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贝清肺颗粒体内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金贝清肺颗粒的体内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方法采用小鼠体内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实验观察金贝清颗粒的抗病毒作用。结果金贝清肺颗粒能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增殖。结论金贝清肺颗粒具有明显的体内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了解临床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建立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标本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与免疫学检测方法(IFA)进行对照,并利用该方法进行该病毒在深圳市的流行性分析.结果:1012例标本中,呼吸道感染患儿中RSV感染达到17.9%(181/1012),本方法与IFA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符合率,均可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早期诊断.结论:本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可用于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甘草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开发安全有效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新药.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观察甘草在Hela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甘草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3.43g/L;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2535g/L,治疗指数(TI)为13.53;甘草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存在量效反应关系;在感染后0 h、2 h、4 h、6 h、8 h,甘草均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结论:甘草在Hela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多途径的.  相似文献   

4.
咽康片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咽康片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法进行抗病毒疗效和病毒滴定.结果:咽康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最小治疗浓度为4.06μl/ml(30.47μg/m1),咽康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治疗指数(therapyindex,TI)等于16.经最小有效剂量咽康作用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滴度0.1ml/103.5TCID50下降为0.1ml/101.3TCID50.结论:咽康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找有效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通过观察病毒感染细胞所致的细胞病变(CPE)来评价药物在体外实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结果显示清肺祛瘀汤50%药物毒性浓度(TC50)为220mg/mL,在最大无毒浓度62.5mg/mL可以完全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  相似文献   

6.
王爱华  袁斌 《河北中医》2012,(10):1576-1579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所致,多见于〈2岁小儿,尤其是2~6个月的婴儿。其主要病变在毛细支气管,亦可累及支气管及肺泡;主要表现除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外,喘憋为其突出表现。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RSV感染与儿童反复喘息和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给儿童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截哮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呼吸道合胞病毒接种于Hela细胞单层增殖,测定截哮口服液对细胞最低无毒浓度。取不同浓度的药液加入病毒,观察在细胞单层上的空斑形成以判定病毒产量。结果:截哮口服液使呼吸道合胞病毒产量减少,药物浓度的高低与病毒产量的高低呈明显的负相关(rs=-1,P<0.05);其对RSV有直接灭活作用,且能影响病毒的吸附与吸附后的复制过程。结论:截哮口服液在Hela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复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8例肺炎新生儿的病原进行检测,以直接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并做鼻咽吸出物细胞培养。对诊断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58例新生儿肺炎中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共59例(37.34%),日龄<21 d组检出率为23.68%(9/38),≥21 d组检出率为41.67%(50/120),2组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共13例(8.23%)。入院时发热6例(10.17%);咳嗽呈阵咳或连咳54例(91.53%),气促53例(89.83%);肺部湿音44例(74.58%),仅闻及干音9例(15.25%),哮鸣音6例(10.17%)。X线支气管肺炎改变52例(88.14%),节段性实变影7例(11.86%)。日龄<21 d组与≥21 d组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症状、体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混合感染者症状、体征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新生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混合感染率较高,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周娣  赵霞 《中医药信息》2009,26(5):16-18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小儿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病原,目前西医尚无具有肯定疗效的治疗药物,鉴于中医药在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本文从中药直接、间接抗病毒及对细胞因子影响等角度作一综述,探讨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实验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婴幼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率的季节性变化及不同年龄段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生物微矩阵分析系统对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流感病毒、合胞病毒、腺病毒进行IgG检测.结果:流感病毒阳性率占总检出率的51.94%,合胞病毒阳性率为27.69%,腺病毒为18.06%,秋冬两季流感病毒的发病率较其它季节高.结论: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毒为流感病毒,其次为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高发与冬、春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截哮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呼吸道合胞病毒接种于Hela细胞单层增殖,测定截哮口服液对细胞最低无毒浓度.取不同浓度的药液加入病毒,观察在细胞单层上的空斑形成以判定病毒产量.结果:截哮口服液使呼吸道合胞病毒产量减少,药物浓度的高低与病毒产量的高低呈明显的负相关(rs=-1,P<0.05);其对RSV有直接灭活作用,且能影响病毒的吸附与吸附后的复制过程.结论:截哮口服液在Hela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复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金银花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效果和强度。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观察金银花在人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中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结果:金银花对Hela细胞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5 mg/mL,最大无毒浓度(TC0)为3.6 mg/mL。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其半数抑制率(IC50)为0.16 mg/mL,TI为31.2;在吸附阶段也有作用,其IC50为0.48 mg/mL,TI为10.5;同时金银花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生物合成作用,其IC50为1.0 mg/mL,TI为5.0;金银花不能阻止呼吸道合胞病毒侵入细胞。结论:金银花在体外主要通过直接灭活、阻止病毒吸附和抑制生物合成三种方式发挥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清肺口服液对于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痰鸣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33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65例给予清肺口服液及安慰剂,对照组165例予以利巴韦林加用不含抗病毒药物的液体。结果试验组痰鸣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肺口服液能较好改善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的痰鸣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岗梅根和岗梅茎水提物对多种呼吸道病毒的抑制作用,为岗梅药材扩大药用部位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接种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R14型、腺病毒3型和副流感病毒3型于MDCK、A549、HEL和LLC-MK2细胞,采用鸡红血球凝集法观察岗梅根、茎水提物对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观察岗梅根、茎水提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R14型、腺病毒3型和副流感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结果:在无毒浓度下,岗梅根水提物能抑制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腺病毒3型、合胞病毒RSV和副流感3型病毒,而岗梅茎水提物仅能抑制腺病毒3型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结论:岗梅根、茎水提物均有一定的体外抗呼吸道病毒作用,岗梅根水提物体外对呼吸道病毒的抑制作用略优于岗梅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敷胸膏对大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滴鼻感染大鼠,治疗组予敷胸膏干预。每日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在合胞病毒感染后3、5、7 d,计算肺指数,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法观察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病毒载量。结果:治疗组在感染后第3、5、7天全身症状减轻,肺指数下降;肺病变范围及肺泡腔渗出物减小;肺组织病毒载量降低。结论:敷胸膏对大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肺通络膏及其拆方对大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滴鼻感染大鼠,治疗组分别予清肺通络膏全方、主药和辅药干预。每日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3、5、7天,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病毒载量;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法观察第7天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正常组肺组织未检测到呼吸道合胞病毒,模型组病毒载量随时间逐渐增多。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时间点病毒载量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全方治疗组最低,与主药组、辅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后第7天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肺病变范围减小,肺泡腔渗出物减少,其中全方组最明显。结论清肺通络膏及其拆方对大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全方组优于主药及辅药组。  相似文献   

