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丹参联合葛根对糖尿病眼病模型大鼠的协同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弗氏完全佐剂联合喂饲高脂饲料以复制大鼠糖尿病眼病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葛根(33 g/kg)组、葛根丹参(33 g/kg+33 g/kg)组,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15 d。于电镜下观察大鼠眼组织形态变化。分别灌胃葛根(33 g/kg)、葛根丹参(33g/kg+33 g/kg),给药0、10、20、30、45、60、90、120、240、360、480 min时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葛根素的血药浓度。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V/V),检测波长为25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Ⅸ,进样量为10μl。以WinNonlin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模型组大鼠眼组织视网膜细胞萎缩,脉络膜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出现新生血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增多,给药后上述病理状态均得到改善,其中葛根丹参组改善情况优于葛根组。葛根素质量浓度在0.18.0 mg/ml范围内与其同内标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RSD均小于3%,稳定性试验RSD均小于4%,回收率在86.02%8.0 mg/ml范围内与其同内标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RSD均小于3%,稳定性试验RSD均小于4%,回收率在86.02%90.28%。葛根组与葛根丹参组AUC分别为(156.49±32.62)、(462.27±119.86)mg·min/L,cmax分别为1.426 5、1.986 2 mg/ml,t1/2kα分别为(9.62±1.59)、(10.07±2.11)min。结论:丹参与葛根配伍,可明显促进葛根素的体内吸收、分布,减缓其消除,促进葛根素在血液中的富集且能改善模型大鼠眼组织病变。丹参对葛根改善模型大鼠糖尿病眼病具有较好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四逆汤含药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干预的大鼠肝星状细胞TGF-β1/Smad通道相关蛋白及胶原蛋白3(Collagen3)生成量的影响。方法:以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甲强龙,10%含药血清),加味茵陈四逆汤高、中、低剂量组(10%含药血清),共6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均给予TGF-β1(10 g·L-1)并采用相应10%的含药血清培养,并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各研究组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 Smad3,Smad7,Collagen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SC-T6细胞Smad3,Smad7,Collagen3蛋白表达升高,Collagen3蛋白表达升高较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茵陈四逆汤低剂量明显降低Smad3蛋白表达(P0.05),加味茵陈四逆汤中剂量明显降低Collagen3蛋白表达(P0.05)。结论:加味茵陈四逆汤含药血清使Smad3,Collagen3蛋白表达下调,Smad7未见明显变化,提示本药在离体条件下可以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系统的变化及其与IBS-D免疫功能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12只新生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采用母婴分离、醋酸刺激、束缚应激三因素法制备IBS-D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大鼠结肠组织中SCF和C-kit的蛋白表达;q PCR法检测SCF和C-kit的mRNA表达;统计学分析SCF和C-kit的表达与IBS-D脾系数、胸腺系数、TNF-α、IL-8、IL-10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SCF和C-kit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减少,同时二者的mRNA表达降低。SCF的表达与脾系数、TNF-α、IL-8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C-kit的表达与胸腺系数、脾系数、TNF-α呈负相关。结论 IBS-D大鼠SCF/C-kit系统异常,可能与IBS-D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核因子抑制蛋白-κB(IκB-α)基因表达及磷酸化核因子抑制蛋白-κB(pIκB-α)蛋白表达的作用,对其抗UC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复制UC大鼠模型并进行不同剂量药物干预.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结肠黏膜IκB-α基因表达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肠黏膜p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IκB-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ⅠκB-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p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溃结灵低、高剂量组p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溃结灵对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IκB-α基因表达有上调作用及对pIκB-α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其抗UC作用的机理可能为抑制IκB-α的磷酸化,进而抑制IκB-α蛋白的降解,最终抑制核转录因子-κB的活化,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溃结灵对白介素-1β(IL-1β)刺激的Caco-2炎症细胞模型核因子抑制蛋白-κB(IκBα)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的作用,对其抗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生长融合至70%~80%的Caco-2细胞分为7个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蛋白酶抑制剂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及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IL-1β刺激细胞建立炎症模型,收集细胞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aco-2细胞IκBα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IL-1β刺激的Caco-2炎症细胞中,模型组IκBα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溃结灵中剂量组IκBα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IL-1β刺激的Caco-2细胞炎症中,模型组IκBα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溃结灵高剂量组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溃结灵对IL-1β刺激的Caco-2炎症细胞IκB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上调作用,其抗UC作用的机理可能为抑制IκBα蛋白的降解,最终抑制NF-κB的活化,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补脾益肠丸不同剂量对小鼠腹泻模型及母子分离法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的影响,评价补脾益肠丸防治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①分别采用番泻叶和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模型,观察补脾益肠丸的止泻作用。