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交流高电压治疗仪对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交流高电压治疗、功能锻炼)和对照组(按摩、物理疗法、功能锻炼)。结果康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显效率86.8%。结论交流高电压治疗仪对肩周炎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粘连期肩周炎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粘连期肩周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综合治疗组采用物理因子、按摩、关节松动术和医疗体操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物理因子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高岸肩关节功能评分法对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和疼痛进行评估。结果 经治疗后,综合治疗组肩关节活动范围和疼痛评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物理因子治疗的基础上加按摩、关节松动术和医疗体操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能进一步缓解肩周炎患者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同,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肩周炎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选择肩周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只做康复治疗,无康复护理;实验组在做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护理。治疗3周后对患者进行肩功能评估。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肩周炎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促进肩周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肩周炎的疗效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涂春兰  彭文  蒋学文 《护理学报》2010,17(18):33-35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操对促进肩周炎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行小针刀治疗的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康复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小针刀治疗后第2天疼痛减轻后指导患者进行患肩康复锻炼。康复操组在小针刀治疗后24 h内行系统康复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康复锻炼依从性、至肩关节功能康复总共行小针刀治疗的次数。结果康复锻炼1周、2周后,康复操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依从性均好于对照组;至肩关节功能康复共行小针刀治疗的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治疗肩周炎患者行系统康复操锻炼能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减少小针刀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5.
中西结合手法治疗肩周炎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裴生平  夏燕萍 《中国康复》2003,18(2):106-106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77例,分为2组,手法组45例和体操组32例.手法组采用穴位按压及关节运动手法治疗.体操组采用医疗体操为主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活动度的评定。结果:手法组治愈率明显高于体操组(P<0.001)。结论:手法治疗肩周炎能使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疼痛消失.痊愈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肩关节松动术、理疗配合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7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熨烫、肩关节松动术、电脑中频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只做中药熨烫和电脑中频治疗并根据医嘱自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为85.48%,组间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67,P0.01),且观察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0.05)。结论采用关节松动术、理疗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物理因子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在运动疗法治疗时应用中药薰洗是否能促进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患者的康复,近年来对126例肩周炎患者分别采用了综合治疗和单纯运动疗法。结果显示,综合疗法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综合疗法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肩周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肩周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辅以日常作业活动训练对慢性肩周炎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男性慢性肩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先接受1周常规康复训练,1周后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辅以抗阻力量训练,每天训练1次;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康复基础上采用Primus RSTM系统进行模拟日常作业活动训练,每天训练1次。于入选第1周和第5周时分别检测2组患者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主动活动度(AROM)、峰力矩(PT)、总功(TW),同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第1周后2组患者AROM、PT、TW及肩关节JO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周后观察组患者肩外展/外旋/后伸AROM[分别为(138.64±14.21)°、(61.23±10.13)°和(41.95±8.90)°]、PT[分别为(39.55±7.68)N·m、(41.55±7.48)N·m和(36.18±6.05)N·m]、TW[分别为(460.05±101.93)J、(101.09±22.43)J和(151.23±29.49)J]和肩关节JOA评分[(78.50±6.08)分]均较组内治疗1周时明显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辅以日常作业训练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该联合疗法值得在肩周炎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化围术期护理措施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解放军第401医院全军手外科中心因手、腕部或前臂皮肤缺损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术前术后心理疏导、术后护理人员全程协助肩关节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8周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轻度肩关节功能障碍为10%、肩周炎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轻度肩关节功能障碍为20%、肩周炎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8周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全部康复,对照组仍有13.3%的患者轻度肩关节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围术期护理可降低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手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同时可缩短该类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肩周炎患者出院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评定2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改善率及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肩周炎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治疗效果,改善其肩关节功能恢复,达到患者康复目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周长斗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352-3352
