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目的研究情绪失调对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就诊的青少年(12~18岁)心境障碍患者,使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渥太华自伤评定量表等收集相关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224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NSSI诊断标准103例(46.0%);伴NSSI组情绪调节困难量表的总分和6个因子分均高于非NSSI组(P<0.05);回归分析发现,当控制性别、情绪等影响因素时,情绪失调的冲动控制困难和情绪知觉困难因子仍然是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情绪失调对青少年NSSI行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及meta分析探讨ABO血型系统与胃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930例胃癌患者及8 426例非胃癌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起始时间不限,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将笔者所做病例-对照研究一并纳入分析,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取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Meta-Analyst 3.1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病例-对照研究提示: 血型A是胃癌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OR=1.58,95%CI为1.37~1.81);meta分析结果显示: 血型A较非A血型人群胃癌发生风险有所增加(OR=1.28,95%CI为1.01~1.62),血型O发生胃癌风险低于非O血型人群(OR=0.84,95%CI为0.73~0.96),但亚组分析发现结果在国内外人群中存在差异。结论 ABO血型系统与胃癌发生风险存在关联,血型A是胃癌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58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应用自编相关问卷及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评。结果 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7%,男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男生的A行为高于女生,女生的N行为高于男生(P<0.01)。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母孕期情绪及营养、子女出生后的安静度、亲子关系、玩游戏机、父母养育方式、子女个性等因素相关。结论 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系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青少年双相障碍门诊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就诊的172例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根据有无自伤,将患者分为NSSI组和非NSSI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双相类型、父母婚姻状况、童年创伤等因素和自杀风险评估量表评分、贝克绝望量表评分差异。结果:NSSI行为发生率为34.3%,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双相类型、父母婚姻状况、童年创伤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SI组患者自杀风险评估量表和贝克绝望量表评分均高于非NSS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风险程度及绝望程度是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NSSI行为在青少年双相障碍门诊患者中较为常见,自杀风险程度和绝望程度是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8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应用自编相关问卷及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评.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7%,男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男生的A行为高于女生,女生的N行为高于男生(P<0.01).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母孕期情绪及营养、子女出生后的安静度、亲子关系、玩游戏机、父母养育方式、子女个性等因素相关.结论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系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6.
侯言彬  戴霓  林晨  季蕴辛 《北京医学》2023,(10):879-882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少年抑郁障碍门诊患者117例,根据是否存在NSSI分为NSSI组(39例)和非NSSI组(78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 TAS-20)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发生NSSI的影响因素。结果 117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男27例,女90例,年龄12~17岁,平均(14.6±2.1)岁。NSSI的发生率为33.33%(39/117)。NSSI组TAS-20评分和UCLA孤独量表评分高于非NSSI组[(58.62±12.47)分比(50.86±7.31)分、(54.36±11.67)分比(42.32±8.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S-...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宁夏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近视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对宁夏22个县区的122所中小学和45所幼儿园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在2019年对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视力不良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2019—2021年宁夏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分别为46.53%、48.40%和47.33%;随着学龄的增加,近视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近视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城区高于县区。结论 宁夏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近视的相关不良行为发生率较高,并且不同行为和性别间近视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努力,共同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克拉玛依市区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及探讨部分影响因素。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区9969名中学生测量身高、体重,登记性别、民族,采用国内儿童青少年年龄—性别—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调查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结果:总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是13.7%、7.6%,男生超重为16.0%,肥胖为10.0%,女生超重为11.4%,肥胖为5.3%,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汉族学生超重14.6%,肥胖8.7%,维吾尔族学生超重10.8%,肥胖3.8%。各民族问有差异。超重和肥胖在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较高中检出率高。结论:克拉玛依市区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已达1/5,男性高于女性,汉族高于雏吾尔族,与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2-2011年我国大学生抑郁情绪状况,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维普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的相关文献,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文献中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检出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421篇,其中万方数据库258篇,VIP 659篇,CNKI 413篇,PubMed 91篇;经过初筛
