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助产士门诊护理对孕妇分娩方式、体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妇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助产士门诊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HAMD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孕前体质量(BMI)、分娩前平均体重、分娩前增加BMI、巨大儿出生率、婴儿出生体重。比较两组自然分娩孕妇第一、二、三产程与总产程时间。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86.7%,剖宫产率为13.3%;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40.0%,剖宫产率为60.0%,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孕妇第一、二、三产程与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孕前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前平均体重、分娩前增加BMI、巨大儿出生率、婴儿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助产士门诊护理有利于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体质量控制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高危孕妇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存在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孕9~12+6周)1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除常规孕期检查以外,自孕14周开始每日口服阿司匹林75 mg至孕28周;对照组只做常规孕期检查.比较两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 研究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及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别为23.1%、5.7%,低于对照组的51.9%、15.4%(P<0.05).研究组早产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早期结束后尽快开始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且不增加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可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孕前检查联合孕期保健对高龄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接受孕期检查的产妇300例。依据是否接受孕前检查将其分为对照组(n=150)和研究组(n=150)。对照组接受孕期保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孕前检查。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节点的心理状态(SDS、SAS评分),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研究组妊娠3周、6个月及分娩后6 h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早产、宫内窘迫、难产、早夭或胎死腹中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出现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贫血等情况,且胎膜早破、胎位异常、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前检查联合孕期保健可调节高龄产妇心理舒适度,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期待治疗对胎膜早破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孕周<35周胎膜早破的40例孕产妇实行期待疗法,选择同期相同孕周未行治疗的胎膜早破孕妇32例做对照组,分析2组宫缩发动时间、母儿并发症情况、新生儿出生体重和结局等。结果 2组分娩时间为28~周和3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剖宫产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周期新生儿出生体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评分对照组不同孕周时新生儿1 min 28~周和32~周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min评分2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及早行期待疗法可以延长孕周,提高新生儿出生体重、降低新生出生窒息发生率,但不影响孕妇感染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前保健对初产妇焦虑恐惧情绪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前门诊定期进行产前保健并在产科病房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初产妇常规产前保健,而观察组初产妇在常规产前保健上接受助产士产前保健;比较两组初产妇焦虑恐惧情绪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焦虑恐惧情绪得分、剖宫产率、产后2h出血量和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助产士产前保健能够有效减少产妇的焦虑恐惧情绪程度,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初产妇孕期体重管理和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74例产妇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产妇行孕期体重管理和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新生儿情况以及分娩疼痛、控制水平、焦虑水平。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新生儿情况以及分娩疼痛、控制水平、焦虑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产妇孕期体重管理和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对产妇缩短产程,降低痛感,提高妊娠质量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足月妊娠产妇乳房按摩结合孕期锻炼对宫颈成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7年10月在该院产科进行常规体检的124例足月妊娠产妇的诊疗情况。按照孕期锻炼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64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定期常规产检;研究组在定期常规产检基础上,由专人指导进行乳房按摩与孕期锻炼。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临产时宫颈成熟度、产程、临产孕周、自然宫缩情况及剖宫产率。结果研究组临产时的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宫颈成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临产孕周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自然宫缩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的顺产及剖宫产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妊娠产妇乳房按摩结合孕期锻炼可促进宫颈成熟,促发自然规律宫缩、缩短产程与分娩孕周,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期打鼾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2月在笔者医院产科门诊建卡登记并分娩的孕妇601例,在妊娠第13周、28周及分娩前调查孕妇睡眠打鼾情况、测量孕妇生理生化指标、监测各孕期胎儿生长发育,并追踪至产后记录新生儿资料。根据孕妇打鼾情况,分为孕早期打鼾组、孕中期打鼾组、孕晚期打鼾组和非打鼾组。结果与非打鼾组比较,打鼾组孕妇BMI、腹围在孕早、中、晚期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压在孕早期无变化,孕中、晚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在孕早、中期无变化(P>0.05)。