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测定尿液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和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lycyl-proline dipeptidyl aminopeptidase,GPDA)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DN)的病因和病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72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Ⅰ)、微量白蛋白尿组(Ⅱ)和大量白蛋白尿组(Ⅲ),分别进行检测.金标定量测D-D、连续监测法测GPDA,免疫比浊法测ATⅢ,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比较各组的差异.并与30例正常对照(NC)组进行比较.结果①T2DM D-D、ATⅢ和GPDA水平与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②Ⅰ组D-D仅GPDA与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和Ⅲ组D-D、ATⅢ和GPDA水平分别依次升高.结论检测D-D、ATⅢ和GPDA可以为临床监控DN的进展和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Ⅳ型胶原(Ⅳ-C)的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65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DM1)、微量白蛋白尿组(DM2)和大量白蛋白尿组(DM3),检测各组尿Ⅳ-C及尿微量白蛋白(MA)含量,并与42例正常对照组(NC)进行比较。结果DM患者尿Ⅳ-C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5),且尿Ⅳ-C在DM 1、2、3组间呈逐组增高趋势,均有显著差异(P<0.01),尿Ⅳ-C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尿Ⅳ-C测定可作为DN早期诊断更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β_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酶法检测尿肌酐,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分别对2型糖尿病患者209例,健康体检人群68例为对照进行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β_2微球蛋白和尿肌酐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组各组(正常蛋白尿组、早期DN组与蛋白尿组)的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早期DN组与蛋白尿组的β_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蛋白尿组和正常对照组的β_2微球蛋白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 ALB、β_2-MG、Cys-C、m ALB/Cr、m ALB+β_2-MG、m ALB+β_2-MG+Cys-C和m ALB+β_2-MG+Cys-C+m ALB/Cr的敏感度依次增高,以m ALB+β_2-MG+Cys-C+m ALB/Cr敏感度最高(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β_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有无并发CHD分为糖尿病并CHD组(28例)和糖尿病不并CHD组(70例),分析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再依微量白蛋白尿含量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43例)和非白蛋白尿组(55例),比较两组CHD的发生率。结果糖尿病并CHD组微量白蛋白尿含量明显高于不并CHD组[(56±32)mg/L和(22±15)mg/L,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并发CH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白蛋白尿组(41.86%和18.18%,P=0.01)。结论检测微量白蛋白尿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CHD发病率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液乙二醛酶Ⅰ(GLOⅠ)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按照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划分为非DN组(ACR<30 mg/g,n=34)、DN微量蛋白尿组(30 mg/g≤ACR<300 mg/g,n=18)、DN大量蛋白尿组(ACR≥300 mg/g,n=22);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35例健康者为健康组.蛋白质组学结合质谱鉴定各组患者尿液中的差异蛋白,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尿肌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液GLOⅠ水平.结果 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匹配发现,4组尿液标本中GLOⅠ水平呈现明显差异.非DN组、DN微量蛋白尿组、DN大量蛋白尿组患者ACR高于健康组,尿液GLOⅠ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微量蛋白尿组、DN大量蛋白尿组患者ACR高于非DN组,且DN大量蛋白尿组高于DN微量蛋白尿组;DN微量蛋白尿组、DN大量蛋白尿组患者尿液GLOⅠ低于非DN组,且DN大量蛋白尿组低于DN微量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液GLOⅠ水平与ACR呈显著负相关(r=-0.8706,P<0.01).尿液GLOⅠ诊断D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95%可信区间0.953~1.007),ACR诊断D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95%可信区间0.627~0.870),两者均可用于DN的诊断,尿液GLOⅠ诊断价值更高.结论 尿液GLOⅠ水平在糖尿病患者肾损伤早期即下降,且随DN的进展其水平逐渐降低,可作为潜在的DN早期诊断标记物的候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为DM1组(CCr≥85 mL·min-1· 1.73 m-2,45例)和DM2组(50 mL·min-1·1.73 m-2≤CCr<85 mL·min-1· 1.73 m-2,46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5例(健康组).分别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免疫比浊法及Jaffe’S动力学方法测定3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尿肌酐,收集8h尿量测定肌酐清除率.结果 DM1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2组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值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及DM1组(均P<0.01).3组肌酐及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DN的早期诊断和检出率,对DN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Pentraxin-3(PTX3)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探讨PTX3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15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与临床白蛋白尿组,分别检测3组PTX3、血糖、血脂、HS-CRP、γ-谷氨酰转移酶等。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PTX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临床白蛋白尿组PTX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P<0.01),PTX3与UAER呈正相关(r=0.667,P<0.01)。各组间年龄、FPG、TG、GGT、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X3水平与白蛋白尿相关,PTX3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PTX3水平升高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初诊T2DM患者86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MAU)组。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结果初诊T2DM患者MAU发生率为32.56%,合并高血压者MAU发生率为40.00%。MAU组FBG、P2hBG和HbA1 c均高于NAU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组TG、TC均高于NAU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HDL-C、apoA1和apoB在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初诊T2DM患者MAU发生率主要与糖代谢指标和血压有关,早期诊断糖尿病并干预治疗对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85例糖尿病(DM)患者血清β2MG和尿MAlb,并与3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对照。结果DM患者血清β2MG和尿MAlb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血清β2MG和尿MAlb与DM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联检有助于全面评估DM患者的肾脏损害,对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DM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0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其中正常白蛋白尿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DN38例,临床白蛋白尿组(CP组)DN 32例]和26例正常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ELISA法检测TGF-β1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TNF-α.[结果]DN组TGF-β、TNF-α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白蛋白尿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A和CP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与TGF-β1、TNF-α有正相关关系.[结论]TGF-β1、TNF-α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随DN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对于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的T2DM患者239例,根据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比较各组的血清25(OH)D水平。以血清25(OH)D=20μg/L为界进行分组,将上述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0μg/L)和维生素D不足组(≥20且30μg/L),比较两组白蛋白尿发生率。