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重PCR方法 (DPCR)检测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军团菌DNA在早期诊断军团菌肺炎方面的意义。方法 两对引物可扩增军团菌 386bp 16SrRNA基因片段和 2 0 6bpmip基因片段。采用DPCR方法对军团菌肺炎组 (15例 )、临床可疑军团菌肺炎组 (14例 )和普通肺炎组 (2 5例 )三组患者在病程早期留取的痰及BALF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军团菌肺炎组的所有标本包括 2 5份痰、8份BALF的DPCR结果均为阳性 ,而普通肺炎组的所有标本包括 32份痰和 16份BALF均为DPCR阴性。临床可疑军团菌肺炎组留取的 2 0份痰和 8份BALF中 3例患者的 6份痰、2份BALF标本呈DPCR阳性。同一患者留取的多份标本呈现相同的DPCR结果。模拟标本的DPCR最低检出限为 1× 10 3 cfu/ml。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 :采用DPCR方法检测痰和BALF标本中的军团菌DN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其在临床早期诊断军团菌肺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灌注短期变化。方法采用CT灌注成像(CTP)检查单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35例,有19例完成随访,根据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10例(狭窄率50%~69%)和重度狭窄组9例(狭窄率70%~99%)。分别在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半卵圆中心选择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将狭窄侧参数值比对侧相对正常侧参数值,即获得各感兴趣区相对灌注参数值(rCBF、rCBV、rMTT、rTTP),3个月后复查CTP,比较CTP前后参数值,并比较2组脑灌注差异。结果19例患者中,脑CTP参数好转7例(36.8%),无变化7例(36.8%),恶化5例(26.3%),其中rTTP延长5例,rCBF下降4例。中度狭窄组好转、无变化和恶化分别为6、3、1例,重度狭窄组好转、无变化和恶化分别为1、4、4例,2组脑灌注好转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vs 11.1%,P=0.040)。结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CTP检测脑灌注下降患者短期脑灌注可发生变化,部分患者脑灌注改善。  相似文献   

3.
将 1995年登记治疗的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 2 87例 ,分成两组 ,其中一组接受 2H3R3Z3S3(E3) / 4H3R3(H :异烟肼 ,R :利福平 ,Z :吡嗪酰胺 ,S :链霉素 ,E :乙胺丁醇 )化疗方案 ,13 5例 ;另一组接受 2H3R3Z3S3(E3) / 6H3R3 化疗方案 ,152例。两组共治愈 2 76例 ,平均治愈率为 96 2 % ,两组近期治愈率分别为 96 3 % ( 13 0 / 13 5)、96 1% ( 14 6/ 152 )。为了评价两种方案的远期疗效 ,对其中治愈的 2 76例患者进行了连续 5年的随访观察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 观察对象 :湖北省部分县市 1995年登记、并经 6个月和 8个月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同时检测48例活动性肺结核及19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BALF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组BALF及外周血中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均明显低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P<0.01)。活动性肺结核患者BALF中CD8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P<0.05)。空洞性肺结核组BALF及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低于非空洞组。抗结核治疗2个月末BALF及外周血中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均明显升高,而BALF中CD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BALF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了解抗结核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OPD机械通气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方法 4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根据入院第ld和第5d的APACHE II评分变化,分为病情加重组(17例),及病情缓解组(23例),收集机械通气1、5d的肺泡灌洗液,测定BALF中SP-D、IL-6浓度,观察不同预后患者BALF中SP-D、IL-6水平的差异。结果病情缓解组BALF中SP-D含量逐渐上升,机械通气5d较1d明显升高(P0.05);与病情缓解组比较,病情加重组机械通气1d、5d BALF中SP-D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病情缓解组BALF中IL-6含量逐渐下降,病情加重组BALF中IL-6含量逐渐上升(P0.05)。相关分析显示BALF中SP-D浓度与IL-6含量及APACHE II评分均呈负相关性(r分别为-0.35,-0.41,均P0.05)。结论 SP-D、IL-6在COPD患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BALF中SP-D、IL-6可作为COPD机械通气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和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 13 (IL 13 )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 17例IPF患者 (IPF组 )和 8名无器质性肺疾病者 (对照组 )。采用IL 13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ELISA)法检测 2组BALF和外周血中IL 13的水平 ,分析患者IL 13水平与其肺功能、血气之间的关系。结果 IPF组BALF和外周血中IL 13水平分别为(3 0 1± 86)ng/L、(178± 3 6)ng/L ;对照组分别为 (10 3± 2 4)ng/L、(55± 15)ng/L ,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IPF组BALF中IL 13水平与BALF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 (r =0 786,P <0 0 1) ,与用力肺活量、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及动脉血氧分压均呈一定的等级负相关 (r分别为 -0 898、-0 878、-0 874、-0 890 ,P均 <0 0 1)。