共排除1 089篇,经过进一步阅读全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98篇和非SDS量表调查文献108篇,最终纳入26篇文献,共28 218人,抑郁情绪检出人数8 167例。Meta分析,我国大学生合并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9.3%。我国大学生男生和女生的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7.4%和21.6%,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大学生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7.6%和24.5%。结论:中国大学生中男性大学生抑郁情绪较女生严重,且中西部地区大学生抑郁情绪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医学生亚健康状况与锻炼行为的特征,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338名在校医学生,从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锻炼强度进行锻炼行为调查。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3个维度进行亚健康调查。结果:男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总体健康的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43.4%、44.9%、41.2%和41.2%,女生分别为54.5%、53.5%、48.5%和52.0%,女生生理健康维度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男生的锻炼行为特征为长时间、多次数、中大强度锻炼,女生的锻炼行为特征为中等时间、中等次数、中大强度锻炼。低运动行为人群的亚健康检出率最高,中运动行为的检出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存在较高的亚健康状态,女生高于男生,低运动行为人群亚健康状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MS)青少年代谢组分与心血管疾病(CVD)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MS 青少年(MS 组)288 例和健康青少年(NC 组)250 例,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并进一步根据性别将 MS组分为男生组167例和女生组121例,观察代谢组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及其组分与CVD的关系。 结果 ① MS 组腰围(WC)、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 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尿素(SUA)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NC 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C 组(P <0.05);②在同性别人群中,MS 组各代谢指标异常的检出 率高于NC 组(P <0.05),而在不同性别人群中,各代谢指标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 女生组WC、BMI、SBP、FPG、FIns 及HOMA-IR 均低于男生组(P <0.05);④在校正年龄、性别、青春 发育期后,MS 青少年、MS 男生、MS 女生患CVD 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青少年的17.5 倍(95% CI :10.23, 49.37)、9.74 倍(95% CI :3.60,30.25)和9.01 倍(95% CI :3.08,26.40)。MS、MS 女生、MS 男生各代谢组分与 CVD 危险性最高的分别为BP ≥ 130/85 mmHg(Ol ^ R=5.18,95%CI :3.56,7.51)、BP ≥ 130/85 mmHg(Ol ^ R= 2.35,95%CI :1.25,4.41)及高WC(Ol ^ R=2.84,95%CI :1.73,4.68)。结论 MS 青少年患CVD 的风险增加,血 压升高是MS 人群和MS 女生发生CVD 危险性最高的代谢指标,高WC 是MS 男生发生CVD 危险性最高的代谢 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阴市12~18岁组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现状,探讨超重、肥胖发生的相关因素,为肥胖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江阴市4 946名12~18岁组初、高中生,对其进行超重、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结果江阴市12~18岁组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3.49%和6.21%,其中男生为17.19%和8.36%、女生为9.69%和4.01%。男生的超重率(χ2=59.61,P0.05)、肥胖率(χ2=40.16,P0.05)均明显高于女生,各年龄组超重检出率(χ2=15.78,P0.05)、肥胖检出率(χ2=13.6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城区和乡镇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97%和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5)。12~18岁组青少年中男生超重的风险是女生的1.77倍(OR=1.77,95%CI:1.15~2.72),父母均肥胖的青少年超重的风险是父母无肥胖的2.23倍(OR=2.23,95%CI:1.26~3.93),饮食习惯中荤菜为主的青少年超重的风险是荤素搭配的1.38倍(OR=1.38,95%CI:1.03~1.85),而12~18岁组青少年年龄每增长1岁超重的风险降低0.21倍(OR=0.79,95%CI:0.63~0.98),每周体育活动量7 h的青少年超重的风险比每周体育活动量1 h的降低0.24倍(OR=0.76,95%CI:0.67~0.88)。结论青少年肥胖的预防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倡导合理的膳食结构、养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从而有效预防青少年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学生求助行为在被欺凌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以南昌市3所中学为研究现场,通过一般情况调查表、渥太华自伤判断条目、Olweus欺凌问卷和中学生求助行为问卷对4434名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 22.0和PROCESS 3.3软件进行一般数据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3%(1477/4434),且女生高于男生(37.1%比29.6%,P<0.001)。被欺凌与NSSI呈正相关(r=0.356,P<0.01);求助对象中求助家人和求助老师均与NSSI呈负相关(r=-0.176、-0.155,均P<0.01);求助方式中面对面交谈、打电话、通过纸张写信和电子文字信息均与NSSI存在负相关(r=-0.106、-0.047、-0.035、-0.036,均P<0.05)。中学生求助意愿、求助家人、求助老师及以面对面交谈方式求助,在被欺凌与NSSI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范围为1.75%~6.00%。结论中学生的求助行为在被欺凌和NSSI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被欺凌者发生NSS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22年1~8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136例12~18岁的抑郁症患者,使用一般人口学问卷、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儿童期创伤问卷进行调查。根据近1 a NSSI存在与否,分成NSSI组和无NSSI组,比较组间差异。儿童期虐待对NSSI的影响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  结果  与无NSSI组比较,NSSI组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在校正性别、受教育程度、父母是否离异、精神病家族史后,情感虐待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显著正相关(OR = 3.015,95%CI:1.200~7.578);情感忽视与NSSI显著正相关(OR = 2.446,95%CI:1.089~5.496)。  结论  情感虐待、情感忽视与NSS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2016年吉林省延吉市城区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的生活方式,阐明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吉林省延吉市城区6~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42 132人进行身高和体质量测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问卷调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参加体检调查对象中抽取10~14岁儿童和青少年1 523人,调查饮食习惯。