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补肾健脾化瘀法延缓衰老机理的实验研究回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传社  李顺成 《中医杂志》1999,40(4):241-243
根据中医理论、中西医衰老学说、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正气虚衰是导致衰老的主要矛盾方面。但虚久必瘀,瘀又进一步促进虚衰,为此我们提出了“正虚夹瘀是衰老的主要机制,扶正化瘀法是延缓衰老的理想途径”观点,其中正虚的特点为脾胃虚衰、肾阴阳两虚偏于阳虚,肾虚是正虚的主要矛盾;瘀则包括痰浊、血瘀。正虚为因,因虚致瘀,痰浊血瘀又  相似文献   

2.
脾肾两虚瘀夹理论与衰老机理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钟毅  孙立 《中医杂志》2000,41(6):325-328
中医学认为,衰老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肾虚,脾虚可致衰老,瘀血、痰浊亦可致衰老;而补肾法,健脾益气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法均可延缓衰教练站肾健脾益气是延衰老老的基本途径,活血化痰是延缓衰老的重要方法,但虚实夹杂多因素致衰老更多见,其中“虚”多集中于脾肾两虚,“实”则集中在痰浊与瘀血两大类。脾肾两虚,夹瘀夹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衰老的本质,是衰的主要病机,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方面论证了补肾健脾益气,因化痰延缓衰  相似文献   

3.
析中医学衰老机理——兼论多虚实因素综合致衰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金元之后,以脾肾虚衰致衷心观点为主。本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渐提出虚实夹杂致衷老观点,但认为是较少的虚灾因素为衰老之因。本文提出多虚实因素综合致衰老,通过大量实验,表明该观点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淡中医衰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历来认为衰老之本在于肾气虚衰,但又并非单纯肾虚所致,而是五脏虚损的结果,尤其是肾、肝、脾的虚损;同时五脏虚损所致病理产物瘀血、痰浊亦是导致机体衰老的重要因素。故笔者试从虚与实两方面探讨中医衰老机制。  相似文献   

5.
衰老是机体不可避免的过程 ,自人类注目于衰老机制的研究以来 ,提出的衰老机制迄今已有 2 0 0多种[1] 。现代研究有关衰老的学说有数十种之多[2 ] 。当前 ,国内许多学者从多种途径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 ,大多是遵循中医传统理论 ,着重于亏虚 ,以导致机体衰老的“阴阳虚衰”、“脏腑亏虚”和“精神亏耗”等病因为根据 ,对机体主张“调补” ,而忽略了在人体衰老过程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病理因素———痰浊和瘀血。其实 ,化痰祛瘀在抗衰老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痰瘀可致衰老1 .1 前人认识痰浊和瘀血…  相似文献   

6.
治痰浊以抗衰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揭示了人体自然衰老的本质是气血亏虚,脏腑精气衰退。衰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痰浊容易生成的病理基础,痰浊产生后又可进一步损伤脏腑、阻碍气血运行,成为多种老年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加速衰老进程。文中结合中医著名医家对痰病病机的论述以及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阐明治痰浊抗衰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志学 《新中医》2001,33(6):31-32
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配合西药对症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8例,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以心血瘀阻、痰浊阻络为主,重则可致心阳虚衰。血瘀、痰浊与心阳虚衰可互为因果。故应及早诊断治疗,痰瘀祛除及心阳虚衰恢复后,均以益气活血化瘀法治之。  相似文献   