结论 IL 13可能在IPF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并有可能作为判断病变进展情况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与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8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按APACHEⅡ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35例、中危组43例、高危组30例;按治疗结果分为两个亚组:好转组(75例)和恶化组(33例),另选取同期50例老年非脓毒症患者为对照,比较各组间APACHEⅡ评分、PCT及CRP水平,并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PCT及CRP的相关性。结果老年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老年非脓毒症组(P0.05);中、高危组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危组(P0.05);好转组3、7 d APACHEⅡ评分、PCT及第7天CRP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天(P0.05),恶化组的第3、7天APACHEⅡ评分、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第1天(P0.05),恶化组3、7 d APACHEⅡ评分、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好转组第3、7天(P0.05);老年脓毒症患者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58,P0.05),CRP与APACHEⅡ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PCT水平可反映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8.
重型肝炎甲胎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胎蛋白(AFP)常用于排除肝癌。慢性乙型肝炎时AFP也可暂时性升高。我们测定了50例重型肝炎的血清AFP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一、对照与方法 (一)对象 50例重型肝炎患者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重型6例,亚急性重型18例,慢性重型26例。男41例,女9例。年龄8~65岁,平均35岁。 (二)测定方法 AFP测定采用放免法。试剂由潍坊3V公司提供。重型肝炎每周抽血查肝功能及AFP定量。 二、结果与分析 (一)50例重型肝炎患者AFP水平分布(见附表) 50例重型肝炎患者AFP最高值〉400μg/L 9例,占18%,大于正常值但〈400μg/L 20例,占40%,AFP不高者21例,占42%。 (二)AFP的高低(指最高值)与重型肝炎的预后 分析患者AFP的高低与病后1个月内死亡、好转及治愈的情况。AFP〈10μg/L的21例中,死亡19例,好转2例;AFP 10~400μg/L的20例中,12例死亡,好转6例,治愈2例;AFP400μg/L的9例中,死亡2例,好转3例,治愈6例。可以看出,AFP的高低与重型肝炎患者死亡、好转及治愈关系密切。三者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1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病例组)和14例健康就诊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组BALF和外周血中IL-17和IL-6的水平,分析病例组患者IL-17和IL-6水平与其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IPF组患者血清和BALF中IL-6水平为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IPF组患者血清和BALF中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IPF组患者血清和BALF患者的IL-6和IL-17水平与FVC、FEV1、FEV1∕FVC和DLco水平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P均0.01)。结论 IL-17和IL-6可能在IPF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并有可能作为判断IPF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HIV/AIDS患者的真菌感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2 4例HIV/AIDS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2 4例HIV/AIDS真菌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护理治疗治愈好转者1 4例(58.33 % ) ,死亡6例(2 5 .0 0 % ) ,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1 6 .67% )。结论 真菌感染是HIV/AIDS患者常见的感染之一,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是可以促进其康复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自细胞介素4、12(IL-4,IL-12)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IPF患者(IPF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L-12的水平;健康非吸烟的自愿献血者30名,为血清对照组,检测其血清IL-4、IL-12的水平;以胸痛为主诉进行BALF检查证实为健康者9名.作为BALF对照组,检测其BALF中IL-4、IL-12的水平.结果 IPF组患者BALF中IL-4为(84.87±26.10)pg/ml、IL-12为(12.33±6.89)pg/ml,对照组BALF中IL-4、IL-12分别为(55.78± 22.88)、(46.67±24.67)pg/m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值均<0.01);IPF组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变化与BLAF一致,但血清IL-12为(45.70±25.65)pg/ml,与血清对照组(46.80±23.73)pg/m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PF时Th1型细胞因子IL-12水平下降主要发生在肺组织局部,而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增高的变化是一种全身性行为,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在IP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择2010年8月—2013年7月铜陵县钟鸣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37例,随机分为通心络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疗程均为3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6MWT)。