平衡液实施全身降温。在气管内吸入 1.5 %~ 2 .0 %异氟醚的基础上静注异丙酚控制性降压。结果  12 0例患者术中共输入 0℃~ 4℃平衡液 12 0 0± 30 0 ml,降温 33.1± 0 .8℃ ;2在需要降压时 ,静注异丙酚30~ 40 mg·kg- 1· h- 1 ,4.5± 0 .5 min内达到所需控制性降压水平 ,继而按 4~ 6 m g·kg- 1· h- 1输入异丙酚可维持适宜的低血压水平 ,停用异丙酚 5 .5± 0 .5 min,血压可自动恢复到降压前水平。结论 浅低温异丙酚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 ,方法简单 ,易于调节 ,脑保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地氟醚与异氟醚在循环紧闭麻醉的临床效果及效能价格比。方法  30例择期手术病人 ,分为地氟醚组 (D组 )、异氟醚组 (I组 ) ;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和琥珀胆碱。气管插管后最初氧流量为 4L/ min,挥发罐浓度 D组、 I组设于 8%和 2 % ,在呼气末浓度分别达 6 %、 1.1%后关闭回路 (氧流量为 0 .2 0~ 0 .35 L / min)行循环紧闭麻醉。D组和 I组 FD调整至 12 %和 4% ,术中维持地氟醚 FA 于 6 %± 0 .1% ,异氟醚 FA 于 1.1%± 0 .1% ;手术结束前 10分钟关闭发挥罐 ,手术后开放回路 ,氧流量 4L/ min,术中予维库溴胺维持肌松。结果 在循环紧闭麻醉中地氟醚的费用比异氟醚便宜约 2 0 %。高流量诱导期 D组和 I组的时间分别为 4.9± 0 .8分和 7.5± 0 .4分 ,微流量后 30分FA/ FI 分别为 90 %和 73%。麻醉结束后地氟醚、异氟醚的 FA 下降至高流量洗出初始时肺泡浓度 FAO的 5 0 %时间分别为1.2± 0 .1分和 1.8± 0 .3分 ,拔管时间、拔管后整体恢复时间 D组明显短于 1组。结论 地氟醚在循环紧闭麻醉中的药代动力学、临床效果及效能价格比明显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3.
张军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2):1488-1489
【通用名称】Eflornithine hydrochloride cream,盐酸依氟鸟氨酸乳膏【化学名称】(±)-2-(二氟甲基)鸟氨酸单盐酸一水化物。【性状】本品为乳膏【药理作用】本品主要成分依氟鸟氨酸为鸟氨酸脱羧酶(ODC)抑制剂。目前假设认为局部用盐酸依氟鸟氨酸能可逆性抑制皮肤ODC活性,该酶为多胺(polyamines)合成的必需酶。动物实验[1]表明盐酸依氟鸟氨酸通过抑制ODC而抑制细胞分化和合成,从而影响毛发生长速率。本品在浓度为13·9%时在临床前研究中即显示具有延缓毛发生长速率作用。【药动学】[2]对面部多毛症妇女单次或多次使用本品后,平均渗透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异氟醚深麻醉下拔管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入院治疗的高血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Ⅲ级患者56例.根据其临床资料分为丙泊酚组(38例)和异氟醚组(18例)。两组患者术前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1mmHg=0.133kPa)以下,进行腹部手术,并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全身麻醉的方式,其中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异氟醚组采用异氟醚深麻醉下拔管。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1)、手术结束后(T2)、气管拔管时(T3)、拔管后5min(T4)、拔管后10min(T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异氟醚组患者血压在T4时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其他时段略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丙泊酚组的苏醒时间p[(6.5±0.8)min]短于异氟醚组[(8.3±0.7)min],且异氟醚组有3例(16.7%)躁动患者,而丙泊酚组无躁动者(0.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深麻醉下拔管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HR稳定、血压平衡的优点,且丙泊酚的疗效要好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5.
艾司西酞普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用名称]escitalopram oxalate[USAN],艾司西酞普兰草酸盐 [异名]Lexapro,Lu26-054-0 [化学名称]1-(3-二甲氨基)丙基-1-(4-氟苯基)-1,3-二氢-5-异苯并呋喃腈草酸盐(1:1)  相似文献   

