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母草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益母草注射液治疗(LJI)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SOD、MDA、LDH和CK水平,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比较,LJI组SOD活力显著升高(P〈0.01),MDA、LDH和CK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P〈0.01)及形态学改变(P〈0.05)均显著减轻。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对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律失常亦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OD活性、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稳定生物膜有关。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川芎嗪治疗组,造模后分别于缺血30min、再灌注60rain观察三组大鼠的血清CK、AST、LDH水平和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CK、AST、LDH指标升高,心肌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升高,同治疗组相比,CK、AST、LDH水平升高,心肌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结论: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由基生成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生脉注射液对阿霉素致心脏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Wister大鼠模型研究生脉注射液对阿霉素致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使用生脉注射液比单纯使用阿霉素,血清SOD活性升高,MDA、GOT、LDH、HBDH、LDH1/LDH2比值及心肌病理计分下降。表明;生脉注射液对阿霉素导致的心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其清除氧自由基,保护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对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抗氧化作用.方法 选用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损伤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损伤组、治疗组.对照组:实验第1~9天注射生理盐水,每天3mL/kg,1次/d.治疗组:实验第1~9天注射红花注射液,每天2g/kg,1次/d,第4天注射阿霉素,隔天1次,连用3次,用生理盐水配置成1mg/mL,每次3mg/kg.损伤组:实验1~9天注射生理盐水,每天3mL/kg,1次/d.第4天注射阿霉素,以后隔天1次、连用3次,用生理盐水配置成1mg/mL,每次3mg/kg.实验结束测定血清CK,SOD活性及心肌匀浆MDA含量、AST活性,并进行心肌病理检查.结果 经阿霉素损伤后,血清CK活性及心肌匀浆MDA含量增高,AST活性增高,SOD活性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心肌MDA含量降低,CK及AST活件降低,SOD活性升高,与损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红花注射液有抗氧化作用和对阿霉素所引起的心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为临床寻找有效的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保护药物提供良好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配伍组(ADE)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皮下多点注射ISO(2 mg.kg-1),观察ADE对大鼠注射ISO后不同时间点心电图(ECG)J点下移的影响;采用大鼠急性心肌损伤模型,探讨ADE对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活性和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同时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ADE组能明显改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J点下移变化,降低血清LDH活性,并减轻心肌组织的损伤。结论香丹注射液配伍组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与香丹注射液组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阿霉素心肌损伤模型,观察磷酸肌酸对阿霉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研究磷酸肌酸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1)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日一次;(2)阿霉素组:隔日一次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心肌损伤模型。(3)阿霉素+磷酸肌酸钠组(小剂量):隔日一次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200mg/kg),30min后注射阿霉素。(4)阿霉素+磷酸肌酸钠组(大剂量):隔日1次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300mg/kg),30min后注射阿霉素。用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变化。取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两组加入磷酸肌酸钠大鼠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减少,心肌抗氧化酶SOD及CAT活性增加,血清中CK、CK-MB含量减少,与阿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磷酸肌酸钠组大鼠心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减弱,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强,且与阿霉素组比较有意义(P〈0.05)。给予不同剂量磷酸肌酸钠的两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未见差异(P〈0.05)。结论磷酸肌酸通过增强抗氧化酶系统的功能,降低阿霉素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抑制自由基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起到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阿霉素(DOX)所致大鼠急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大鼠。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腹腔注射DOX;氯沙坦治疗组:氯沙坦灌胃,最终腹腔注射DOX;氯沙坦组:氯沙坦灌胃。用药7 d,取血处死大鼠。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水平,观察心肌病理切片。结果氯沙坦治疗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下降(P〈0.01),同时丙二醛(MDA)含量下降(P〈0.05),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及间质的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氯沙坦有对抗阿霉素的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红景天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红景天组。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24h,下腔静脉取血,制备肾组织匀浆,分别测定大鼠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水平和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r、BUN水平明显升高,肾组织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组大鼠血清Cr、BUN和肾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结论:口服红景天苷可以通过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实现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丹酚酸B对被动吸烟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丹酚酸B对被动吸烟大鼠肝损伤目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炯熏组、丹酚酸B预防组.分别测定3组大鼠血清巾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氧酶(LDH)目的含量.同时分析血清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目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目的改变.[结果] 烟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血清中AST、ALT、LDH、MDA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均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经丹酚酸B预处理后,与烟熏组相比,血清中AST、ALT、LDH、MDA含量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均降低,而SOD活性增高(P<0.05).[结论] 丹酚酸B对被动吸烟大鼠肝损伤有一定目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主要与抗氧自由基目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培养5 d的新生Wistar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阿霉素1 μg/mL阳性对照组和左卡尼汀10、20、30 μg/mL保护组,加药后继续培养24 h,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受损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抑制LDH释放量,减少MDA的生成,提高SOD活性。结论 左卡尼汀对阿霉素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丹参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Salviae Miltiorrhizae injections SMI)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诱导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72h以后的新生Wister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R损伤组和SMI小低、中、高剂量保护组,继续培养24h后,测定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ADR(终浓度为1mg/L)可致培养基中LDH释放量增加(P〈0.01),MDA含量升高(P〈0.05)而SOD活性下降(P〈0.01)。