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便秘是中风后患者出现的一个常见病症,又是引起中风,再中风的一个危险因素。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加之饮食和排便习惯的改变,导致患者气血虚弱,况且中风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人多气血亏虚,胃肠燥热,津液不足,易致便秘,故中风后便秘以虚秘为主,便秘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便秘本身,排便时用力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或颅内压升高,导致新的脑血管意外发生,便秘对患者的预后也有着负面影响。因此,中风后保持大便通畅对于中风的恢复至关  相似文献   

2.
郭涛 《江苏中医药》2011,43(1):31-31
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在中风急性期,西医用开塞露灌肠或甘露醇等泻剂通便,并非对所有的中风病人有效,尤其昏迷病人,而运用中医辨治可获良效。中风病的发生不外乎虚(阴虚、气虚)、火(肝火、  相似文献   

3.
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便秘是临床中风的伴随症状之一 ,发生率较高 ,对中风的预后与转归具有较大的影响。本研究观察了芪蓉润肠口服液对中风后便秘的治疗作用 ,比较了其对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及混合性中风后便秘的疗效。临床资料所有病例为 1996年 3月~ 1999年 3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 :(1)经头颅CT或MRI检查 ,有中风病史 ;(2 )排便时间延长 ,每次排便间隔在 72h以上 ;(3)便质干结 ,甚则如羊粪或团块 ,排便费力或大便并非干结而排出困难 ;(4)中医辨证属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证 ;(5 )除外由器质性病变 (如肿瘤、克隆氏病、结肠息肉、…  相似文献   

4.
张士金 《河南中医》2004,24(8):37-39
便秘,是指大便闭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在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尤为常见。便秘不愈,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而且会使原发病加重,或引发新的疾病。由于腑气不通,浊阴不降,患者往往感觉头痛头晕,腹中胀满,甚则疼痛,脘痞暖气,食欲不振,睡眠不安,心烦易怒。长期便秘还会导致痔疮、肛裂。因此,积极有效的防治便秘,对中风患者来说更为重要。本文收集我科2002-2004年所治中风患者虚证便秘56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中风后便秘是指患者在中风后出现的排便困难或排便障碍,是临床常见的中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正常,但粪质干燥,排出困难;或粪质不干,排出不畅。可伴见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嗳气反胃,大便带血等症。1病因病机中风后便秘属于中医学"便秘"的范畴。便秘是中医的一个病症,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  相似文献   

6.
因发病原因、年龄、个体差异、用药情况、所患疾病不同,老年人干咳证型各异,临床以虚证为多(虚则肺肾气虚或者气阴两虚),又可见虚实夹杂(卫外不固则外邪易于侵袭而内外合邪):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便秘、腰腿疼及中风、消渴、心悸等合并症);投药当轻灵、施治宜平稳,以免因咳嗽诱发其他疾病而出现意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包热敷联合神阙灸对中风后便秘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20例2018年1月-2019年1月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实施排便训练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实施盐包热敷联合神阙灸治疗。比较两组中风后便秘疗效;便秘症状消失的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住院日数;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排便积分;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中风后便秘疗效、便秘症状消失的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住院日数、生活质量、排便积分相比较常规组更好,P 0.05。联合治疗组和常规组不良反应相似,P 0.05。结论:盐包热敷联合神阙灸治疗中风后便秘效果确切,可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兆蓬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34-134
中风患者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加之饮食和排便习惯的改变,常引起便秘.便秘致腑气不通,浊气不降,气机不畅,对患者各种功能恢复不利,甚至导致病情恶化.中风患者由于大便秘结而过分用力排便,使腹腔压力增高,心脏收缩加强,血压升高,很容易诱发再次中风或加重原有病情.因此,对于中风后便秘应予高度重视,本文从中医病机角度阐释便秘对中风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小建中汤治疗习惯性便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言嵩 《河南中医》2003,23(4):68-68
便秘 ,又名大便难、大便不通、大便秘结 ,指大便干燥坚硬 ,排出困难 ,或排便次数少 ,通常二三天以上不大便者。现代医学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大多为结肠性便秘 ,多数为部分性肠梗阻、巨结肠等引起 ;功能性便秘大多为直肠便秘 ,即由于排便反射失常 ,引起所谓直肠便秘或习惯性便秘。祖国医学有正虚和邪实之不同。气虚阳弱、推动无力或阴虚血少、肠燥便结以致便秘 ,可统称为阴结 ;实热痰湿壅结 ,或气滞不行而成便秘 ,可统称为阳结。《景岳全书》卷三十云 :“盖阳结者邪有余 ,宜攻宜泻者也 ;阴结者正不足 ,宜补宜滋者也”。便…  相似文献   

