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麻疹并发肝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成人麻疹并发肝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肝脏病理变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例成人麻疹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并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成人麻疹患者中,89.6%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85.4%伽马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64.6%白蛋白(ALB)下降,有黄疸者较少.肝脏病理检测为广泛性肝细胞肿胀,炎细胞浸润较少,汇管区完整,肝纤维化不明显.结论:成人麻疹并发肝炎发生率高,肝损害为一过性,恢复快,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正>原发性肝脏平滑肌肉瘤在所有肝脏恶性肿瘤中极为罕见,其血供丰富,进展快,无特异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诊断依赖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该病例,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思路及治疗方法。1病例资料患者,女,22岁,因"乏力、腹胀、肝功能异常10 d,肝占位5d"入院。查体:消瘦、贫血貌,眼睑苍白,上腹部膨隆,肝肋下可触及约3 cm,质硬,移动性浊音阴性。强化CT示肝右叶见截面  相似文献   
3.
重型肝炎甲胎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胎蛋白(AFP)常用于排除肝癌。慢性乙型肝炎时AFP也可暂时性升高。我们测定了50例重型肝炎的血清AFP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一、对照与方法 (一)对象 50例重型肝炎患者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重型6例,亚急性重型18例,慢性重型26例。男41例,女9例。年龄8~65岁,平均35岁。 (二)测定方法 AFP测定采用放免法。试剂由潍坊3V公司提供。重型肝炎每周抽血查肝功能及AFP定量。 二、结果与分析 (一)50例重型肝炎患者AFP水平分布(见附表) 50例重型肝炎患者AFP最高值〉400μg/L 9例,占18%,大于正常值但〈400μg/L 20例,占40%,AFP不高者21例,占42%。 (二)AFP的高低(指最高值)与重型肝炎的预后 分析患者AFP的高低与病后1个月内死亡、好转及治愈的情况。AFP〈10μg/L的21例中,死亡19例,好转2例;AFP 10~400μg/L的20例中,12例死亡,好转6例,治愈2例;AFP400μg/L的9例中,死亡2例,好转3例,治愈6例。可以看出,AFP的高低与重型肝炎患者死亡、好转及治愈关系密切。三者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伴肝性脑病(HE)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06例ACLF伴H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好转组(n=15)和恶化组(n=91),将两组患者的单因素指标:年龄、性别、实验室指标[TBil、Alb、ALT、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E分期及并发症[持续性低钠血症、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HRS)、腹水、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血浆置换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再将有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LT、PTA、HE分期、H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0.043、0.000、0.003);性别、年龄、持续低钠血症、消化道出血、感染、SBP、腹水、TBil、Alb、AST、血浆置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TA、HRS、HE分期对ACLF伴HE患者的预后有意义,回归系数分别为-0.097、2.279、1.873,P值分别为0.025、0.007、0.000,优势比(OR值)分别为0.908、6.510、9.764。结论 HE分期、HRS、PTA是ACLF伴H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TA越低、HE分期越高,出现HRS时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术后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纳入96例接受TACE作为初始治疗的HCC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4~5周及术后6~12个月检测血清DCP、AFP-L3、AFP等水平。根据术后CT或磁共振结果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应用广义估计方程(GEE)评估时间因素对肿瘤标志物作用的影响。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评估TACE疗效及复发的意义。结果HCC患者在接受TACE后的4~5周DCP水平为45.0(16.5~286.1)AU/L,显著低于术前[86.5(22.6~917.8)AU/L,P<0.001];AFP-L3水平为6.8(0.5~26.1)ng/mL,显著低于术前[12.5(0.5~54.3)ng/mL,P<0.05]。DCP、AFP-L3和AFP水平均显著影响术后复发情况,且时间与AFP的交互项具有显著性(P<0.05),AFP作为预测指标的作用受时间因素影响。术前和术后4~5周时DCP的AUC分别为0.809和0.819,术后6~12个月AFP-L3的AUC为0.765,均具有较高预测HCC复发的价值。在多种指标联合检测中,术前AST/ALT+DCP+AFP-L3的AUC为0.930,优于单一标志物(P<0.05);在术后4~5周和6~12个月,DCP+AFP-L3+AFP+AST/ALT(0.874)和DCP+AFP+AFP-L3+ALB(0.817)预测复发的价值较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DCP和AFP-L3对于预测TACE后HCC复发具有较高临床价值,部分其他实验室指标可辅助应用于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比例及SIRS与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血乳酸、脑脊液细胞数等因素的相关性,进而明确SIRS对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重型和危重型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间收住入院的704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普通型298例,重型300例,危重型106例)进行SIRS评分及MODS评估,对临床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比较3组患儿SIRS和MOD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同时对SIRS与超敏C反应蛋白、血乳酸、心肌酶、脑脊液细胞数等因素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所选患儿SIRS及MODS发生率分别为36.8%和11.79%,危重型和重型组SIRS及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普通型组(P<0.05),其中危重型组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最高(53.77%和40.57%);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心肌酶、血乳酸、脑脊液细胞数与SIRS和MOD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SIRS和MODS对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及时诊断与治疗;心肌酶与脑脊液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思奎  刘凤华 《山东医药》2004,44(28):45-45
临床上,甲胎蛋白(AFP)测定多用于排除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特别是重型肝炎AFP多升高。本文观察了86例重型肝炎患者的AFP动态变化,旨在探讨其在重型肝炎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也是预后较差的一种疾病.对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树突状细胞(DC)是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DC表达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以及DC分泌的IFN-γ、IL-12、IL-18等细胞因子,反映了DC的分化成熟程度[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监测动脉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对手足口病患儿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APACHEⅡ评分将651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及极危重组,分析各组1、12、24及48 h的动脉乳酸动态变化,比较入院1 h内各组间动脉乳酸水平的差异及不同预后组动脉乳酸水平的差别。结果:极危重组动脉乳酸水平高于另2组并呈持续升高态势;而另外2组动脉乳酸水平较低,且随着治疗的进展逐渐下降。APACHEⅡ评分越高,动脉乳酸浓度越高(r=0.67,P<0.01);动脉乳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差。结论: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是判断手足口病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动脉乳酸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