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香桂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香桂胶囊组、少腹逐瘀颗粒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观察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E2含量的变化,并比较3组患者子宫血流指标变化。结果:临床疗效香桂胶囊组临床痊愈24例(40.00%),显效16例(26.67%),有效18例(30.00%),无效2例(3.33%),总有效率96.67%;少腹逐瘀颗粒组临床痊愈12例(20.00%),显效18例(30.00%),有效26例(43.33%),无效4例(6.67%),总有效率93.33%;西药组临床痊愈4例(6.67%),显效24例(40.00%),有效20例(33.33%),无效12例(20.00%),总有效率80.00%;香桂胶囊组临床疗效与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疼痛分值均下降(P<0.01),香桂胶囊组疼痛分值为(0.63±0.67)分,低于少腹逐瘀颗粒组(2.56±0.68)分和西药组(2.79±0.85)分(P<0.01)。治疗后3组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水平显著降低,而前列腺素E2水平明显升高(P<0.01),香桂胶囊组与少腹逐瘀颗粒组和西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少腹逐瘀颗粒组疼痛分值、经血PGF2α和PGE2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桂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少腹逐瘀颗粒组和西药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丹蒲胶囊对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炎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丹蒲胶囊对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EAPAM)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部皮下多点注射大鼠前列腺组织抗原的方法造成EAPAM,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丹蒲胶囊组、前列泰片组、模型组,并以10只正常动物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动物给予灌胃治疗,给药56天后处死动物,光镜观察各组动物前列腺组织的病理改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清及前列腺组织中 IL-8、IL- 10、TNF-α、PGE2等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血清及前列腺组织中 IL-8、、IL-10 、TNF-α水平及前列腺组织中PGE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0.01)。丹蒲胶囊组血清及前列腺组织中IL-8 〔(3.07±0.61)ng/L、(7.32±2.44)ng/L〕较模型组 〔(4.73±1.95)ng/L、(10.14±3.64)ng/L〕降低;丹蒲胶囊组血清及前列腺组织TNF-α 〔(85.34±19.20)ng/L 、(87.01±15.40)ng/L〕较模型组 〔(111.48±31.57)ng/L、(119.88±14.13)ng/L〕降低;丹蒲胶囊组前列腺组织中IL-10 〔(34.05±7.56)ng/L〕较模型组 〔(47.20±15.97)ng/L〕 明显降低;丹蒲胶囊组PGE2 〔(603.97±114.62)ng/L〕较模型组〔(712.58±117.10)ng/L)〕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 丹蒲胶囊能够明显减轻模型大鼠前列腺炎症反应,调节局部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暖宫灸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暖宫灸治疗;B组针刺治疗;C组暖宫灸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治疗后痛经疼痛程度VAS评分、临床症状积分、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C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A组的80.00%和B组的66.67%(P0.05)。三组治疗前痛经程度VAS评分、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痛经程度VAS评分、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C组治疗后痛经程度VAS评分、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治疗前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C组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暖宫灸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前列腺素F2α的水平,从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75例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期)评估疼痛VAS分值。于治疗前、3个疗程结束后及随访期测定血清前列腺素F2α值。于随访期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与对比。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2%,针刺组为72%,电子灸组为76%,针灸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病例在3个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前列腺素F2α值明显下降(P0.05),但针灸组低于另外两组(P0.05);随访期3组前列腺素F2α值均有所升高,但针灸组仍低于另外两组(P0.05)。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或艾灸治疗,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贺氏三通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原发性痛经青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针刺组、针刺+西医组,每组30例。西医组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针刺组予贺氏三通法治疗,针刺+西药组采用贺氏三通法配合口服芬必得治疗,共3个月经周期。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COX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前列腺素2α,并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各组的COX评分、VAS评分、前列腺素2α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均P <0.05),但针刺+西医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 <0.05),且在停药后痛经反弹程度也较其他两组低(P <0.05)。各组患者安全性评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贺氏三通法配合芬必得治疗原发性痛经,较单用芬必得或单用贺氏三通法临床疗效更好,且安全可靠,可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6.
虫草菌丝联合银杏叶片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况以及虫草菌丝联合银杏叶片对微炎症的防治作用。 方法 选择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两组均进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组加用金水宝(每粒含虫草菌丝0.33 g)3粒,银杏叶片(每片0.23 g)1 片,均每天3次口服,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另选择30例健康人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作为健康对照。 结果 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长期血液透析患者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在虫草菌丝联合银杏叶片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hs-CRP〔(3.28±1.28)mg/L〕、IL-6〔(0.379±0.163)μg/L〕、TNF-α〔(1.330±0.458)μg/L〕水平均较治疗前〔分别为(4.94±2.21)mg/L、(0.472±0.220)μg/L、(1.748±0.724)μg/L〕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hs-CRP、IL-6及TNF-α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微炎症反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虫草菌丝联合银杏叶片对这种微炎症反应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衡针配合雷火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于月经前1周开始治疗,对照组予以月月舒痛经宝颗粒口服加单纯针刺和红外线照射治疗(常规取治疗痛经的穴位),观察组采用平衡针刺膻中穴、腹痛穴结合雷火灸进行治疗。两组均至月经来潮停止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痛经症状评分、VAS值、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并且观察组治疗1、2、3个月经周期后痛经症状评分、VAS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平衡针配合雷火灸在降低痛经患者痛经症状评分、VAS值、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及中医的主要证型和病机。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18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和无脂肪肝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 h C肽等指标。根据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分型,统计合并脂肪肝患者所占类型比例。 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年龄、身高、空腹血糖、HbA1c、T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体重〔(73.4±11.7)kg〕、BMI(26.0±3.67)、空腹C肽〔(4.09±2.40)μg/L〕和餐后2 h C肽〔(6.38±5.46)μg/L〕、TG〔(2.81±2.33)mmol/L〕、HDL-C〔(1.07±0.06)mmol/L〕与无脂肪肝组体重〔(61.4±10.1)kg〕、BMI(22.8±3.23)、空腹C肽〔(2.47±1.74)μg/L〕和餐后2 h C肽〔(4.35±2.92)μg/L〕、TG〔(1.93±1.92)mmol/L〕、HDL-C〔(1.19±0.32)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合并脂肪肝组患者更易出现痰湿证。  相似文献   

9.