SMI中剂量(50umol/L)即可降低培养基中LDH释放量(P〈0.01),降低MDA含量(P〈0.01)而增加SOD活力(P〈0.01),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SM能够保护ADR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65例行PCI手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33例。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30mL,静滴,7天;对照组仅进行标准化PCI手术治疗。分别于PCI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心肌酶学指标:肌钙蛋白(cTnI)、丙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氧自由基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一氧化氮(NO)活性、cTnI、AST、CK、CK-MB、LDH,氧自由基指标:MDA、SOD以及NO活性等。结果两组患者cTnI在PCI术后各时期均下降,术后第7天与术前比较,AST、CK、CKMB均降低,血清MDA含量降低、SOD及NO活性升高。而PCI术后第1天、第3天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DA含量升高,SOD及NO活性下降,以术后第1天最为显著,反映心肌缺血损伤指标的血清AST、LDH、CK、CKMB活性亦明显升高,说明PCI术后氧自由基及其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引起了心肌细胞的损伤。而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可降低MDA的含量,提高SOD及NO的活性,减少心肌酶的释放,具有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从而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红注射液组,每组12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3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的方法建立MI/RI模型。在结扎前15分钟予以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8ml· kg-1)。观察丹红注射液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心肌酶谱及MDA、NO、SOD的影响。结果:丹红注射液能改善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抑制血清CK、LDH活性的升高,增加血清SOD的活性,提高血清NO含量,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减轻MI/RI心肌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HTL所致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8只大鼠,实验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每天灌胃生理盐水(0.1ml/kg)。②HTL损伤组,将HTL溶解于生理盐水中每天灌胃1次(50mg/kg)。③~④卡托普利低、高剂量治疗组,HTL(50mg/kg)分别与卡托普利(10、40mg/kg)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8周,测定血清MDA、SOD。结果:HTL损伤组血管组织SOD的活性明显减弱,MDA的浓度显著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卡托普利(10、40mg/kg)处理后,血管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强,与HTL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对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保护作用明确,具有血管抗氧化作用,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EU-P11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Neu-p11处理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6h收集血清,取心肌,检测血清中LDH、CK的活性,检测心肌组织中MDA、SOD的含量。结果:NEU-P11处理可明显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心肌损伤,减少血清中LDH、CK 的释放和心肌组织中MDA的产生,增加心肌组织中SOD的含量。结论:NEU-P11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减少血清中LDH、CK 的释放和心肌组织中MDA的产生,增加心肌组织中SOD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改良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观察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模型组大鼠神经症状,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含量的影响,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实验发现,镇静大剂量及中剂量异丙酚组大鼠血清中LDH,CK及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脑组织中SOD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且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 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仙人救心片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模型对照组(B)、卡托普利组(C)、仙人救心片大剂量组(D)、仙人救心片小剂量组(E),每组9只。通过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C、D、E组分别用卡托普利片、仙人救心片大、小剂量治疗2周后,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仙人救心片可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血清SOD活性。结论:仙人救心片对CHF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OFR),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腓肠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戊二醛(MDA)以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以及腓肠肌在光镜下的变化。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以及治疗组,分组各12只大鼠。观察各组SOD、MDA、LDH的含量及光镜下大鼠腓肠肌组织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浆SOD含量较对照组降低,而治疗组SOD含量较实验组升高;实验组血浆MDA、LDH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治疗组MDA、LDH较实验组有所降低。光镜观察缺血组大鼠腓肠肌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变性浊肿,部分区域肌细胞核固缩消失,而治疗组腓肠肌纤维浊肿较实验组有所好转,肌细胞核接近正常。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以有效减轻大鼠腓肠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从而保护骨骼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酚酸A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为丹酚酸A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Cl4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观察丹酚酸A对肝细胞活性及其细胞培养上清液ALT、AST、LDH水平和细胞裂解液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另采用皮下注射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丹酚酸A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LN、HA、SOD和MDA含量的影响以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丹酚酸A高、低剂量组和Vit E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ALT、AST和LDH活性显著降低(P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和Vit E组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体内试验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丹酚酸A高剂量组纤维化大鼠的血清LN和HA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低剂量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并能改善肝脏病理形态。结论注射用丹酚酸A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起到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易志红  白洋  陈立荪  徐峰  陈利江 《浙江医学》2015,37(11):951-954
目的 观察丹酚酸A 对H2O2所致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 制。方法 分离并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用H2 O2 损伤的方法建立氧自由基损伤模型。采用丹酚酸A 进行干预后,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血栓素B2(TXB2)水平、6- 酮基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的含量,以及细胞内和培养液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H2O2致RCMECs 氧化损伤后,细胞LDH 释放水平、TXB2和MDA 的含量均明显增加,同时6-keto-PGF1α 含量和SOD 活性显著下降;而丹酚酸A 预处理后能呈浓度依赖性的降低RCMECs 氧化损伤后LDH 水平、TXB2含量和细胞内外的MDA 含量,提高受损细胞6-keto-PGF1α 的表达和细胞内外SOD 活性。结论 丹酚酸A 对H2O2所致RCMECs 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