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了解新兴县麻疹流行情况,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统计方法对该县1999~2009年麻疹疫情及麻疹病例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兴县1999~2009年麻疹共11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36/10万,4~6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的69.49%。发病人群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占90.67%,3~13岁儿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83.73%。结论新兴县的麻疹流行处于低发病水平,但距离消除麻疹的目标仍待观察,要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建议落实儿童入学的查证制度与查漏补种,重点是流动儿童,实施8月龄~14岁的人群麻疹强化免疫的策略,必要时对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成年人补种疫苗,提高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1997-2011年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7-201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麻疹疫情资料和2005-2011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7-2011年麻疹发病率为(0.36~20.56)/10万,平均发病率为?3.94/10万;4~7月是麻疹的好发季节;发病年龄构成以15岁以下为主,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6.99%;监测资料提示小于8月龄、8月龄至1岁、1~2岁年龄组、2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的32.73%、21.39%、5.15%、17.01%,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病例占91.24%。结论:麻疹发病向大年龄和8月龄内人群转移;要控制麻疹以达到消除的目标,除做好常规免疫工作以外,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流动儿童管理,开展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做好15岁以下儿童查漏补种,积极开展15岁及以上人群麻疹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1997-2011年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7-201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麻疹疫情资料和2005-2011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7-2011年麻疹发病率为(0.36~20.56)/10万,平均发病率为3.94/10万;4~7月是麻疹的好发季节;发病年龄构成以15岁以下为主,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6.99%;监测资料提示小于8月龄、8月龄至1岁、1~2岁年龄组、2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的32.73%、21.39%、5.15%、17.01%,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病例占91.24%。结论:麻疹发病向大年龄和8月龄内人群转移;要控制麻疹以达到消除的目标,除做好常规免疫工作以外,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流动儿童管理,开展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做好15岁以下儿童查漏补种,积极开展15岁及以上人群麻疹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固原市原州区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探索流行原因和控制策略,对固原市原州区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固原市原州区2005年麻疹发病435例,发病率为90.37/10万;流动人口发病38例,占发病总数的8.74%,发病率为14.54/10万;全年除11、12月份无发病外,其他各月均有发病,其中1~4月份发病占发病总数的75.63%;病例中<8个月龄占8.28%,8个月龄~4岁占21.38%,5~7岁占24.87%,8~14岁占24.13%,>14岁占21.38%;麻疹病例无免疫史占12.12%,免疫史1剂占45.63%,免疫史2剂占21.52%,免疫史不详占20.73%;病例中以散居儿童和学生发病为主,分别占44.14%、47.36%。在局部地区学校出现麻疹暴发流行,流动儿童发病率较高,麻疹疫苗第二剂接种率较低。应建立和完善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保证麻疹疫苗高接种率,控制学校麻疹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宾阳县2009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宾阳县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宾阳县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32例,实验室确诊14例,其中流动儿童发病11例,占78.57%,常住户口儿童发病3例,占21.43%;发病时间集中在2~4、9~10月份;无麻疹免疫史者占71.43%,麻疹免疫史不详者占28.57%。5岁以下年龄组12例,占85.71%;15岁以上2例,占14.59%。结论宾阳县麻疹免疫工作尚存在一些漏洞,应加强流动儿童的上卡接种、常住户口儿童的查漏补种、15岁以上大年龄人群的麻疹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九龙坡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办公软件Excel2003对九龙坡区2005-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九龙坡区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0.59/10万。发病地区有明显的聚集趋势,发病时间有一定的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1.30;发病以0~6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36%,无免疫史病例占67.83%。