针刺肾俞穴对SAMP6小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刺肾俞穴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快速老化小鼠P6(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 prone 6,SAMP6)及其正常对照抗快速老化小鼠R1(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 resistant 1,SAMR1)血清睾酮(T)、骨钙素(BGP)水平;三点弯曲试验法测定其股骨生物力学性能,观察针刺对SAMP6小鼠股骨力学性能、骨矿含量等的影响。结果 与SAMR1 〔T(20.91±3.41)nmol/L, BGP(6.71±2.07) μg/L 〕比较,SAMP6小鼠血清T 〔(11.09±1.48) nmol/L〕水平下降(P<0.01),BGP 〔(12.29±2.29)μg/L〕水平上升(P<0.01);股骨弯曲强度下降,脆性增加。针刺肾俞穴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并趋于正常,血清T(15.05±2.63)nmol/L、BGP(8.88±1.85)μg/L,与SAMP6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 针刺肾俞穴可有效阻止SAMP6小鼠骨丢失,增强其骨强度。其治疗作用部分是通过促进性激素分泌,改善骨代谢,降低骨转换率,增加骨量等达到的。  相似文献   

10.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患者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前列腺素(PGs)的影响.方法 将原发性痛经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行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痛经的疼痛积分以及伴随症状,并测定外周血前列腺素F2α(PGF2α)与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疗效、疼痛积分及伴随症状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PGE2含量增高,PGF2α及PGF2α/PGE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PGE2升高程度和PGF2α/PGE2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前列腺素的合成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62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9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 (62例 )和药物组 (30例 )。治疗 3个月经周期 ,共9次。结果 :推拿组痊愈 4 9例 ,好转 11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6.77% ,明显高于药物组的总有效率 (76.67% ) ,P <0 .0 5。提示推拿治疗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经期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60例)和药物组(50例)。眼针组根据辨证分型选取下焦区、肝区、肾区、心区和脾区等,采用眼针治疗。药物组于月经来潮前1~2 d或有症状时开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300 mg,每12 h 口服1次,连服3~5 d。两组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PGF2α含量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眼针组痊愈率为55.0%(33/60)、总有效率为95.0%(57/60),均优于药物组的34.0%(17/50)、82.0%(41/50)(均P<0.05);治疗结束6个月经周期后随访,眼针组复发率为9.1%(3/33),明显低于药物组的35.3%(6/11);两组治疗后经期外周血PGF2α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眼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并能降低原发性痛经患者经期外周血PGF2α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为本病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温经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痛经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素2α(PGF2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立极针法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远期疗效。方法:将7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立极针法组和体针组,每组各38例,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在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及半年后随访。使用腹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痛经症状评分量表等作为疗效观察指标,排除脱落患者后,比较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各项指标的评分。此外,认真观察并记录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结果:立极针法组脱落2例,传统体针法脱落1例,经过治疗后,立极针法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体针组(P < 0.05),2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在治疗后及随访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 < 0.05),其中体针组半年后随访数据较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随访数据有所上升,2组间比较,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随访(P < 0.05)、半年后随访(P < 0.01),立极针法组明显优于传统体针法。立极针法和体针组治疗满意率分别为91.67%、72.97%。2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立极针法能有效缓解痛经症状及其引起的全身不适,远期疗效稳定持久,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远期疗效确切;此外,患者对立极针法的治疗满意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理气止痛汤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D)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重庆市中医研究院治疗的130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活血理气止痛汤联合针灸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前列腺素F2a(PGF2a)、前列腺素E2(PGE2)、PGF2a/PGE2、临床疗效、复发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明显降低VAS评分(P<0.05),明显降低PGF2a,增加PGE2含量,降低PGF2a/PGE2比值(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VAS评分在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明显降低(P<0.05),PGF2a/PGE2比值明显降低(P<0.05)。治疗结束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治疗组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理气止痛汤联合针灸治疗PD,可以调节PD患者血浆PGF2a与PGE2含量,降低复发率,对PD患者具有明显效果,优于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柴附青金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在痛经疼痛发作时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2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附青金汤内服治疗,1 剂/d,2 次/d,两组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月经周期时间和月经量; 痛经程度按视觉模拟评分(VAS)、痛经症状评分评价; 比较临床疗效以及血清PAF和β-E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周期时间、月经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VAS和痛经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AF水平下降更明显,β-EP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附青金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的疗效较好,且对血清PAF和β-EP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2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 3 组。针刺组 52 例予以针刺。西药组 40 例予布洛芬口服治疗。安慰剂组 30 例,予以口服维生素B1治疗。治疗 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 96.2%,西药组为 80.0%,安慰剂组为 13.3%,经统计学处理,针刺组与西药组、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西药治疗对原发性痛经皆有效,且针刺优于布洛芬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灸罐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少腹逐瘀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灸罐治疗,均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进行评价;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a(Prostaglandin F2a,PGF2a)含量;比较两组痛经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MSS时间、程度及PGF2a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罐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自拟暖宫汤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暖宫汤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虚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于经前1周给予自拟暖宫汤口服,对照组给予乌鸡白凤丸口服,均服至月经第3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变化,疼痛程度数字法评分变化及疗效评价等。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及疼痛程度NR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暖宫汤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