结果对照组治愈1例,好转11例,无效6例;通心络组治愈3例,好转16例。通心络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患者治疗后6MWT长于对照组〔(324.5±81.4)m比(268.3±80.7)m〕,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13±5)d比(17±6)d〕(P<0.05)。通心络组患者出现轻度反酸4例,改为饭后服药后上述症状消失。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安全有效,能有效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非艾滋病、非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宿主发生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CMV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的转归分为好转组、恶化/死亡组,对恶化/死亡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28例患者满足入选标准,好转组23例,恶化/死亡组5例(1例死亡,4例恶化后自动出院)。首发症状均以咳嗽、发热、呼吸困难为最常见,胸部影像学以弥漫磨玻璃影、斑片实变影为最常见的表现。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H升高、机械通气、入院后糖皮质激素使用是CMV肺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LDH升高、需要机械通气、入院后糖皮质激素使用是CMV肺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简易鼻气球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3~12岁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38耳,采用传统Valsava法进行咽鼓管自行吹张和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20例36耳,采用鼻气球吹张和药物对症治疗,每天吹张3次。治疗2~3个月后检测患者鼓室图,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20耳,好转10耳,无效8耳。治疗组治愈27耳,好转5耳,无效4耳。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9,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75.00%(27/36)高于对照组的52.63%(20/38)(χ~2=5.129,P0.05)。结论简易鼻气球辅助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简单方便,儿童容易接受和完成,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并电解质紊乱的原因、治疗和转归。方法报告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1999-2003年采用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7例重症肺炎患者的电解质。血钠低于120mmol/L,予3%-5%氯化钠溶液治疗;血钾低于3.0mmol/L,每天补氯化钾6-8g;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7例中低钠血症64例(59_8%),低钾血症45例(42.1%)。64例重症肺炎伴低钠血症者,治愈及好转31例(48.4%),43例未伴低钠者,治愈及好转32例(74.4%),P<0.01;64例低钠患者42例成功纠正低钠,其中治愈和好转27例(64.3%),而22例纠正低钠失败者,治愈和好转4例(18.2%),P<0.01。结论重症肺炎常并发电解质紊乱,以低钠血症最为常见,并明显影响预后;常规监测电解质,及时纠正紊乱能明显提高重症肺炎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胶原酶门静脉灌注逆转兔CCl4性肝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门静脉灌注胶原酶对逆转实验性肝硬化的作用.方法:4只兔作为正常对照(A组)给予四氯化碳(CCl4)sc 12 wk,再行门静脉生理盐水灌注 12 wk.另外4只兔先给予CCl4 sc 12 wk,再行胶原酶门静脉灌注12 wk(B组),再有3只兔先行CCl4 sc 12 wk,再行生理盐水门静脉灌注 12 wk(C组).结果:经过12 wk的CCl4注射和12 wk的门静脉灌注后,应用胶原酶灌注的B组动物肝羟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用生理盐水灌注的对照组 (C组)(177.5±35.6μg/g vs 446.3±150.1μg/g; F=13.78,P<0.01).肝组织学检查也显示胶原酶治疗后肝硬化完全消退.肝、肾、肺、脑、心组织学检查未发现胶原酶的毒性反应.实验中有2只兔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只死亡.结论:门静脉灌注胶原酶可以促进已形成的肝硬化向正常肝组织结构逆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阻肺患者炎症因子与支气管黏膜组织自噬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20例慢阻肺患者和10例健康者,分为3组:A组(轻度+中度组)、B组(重度+极重度组)和对照组。采集血、肺泡灌洗液(BALF)、支气管黏膜组织。检测血清、BALF中炎症因子水平及支气管黏膜组织自噬作用。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6、IL-8及TNF-α在A组无统计学意义,B组明显增高(IL-6P0.05,IL-8、TNF-αP0.01)。BALF中A组和B组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B组IL-8及TNF-α水平明显增高(TNF-αP0.05,IL-8P0.001);(2)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中Atg5的mRNA及Beclin1的蛋白表达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LC3B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A组P0.05,B组P0.01),而P6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3)血清、BALF中IL-8水平与支气管黏膜自噬作用呈负相关(r0,P0.01)。结论 IL-6、IL-8、TNF-α在慢阻肺的进展过程中明显升高。自噬作用在慢阻肺的进展过程中明显降低。IL-8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慢阻肺患者自噬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8.
