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疗法组和联用黄芪治疗组,联用黄芪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联用黄芪治疗组显效率为78.18%,常规疗法组显效率为56.60%,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用黄芪治疗组FVC、FEV1、及PEF治疗前后改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联用黄芪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常规疗法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发作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肺功能,这可能与黄芪注射液能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疗法组和联用黄芪治疗组,联用黄芪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联用黄芪治疗组显效率为70.49%,常规疗法组显效率为54.55%,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用黄芪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常规疗法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这与黄芪注射液能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喘可治注射液对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对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喘可治组(CKZ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CKZ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喘可治注射液肌注双足三里穴,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CD3%、CD4%、CD8%)的变化、肺功能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以及临床主要症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CKZ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均明显升高(P〈0.05),肺功能PEF%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也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喘可治注射液能够调节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状态,使之恢复平衡,而且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穴位导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均采用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喘可治注射液穴位导入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控制率为54.84%,对照组控制率为44.83%,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用喘可治注射液穴位导入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喘可治注射液穴位导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与喘可治注射液穴位导入能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有关.喘可治注射液穴位导入安全性高,患儿依从性好,适宜于对小儿进行治疗操作.  相似文献   

5.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6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吸氧、有效抗生素、止咳平喘化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静滴,1次/日,疗程2周.治疗前后分别抽外周血用荧光单抗CD3+、CD4+、CD8+/CD28+对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计数,治疗前后分别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大于对照组73.5%(P<0.05);治疗组PaO2上升和PaO2下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与缓解期相比,急性发作患者CD3+、CD8+/CD28+减少(P<0.01)、CD8+/CD28+增加(P<0.01)、CD4+无变化(P>0.05);黄氏注射液治疗后CD3+和CD8+/CD28+增加(P<0.01)、CD8+/CD28+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CD3+、CD8+/CD28+变化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黄芪注射液可通过改善机体T淋巴细胞功能而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6.
姜丽娟  王芬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63-164
目的探讨家庭氧疗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病情的改善作用。方法 COPDⅢ级(缓解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等治疗。治疗组同时还给予氧疗和呼吸训练,12周为1个疗程。结果 COPD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均P〈0.05),而CD8+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显效率20.0%,总有效率(显效+好转)92.5%;对照组显效率0%,总有效率(显效+好转)5.0%;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氧疗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AECOPD的频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6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吸氧、有效抗生素、止咳平喘化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静滴1次/日疗程2周.治疗前后分别抽外周血用荧光单抗CD3+、CD4+、CD8+/CD28+对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计数治疗前后分别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大于对照组73.5%(P<0.05);治疗组PaO2上升和PaO2下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与缓解期相比急性发作患者CD3+、CD8+/CD28+减少(P<0.01)、CD8+/CD28+增加(P<0.01)、CD4+无变化(P>0.05);黄氏注射液治疗后CD3+和CD8+/CD28+增加(P<0.01)、CD8+/CD28+减少(P<0.01) 与对照组相比 CD3+、CD8+/CD28+变化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黄芪注射液可通过改善机体T淋巴细胞功能而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补肺健脾益肾方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ODE指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医辨证为肺脾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4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肺健脾益肾汤,治疗8周后比较临床疗效及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ODE指数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BODE指数及BMI积分、FEV1积分、MMRC积分、6MWT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D8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GR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SGR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健脾益肾方用于老年COPD稳定期治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BODE指数,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疗法组(对照组)和联用参麦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CD4、IgA、IgG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1)。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发作能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管月帆 《当代医学》2008,(9):142-142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有效抗生素治疗老年AECOPD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将3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抗生素及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10天.