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种经典的调理脾胃方药对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别胃饲补中益气汤、大承气汤、归牌汤、温胆汤、双蒸水,用药15天后,放免法测大鼠小肠、血液中SS、SP、VIP、NPY的含量。结果:补中益气汤可显著升高小肠及血液SS的含量;大承气汤可显著升高小肠SS、降低小肠SP、降低小肠和血液VIP的含量;归脾汤可显著升高血液SS、降低小肠和血液SP、降低小肠VIP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要药"配伍对脾虚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推进及血浆中Ghrelin,NO和VIP含量的影响,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胃肠动力障碍的机制及其"要药"配伍的科学性。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剩余复制脾虚胃肠动力障碍模型,造模结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莫沙必利组、补中益气汤组、补中益气汤去升柴组和升柴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4 d,给药结束后获取标本测定胃肠推进率和血浆Ghrelin,NO,VIP的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胃排空率明显升高(P<0.05),而小肠推进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莫沙比利组、补中益气汤组和升麻柴胡组的胃排空率显著升高(P<0.05,P<0.01,P<0.01),莫沙比利组、补中益气汤组和升柴组的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去升柴组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Ghrelin显著下降(P<0.01),NO和VIP显著升高(P<0.05,P<0.01);经药物干预后,莫沙必利组,补中益气汤组和升麻柴胡组Ghrelin相比模型组有显著升高(P<0.05,P<0.05,P<0.05),去升柴组没有显著变化(P>0.05);莫沙必利组,补中益气汤组和去升柴组NO相比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1,P<0.01,P<0.01),升柴组没有明显改变(P>0.05);莫沙必利组,补中益气汤组和去升柴组VIP相比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5,P<0.05,P<0.01),升柴组VIP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脾虚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的胃排空亢进和小肠推进率下降,血浆Ghrelin下降,NO和VIP含量明显升高;补中益气汤具有良好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其机制为升高脾虚大鼠的Ghrelin,降低NO和VIP含量;单纯升麻柴胡配伍对部分指标有改善作用,提示升麻柴胡为补中益气汤的"要药",升麻柴胡配伍有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惠毅  闫曙光  周永学 《陕西中医》2013,(11):1556-1558
目的:探讨乌梅丸及其拆方对UC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承气汤灌胃+TNBS灌肠诱导UC形成,通过乌梅丸拆方给药,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VIP、SP的表达,测算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升高,SP降低,胃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有显著性(P<0.01),灌胃给药后,全方组、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大鼠结肠组织VIP降低,SP升高,胃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升高,补益组大鼠结肠组织VIP降低,SP升高,有显著性(P<0.01)。结论:乌梅丸能抑制肠黏膜VIP的表达,促进SP表达,降低胃残留率,提高小肠推进率,通过促进大鼠胃肠功能恢复对溃疡性结肠炎起到治疗作用,温热组药物为该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4.
大承气汤对胃肠激素的分泌及其促胃肠运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对正常大鼠和里实热证模型大鼠胃肠肽类激素的分泌。方法:分别给大鼠灌服大承气汤水提液和生理盐水1h后处死动物,取胃窦和空肠组织,放免分析法测定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肽(vIP)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胃肠组织中MTL,VIP均升高,其中以VIP升高幅度较大。灌服大承气汤后两组大鼠胃肠组织中的MTL含量明显升高,VIP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里实热证大鼠胃肠组织中MTL,VIP含量改变可能与其胃肠运动减弱有关,大承气汤能调节正常大鼠和里实热证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分泌,与其促进胃肠运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太冲"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为临床治疗IBS-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温和束缚应激加孤养法加灌服番泻叶,造成IBS-D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和"太冲"穴,药物组每天灌胃匹维溴铵。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回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P物质(substance P,S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摄食量显著降低(P<0.01),腹泻指数显著升高(P<0.01);针刺组及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腹泻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大鼠血浆VIP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浆SS和SP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浆VIP含量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大鼠回肠SS、VIP、S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针刺组、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回肠SS、VIP、S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太冲"治疗IBS-D可能与抑制肠道SS、VIP、SP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6.