孕晚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打鼾组间孕妇不同孕期BMI、腹围、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早、中期打鼾组早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打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打鼾组与非打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打鼾组间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中期打鼾组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打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打鼾组和非打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和孕中期打鼾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均高于孕晚期打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R分析,孕早期、中期打鼾是早产和剖宫产的危险因素。胎儿生长发育及新生儿相关疾病发生率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打鼾使孕妇BMI、腹围增加,血压升高,增加胎儿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应加强打鼾孕妇的围生期保健,早期干预、预防胎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叶琪  赵志玲  魏占超   《四川医学》2022,43(11):1061-1065
目的 探讨对孕中晚期孕妇进行运动门诊规律指导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规律产检并在孕期运动门诊进行规律运动的孕妇160例,分为孕中期运动组(80例),孕晚期运动组(80例),同时期并未接受运动门诊指导孕妇为对照组(80例),分析比较规律运动对于孕中晚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孕中期运动组的孕期增重(13.74±4.66)kg、孕晚期运动组的孕期增重(14.31±4.27)kg均低于对照组(16.52±4.93)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运动组经过8周的运动干预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与对照组和孕晚期运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运动组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运动组可降低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早产、急产、羊水过少、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中期开始规律运动可以降低GDM的发生率;孕期运动门诊的规律运动可以降低孕中晚期孕妇的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巨大儿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对于改善妊娠结局效果显著;因此,应重视运动门诊的建设,产科医生应多鼓励没有产科禁忌证的孕妇越早运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高龄产妇及适龄产妇的分娩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产科分娩的高龄产妇637例(观察组)及适龄产妇1514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畸形率、低出生体重儿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巨大儿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后出血率、胎儿畸形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龄产妇,做好孕期保健、加强孕期评估,及时识别妊娠期综合征是孕期保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助产士主导下分娩镇痛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围产期保健门诊进行检查的、并拟于我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80例为观察对象,孕周范围在37-40周,结合其自愿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干预组,各有患者40例。观察组实施常规助产护理,干预组产妇采取以助产士为主导的GT-4A分娩镇痛仪进行助产护理。结果干预组分娩自我效能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助产士主导下分娩镇痛可有效提高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改善产妇分娩结局,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8年6月间在本院试产的足月、头先露、单胎孕妇863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过程中行紧急剖宫产术61例为研究组,阴道分娩802例为对照组;根据WHO标准将不同孕前BMI的孕妇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分析不同孕前BMI对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孕妇分娩时年龄、孕前体重、孕前超重/肥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于胎龄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率分别为:孕前低体重组4. 00%(6/150)、正常体重组7. 00%(44/629)、超重/肥胖组13. 10%(11/84),三组孕妇紧急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率随着孕前BMI增加明显提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组紧急剖宫产风险明显增高,低体重组紧急剖宫产风险明显降低。结论:孕前BMI与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发生风险明显相关,孕期前超重/肥胖可明显提升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群组式母婴保健模式构建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在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常规产检并分娩的20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助产士为主导的群组式母婴保健模式进行护理,从孕12周开始进行,直到产后6周结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妇产程及新生儿情况,产后1、3、6个月母乳喂养率,干预前后对孕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产后2、24 h的出血量及产后1个月的妊娠合并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3、6个月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合并症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妇使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群组式母婴保健模式可以明显改善其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淑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50-4951
