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肠黑变病(MC)是指结肠黏膜色素沉着所引起的非炎症性疾病,其发生与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关系密切.中医学无明确对应的病名,常据其临床表现,归为"便秘""腹胀""腹痛"等.西医学治疗MC常以对症治疗为主;近年来中医对MC愈加重视.毛宇湘主任医师认为MC多与肺、脾、肾功能失调,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邪滞肠腑,致大肠传导失司...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结肠黑变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eoliaa,MC)是消化道黑变的一种,指结肠黏膜内出现大量吞噬下脂褐索样物质的吞噬细胞,使黏膜色素沉着,为非炎病性、良性、可逆性的病变,其主要症状有便秘、腹泻、腹痛、腹胀、肛门坠胀等。其发病机制、病理、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与长期便秘服用泻药有关。近来随着电子大肠镜的广泛应用,MC的报道有增多趋势,因其常伴发结肠肿瘤,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2000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检出MC患者32例,经对其施行护理干预,取得良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以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疾病。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黑变病与结肠肿瘤、腺瘤的关系密切,而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我院采取补气运肠法合水针之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黑变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结肠黑变病(MC)是指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病变。MC的病因、发病机制、色素来源尚不清楚,长期口服蒽醌类(大黄、番泻叶等)泻剂导致便秘与是目前多数学者认可本病的主要原因[1]。改善肠动力就可减轻便秘症状,亦可较少泻剂的使用,故改善肠动力是治疗MC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在2010年4月~2011年4月期间运用益气养阴法改善结肠黑变病肠动力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泻剂结肠是慢传输型便秘的一种常见临床类型,1943年,Heibrun研究了27例长期服用泻剂的便秘患者,发现结肠袋状收缩消失、肠腔扩张、黏膜萎缩,黏膜下层有单核细胞浸润和脂肪沉积,并首次提出了"泻剂结肠"的观点[1].患者大都有长期的泻剂服用史,泻剂的用量越来越大而泻下的作用越来越小,严重者可致结肠黑变病.对于泻剂结肠的治疗一直未有很好的方法,对于其致病机制的研究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基于泻剂所致慢传输型便秘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肠神经系统(ENS)、Cajal间质细胞两大方面,现将基础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献平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中医聂惠民教授的第三批学术经验继承人。李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方剂教学和科研二十余年,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诊于李老师,见其治疗女性习惯性便秘每每药到病除,数剂药后即临床痊愈,现将其临证治疗女性习惯性便秘的经验作一总结,以飨读者。1通腑降浊,恢复大便通畅为第一要义便秘为大肠传导失职所致,其基本病机为腑气不通、浊阴不降。大便日久不下,易耗损津液,故临证时要迅速通腑降浊,恢复大便通畅,防止大便持续不通,继续加重津液亏损。李老师在临证用…  相似文献   

7.
结肠黑变病通俗地说,就是结肠变黑了,是一种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良性、可逆性病变。但是,黑变的结肠粘膜发生腺瘤样息肉和肠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得多,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可怕的“癌前病变”。说起癌变来,有点令人毛骨悚然。很多患者和家属不了解病因和后果,往往很紧张。结肠黑变病属于长期积累的病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哈尔滨医大二院肛肠科近期报告说,近两年,女性结肠黑变病患者明显上升。专家认为,这与一些女性长期服用减肥药、清肠排毒保健品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婴幼儿阶段,由于其在不断生长过程中,饮食变化大,同时生活环境及生理机能等各种因素的变化,成为小儿便秘的好发年龄。西医应用泻药治疗起效快,但长期使用易致肠动力和肠感觉功能障碍,易引起药物依赖或结肠黏膜黑变病,甚至致癌变[1]。中医治疗以润肠、通便为基本原则[2],作用缓和,疗效持久。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药治疗小儿便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虚秘)概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便秘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疾病,患者常有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并伴有腹胀或与排便相关或不相关的腹部不适或疼痛感。而慢传输型便秘(STC):主要是指粪便在结肠通过缓慢,水分被肠黏膜大量回收:导致大便干燥,排出困难。临床上治疗便秘的西药很多,主要有膨松剂、聚乙二醇、不吸收糖类和多元醇、蒽醌类药物、促动力药物、灌肠和栓剂、不吸收盐类。它们主要是对症治疗,效果并不满意,其中蒽醌类药物,长期服用不但导致“泻剂依赖”,并可导致结肠黑变病;容积性泻剂常使患者腹胀难忍;长期使用泻剂可引起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气运肠法合水针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结肠黑变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补气运肠法合水针方案治疗,对照组予停用泻药,并调整饮食结构,随访观察,1个月后复查肠镜并进行统计,判断中医综合治疗黑变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症状及肠镜检查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泻药复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运肠法合水针治疗结肠黑变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能使长期便秘患者摆脱泻药依赖,恢复肠道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1.
蔡冬  刘绍能 《北京中医》2009,(4):312-314
功能性便秘是指肠道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而经各种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者。其可发生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但以中老年人常见.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多于男性。目前现代医学治疗便秘以服用泻药为主。长期应用可产生依赖,甚者引起结肠黑变病。传统中医学充分发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取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笔者以功能性便秘、慢性功能性便秘、病因病机、中医治疗、辨证论治、辨证治疗、分型论治等为关键词和(或)主题词,  相似文献   