②采用母子分离法制备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观测补脾益肠丸对该模型大鼠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结果:①补脾益肠丸中、大剂量可显著减少给药后2h番泻叶引起的腹泻次数;补脾益肠丸中、大剂量可显著减少给药后各个时点(2h、4h、6h)蓖麻油引起的腹泻次数。②补脾益肠丸对模型大鼠血清中MTL和VIP含量无明显作用;补脾益肠丸小、大剂量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肠黏膜MTL含量,增高VIP含量,中剂量可显著增高肠黏膜VIP含量。结论:补脾益肠丸能抑制小鼠腹泻,且可对抗母子分离模型大鼠肠黏膜中紊乱的相关递质或激素水平,从而改善腹泻型IBS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疏肝健脾法肠激安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其调控IBS-D脑-肠轴异常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取正常SD大鼠采用母子分离、乙酸刺激结合束缚应激的方法制造IBS-D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匹维溴铵组(0.018 g·kg~(-1)),疏肝健脾中药肠激安高、中、低剂量组(33.48,16.74,8.37 g·kg~(-1)),每组6只,连续ig 14 d,另取同批次正常大鼠6只作为正常组,同法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日进食量、糖水偏好情况、自主活动3种行为学特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IL~(-1)0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结肠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1)βmRNA的表达,并测定胸腺系数和脾系数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BS-D模型组大鼠的日均进食量、糖水偏好率及自主活动均减少,血清IL-8含量及结肠中TNF-α,IL~(-1)β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血清IL~(-1)0含量明显降低,胸腺系数和脾系数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日均进食量、糖水偏好率及自主活动回升,结肠中TNF-αmRNA水平降低,血清IL~(-1)0含量升高(P0.05),匹维溴铵组和肠激安高、中剂量组IL-8含量和结肠中IL~(-1)β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低剂量无统计学差异,各组胸腺系数显著降低(P0.05),脾系数呈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疏肝健脾法能够改善IBS-D大鼠的肝郁脾虚状态,并能够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和一定程度地改善免疫器官功能,这可能是其调控IBS-D脑-肠轴功能异常、治疗IBS-D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海马与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及其mRNA的表达,初步分析脑-肠轴中细胞因子在IBS-D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取健康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模型组复制IBS-D模型,造模成功后取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的海马和结肠组织制成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组织中IL-1β,IL-2和TNF-α的表达,同时采用RTq PCR法检测其海马与结肠组织中IL-1β,IL-2和TNF-α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BS-D模型组海马和结肠组织中IL-1β,IL-2和TNF-α均明显增加,且海马与结肠组织中的IL-1β,IL-2和TNF-α呈一定程度的相关性;IL-1βmRNA在IBS-D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表达量明显增加,TNF-αmRNA在海马和结肠组织中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IL-2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IL-1β,IL-2和TNF-α作为致炎介质,在IBS-D脑海马和结肠组织均异常表达,提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而实现脑-肠轴功能的结构基础改变,进而导致IBS-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溃结灵含药血清对Caco-2炎症细胞模型泛素系统的E1、UBC5、E3RSI B蛋白表达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中药复方溃结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生长融合至70-80%左右的Caco-2细胞分成六个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SASP)、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加入对应药物孵育,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加入IL-1β刺激细胞建立炎症细胞模型,收集细胞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Caco-2细胞E1、UBC5和E3RSI B蛋白含量。结果:IL-1β刺激的Caco-2炎症细胞模型中,模型组细胞E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溃结灵中(10%含药血清)、低剂量组(5%含药血清)E1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细胞UBC5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结灵高(20%含药血清)、中剂量组(10%含药血清)UBC5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1,P﹤0.05);模型组细胞E3RSI 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溃结灵高(20%含药血清)、中剂量组(10%含药血清)、低剂量组(5%含药血清)E3RSI B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溃结灵含药血清对Caco-2炎症细胞模型的E1、UBC5、E3RSI B表达均有下调作用,其抗UC作用的机理可能为抑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来抑制I B的泛素化降解,进而抑制NF-B的活化,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肠激安胶囊中芍药苷、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含量测定方法,进一步提升肠激安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测定肠激安制剂中芍药苷、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结果:芍药苷、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分离度良好,阴性溶液无干扰;芍药苷、盐酸小檗碱质量浓度在2.0~200.1μ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盐酸巴马汀质量浓度在2.0~200.2μ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批次肠激安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分别为2.034 5、2.033 2、2.029 8 mg·g-1,RSD为0.12%;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分别为5.471 2、5.470 1、5.474 2 mg·g-1,RSD为0.04%,盐酸巴马汀的含量分别为1.260 2、1.248 9、1.275 2 mg·g-1,RSD为1.05%。结论:该方法可同步检测肠激安制剂中芍药苷、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肠激安制剂中芍药苷、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