结论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是麻疹发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以后应减少<8个月婴儿的暴露机会,加强≥8个月龄婴儿麻疹疫苗的及时和有效接种,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减少免疫空白,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苍南县2010~2011年6月间麻疹流行情况,掌握其规律,为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和麻疹专案系统的资料,对苍南县2010~2011年6月间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整理,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1年6月共报告麻疹病例91例,无死亡病例,散居儿童75例,占82.42%;〈8个月龄发病39例,占42.86%;8个月龄~1岁发病29例,占31.87%;无免疫史75例,占82.42%;46名患者发病前有医疗机构就诊史,占50.55%。结论2010年11月~2011年6月苍南县存在麻疹高发态势,1岁以下幼儿是高危人群。提高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减少医疗机构院内感染是控制麻疹发生与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清远市2006~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消除麻疹干预效果,为如期消除麻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清远市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消除麻疹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1年清远市共报告麻疹1794例,年均发病率为8.69/10万,各年发病高峰在4~7月;病例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清城区和清新县;发病以小年龄组儿童为主要人群,病例主要集中在O.5岁年龄组,散居儿童和学生为麻疹发病高发人群。结论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次接种率,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提高监测质量和实现早期疫情应急处理,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疹疫苗高覆盖背景下麻疹的控制策略。方法综合分析鹿邑县1995~2011年麻疹疫苗接种率、麻疹的发病情况等,同时联系我国其他地区的麻疹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995~2011年,鹿邑县麻疹疫苗接种率98.58%,儿童在麻疹疫苗接种后抗体阳性率95.43%,同期报告麻疹病例784例,平均每年发病率为3.17/10万,麻疹患者中免疫患者占72.35%。年龄小于8个月及大于15岁麻疹患者呈现上升趋势。结论麻疹疫苗高覆盖率不能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故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扎实地开展儿童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还要努力开发研究更有效的麻疹疫苗,同时建立新的成人免疫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平罗县2009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一般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探讨麻疹控制策略。方法对平罗县2009年麻疹疫情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平罗县2009年出现暴发和高度散发并存的麻疹疫情,共报告麻疹病例165例,发病率57.40/10万,是2008年同期的16.61倍;发病人群以15-39岁和4岁婴幼儿多见;报告病例中达到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月龄(≥8月龄)者138例,其中有MV免疫接种史的占12.73%,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3.33%、58.79%。结论婴儿母传抗体水平不足和成人麻疹抗体水平低下,成人和婴幼儿已经成为麻疹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近年来番禺区麻疹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和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数1504例,年均发病率为120.37/100万,其中2010年确诊麻疹病例数10例,2011年确诊麻疹病例数1例,发病率跟前5年比较急剧下降,从2006年的最高发病率(368.31/100万)降至2011年的0.56/100万。4~8月为发病的高峰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人口比较密集的市桥街、大石、南村和石基镇。麻疹病例人群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5.78%;病例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72.80%。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广州市番禺区在2006年、2007年及2008年进行了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2009年及2010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化免疫活动,历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结论通过2006年、2007年及2008年的查漏补种和2009-2010年两轮的强化,麻疹疫情迅速得到遏制,在保持较高常规免疫覆盖率的基础上实施麻疹的查漏补种及初始强化是提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减少易感人群的比例和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950年以来江苏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江苏省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从自然感染,麻疹疫苗广泛应用,到计划免疫再到扩大免疫规划的50年间,江苏省麻疹整体发病率持续下降,维持在3/10万以下,但2005年发病率显著回升,至2009年年平均发病率达到了7.7/10万?同时发病年龄构成改变,< 1岁和20~39岁病例年龄平均构成比分别上升为22.69%和32.71%,< 1 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高发地区也由苏北转向苏南?冬春季流行季节性高峰改变不明显?麻疹病毒H1型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仍然是麻疹流行的绝对优势本土基因型?在2007~2010年3次8月龄至14周岁儿童的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MV)强化免疫后,2010年发病率降为0.95/10万,已逼近历史最低水平?结论:江苏省控制麻疹成绩显著?MV强化免疫能迅速控制麻疹流行,减少麻疹发病,是消除麻疹的一项重要策略?根据现阶段麻疹流行特征,提高8月龄婴儿MV第1剂及时接种率?