6.
嗜铬细胞瘤病人当精神刺激、身体活动、刺激挤压肿瘤时均可引起血压骤升、心动过速、心率紊乱。肿瘤切除后又可引起低血压 ,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我们采用普混液 -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行 2例嗜铬细胞瘤手术的体会如下。1 一般资料男性 1例 4 8岁 ,女性 1例 5 9岁 ,均采用 2 %普鲁卡因、0 .0 4 %司可林、0 .0 2 %杜冷丁复合液静滴 ,气管内吸入异氟醚。2 麻醉经过2 .1 诱导 :行安定芬太尼、硫喷妥钠 -司可林快速诱导器官插管。2 .2 麻醉维持 :采用普鲁卡因、司可林、杜冷丁静脉复合、间断吸入异氟醚。2 .3 麻醉中循环功能的维护 :患者麻醉前…  相似文献   

7.
张毅  许汪斌 《云南医药》2000,21(4):300-302
某些外科手术期间为提供干燥的手术野和减少病人失血 ,常采用控制性降压技术。脑组织对缺氧的敏感性极高 ,控制性降压的最大危险在于脑血流量 (CBF)不足和脑缺氧带来的危害。本文通过异氟醚控制性降压时 ,使用经颅超声多谱勒 (TCD)及经颈静脉球置管 (JVBC) ,观察异氟醚降压对脑血流速度 (CBFV)及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的影响。资料及方法  1 临床资料  15例 (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 2 2~ 57岁 ,体重 4 8~ 65kg ,无心、肺、肾及脑血管疾患ASAⅠ~Ⅱ级患者 ,行椎管内肿瘤摘除术、人工股骨头置换和髋关节成型术。完成快速诱…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的变化 ,比较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以及它们联合用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择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酚组、异氟醚组和联合用药组。麻醉诱导和维持异丙酚组用异丙酚等 ,异氟醚组用异氟醚等 ,联合用药组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等。分别于麻醉后转流前 (T0 )、开放升主动脉后 30min(T1)以及停机后 4h(T2 )、2 4h(T3 )、4 8h(T4)测定血浆cTnI、CK MB、SOD、MDA浓度。结果 :各组患者血浆cTnI、CK MB及MDA自T1均不同程度升高 ,异丙酚组、异氟醚和联合用药组cTnI及MDA值分别于T2 、T3 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联合用药组血浆cTnI于T3 时显著低于异丙酚组 (P <0 .0 5 ) ,联合用药组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结论 :在冠脉搭桥术中 ,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的应用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由脂质过氧化反应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尤以异丙酚、异氟醚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王冰舒  李树人 《河北医药》2000,22(10):766-767
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是近几年来得到进一步研究发展的麻醉方法。我们采用此方法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病人施行麻醉 ,并通过与异氟醚吸入全麻的对比观察 ,为临床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选择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择期嗜铬思胞瘤手术 2 3例 ,男 9例 ,女 14例 ;年龄 16~ 6 3岁 ,体重 4 5~ 6 7kg。其中伴心脏病 (心肌缺血、心律紊乱等 ) 12例 ,高血糖 5例 ,脑出血4例 ,眼底出血 2例。随机分为 2组 :复合组 12例 ,硬膜外复合异氟醚全麻 ;对照组 11例全凭异氟醚全麻。1.2 麻醉方法 术前 0 .5h肌肉注射哌替啶…  相似文献   

10.
章放香  饶永霞 《贵州医药》1998,22(4):302-303
我们将ATP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并与单纯异氟醚控制性降压进行对比,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择期颅内动脉瘤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5-55岁。ASA分级I-11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I组为单纯异氟醚降压组,H组为ATP复合异氟醚降压组。豆.2麻醉诱导与维持:术前肌注本巴比妥钠02阿托品0.sfng。依次静注芬太尼4-6ndkg,氟赈陡0.lIng/kg,异丙酚3ndkg,唬拍胆碱三.5-ZIng/kg,快速诱导插入气管导管。连接ohmeda麻醉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吸入异氟醚,间断静脉追加芬…  相似文献   