17.
洪岩  陈垣  欧静琳  杨关山  佟丹  郑方 《陕西中医》2012,33(11):1460-1461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平喘类中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诱导痰细胞学的影响。方法:将7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自制清肺平喘汤(炙麻黄、黄芩、桑白皮、白芍、白果、射干、半夏片、葶苈子等)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各38例,分别观察两组的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同时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诱导痰细胞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X胸片吸收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的比例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清肺平喘汤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同时对其诱导痰细胞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定喘颗粒干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TCMID等数据库获取定喘颗粒中各个中药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根据ADME药动学参数筛选定喘颗粒中药物的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取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潜在的疾病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对交集靶点进行可视化处理;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随后利用Cytoscape软件(3.9.1)构建定喘颗粒干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相关网络。选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致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幼龄大鼠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定喘颗粒共177个潜在活性成分,作用于144个靶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共1075个相关靶点,得到“药物-疾病”交集靶点55个,其中核心靶点25个为ALB、IL6、CASP3、EGFR、VEGFA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对转录的正调控、对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对基因表达的正调控、对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KEGG通路富集...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重要原因。有研究发现,304例病毒性肺炎中RSV阳性者占了23.35%,仅次于流感A型病毒。笔者采用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开展了随机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热毒清口服液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效果.方法:采用MTT法及细胞病变抑制实验,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测定热毒清口服液在Hep-2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热毒清口服液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9182.4 mg/L,抑制RS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559.8 mg/L,治疗指数(TI)为16.4.结论:热毒清口服液在体外实验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