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筛选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结果:2016年吉林省延吉市城区6~17岁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分别为16.7%和18.4%,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5.0%。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18.6%,22.0%)均高于女生(14.7%,14.4%)(P<0.01)。7~13岁男生各年龄组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的女生(P<0.05或P<0.01),男生各年龄组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的女生(P<0.01)。男生超重检出率在12岁达到高峰,在6~10岁肥胖检出率(23.8%~25.6%)均较高,11~17岁肥胖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每周吃烧烤食物≥ 3次(男生OR=1.767,P=0.010,95% CI:1.148~2.719;女生OR=2.205,P=0.002,95% CI:1.327~3.664)和节食减肥(男生OR=2.113,P<0.001,95% CI:1.456~3.065;女生OR=2.128,P<0.001,95% CI:1.430~3.167)增加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风险,每周吃甜点心≥ 3次(男生OR=0.359,P<0.001,95% CI:0.226~0.573;女生OR=0.324,P<0.001,95% CI:0.186~0.565)和按时吃三餐(男生OR=0.683,P=0.028,95% CI=0.486~0.960;女生OR=0.624,P=0.016,95% CI=0.424~0.916)可降低超重/肥胖风险。自我评价体型在超重肥胖和每天按时吃三餐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吉林省延吉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日常饮食习惯和节食减肥是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dical self-injury, NSSI)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关注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之间的关联,以期为预防和干预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15 987位中国辽宁、上海和江西三个省的初高中学生,代表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以揭示各变量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结果校园欺凌与NSSI呈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420,标准化系数=0.247,Z=18.1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自伤风险也越高。攻击性行为与NSSI之间同样存在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230,标准化系数=0.201,Z=14.301,P<0.001),攻击性行为越强烈,自伤风险也越高。校园欺凌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显著(非标准化系数=1.052,标准化系数=0.708,Z=75.2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攻击性行为也越严重。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在解释校园欺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关系方面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结论研究发现,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对青少年NSSI具有显著影响,且青少年的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存在地区差异。预防和干预措施应综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加强师生间沟通,提高教师对问题行为的识别和干预能力,增进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以降低青少年NSSI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两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及特点。方法 北方两所大城市随机抽取市区初二、高二和大学二年级7230名学生进行集体自填匿名问卷调查。以10种主要健康危险行为为聚类指标,采用样本聚类方法分别对男、女学生进行聚类。结果 根据行为发生严重程度和高发行为特点男、女生分别隶属于低危险组(男44.0%;女49.5%)、中度危险组(模式2组:男24.8%,女25.4%;模式3组:男16.3%,女12.1%)和高危险组(男14.8%;女12.9%)4类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人群。吸烟和饮酒在男、女生某中度危险组中高发,男、女吸烟率分别为26.8%和女8.5%;饮酒率为100%,远高于该人群总体水平,吸烟饮酒呈聚集现象;女生高危险组中自杀意念、不健康减肥和滥用药物三类“内隐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100%,8.4%和7.5%,远高于人群总体水平和其他3组,表明这三类行为呈现聚集性,而男生高危险组中大部分行为高发,呈现“外显问题行为和内隐性行为”的高度聚集现象。结论 应针对青少年中某些行为聚集发生和聚集方式多样特点,根据性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等综合性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枣庄学院新生血压异常状况及发生规律。方法用水银柱血压计检测2552名新生血压。结果学院新等异常血压检出率在性别及城乡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院新生异常血压检出率男生低于女生,男生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而低血压检出率明显低于女生;城市新生异常血压检出率低于农村新生,高血压检出率城市和农村男生都分别高于城市女生与农村女生,低血压检出率城市与农村均为男生检出率明显低于女生,而城市女生低于农村女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学生抑郁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医学生抑郁与NSSI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以广西医科大学为研究现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渥太华自伤量表(OSI)、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859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生NSSI检出率为15.13%(130/859)。CESD评分与NSSI判断条目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43,P<0.01),与PSS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52,P<0.01);PSSS评分及其3个维度(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其他支持)评分和NSSI判断条目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33、-0.27、-0.31、-0.33,均P<0.01);医学生的社会支持在抑郁与NSSI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为18.75%。结论:抑郁可能会促使医学生NSSI行为的发生,但这一过程可通过社会支持中介变量起缓冲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有抑郁问题的医学生发生NSSI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荆门市12岁城乡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为口腔保健和疾病预防提供基线资料。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荆门市12岁城乡常住人口400人进行口腔健康调查,检查他们全口恒牙牙冠龋病情况,统计分析龋齿、缺失牙、残根、楔状缺损、牙周健康情况。结果 12岁学生恒牙总龋齿检出率为27.75%,女生龋齿检出率高于男生,总牙结石检出率为40.91%,男生牙结合检出率高于女生,总楔状缺损检出率为58.75%,男生总楔状缺损检出率高于女生。结论该受检人群整体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口腔预防保健意识较薄弱,应引起相关医务工作者的重视。重视组织适应目标人群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以促进12岁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建立和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