Graves眼病部分免疫抑制剂疗效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Wang J  Wang YT  Shao JQ  Wang X  Du H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2):125-127
目的 对比几种免疫抑制剂对Graves眼病的疗效 ,旨在寻求免疫治疗的有效手段。方法 Graves眼病 75例 ,A组 31例 ,采用泼尼松 (16例 ,其中完成 13例 )或雷公藤多甙 (TW ,15例 )治疗 ;B组 2 3例 ,采用环孢素A(CsA ,11例 )或霉酚酸酯 (MMF ,12例 )治疗 ,疗程 12周 ;对照组 2 1例 ,仅给抗甲状腺药治疗并调节甲状腺功能。疗效判断采用改进的Given Wilson积分指数系统 ,积分下降或上升≥ 3分为好转或恶化 ,<3分为无变化。结果  12周末 ,泼尼松组 13例中 7例好转 ,6例无效 ;TW组15例中 10例好转 ,5例无变化 ;CsA组 11例中 5例好转 ,6例无效 ;MMF组 12例中 11例好转 ,1例无变化 ;对照组 2 1例中 4例好转 ,5例恶化 ,12例无效。MMF好转率高于CsA(P <0 0 5 ) ;TW与泼尼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各治疗组 12周末眼病分值均有下降 (P <0 0 1) ,下降幅度大小依次为MMF、TW、泼尼松和CsA组。结论 MMF用于治疗Graves眼病疗效优于CsA ,且较低剂量应用副作用不多 ;较小剂量的TW治疗Graves眼病疗效与泼尼松相仿 ,但可能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前患者血清肌酐(SCr)水平与CRT疗效的关系。方法 91例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根据术前SCr定量分为3组,Ⅰ组:33例(SCr≤1.0 mg/dl),Ⅱ组:35例(1.0 mg/dl0.05)。④LVEDD:Ⅰ组术后6,12个月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0.01),Ⅱ组和Ⅲ组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减小(P>0.05)。⑤LVEF:Ⅰ组和Ⅱ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Ⅲ组术后LVEF较术前亦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术前SCr水平可影响CRT的疗效,术前SCr水平越高,术后患者临床及心功能指标恢复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62例。其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28例为腹膜炎组,未合并腹膜炎的患者34例为单纯腹水组,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及对症支持治疗。腹膜炎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或使用依诺沙星治疗,如效果不明显则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此后根据腹水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在入院第1日、3日及7日采集静脉血(对照组入院当天采血)进行血清PCT定量检测。结果入院第1日,腹膜炎组、单纯腹水组及对照组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自发性腹膜炎组患者的PC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腹水组和对照组。治疗第1日、3日、7日时,腹膜炎组PCT均高于单纯腹水组(P0.05);入院第7日时单纯腹水组基本接近对照组(P0.05),而腹膜炎组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日、3日及7日时,腹膜炎组痊愈/好转共17例,未愈/恶化共11例,治愈/好转组的血清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愈/恶化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清PCT水平不仅有助于肝硬化患者早期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抗生素及时调整,并对其预后评估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