宁肠汤治疗大鼠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宁肠汤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0.9%Nacl溶液、宁肠汤、补脾益肠丸灌胃,观察大鼠排便数、直肠内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小肠墨汁推进率和血浆中的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宁肠汤能够降低IBS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百分率,降低血浆MOT、VIP水平,升高血浆SP水平。结论:宁肠汤可通过调整紊乱的胃肠激素的分泌、释放而调节IBS大鼠的肠运动功能,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和胃理气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肠运动的变化及胃窦部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表达。观察和胃理气方对肝胃不和型FD大鼠胃排空及肠道传输的影响,从脑肠肽浓度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用“夹尾激怒法”制作肝胃不和型FD大鼠模型。处理7天后,以葡聚糖兰-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检查其胃排空功能,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胃窦部SP、VI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下降,胃窦部SP阳性产物含量显著减少,VIP阳性产物含量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中西药组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均显著降低,小肠推进度均显著提高,胃窦部SP阳性产物均明显增多、VIP阳性产物均明显减少,其余各组两两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和胃理气方能促进大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胃窦部SP、VIP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脾虚大鼠与冷应激大鼠回肠段SP、VIP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实验性脾虚大鼠与冷应激大鼠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可能的共同机理。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及冷应激大鼠回肠始段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发现脾虚组SP含量显著升高(P<0.005),VIP含量显著降低(P<0.005);应激组回肠段SP含量无明显改变(P>0.10),VIP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脾虚大鼠与冷应激大鼠回肠始段SP、VIP含量有改变,并可能与脾虚或应激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有关。结合其它研究可能设想:胃肠激素含量的变化是脾虚大鼠或冷应激大鼠引起胃肠功能调节的共同中间机理之间。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21,(10)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多潘立酮对帕金森病胃排空延迟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疗程1个月。检测临床疗效、胃肠道症状评分、胃排空率、胃电图指标(胃电振幅、胃电频率、胃电节律)、中医证候评分、胃肠激素(MTL、SP、SS、VIP)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胃肠道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SS、VIP降低(P0.05),胃排空率、胃电图指标、MTL、SP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多潘立酮对帕金森病胃排空延迟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相关脑肠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7,(5)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脾虚泄泻大鼠小肠黏膜修复及葡萄糖相关转运体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黄+利血平+控制饮食"多因素法建立脾虚泄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和脾虚泄泻模型组,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检测大鼠体质量、尿D-木糖排泄率及小肠葡萄糖吸收量,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体(SGLT1)、葡萄糖转运体2(GLUT2)、钠氢交换体3(NHE3)mRNA的表达。结果:脾虚泄泻大鼠小肠绒毛部分损伤,表面上皮缺失,补中益气汤可促进小肠黏膜的修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和葡萄糖吸收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经补中益气汤治疗后尿D-木糖排泄率及葡萄糖吸收量升高。模型组大鼠小肠黏膜中SGLT1、GLUT2、NHE3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给予补中益气汤后SGLT1、GLUT2、NHE3 mRNA表达量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高剂量组作用最佳(P0.05或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可促进脾虚泄泻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上调SGLT1、GLUT2、NHE3mRNA表达,从而促进葡萄糖及水、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桂枝汤可拮抗新斯的明性胃肠功能亢进大鼠的血液、下丘脑、十二指肠和空肠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降低,对胃窦VIP含量无影响;也可使阿托品性胃肠运动机能受抑大鼠的VIP含量降低,并使之趋向正常;对正常大鼠上述组织和血液中VIP含量无明显的影响。提示本方对胃肠运动机能的双向调节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中枢下丘脑、血液、胃肠局部组织VI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补脾益肠丸不同剂量对小鼠腹泻模型及母子分离法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的影响,评价补脾益肠丸防治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①分别采用番泻叶和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模型,观察补脾益肠丸的止泻作用。②采用母子分离法制备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观测补脾益肠丸对该模型大鼠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结果:①补脾益肠丸中、大剂量可显著减少给药后2h番泻叶引起的腹泻次数;补脾益肠丸中、大剂量可显著减少给药后各个时点(2h、4h、6h)蓖麻油引起的腹泻次数。②补脾益肠丸对模型大鼠血清中MTL和VIP含量无明显作用;补脾益肠丸小、大剂量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肠黏膜MTL含量,增高VIP含量,中剂量可显著增高肠黏膜VIP含量。结论:补脾益肠丸能抑制小鼠腹泻,且可对抗母子分离模型大鼠肠黏膜中紊乱的相关递质或激素水平,从而改善腹泻型IBS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王新  唐方 《陕西中医》2009,30(10):1426-1428
目的:研究巴豆霜及巴豆霜配伍大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番泻叶诱导腹泻模型,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BDS1、BDS2、BDS+DH组,比较各组结肠SP及VI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腹泻模型组大鼠结肠SP及VIP含量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巴1组、巴+黄组大鼠结肠SP及VIP含量均降低(P<0.01)巴2组大鼠结肠VIP含量降低(P<0.01),SP含量无变化(P>0.05)。各给药组大鼠结肠VIP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单品巴豆霜能够降低腹泻大鼠结肠SP及VIP含量,作用优于中剂量。伴随剂量的增加与大黄配伍,药理作用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血液中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毫针组、温针组4组,每组15只。正常组大鼠饲以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大鼠在饲料中添加复方苯乙哌啶,剂量为8 mg/(kg·d),连续给药120天,建立STC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不进行任何治疗,毫针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温针组给予温针灸治疗,每天1次,每次15 min,共治疗15天。治疗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和血液中SP、VIP物质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P 0.05),血液SP、VIP含量明显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毫针组及温针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P 0.05),血液SP、VIP含量明显升高(P 0.05);与毫针组比较,温针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P 0.05),血液SP、VIP含量明显升高(P 0.05)。结论:针灸疗法可以提高STC模型大鼠血液中SP、VIP的含量,改善其肠道功能;且温针灸疗效优于普通毫针疗法。  相似文献   

15.