结果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25(OH)D水平更低(P0.01),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比较,大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25(OH)D水平更低(P0.01);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不足组白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68.5%、39.4%(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UACR负相关。结论血清低维生素D水平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 6 5例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组 )和 6 2例未合并微量白蛋白尿 (正常白蛋白尿组 )患者的微量尿白蛋白排泄率、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及脂代谢指标进行比较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②相关分析表明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 ;③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甘油三酯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血压、血糖、血脂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以探究GSK-3β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UAE),将其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UAE<30mg/24h)4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24h≤UAE≤300mg/24h)39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UAE>300mg/24h)32例,另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液中白蛋白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GSK-3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尿白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GSK-3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尿白蛋白正常组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GSK-3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相比,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GSK-3β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GSK-3β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肌酐、血尿酸、UAE、病程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酸、UAE影响GSK-3β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GSK-3β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并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临床监测血清GSK-3β水平变化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胱抑素C(CysC)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大量白蛋白尿组(3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9例)、正常白蛋白尿组(57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肌酐(Cr)、SOD、CysC。结果三组患者血清Cr、SOD、CysC不全相等(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Cr、CysC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SOD显著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之间血清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SOD显著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CysC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结论在反映T2DN早期肾功能损伤方面,血清SOD、CysC的灵敏度优于血清Cr。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微量白蛋白尿组(<25 mg/L)2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5~200 mg/L)38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200 mg/L)44例,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进行CysC及Hcy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CysC及Hcy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两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CysC及Hcy联合检测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老素相关菱形样蛋白(PARL)基因Leu262Val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在昆明地区汉族人中对278例T2DM患者[其中正常白蛋白尿(DN0)组102例,微量白蛋白尿(DN1)组91例,临床白蛋白尿(DN2)组85例]和113例健康对照者(NC)的PARL基因Leu262Val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T2DM组和NC组间,DN组(DN1+DN2)、DN0组和NC组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T2DM患者中,DM病程、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和糖化血红蛋白百分比(HbA1c%)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昆明地区汉族人中PARL基因Leu262Val多态性可能与T2DM及DN的发生无相关性;DM病程、SBP、TG、HbA1c可能是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们对60例Ⅱ型DM的微量白蛋白尿(MA)与血脂各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显示血脂变化是DN重要的危险因素。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根据WHO标准诊断的Ⅱ型DM患者(DM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40~82岁,平均58岁;病程2月~20年。无国症、急性和明显的慢性感染、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肝功能正常。按MA值分三组:正常白蛋白尿组(MA<20ms/L),微量白蛋白尿组(MA20~200mp/L),临床白蛋白居组(MA>200mg/L)。对照组:选择健康体检人群中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搜在甲状腺激素检测正常范围内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值与白蛋白尿的关联性。方法搜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6例T2DM患者病历资料,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30 mg/g定义为白蛋白尿,所有患者分成白蛋白尿组55例,非白蛋白尿组111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剖析FT3与白蛋白尿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白蛋白尿的检出率为33%。与非白蛋白尿组相比,白蛋白组中年龄、糖尿病病程、治疗年限、收缩压、腰围、臀围、肌酐、尿酸、空腹血糖、超氧化物歧化酶、FT3均有显著差异(P 0. 05)。logistic回归剖析显示:FT3与白蛋白尿患病危险呈负相关,未纠正任何因素时P值为0. 026,而纠正性别、年龄、病程、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混杂因素后P值为0. 027。结论FT3值下降是白蛋白尿患病的独立风险要素,尤其是在甲状腺激素检测非异常的T2DM人群中。  相似文献   

19.
闫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3):1578-1579
目的 探讨尿肾损伤因子-1(KIM-1)、尿微量清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81例T2DM 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38例,不伴DN组43例,以4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尿KIM-1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mALB 和β2-MG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T2DM患者尿KIM-1、mALB、β2-M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T2DM患者DN组尿KIM-1、mALB、β2-MG水平明显高于不伴DN组(P<0.05);联合检测阳性率达93.8%,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联合检测尿KIM-1、mALB和β2-MG对T2DM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健  栾敏  王艳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130-113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30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和30例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清 VEGF;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同时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肌酐。组间比较用t检验,VEGF 与UAER的相互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为(29.23±6.60)pg/ml,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为(39.97 ±19.95)pg/ml,微量白蛋白尿组为(51.09±22.36)pg/ml。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VEGF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VEGF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血清VEGF与UAER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提示VEGF对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