12.
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及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末  王淑美  肖顺琼 《新中医》2017,49(12):163-165
结肠黑变病是以结肠色素沉着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肠道疾病,伴有排便困难、腹痛腹胀、紧张焦虑、纳眠差、消瘦等症状。笔者从蒽醌类泻剂、便秘、年龄与性别、金属元素及矿物质、炎症性肠病等方面对其病因进行概述,并就中医学治疗结肠黑变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介绍吴良村应用小陷胸汤治疗胰腺癌的经验。认为胰腺属奇恒之腑,当以通为用;胰腺位属中焦,其功能受肝胆疏泄、脾胃升降影响较大,其病当以和法治之;临证应以八纲辨证为指导,简化辨证流程,把握病机核心。提出胰腺癌所致腹痛类似于中医结胸证,可效仿小结胸证论治,施以和法的代表治法辛开苦降法,宽胸散结以治之。  相似文献   

14.
<正>结肠黑变病属于中医"便秘"、"腹痛"等范畴。乃大肠传导功能失司所致,与脾胃及肾关系密切。笔者用中药治愈结肠黑变病1例,介绍如下。1病例资料邢某,男,61岁,2017年5月10日初诊。反复大便排出困难5年余,确诊结肠黑变病2周。症见大便难解,排出费力,大便不甚干硬,长期口服通便灵胶囊通便(超过5年),停药后仍排便不畅,口臭,嗳气,纳呆,舌淡红苔黄白润,脉弱。2周前于杭州市某医院查电子肠镜示结肠及直肠黏膜呈鱼尾纹改变伴黑色素沉着,局部充血水肿,血  相似文献   

15.
秦志丰  苏晓妹 《新中医》2003,35(5):13-14
魏品康教授认为,肠梗阻可因热结、阴伤、气滞、食积等多种因素所致,治疗上总以通腑开结为法,但通腑泻下并不是以“承气”一味攻下,,临征时应详审病因病机,细察阴阳虚实,参合体质等因素,分为实热燥结、阴虚肠燥、肠腑气滞、痰湿内结等型辨证论治,用药应灵活机动,知常达变,不可拘泥一法。  相似文献   

16.
郑红斌认为结肠黑变病病位在肠,病机主要为肠燥津亏、脾胃虚弱及肾气不足,临证在强调"通""降"基础上,多重视滋阴润肠、补脾益肾,同时禁忌苦寒泻下。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多与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紊乱、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所致的胃肠道黏膜免疫缺陷有关。胃肠道黏膜系统的完整多与中医胃主腐熟、肠主传化的功能有关。本文基于中医胃肠与肾的关系,探讨通过健脾和胃、通腑行滞、清利湿热、调节气机等法清利在胃腑之湿热浊毒等实邪,以达对IgA肾病干预的目的,"通利胃肠以安脏补虚"为IgA肾病的临证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今社会人类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已成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国医大师徐景藩认为肺气不利、升降失司是便秘的一个重要病机,临证须细察病机,对于便秘证属肺气郁闭者当先从肺论治,"釜上揭盖"以宣利肺气,再酌情佐以润肠腑、清肺热、滋肺阴、补肺气四法,肺肠合治,兼顾全局,方可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9.
中医经典理论认为,“燥”邪致病,多发于秋。提示了燥证之成,与外环境(季节)之变化有关。从临证实际看,又不可拘于燥证仅发于秋之说。以痔瘘病之发病学意义看,燥邪发痔瘘,天干而燥之季均可发生;外环境之“燥”,易引起或加剧内燥,诱发或加重痔瘘病;燥多由外入内,易伤肺经,累及相表之腑大肠,遂发痔瘘;燥邪所致痔瘘病,有多种变证,形成多种证型。临证分阴虚血燥、气虚血燥、血虚肠燥、血热而燥四型辨治。  相似文献   

20.
王云峰  徐进康 《吉林中医药》2010,30(10):916-9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结肠镜检查的普及,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其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多与便秘后长期服用泻药有关.该病与结肠肿瘤、息肉等细胞增殖性疾病有相关性,国外学者在内镜及组织学随访中均观察到正常结直肠黏膜→结肠黑变病→结直肠腺瘤→癌变的变化过程,故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综述近年的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形态改变、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加以分析和总结, 以期对该病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治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