目的 探讨加强肩关节被动旋转运动对改善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 对58例肩周炎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在采用常规关节松动手法的基础上加强肩关节的被动旋转运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关节松动手法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和肩痛症状的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两组间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肩痛症状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 在应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时,强化肩关节被动旋转运动,可以明显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抑郁症对粘连性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治疗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进行Zung抑郁症自评量表调查积分大于40分的肩周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即患肩痛点阻滞,然后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法松解粘连,然后进行康复训练。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分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原有治疗的同时,采用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一氟西汀口服治疗抑郁症,氟西汀20mg,1次/d,疗程连续28d。对照组只进行原有治疗不给氟西汀。然后通过对疼痛分级、肩关节活动度分级的观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Zung量表积分:治疗组从55.7&;#177;15.6降至28.8&;#177;10.3;对照组从54.2&;#177;17.3降至43.4&;#177;17.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Zung量表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89,P&;lt;0.01)。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7例,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8例,有效6例,两组治愈和显效率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6.98,P&;lt;0.05)。结论:肩周炎患者的抑郁情绪对其康复产生明显影响,对伴有抑郁情绪的肩周炎患者,应作及时诊断和治疗,这不仅可以治疗抑郁症本身,同时对肩关节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Mulligan手法在改善冻结期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冻结期肩周炎患者48例,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干扰电治疗、超短波治疗、中药薰药治疗及运动疗法。对照组辅以传统中医推拿治疗,试验组辅以Mulligan手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几方面进行评估对比,同时对两组治疗总天数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通过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VAS及关节活动范围评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试验组患者各项评估结果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平均治疗天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lligan手法在改善冻结期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方面疗效显著,并能明显缩短治疗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是由外伤或慢性劳损所致的肩关节周围无菌性炎症及粘连,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是骨科康复中的常见、多发病,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康复科从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采用臭氧联合液体扩张治疗60例肩周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关节松动术与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80例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患者经过关节松动术和推拿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关节松动术组和推拿组,并分别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和推拿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活动度(ROM)和肩痛症状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ROM和肩痛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两组间肩关节ROM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关节松动术组优于推拿组,肩痛症状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关节松动术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手法分期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时期不同手法治疗(称治疗组),并与口服芬必得(称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进行一个月观察。结果治疗组的疼痛及肩关节功能与对照组的疼痛及肩关节功能两组相比,有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手法分期治疗肩周炎效果明显,康复时间短,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在运动疗法治疗时应用中药薰洗是否能促进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患的康复,近年来对126例肩周炎患分别采用了综合治疗和单纯运动疗法。结果显示,综合疗法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综合疗法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抑郁症对粘连性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治疗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进行Zung抑郁症自评量表调查积分大于40分的肩周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即患肩痛点阻滞,然后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法松解粘连,然后进行康复训练。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分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原有治疗的同时,采用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口服治疗抑郁症,氟西汀20mg,1次/d,疗程连续28d。对照组只进行原有治疗不给氟西汀。然后通过对疼痛分级、肩关节活动度分级的观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Zung量表积分治疗组从55.7±15.6降至28.8±10.3;对照组从54.2±17.3降至43.4±17.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Zung量表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89,P<0.01)。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7例,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8例,有效6例,两组治愈和显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98,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的抑郁情绪对其康复产生明显影响,对伴有抑郁情绪的肩周炎患者,应作及时诊断和治疗,这不仅可以治疗抑郁症本身,同时对肩关节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训练短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因病程较长 ,疼痛较重 ,并伴有肩关节活动障碍 ,因而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笔者对 6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 60例患者中 ,男性 2 8例、女性 3 2例 ,年龄 47— 73岁 ,平均 60岁 ;病程最短 2周 ,最长 9个月 ;由外伤引起肩关节骨折并发肩周炎 2 1例、肩关节长期劳损、感受风寒所致 3 9例 ;单侧发病 43例 (左肩 15例、右肩 2 8例 )、双侧 17例。1.2方法1.2 .1良肢位摆放 选择合适的枕头 (高 10— 12cm、宽 2 0—2 4cm、长 40cm ,里面有 4— 5层涤纶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