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治疗组血中CD4、CD8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组NK细胞较对照组也升高明显(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的失调, 辅助治疗老年AECOPD有很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吸入糖皮质激素( IC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一氧化氮( NO)、肺功能、内皮功能、生活质量影响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因稳定期COPD住院治疗患者中NO呼出量水平较高者40例纳入本研究,并将其随机均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为2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炎等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第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 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 PEF)、呼出气NO水平、内皮功能、生活质量( CAT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存在一定程度改善,且研究组FEV1、FEV1/FVC、PEF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对照组IMT、VS、VD、RI和血清ET-1、sIcam-1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P>0.05) ,而研究组IMT、RI和血清ET-1、sIcam-1较治疗前降低,VS、VD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呼出气NO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研究组呼出气NO、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降低呼出气NO水平,提升内皮功能,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实施呼吸训练对改善肺功能及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80例COPD缓解期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观察周期为6个月,分别采用FVC、FEV1.0、V50、V25与ADL量表评价肺功能及生存质量(QOL),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及生存质量(QOL)。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FVC、FEV1.0、V50、V25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个月ADL量表评分变化不明显;治疗3、6个月时干预组评分呈现降低趋势,较治疗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采用呼吸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状况,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不能达到以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固本咳喘胶囊联合噻托溴铵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联合治疗组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治疗,联合治疗组在非联合治疗组方案上加用固本咳喘胶囊和噻托溴铵粉,疗程60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非联合治疗组除FEV1%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固本咳喘胶囊联合噻托溴铵组FEV1、FEV1/FVC、FEV1%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与非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对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固本咳喘胶囊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稳定期COPD,中西医并重,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并肺心病患者在家庭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后右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将41例COPD稳定期并肺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0例使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每日无创通气治疗4—7h,治疗间期给予低流量吸氧,无创通气加上低流量吸氧时间共15h以上。对照组21例给予长期家庭氧疗,每日低流量吸氧15h以上。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肺动脉压(54.2±2.75mmHg)与对照组(59.9±1.76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室Tei指数(0.74±0.02)与对照组(O.80±O.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的改善COPD稳定期并肺心病患者右心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抑郁共病相关干预效果。方法随机将COPD、抑郁共病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抑郁症状、肺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年平均住院次数、住院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常伴有抑郁症状,重视和兼顾抗抑郁诊治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年平均住院率颇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李娟 《中医学报》2016,(6):787-790
目的:观察自拟穴位贴敷中药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6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穴位贴敷中药方。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分析中医证候总积分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有效率为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的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咳痰、气促、胸闷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中医证候总积分与COPD患者的FVC及FEV1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MVV、RV及PEF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自拟穴位贴敷中药方对稳定期COPD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还可有效稳定及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陈旭  杨晓芸  刘淑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6):3240-3245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宁夏人民医院呼吸科电子病历系统中抽取2015年就诊的COPD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肺康复锻炼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6、9个月时,评估患者肺康复锻炼行为依从性、生活质量、肺功能。结果 干预后6、9个月时,试验组肺康复锻炼频率高于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CAT)评分低于对照组,肺康复锻炼行为阶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9个月时,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行为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苏旭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237-238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00,例处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吸氧、止咳化痰),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50μy/250μg)粉剂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住院次数低于对照组。结论沙美特罗能有效治疗稳定期COPD。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肺密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2月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7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的非肺部疾病的患者8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64层)与肺功能检查,对比肺密度值与FEV1和FEV1/FVC值的关系以及和COPD严重程度分级的关系。结果:比较2组患者各项肺密度值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ALDin值为(-845±42)、平均ALDex值为(-789±53)、平均ALDin-ALDex值为(-56±24)、平均ALDex/ALDin值为(0.92±0.03)、平均(ALDin-ALDex)/ALDin的值为(-0.06±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慢阻肺患者ALDin—ALDex、ALDex、(ALDin—ALDex)/ALDin、ALDex/ALDin等肺密度值与各项肺功能值有显著的差异性。以上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并且便捷的得到肺功能的评价指标,与PFtr检查相关性较好,肺密度值能够筛查及预测COPD患者,临床应用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基于"温阳抗寒法"和"穴位疗法"的冬病夏治特色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71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冬病夏治穴位疗法("温阳抗寒敷贴方"敷贴大椎穴和天突穴+"喘可治"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肺通气功能指标深吸气量(IC)、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1%、FEV1/FV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IC、VC、FVC、FEV1、FEV1%、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IC较治疗前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VC、FVC、FEV1、FEV1%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而FEV1/FVC值较治疗前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VC、FVC、FEV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则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同期比较,其肺通气功能各指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温阳抗寒法"和"穴位疗法"的冬病夏治特色治疗可以延缓或阻止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