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永平 《北京中医药》2005,24(4):209-211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世界性难治病,是年轻人致残的第一因素.至今机理不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0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医药能有效改善神经症状,调节免疫功能,缓解复发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弥补西医的不足,是近年显现出来的中医优势病种之一.但是,中医药的研究和治疗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中医的基本概念不够清晰(病因、病机、病名认识紊乱)、临床病例数量不足、科研设计尚欠规范、缺乏长期的跟踪随访.因此,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厘定概念,规范研究,探讨机理,开发中药新药,有助于提升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水平,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优势与不足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樊永平 《北京中医》2005,24(4):209-211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世界性难治病,是年轻人致残的第一因素。至今机理不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0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医药能有效改善神经症状,调节免疫功能,缓解复发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弥补西医的不足,是近年显现出来的中医优势病种之一。但是,中医药的研究和治疗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中医的基本概念不够清晰(病因、病机、病名认识紊乱)、临床病例数量不足、科研设计尚欠规范、缺乏长期的跟踪随访。因此,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厘定概念,规范研究,探讨机理,开发中药新药,有助于提升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水平,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疗与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生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1930-1932
重症肌无力(MG)是累及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并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根治本病。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医药能有效改善肌无力症状,调节免疫功能,提高西药的疗效,弥补西医的不足,MG已成为近年显现出来的中医优势病种之一。但是,中医药防治MG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中医的基本概念不够清晰、症状评定模糊、科研设计尚欠规范、缺乏长期的跟踪随访。因此,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概念,规范研究,探讨机理,开发中药新药,将有望提升中医诊治MG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河北中医》2021,43(4)
晕动病(MS)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有明显影响。现代医学防治MS的药物副作用明显,且以预防及减轻症状为主,中医药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及副作用少的优势。通过概述MS的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中西医治疗进展,思考目前MS防治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MS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的认识、中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机理、用药途径、方法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认为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整体调节、多途径作用,疗效较好,症状改善明显,副反应小且无损伤的特点。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防治规律,提高中医论治的科学水平,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近10年来中医药对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文献,结果显示补肾、活血通络是治疗MS的主要方法,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MS可更好地改善症状、延长缓解期、预防复发以及减轻激素等药物的副反应;实验研究仅见郁金和雷公藤,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及脊髓炎动物模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对活血化瘀作用机理的探讨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中药药理研究的重点。近几十年来国内学者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精髓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筛选出了大量有效的活血化瘀方药,并在冠心病防治方面,减轻和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8.
韩曼  周丽波  LIU Ximing 《中医杂志》2011,52(22):1918-1921
目的了解中医专家对代谢综合征(MS)的认识、治疗和评价。方法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分别选取国内不同地域的内分泌疾病中高年资中医专家34名进行个人深度访谈。内容包括对MS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主要症状、基本证候的认识,以及MS中医药治疗、干预时限、疗效评价。结果综合专家建议,MS的中医病名涉及肥满、肥胖、脾瘅等;病因主要是过食肥甘和久坐少动;病机涉及脾虚、痰湿等;常见症状有肚腹硕大、乏力、倦怠等;中医药治疗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至少3个月的干预;疗效评价要综合进行并反映中医特色。结论专家就MS病名、证候、病因病机及用药规律提出的建议较为深入详实,为中医药干预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证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其中微观辨证是对中医宏观辨证的深化和扩展。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复杂系统性疾病,中医治疗MS具有多靶点与整体调节等优势,而准确辨证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文章从证的生物学基础角度出发,探讨近年来MS不同证的生物学研究概况,以期为今后多维度、客观化探求MS证的内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涂荣丹  何婷  冷文飞 《河南中医》2023,(8):1280-1286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针刀及穴位注射等。中医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不同靶点与通路作用于OA,但回顾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相关进展,均倾向于临床疗效观察或实验研究,缺乏更多复合型研究,应结合临床研究、相关药理学研究以及实验验证,将现代病理学研究与中医病因病机结合互补,以更好地阐述中医药作用的机理。另外,中医药相关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较小,多为单中心研究等问题,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中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或中西医联合治疗OA,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各个研究之间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观察指标以及预后评估,导致数据汇总或Meta分析时可纳入的标准研究证据不足。因此,中医药治疗OA需要更多的指南与专家共识支持,进一步规范中医治疗方案与疗效评估,使中医普遍、规范、系统地应用于OA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心力衰竭在中医属"胸痹""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近年研究发现,中医药在防治心力衰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西医治疗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减轻心室重构.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年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的研究,分析中医药干预心力衰竭的机制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为深入研究中医药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2002年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定位于围绕中医内科临床疑难、重病治疗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从理论、临床到新药开发的系统研究,从中医病证、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三个要素对内科疑难、重大疾病进行规范标准、发现机理、创新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痞满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痞满是常见的中医脾胃病证,近年来对痞满中医病机与治则、辨证论治、有效方药及现代机理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痞满具有特色,疗效可靠。提示:研究痞满应从胃肠动力、胃肠激素、胃肠神经等方面深入研究;并对以痞满为主症的西医相关痰病群进行系统的中医病机及现代发病机理研究.使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9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92例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症状、辨证分型、用药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有效11例,显效69例,无效12例.结论:乳腺癌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药研究从临床实践出发,对MS亦做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为MS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药物研制奠定了基础,显示出中医药在神经免疫性疾病特别是MS防治方面的潜在优势。中医药治疗弥补了西医的相对不足,不断总结中医辨证规律,统一多发性硬化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不断总结MS中医辨证论治规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为MS患者解除痛苦,提高他们的生存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屈岚  宋芳 《中医药导报》2002,8(4):154-155
综述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进展 ,认为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尚缺少符合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 ,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以揭示中医药治疗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陆夏敏  陆敏 《河南中医》2016,(6):1114-1116
脑-肠轴学说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不仅仅是肠道疾病,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失衡所致。中医治疗的多靶点效应与脑-肠轴、脑肠肽的关联。基于脑-肠轴理论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经方、中药验方、中药灌肠、及推拿、针灸等。脑-肠轴理论与中医药相结合,规范研究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深入探索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5年相关中医文献的归纳、总结,从中医药治疗、穴位注射治疗、中西医结合3个方面进行分析中医药治疗胆囊结石的研究现状。从中药复方治疗,穴位注射治疗,中西医治疗的机理研究以及治疗的临床观察,实验研究等方面均证实中医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显著,且不易反弹,无毒副作用,可有效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9.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现从本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固定方治疗、中医外治法等近年文献进行回顾,并对其发病机制研究探讨中医药治疗机理,同时对存在问题,如本病中医临床证候表现、辨证分型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医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以辨病辨证相结合为主,因此,建立IBS-D肝郁脾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作为中西医结合的中医药创新理论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IBS-D肝郁脾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近年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建立IBS-D肝郁脾虚动物模型的方法与研究思路,为中医药治疗IBS-D的作用机理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