适龄儿童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成人麻疹病例周围的应急接种率,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麻疹监测及高质量地运转麻疹实验室网络,对江苏省监测消除麻疹进程并最终接近消除麻疹目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聊城市麻疹流行特征,探讨麻疹消除阶段防控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聊城市2004-2010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聊城市2004-2010年累计确诊麻疹病例1 99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7/10万,相对高发年为2008年和2010年;发病呈局部高发和高度散发状态;冬末至夏季为流行季节,其中4月和5月各出现两次发病高峰;年龄主要集中在0~2岁年龄组(占47.71%)和≥15岁年龄组(占25.51%);职业以散居儿童(占58.36%)和农民(占15.02%)为主;1岁以下散居儿童发病呈上升趋势(P<0.05),6~14岁学生发病呈下降趋势(P<0.05)。2009-2010年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是麻疹病例高发人群。结论全面实施以提高MV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病例监测工作、预防医院内感染和适时开展重点人群MV强化免疫等综合性防控策略是最终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418例麻疹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我地区麻疹的流行情况,掌握其流行病学规律,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10月~2011年10月麻疹的流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6年10月~2011年10月共报告麻疹病例418例。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期集中在5~7月份,占51.20%。发病男女之比为1.68:1,发病以男性偏多。发病主要集中在6~15岁儿童,共323例,占77.27%,其中6~10岁学龄儿童占45.5%。市区居民130例,占31.1%。市郊及城乡结合部288例,占68.9%。职业分布中以学生为多数,达277例(占66.27%)。结论麻疹发病数的增多,应加强和完善麻疹监测系统,大力开展疫苗的接种工作,进一步控制和预防麻疹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兰州市1990-2009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免疫和监测策略,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兰州市1990-2009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兰州市1990-2009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 120例,平均发病率为5.25/10万,4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7~15岁和20岁以上成人为主,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近年成人麻疹发病突增。结论各类学校仍是麻疹控制和监测的重点区域,成人麻疹特别是流动人员麻疹病例的增加给消除麻疹带来挑战,因此在做好儿童常规免疫的同时,应加强成人麻疹监测和免疫,这对消除麻疹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绵阳市2009年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麻疹控制经验,为2012年我市消除麻疹提出指导意见。方法:对绵阳市2009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绵阳市2009年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51例,报告发病率为0.96/10万,明显低于2008年。病例主要以2岁以内和15岁以上发病为主,发病高峰在2~5月,未发生暴发疫情。结论:我市2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不高,有免疫空白现象存在,必须进一步加强人群免疫接种,特别是免疫工作薄弱的地区;同时提高麻疹监测的敏感性,及时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有效控制麻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万宁市不同时期麻疹流行强度,评估麻疫预防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消除麻疹策略和后续消除麻疹证实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万宁市历年麻疹疫情,麻疹疫苗常规接种和强化免疫,以及麻疹病例监测和血清学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评估不同时期防控策略的实施效果.结果 万宁市麻疹自然感染期、突击接种率、计划免疫初期、冷链常规运转期和控制消除期的发病率分别为686.7/10万、565.8/10万、123.2/10万、5.2/10万和2.04/10万,自2011年开始无麻疹确诊病例报告.2006年实施消除麻疹策略以来,适龄儿童两针次麻疹疫苗常规接种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06年和2010年两轮强化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麻疹监测系统高效运转,年均疑似麻疹病例监测报告率达到3.3/10万(2008~2012年)以上;2007~2012年人群麻疹抗体监测,IgG抗体平均阳性率达到93.8%.结论 万宁市实施麻疹预防控制策略取得显著成效,为最终达到WHO消除麻疹目标,需要继续强化免疫接种和监测策略,尤其要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与麻疹发病的关系,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1年麻疹发病流行病学资料,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827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分析麻疹发病与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的关系。结果 8月龄组、〈8月龄组、20岁组发病最多,分别占28.95%、27.19%、14.47%,其对应的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也较低,分别为1:456、1:370、1:339。健康人群麻疹IgG阳性率为72.43%,几何平均滴度为1:500。6岁组和18月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达到90.48%、89.47%,GMT较高的是18月龄组和50岁组,分别为1:978和1:811,阳性率和GMT较高的年龄组发病较少。结论麻疹流行情况和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有直接关系,应加强人群血清学监测,特别是育龄妇女的血清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