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赵琦 《四川中医》2011,(10):120-12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对照组传统针刺法进行比较。结果:醒脑开窍针刺组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且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治疗中风后失语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2.
赵琦 《陕西中医》2011,32(11):1528-1529
目的:观察针刺足少阳经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偏瘫患者整体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并配以足少阳经分布于小腿及足部的诸穴治疗足内翻。结果:观察组60例中痊愈21例,显效28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17%。结论:针刺"足少阳经"分布于小腿及足部穴位对缓解偏瘫后痉挛性足内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郭晓艳  石学敏 《四川中医》2013,(11):126-12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后手挛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2例中风后手挛萎患者以醒脑开窍法配合患侧合谷、上八邪穴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采用Ashworth量表和FMA量表评分比较.本法疗效显著。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有效缓解手部痉挛性程度,改善手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腧穴热敏化灸治疗中风后足下垂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78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以及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灸足三里、下巨虚、解溪诸穴使之产生热敏化治疗,每日2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中风后足下垂症状,但是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腧穴热敏化灸更有助于中风后足下垂患者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另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3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奇经点穴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风后遗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奇经点穴法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水平较低,生活能力状态评分以及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奇经点穴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评分以及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等各项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为治疗组60例,单纯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60例。结果: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醒脑开窍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下肢痉挛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复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眼局部取穴。结果:治疗33例,治愈18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1%。结论:醒脑开窍结合眼局部取穴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复视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早期介入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240例急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治疗组,12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12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极泉、尺泽、委中、风池。随症状不同加减穴位。10d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和60.83%(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早期介入对于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缩短疗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睡眠倒错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娇  王玲 《河南中医》2013,33(2):260-26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睡眠倒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睡眠倒错患者46例,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结果:46例患者中,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48%.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睡眠倒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国医论坛》2021,36(3):33-35
目的:观察阴经为主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中风后痉挛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配穴治疗,治疗组给予阴经为主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痉挛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86/100),高于对照组的71.0%(71/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临床痉挛指数分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阴经为主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其疗效优于传统针刺配穴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痉挛症状,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组联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熊涛 《光明中医》2016,(19):2855-2856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有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现象,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杨志新  石学敏 《中国针灸》2007,27(8):601-608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结果:共纳入25个研究、4377例中风患者。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有降低病死率、残疾率的趋势,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疗法,纳入研究中仅发现2例疼痛者。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冰刺激对中风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化法分为针冰组及针刺组。针刺组接受基础神经内科治疗及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针冰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冰刺激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价、吞咽等级评分。结果:针冰组总有效率93.3%,针刺组总有效率67.7%,针冰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针冰组SS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患者吞咽等级评分均下降(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冰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确有疗效,吞咽功能可得到显著恢复,其效果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洪  张彦 《山西中医》2005,21(3):38-38
目的:观察针刺肩髃、肩髎、内关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交经缪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50例。结果:痊愈35例,显效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针刺治疗中风足内翻,疗效明显,疗程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烧山火针法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肢体麻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烧山火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量表)、神经功能缺失情况(NIHSS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Fugl-Meyer量表各项评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疼痛度)、NIHSS评分及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Fugl-Meyer量表各项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与同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感觉功能评分和关节疼痛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烧山火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三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结合筋骨针疗法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相比,可更有效地减轻缺血性中风患者痉挛上肢的肌张力、改善运动能力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言语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言语训练治疗,观察组予以言语训练+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CFCP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0%(44/49),高于对照组的71.43%(3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言语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可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