8.
孙霞  张钟爱 《吉林中医药》2010,30(2):129-130
衰老是人体生理过程的必然趋势,衰老与老年病密切相关,衰老是不可避免的,逆规律而动的所谓"抗衰老"是不科学的,虽然无法阻止衰老的发生,但可以延缓衰老的发生,减慢衰老的进程,减少疾病的产生。痰、瘀是衰老进程中的产物,形成后即加速衰老的进程,并促进老年病的发生发展,痰浊瘀血是致衰生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因此化痰祛瘀成为延缓衰老,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对引起机体衰老的机制、引发及加重老年病的机理以及临床治疗老年病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痰浊和瘀血是导致人体衰老的重要因素,临床注重预防痰浊和瘀血的形成对于抗衰防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肾两虚,实为痰浊、瘀血、毒邪蒙闭清窍.脾肾两虚为其本,瘀、浊、毒为其标.老年性痴呆主要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继而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阻日久化毒,瘀血、痰浊、毒邪既是脏气虚衰的结果,又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脑络,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根源.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痰浊与衰老的关系 ,对《内经》中有关痰浊衰老相关性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研究。综述了《内经》对不同时期人体生理病理特点及正常水液代谢的认识、《内经》对痰浊生成的病理基础的认识以及《内经》对痰浊致衰机理及其防治原则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肾虚、血瘀、痰浊阻络为衰老的基本病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衰老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乃脏腑虚损,尤其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实则以血瘀痰浊为主。我们认为,络中血行瘀滞和痰浊凝结较经脉更为常见,所以提出肾虚、血瘀、痰浊阻络为衰老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3.
血瘀与衰老的实验研究回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历代医家多认为脏腑气血虚损尤其是肾虚与衰老密切相关,抗衰老药物亦以补肾居多。近年来,许多学者探讨了实证(血瘀、痰浊、气滞等)与衰老的关系,特别是对血瘀与衰老,但观点不尽相同,如颜德馨等提出“人体衰老的本质在于气血失调、气虚血瘀”,认为“瘀是原因,虚是归宿;瘀是本质,虚是现象(1)。俞征宙等认为“中医衰老机理为多脏器虚损与气滞、血瘀、痰浊等实邪相互作用,即本虚与标实证的相互作用,本虚导致标实,标实使本更虚”(2)。姜惟等认为“在衰老的进程中,肾虚为本,痰瘀乃是标,本虚标实,互为影响,互为因果”(3…  相似文献   

14.
论痰浊与衰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论痰浊与衰老潘桂娟金香兰(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关键词痰衰老痰浊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水谷津液运化失常所致。人体衰老过程中,脏腑俱虚,功能衰退,更易生成痰浊,进而加速衰老进程,并促成多种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痰浊既是衰老过...  相似文献   

15.
肾虚痰瘀与衰老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姜惟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3):106-108
本文认为肾虚系致衰的根本原因,在人体整个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其生理状态的不同,取决于肾中精气盛衰的变化。肾中精气阴阳充足,五脏六腑得其所养,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则衰老可望能延迟,寿命可望能延长。肾中精气一旦衰减,则衰老随之而来。痰瘀是疾病过程中产生的病理变化和病理产物,亦是致衰的重要因素。其形成后,不仅影响脏腑组织器官的营养供给,而且会导致机体发生新的病理变化,从而加速机体的老化。实际上在衰老的进程中,肾虚为本,痰瘀乃是标,本虚标实,互为影响,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6.
痰浊与衰老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脏腑亏虚是痰浊形成的病理基础,而痰浊又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水谷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在人体衰老的过程中脏腑亏虚与痰浊瘀结互为因果。文中还探讨了痰浊的致病特点、痰浊促使衰老的机制、痰浊的病理变化特点以及痰浊防治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补法延缓衰老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衰老是人类生理过程中的客观现象,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追求长寿延年。而欲抗老与长寿,首先必须有一个统一完整的衰老理论,只有深刻地研究衰老本质,探讨衰老机理,从而采用有效的延年方法,才能真正提高人类寿命和生活质量。 杜氏等综述古今中医文献,把衰老学说概括为正虚说和虚实夹杂两大类。正虚在于五脏虚损、阴阳气血虚亏,以及精气神亏耗、先天禀赋不足;虚实夹杂说在肯定虚损因素外,还强调痰浊、瘀血等实邪,因虚致实,实邪加重正虚,不断恶性循环,促进衰老。本文依据《内经》理论“……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坠齿槁,……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结合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及临床调研资料,提出脾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体质特点及用药规律考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晓峰 《中医药学刊》2001,19(3):238-239
老年人的衰老是渐进的,是整体水平上的物质匮乏和机能低下,痰浊、瘀血是随五脏衰老逐渐形成的。论述了老年人的体质特点是虚和瘀,虚即肾虚、脾虚、脏腑气血液皆虚;淤即痰浊、瘀血淤滞。老年病用药当以补虚为主,兼补兼消,宜方大量小,选用丸剂,以图缓收之功。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的衰老是渐进的,是整体水平上的物质匮乏和机能低下,痰浊、瘀血是随五脏衰老逐渐形成的.论述了老年人的体质特.点是虚和瘀,虚即肾虚、脾虚、脏腑气血津液皆虚;瘀即痰浊、瘀血淤滞.老年病用药当以补虚为主,兼补兼消,宜方大量小,选用丸剂,以图缓收之功.  相似文献   

20.
田卫卫 《四川中医》2009,27(6):31-32
探讨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提出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形成是由于脏腑虚衰、痰浊、瘀血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机为脏腑虚衰,痰瘀壅塞脑络,髓海失养,神机失用;旨在为中医防治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