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郜晓红 《护理研究》2011,25(18):1660
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临床营养的研究和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有更多的优点[1]。肠内营养作为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2]。我科危重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ICU危重病人62例,均采用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其中男32例,女30例,  相似文献   

2.
营养支持一般用于危重病人, 或者治疗营养不良的患者, ICU护士在营养支持治疗中非常重要。因为她们是直接操作者。大量的临床实验提示营养支持的优越性, 特别是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 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早期肠内营养, 感染率、ICU住院天数和花费均明显减少, 但是实际上ICU病房的营养支持因各种原因常常不是很理想, 各种途径的过度营养支持危害很大, 营养支持不足在管饲患者中相当常见, 另外, 营养支持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所以营养支持应用于合适的患者和合适的适应证。胃肠合并症损害胃的排空, 引起腹泻从而导致术前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前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人救治中日益受到重视。脑血管意外昏迷病人由于不能进食,存在营养缺乏,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要求,为减少并发症而提倡作为首选营养途径。现总结分析本院ICU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70例脑血管意外病人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危重病救治中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对我院ICU中56例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32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4例。结果本组病人52例康复,4例死于原发病。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亦有升高(P<0.05);而肠外营养支持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血清前蛋白和白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ICU危重病人救治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5.
序贯性营养支持方式结合了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优点,是危重病人理想的营养支持途径。介绍在ICU实施序贯性营养支持的方法的实施及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郭建英  康秀华  邱云 《家庭护士》2008,6(2):491-492
序贯性营养支持方式结合了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优点,是危重病人理想的营养支持途径.介绍在ICU实施序贯性营养支持的方法的实施及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翟荣霞  邹丽 《全科护理》2011,(10):913-913
颅脑损伤病人多存在意识障碍,在未发生消化道并发症的前提下营养支持多采用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治疗是危重病人临床综合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营养是否及时合理,对于昏迷病人苏醒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实践中肠内营养的管理尚存在管理欠规范、护士对病人肠内营养监控不力、肠内营养并发症多发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危重病人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比较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 《当代护士》2004,(5):34-34
营养支持是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对于危重病人尽早进行胃肠内营养是防治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之一。并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2年12月对30例危重病人进行了胃肠内营养,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能全力在心外ICU病人机械通气时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胸外科ICU的病人大多病情危重,由于创伤或应激因素使机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减弱,营养支持必不可少,这类病人多数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如能全索、安素等均不含膳食纤维,使用时易发生腹泻、便秘。而能全力是一种含有膳食纤维的即用型肠内营养制剂,可及时补充营养,减少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机体的康复。我科于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对42例使用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分别应用了能全力及安素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内营养是经过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营养支持是当前危重病人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我院自2004年10月-2006年4月收治的30例危重症患者行经鼻胃肠管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ICU2004年10月-2006年4月收治的危重患者中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30例,其中女性7例,男性23例,年龄从18-92岁,平均年龄65.1岁。原发病为心脑血管疾病17例,呼吸衰竭伴肺性脑病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外伤3例,药物中毒1例。其中有13…  相似文献   

11.
卢燕玲  谭林 《全科护理》2013,(36):3437-3439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一种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猛发展起来的不同于肠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法[1].近年来,肠内营养(EN)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当病人身体遭受重大疾病时新陈代谢率高,每天需要大量营养素,最新研究,危重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但由于各种原因,危重病人经过肠内营养治疗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成为医护人员面临的问题.为更好地提高肠内营养的疗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对肠内营养治疗并发症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低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足发生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入住ICU,胃肠功能基本正常,不能经口进食给予肠内营养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加强肠内营养相关知识的培训,定时评估病人肠内营养的状况,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严格实施各项措施,由专人督促落实并评价护理效果,比较两组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足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喂养不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ICU护士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安全管理,分析引起喂养不足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亚涛  任疆  俞士梅 《临床医学》2006,26(12):57-58
目的观察危重病人早期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35例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EN)组18例和肠外营养支持(TPN)组17例,营养支持前1天及营养支持后第3,10天测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每天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增加。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对危重病人有益,对于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病人,应尽量早期采用。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病人多存在意识障碍,在未发生消化道并发症的前提下营养支持多采用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治疗是危重病人临床综合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营养是否及时合理,对于昏迷病人苏醒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1].临床实践中肠内营养的管理尚存在管理欠规范、护士对病人肠内营养监控不力、肠内营养并发症多发等情况.为了加强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肠内营养的管理,我们设计使用肠内营养管理卡,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82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问卷总平均分为(10.26±3.31)分,67.1%的护士掌握程度在中等水平,肠内营养支持相关知识3个维度掌握程度均不足60%;护士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相关知识的知晓主要来源于临床经验积累,与ICU工作年限呈正相关。结论ICU护士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应实施切实有效的培训,提升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减轻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肠内营养泵、输液加温等措施有计划均速输注,并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肠内营养液滴注,共34例为观察组,以普通输液管滴注肠内营养液34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ICU护士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安全管理,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提高了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采用持续经泵滴注进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机械通气病人.是否监测胃残留量,观察其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ICU内接受机械通气、需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持续经泵滴注方法;观察组采用2006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提出的持续经泵滴注方法,观察患者鼻饲期间有无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结果 观察组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2006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提出的EN方法,是适合危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最佳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危重症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186例收住ICU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成肠外营养组(PN)87例,肠内加肠外营养组(EN PN)99例,观察两组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纯PN组并发症高,易发生高血糖及肝功能损害,维持营养状态效果差,最终导致胃肠功能衰竭。而EN PN组并发症少,疗效高,降低了MODS发生率。结论 对危重病人早期实施EN PN营养支持,不仅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同时在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危重病人由于严重感染、创伤、应激等因素使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生命器官系统功能损害和病死率增加,营养支持是各种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部分。现临床一般选择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从而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益生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应用可以纠正病理因素下肠道菌群的破坏,对肠道微生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酸奶含丰富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本文从肠内营养中添加酸奶对危重病人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纤维胃镜放置鼻-肠饲养管实施持续肠内营养对ICU危重病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ICU内15例不能进食且有胃动力障碍的危重患者应用纤维胃镜在床边将鼻-肠饲养管放置到十二指肠水平部或以远,以微电脑输注泵控制下实施持续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肠内营养实施前后患者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记数、肝肾功能、血糖和电解质等指标.结果:15例危重患者经纤维胃镜放置鼻-肠饲养管成功率100%.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较肠内营养实施前明显升高而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未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及感染与代谢并发症.结论:ICU危重患者经纤维胃镜放置鼻-肠饲养管实施持续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