11.
付晖 《中国医药科学》2013,(20):91-92,112
目的分析七氟醚、异氟醚与地氟醚复合异丙酚在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肺内分流及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92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七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组,各64例,分别接受七氟醚、异氟醚与地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分析3组患者肺内血流和血气变化。结果随着插管和气腹的进行,3组患者Qs/Qt均见升高,而Pa02逐渐下降,放气后肺内分流逐渐恢复正常,地氟醚组患者肺内分流变化幅度最小(P〈0.05);而3组患者血气水平变化相同,放气后血气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地氟醚组患者血气水平变化幅度最小(P〈0.05);3组患者气腹后均未见心律失常,肌松效果均满意,术后不适:七氟醚3例,2例咽部不适,1例肩部疼痛;异氟醚5例,4例咽部不适,1例肩部疼痛;地氟醚1例,为咽部不适。结论在今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诱导过程中,建议推广应用地氟醚复合麻醉,可得到优秀的可控性、镇痛深度,且能够保证肺内分流和血气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昆鹏  宫建  白宇 《天津医药》2012,40(8):831-832
目的 观察丙泊酚、异氟醚对颅内肿瘤患者抗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0及IL-13的影响,并探讨丙泊酚脑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颅内肿瘤手术患者106例,年龄35~60岁,体重39~82kg,ASAⅠ或Ⅱ级,按性别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各53例,丙泊酚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3~6μg/mL,异氟醚组使用1% ~2%的异氟醚持续吸入,两组术中均按需静脉给予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并于手术结束前5 min分别停止丙泊酚输注和异氟醚吸入。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0 h(T1)、24 h(T2)和48 h(T3)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IL-4,IL-10,IL-13的含量。结果 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患者血清IL-4、IL-10和 IL-13含量术后均呈上升趋势,各指标各时间点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T2、T3时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IL-4、IL-10和 IL-13含量均较T0、T1时明显升高(均P<0.05);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比较,T0和T1时IL-4、IL-10和 IL-13含量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时,丙泊酚组IL-4、IL-10和 IL-13含量均较异氟醚组增多(均P<0.05)。 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比异氟醚吸入可更好地增强颅内肿瘤患者术后抗炎性水平,这可能也是丙泊酚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喜普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莹 《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2):970-972
[通用名称] citalopram,西酞普兰 [化学名称] 1,3-二氢-1[3-(二甲胺基)丙基]-1-(4-氟苯基)-5-异苯并呋喃氰  相似文献   

14.
吸入麻醉剂浓度及作用时间对人离体精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吸入麻醉剂浓度及作用时间对人离体精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人精液20份,上游法优化处理后随机分为异氟醚实验组和七氟醚实验组,各10份。分别观测5个时间点(0.5 h、1 h、2 h3、h4、h)及5个浓度水平(0、1.4%、2.8%、4.2%、5.6%)异氟醚和相似浓度七氟醚对精子活率的影响,精子运动功能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分析。结果:1.4%~5.6%异氟醚作用于精子0.5~4 h后,精子活率显著升高,其变化趋势符合S型曲线,相同浓度异氟醚组,精子活率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成直线下降。类似浓度七氟醚对精子活率无显著影响。结论:临床浓度异氟醚作用于人离体精子,可以显著升高精子活率。类似浓度七氟醚对精子活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瑞波特     
【通用名】雷贝拉唑,Rabeprazole。 【化学名称】2-[[[4-(3-甲氧基丙氧基)-3-甲基-α-吡啶基]甲基]哑硫酰基]-1H-苯并咪唑钠,其结构式为:  相似文献   

16.
来氟米特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来氟米特 (leflunomide,1 ) ,化学名为 :N- (4-三氟甲基苯基 ) - 5-甲基异唑 - 4-甲酰胺 ,由德国Hoechst Marion Roussel公司开发 ,其片剂 (1 0 ,2 0和 1 0 0 mg) 1 998年经美国 FDA批准在美国以商品名 Arava上市 ,临床用作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关节疼痛和肿胀以及关节延迟性损害的口服药物 [1] 。本文参考文献[2~ 4 ] ,以乙酰乙酸乙酯和原甲酸三乙酯缩合得α-乙氧亚甲基乙酰乙酸乙酯 (2 ) ,再成肟环合成 5-甲基异唑 - 4-甲酸乙酯 (3) ,水解后再转变为其酰氯 ,最后与对三氟甲基苯胺缩合制备1。本文用甲醇代替文献中的乙醇作为制…  相似文献   