10.
中风后便秘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增加及运动量的减少,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趋向年青化.中风患者的恢复期常伴发便秘,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如羊屎或团块状,排便困难并非大便干结,临床上一般认为2天以上无排便,提示便秘存在.这不仅影响了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由于便秘腑气不降通,将会影响其它症状的治疗,因此,对于中风患者的便秘的调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163例不同证候大便异常患者结肠电频谱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63例消化道等疾病患者中医辨证及临床症状统计发现,肝气乘脾、脾虚肝郁、脾虚便溏,气虚便秘、气滞便秘等证有大便异常或大便倾向的患者占60%-100%,体表结肠电检测及频谱分析发现,肝气乘脾患者结肠低频、高频段及收缩性复合肌电过度活跃,乙状结肠高频段电活动减弱;气虚便秘及气滞便秘患者结肠的低频、高频段及收缩 复合肌电都明显减弱,但气滞便秘患者餐后结肠高频段及收缩性复合肌电都明显减弱,但气滞便秘患者餐后结肠高频段及收缩性复合肌电活动明显强于气虚便秘患者,可予分辨,结肠电频谱可间接反映不同证候的结肠动力改变,并能部分解释其大便改变及相关症状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秘从气治     
便秘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禀赋不足导致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等引起肠道传导失司。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大肠传导全赖气升降出入运动和气濡养温煦作用,即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和肾气濡养及温煦作用。便秘之症首见《黄帝内经》;《伤寒论》称为"脾约","燥屎"等;便秘一词首见《杂病源流犀烛》;《症因脉治》云:"若元气不足,肺气不能下达,则大肠不得传道之令,而大便亦结矣"。治疗上注重秘从气治,糟粕在大肠内传导,主要依靠脏腑之气升降出入运动,表现在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摄取营养,排出所弃,及气的濡养和温煦作用。气的病理形式主要表现为气虚和气滞。"人之有生,无非受天地之气化耳",补气与行气同时,尚需注意,气虚则无以行,故行气之前当先补气,过补当防滋腻,故补气之余不忘行气。补而不腻,行而不过。  相似文献   

13.
方芳  龚燕 《中医药学刊》2014,(10):2323-2326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30例。针刺对照组和热敏灸治疗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便秘外,热敏灸治疗组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方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除外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及功能康复治疗。2疗程后观察患者便秘症候评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近期疗效及疗程结束第10天观察远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5.22±2.68),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6.35±3.05)(P〈0.05);2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组治疗后26例患者的大便性状正常,优于针刺对照组(19例)(P〈0.05).32个疗程治疗后,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近期愈显率为63.33%,优于针刺组36.67%(P〈0.05);4疗程结束后第15天,热敏灸组与针刺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6.67%与53.33%,均能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症状,两者疗效无差异(P〉0.05),但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远期愈显率(46.67%),优于针刺组(20.00%)(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法治疗卒中后虚型便秘疗效肯定,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从肝郁气滞、瘀血内阻、肾阴亏虚、气血不足4方面阐述老年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出现便秘的病机,提出治疗上宜灵活运用顺气导滞、活血化瘀、滋阴润肠、益气养血等法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5.
[主要目的]分析益气补血法改善恶性肿瘤化疗后便秘临床资料。[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临床观察。2研究对象:符合便秘诊断标准;中医四诊资料齐全;同一患者反复入院症状发生变化时重复纳入,无明显变化时仅纳入第一次入院情况。静脉化疗,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等治疗化疗急性呕吐药物,在化疗期间发生便秘。3辨证分型: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4评价指标:KPS评分60分。5干预方法:益气补血法,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配伍大黄、麻仁等泻下通便药物以及抗肿瘤类药物。排除中医四诊资料不全;治疗过程随意暂停服用药物;肠道区域梗阻,或既往有习惯性便秘病史。[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临床症状、症状评分。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症状轻1分,症状重3分,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2分。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数据库,分析预后结果。[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益气补血法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化疗后便秘。气血两虚有效率76.70%(12/30)气滞血瘀有效率62.50%(5/8)气虚血瘀有效率56.25%(9/16);喘促气短、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也有不同程度改善。[未来展望]化疗后,五脏俱虚,易致邪实,当顾护脾胃,重建脾胃功能,培本固元,进而充实五脏及躯体,生津润燥,改善化疗后患者便秘症状。未来临床应在益气补血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探索,完善此法所运用的中药组成及配伍,便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习惯性便秘可分为实秘和虚秘2大类,其中虚秘是由于气血两虚不能鼓动胃肠蠕动而致"瘀",因此治疗虚秘以活血化瘀法为主,辅以益气、润肠、温阳等方法,选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方治疗,可谓药证相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进行量化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自制便秘调查表,使用ROC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中医证型及权重。结果:通过分析366例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组,得出便秘的诊断阈值为11分,便秘的中医证型为脾肾阳虚型,肺肾气虚型,肝气郁结型和心脾两虚型。结论:初步确定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症状量化诊断标准、中医证型及四诊指标权重,可作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良春教授认为,小儿便秘致病多因气机升降逆乱,运传失常,糟粕不能顺降而滞于肠道所致,其病因的根本在于脾胃虚弱,脾不升,胃不降,故主张治疗小儿便秘用塞因塞用之法,即用补法,可选用局方四君子汤加味。若反用攻伐,则气机逆乱,运化无权,病程更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合并重症肺炎的不同体质类型,来探讨不同体质类型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关系。[方法]运用王氏体质分类法对临床上220例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的患者进行体质分型,分析其中主要的体质类型分布,及不同体质类型与PCT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该患者群体的体质类型分布主要集中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和阳虚质4种体质类型。在各体质类型间PCT水平中,痰湿质、阴虚质的两组PCT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质、阳虚质两组;痰湿质与阴虚质两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与阳虚质两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与气虚质、阳虚质两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与气虚质、阳虚质两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为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的易感体质,患者不同体质类型间的PCT水平具有差异性,痰湿质、阴虚质患者发病更为危重,炎症反应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便秘辨治与气虚、气滞、血虚、血瘀、津液亏虚密切相关,临床上并不仅仅以单一因素存在,往往气血津液兼并致秘,如气血两虚、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虚津亏均可兼夹引起便秘,则需采用相应益气补血、补气活血、理气活血、益气养阴之法治之。此外,气血津液失调导致便秘往往离不开脏腑的失衡、阴阳的失调,临证需综合考虑、全面调节、审证求因、审因论治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