调肝健脾法治疗束缚应激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调肝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5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调肝健脾中药高剂量组、调肝健脾中药低剂量组、补脾益肠丸组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调肝健脾中药、补脾益肠丸灌胃 ,观察大鼠排便数、直肠内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小肠墨汁推进率和血浆胃动素 (MOT)、血管活性肠肽 (VIP)及P物质 (SP)含量的变化。结果 调肝健脾中药能够降低IBS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和血浆MOT、VIP水平 ,升高血浆SP水平。结论 调肝健脾法可通过调整紊乱的胃肠激素的分泌与释放而调节IBS大鼠的肠运动功能 ,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和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证提供依据。方法:取SD雄性2月龄大鼠40只。随机分组,应用去势大鼠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诱导前列腺增生,观察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补阳还五汤组大鼠前列腺的湿重、前列腺指数、酸性磷酸酶(ACP)和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PAP)的变化以及前列腺彤态学改变。结果:补中益气汤组与补阳还五汤组大鼠前列腺的湿重、前列腺指数和血清酸性磷酸酶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补中益气汤对大鼠前列腺的湿重、前列腺指数和血清酸性磷酸酶的影响比补阳还五汤明显(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和补阳还五汤均可明显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抑制大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其中补中益气汤的作用比补阳还五汤的作用更加明显。临床上可以充分利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相似文献   

17.
清热化滞颗粒对积滞化热模型小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清热化滞颗粒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积滞化热模型小鼠自然恢复组、灌喂清热化滞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浆和小肠组织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水平。结果:模型建成后,小鼠小肠组织SS、VIP的含量增加,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小鼠血浆SS的含量增加,MTL、GAS含量降低;灌喂清热化滞颗粒后SS、VIP降低,MTL、GAS增加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清热化滞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促盛胃肠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小柴胡汤组和多潘立酮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的方法造模,每天1次,连续3周.造模结束后,分别对4组大鼠进行相应被试因素的灌胃处理14 d.灌胃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VIP、胃内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VIP含量及胃内残留率明显升高,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柴胡汤组和多潘立酮组大鼠血清VIP含量及胃内残留率显著降低,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0.01).结论:小柴胡汤可降低FD模型大鼠血清中VIP的含量,加速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胃肠激素水平探讨中药健儿消食冲剂治疗厌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饮食不当法复制幼龄厌食症大鼠模型,通过观察胃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的变化,观察健儿消食冲剂的作用。结果:健儿消食冲剂可以改善厌食症大鼠SP、VIP、SS的水平。结论:健儿消食冲剂可调节胃内SP、VIP、SS的水平而起到治疗厌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气肃降运动与"肺与大肠相表里"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治疗肺系痰病提供更多思路.方法:豚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卵蛋白致敏法造模).观察各组豚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放免法(RIA)检测各组豚鼠小肠组织匀浆中SP(P物质)、VIP(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光镜下定性观测及半定量分析豚鼠小肠SP、VIP神经元、神经纤维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豚鼠小肠推进率明显下降(P<0.05)、小肠组织匀浆中VIP含量显著升高(P<0.05),SP含量明显降低(P<0.05),SP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表达明显减弱(P<0.05),VIP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功能主要由肺气的肃降运动体现和完成,二者有密切相关性,提示中医治疗哮喘、肺气肿等以肺失肃降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痰病时,在常规肃肺降气法基础上,如患者伴有便秘、大便干结等症状,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考虑辅助使用通里攻下、润肠通便、益气润肠、顺气行滞等法加强疗效,可选用方药有大小承气汤、增液承气汤、麻子仁丸、黄芪汤、六磨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