17.
乔瑞冬  王昊  季中华 《河北医药》2004,26(12):936-937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及芬太尼对异氟醚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最低肺泡浓度 (MAC)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年龄 16~ 70岁、择期在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 ,按麻醉诱导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 3组 (各 2 0例 ) ,I组 :采用异氟醚诱导 ;R组 :采用瑞芬太尼 异氟醚 ;F组 :采用芬太尼 异氟醚。记录 3组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时间 ,诱导前MAP、HR ,诱导过程MAP、HR峰值以及咳嗽、喉痉挛、过度分泌及体动情况。测定三组异氟醚的半数气管插管最低肺泡浓度 (MACEI50 )。结果 R组意识消失时间为 (2 .3± 0 .3 )min ,明显短于I组 (5 .2± 0 .8)min及F组 (4 .6± 0 .7)min(P <0 .0 1) ,而I组与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异氟醚浓度迅速增加后 ,I组咳嗽的发生率为 60 %、喉痉挛的发生率为 5 2 % ,且MAP、HR显著升高。相反 ,R组与F组很少发生咳嗽和喉痉挛 ,MAP和HR升高不显著。I组的MACEI50 值为 (1.9± 0 .3 )MAC ,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及芬太尼后异氟醚的MACEI50 值分别降至 (0 .8±0 .2 )MAC及 (1.2± 0 .2 )MAC。结论 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能使麻醉诱导迅速 ,但单用异氟醚气道刺激和心血管反应发生率高 ;瑞芬太尼及芬太尼可显著减轻患者的气道刺激和心血管反应 ,并能同时降低异氟醚的MACEI50 。  相似文献   

18.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并与异氟醚复合芬太尼比较。方法将需剖宫产手术的ASAI~Ⅱ级的足月产妇40例(23~32岁)随机分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I组)和异氟醚复合芬太尼组(Ⅱ组)各20例。诱导:I组面罩吸入3.5%七氟醚、2~4L/min流量的氧气、静脉输入瑞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mg/kg、顺苯阿曲库铵0.1mg/kg;Ⅱ组静脉注芬太尼0.02mg/kg、丙泊酚2mg/kg、顺苯阿曲库铵0.1mg/kg。维持:I组吸入1.5%~3.5%七氟醚,胎儿娩出后输注瑞芬太尼0.15μg/(kg·min);I组吸人1%~2.5%异氟醚,胎儿娩出后静脉注芬太尼0.02mg/kg。取新生儿脐动脉(UA)血样1ml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两组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参数、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麻醉复苏的时间、术中知晓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I组诱导后和手术时心率、血压基本保持平稳沪〉0.05)。II组在诱导后心率和血压下降较I组明显(p〈0.05),术后产妇拔管时间【(10.3±3.2)mini和睁眼时间[(15.4±2.3)min】I组明显早于Ⅱ组[(18.5±6.3)min,(25.6±3.5)min],差异有显著性垆〈0.05)。两组新生儿1、5、10minApgar评分均大于7分,脐动脉血气分析差异无显著性垆〉0.05l两组均未见新生儿呼吸抑制及产妇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吸入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平稳、效果确切、苏醒快、新生儿无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应用低流量高浓度吸入麻醉方法在麻醉初始期达到预期吸入浓度的可行性。方法  10 0例病人随机分为五组 ,每组 2 0例 ,采用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间隙正压呼吸 ,用低流量 1.0 L· min- 1 (30 0 ml氧 +70 0 ml氧化亚氮 )吸入 3%、 3.5 %、 4 %、 4 .5 %、 5 %异氟醚 ,以 Detex As/ 3监测仪持续监测氧、N2 O和异氟醚吸入(F1 ) ,呼末 (ET)浓度 ,麻醉气体 MAC,以及 PETCO2 、Sp O2 、ECG和血压 ,记录五组病人吸入异氟醚和 N2 O后达到 1.3MAC的时间及血压变化。结果 五组病人吸入异氟醚和 N2 O后达到 1.3MAC的时间分别为 :组 (3% ) 14 .2± 0 .3分 ,组 (3.5 % ) 12 .4± 0 .2分 ,组 (4 % ) 10 .1± 0 .5分 ,组 (4 .5 % ) 8.2± 0 .2分 ,组 (5 % ) 6 .30.3分。五组病人随着麻醉加深血压均有下降 ,以吸入浓度高者为明显 (P<0 .0 1) ,组 出现血压下降的时间明显早于组 、组 ,有显著差异 (P<0 .0 1) ,全部病人在麻醉初始期没有缺氧和 CO2 蓄积。结论 在麻醉初始期应用低流量高浓度吸入方法 ,可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吸入浓度 ,低流量吸入 3%~ 3.5 %异氟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最轻 ,为最佳吸入浓度。  相似文献   

20.
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红  杨晓斌  陆文汉 《安徽医药》2008,12(6):541-542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方法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Ⅰ组),每组21例。快速诱导后麻醉维持两组分别吸入1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必要时追加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T0)、插管后5min(T1)、切皮(T2)、气腹开始(L)、缝皮(T4)、睁眼(T5)和拔管前(T6),患者的HR、SP、DP和SpO2。计算从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和拔管的时间。结果1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对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均较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比I组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程度相似,但七氟醚全麻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异氟醚全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