目的:探讨助产护士参与产前门诊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满意度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定期产检的正常初产妇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门诊流程,观察组在给予常规产前检查的同时配合助产士产前门诊。观察并比较2组初产妇的焦虑程度、对产前检查过程的满意度及分娩结局。结果2组患者入组前的焦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对照组的焦虑程度高于观察组,且对照组分娩前焦虑情况高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前的焦虑情况与入组时焦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研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结局研究,观察组自然顺产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自愿剖宫产、非自愿剖宫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助产士参与产前门诊可以降低初产妇的心理焦虑程度,提高自然顺产率和产妇对产前检查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DOHaD营养监测对改善孕期营养、体质量控制的效果及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寻找保障母婴健康的新思路.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建档行产期保健的孕早期孕妇2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4例.对照组按照《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推荐的保健和产检方案进行常规产检和保健,观察组在对照组保健和产检的基础上,采用DOHaD营养监测指导孕妇孕期饮食、能量方案,比较两组孕妇孕12周、生产前一周的营养素供给量合格率,血清总蛋白、血脂、VitA、VitC、钙、铁、锌与《营养素供给量标准(RDA)》的符合率,以及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增加合格率,统计两组孕妇孕期、围产期并发症以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孕次、孕前体质量指数、入组时体质量指数、体质量、营养素供给量合格率、血清总蛋白、血脂、VitA、VitC、钙、铁、锌水平与RDA的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12周、分娩前一周对照组孕妇较入组前增加体质量、增加体质量指数合格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孕妇血清总蛋白、血脂、VitA、VitC、钙、铁、锌水平与RDA比较的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期、围产期内并发症发生率和围产儿不良结局率分别为17.31%和5.7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88%和1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DOHaD营养监测指导孕期妇女饮食能量摄入的管理,可有效保证孕妇营养能量摄入的科学性,提升母婴健康水平,促进围产儿预后,对孕期女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辅助生殖技术后双胎妊娠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IVF-ET)后双胎妊娠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对照分析17例辅助生殖技术后双胎妊娠(研究组)和51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对照组)并发症、分娩结局及围产儿情况.结果 研究组孕妇平均年龄为(30.06±3.61)岁,孕周为(36.23±4.15)周,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产、中重度贫血及其它并发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IVF-ET双胎孕妇均为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1000ml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分别为(2397±546.73)g(研究组)及(2376±467.34)g(对照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双胎生长不一致发生率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VF-ET受孕双胎妊娠并发症多,加强妊娠期并发症的防治和产前、产时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孕妇实施标准化孕期保健操干预,观察其对孕产妇情绪的影响,为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孕妇360名,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名孕妇。观察组除进行常规的孕产期保健外,从孕12周开始每天做孕期保健操1次、每次30min,直至住院分娩。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孕产期保健不做孕期保健操。分别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孕妇孕期情绪和产妇产后抑郁状况。结果对照组孕期焦虑、抑郁状况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孕期保健操可改善孕产期情绪状况,降低孕期焦虑、抑郁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57-59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孕期体检的初孕产妇350例,按照是否给予孕期体重管理分为两组,每组175例。对照组常规孕检,未实施体重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体重管理,比较两组不同孕周BMI值;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及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孕24周、32周、38周BMI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重管理能够将孕妇BMI增长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等发生率,孕妇的分娩结局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干预对孕妇分娩方式选择意愿的影响,评价孕期健康教育干预对剖宫产率的效果。 方法 在衡阳某医院产前检查门诊,选取符合条件的孕检孕妇192名,随机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及产前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再实施孕期健康教育干预,调查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选择意愿及实际分娩方式。 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户籍来源、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医保及分娩方式意愿等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分娩方式意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干预前后分娩方式意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干预后产妇自然分娩意愿增多,剖宫产意愿减少,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04)。孕期干预能降低产妇因害怕产痛和缺乏相关分娩知识而要求剖宫产的意愿(P<0.05),但两组选时生产的剖宫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孕期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孕妇选择自然分娩的意愿,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重现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孕期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45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按照标准进行孕前体重指数分组,孕期增重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457名孕妇孕前超重与肥胖有177人(38.73%),孕期增重过多120人(26.26%);平均年龄(26.99±5.89)岁,平均孕周为(39.27±1.43)周,不同孕前体重指数分组的孕妇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15.79%)、巨大儿发生率(14.04%)最高,体重过低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8.33%)最高,不同孕前BMI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重过多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16.28%)、巨大儿发生率(10.85%)、剖宫产发生率(20.16%)最高,增重不足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最高(6.20%),不同孕期增重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及孕期体重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控制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重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减少不良妊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