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活血化瘀防治胃癌的效应与抗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的总体治愈率近10年来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其中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单纯靠改进手术技巧很难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生长、转移与复发是血管生成依赖的,故以肿瘤血管生成的各个环节为靶点,研制血管生成抑制剂,可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与复发,而成为肿瘤防治的一条新途径。中医抗肿瘤的药物中,活血化瘀药物占了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聚氰胺对SD大鼠内脏器官的损害。方法:60日龄SPF级SD大鼠100只,体质量180~220g,分为10组每组各10只,雌雄各半,8个给药组分别给予三聚氰胺0.05、0.1、0.2、0.3、0.4、0.5、1.0、1.5g.kg-1连续灌胃;溶媒体对照组灌胃10g/L甲基纤维素蒸馏水2mL/只/d,空白对照组灌胃无菌水2mL/只/d。给药20d各组动物取心、肝、脾、肺、肾、膀胱称量脏器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0.5、1.0、1.5g.kg-1剂量组肾脏、肝脏、脾脏指数;1.0g.kg-1剂量组左肺指数与溶媒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比较;0.5、1.5g.kg-1剂量组左肺指数与溶媒体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HE染色光镜下可见,空白对照组和溶媒体对照组肾、肝、脾、心、膀胱组织结构正常,给药组肾、肝、脾表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损害;0.5、1.0、1.5 g.kg-1组,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坏死或水样变性,上皮细胞脱落、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及肾小管内见棕褐色结晶,部分大鼠肾盂粘膜内见灶性聚集的结晶,部分粘膜破坏;0.05、0.1、0.2、0.3、0.4g.kg-1组病变较轻,仅见部分肾皮质和肾小管坏死,肾髓质基本正常,未见明显结晶形成。0.5、1.0、1.5g.kg-1组肝细胞有水样变和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给药各组脾索和脾血窦有较多含铁血黄素细胞,且脾血窦中度扩张、瘀血;给药各组肺组织出现轻度炎症变化;0.05、0.1、0.2、0.3、0.4 g.kg-1组肝、脾、肺组织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给药各组心脏、膀胱病理组织学观察无异常变化。结论:三聚氰胺主要损害泌尿系统,也可波及肝、脾、肺,引起轻度损害。  相似文献   
3.
降脂减肥茶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脂减肥茶的长期毒性。方法:降脂减肥茶高、中、低剂量组按7g/kg、3.2g/kg、1.5g/kg给SD大鼠灌胃,分别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00倍、50倍、20倍。给药6周、12周和停药3周后,观察大鼠的行为活动、食欲、二便、体重、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以及主要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3个给药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本品在临床推荐的用药剂量下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小型猪糖尿病性ED模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广西巴马小型猪喂饲高脂高糖饲料的方法造模,对小型猪的生长指标及常规生化指标进行监测,造模11个月和12个月未进行小型猪阴茎勃起功能检测,13个月未处死动物取阴茎海绵体作NOS活性检测及细胞凋亡观察。结果 造模6个月后,HFSD组有50%(5/10)发生糖尿病,造模12个月后,HFSD组有40%(2/5)发生ED,总成模率为13%;HFSD组造模9个个月后, HFSD组GLU、CHO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SD组小型猪NOS活性明显低于CD组(P<0.05);光镜下见HFSD组凋亡细胞散在分布于海绵体平滑肌,CD组偶见单个散在的凋亡细胞, HFSD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CD组(P<0.01)。结论 运用广西巴马猪饲喂高脂高糖饲料制作糖尿病性ED模型是可行的,如何提高成模率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索总结分析2005~2009年在全国20本中医药核心期刊中发表的有关动物实验与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文献,了解在中医药领域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以查阅原始期刊为主,结合数据库检索,获取文献总数量、并对模型种类、造模方法等进行归纳整理,得到相应数据。结果 20本中医药期刊2005年至2009年共发表论文51479篇,文献量呈逐年递增,涉及动物实验的文章有7192篇,占全部文献量的13.97%,糖尿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文献数量最多,共982篇,动物模型的种类有324种。结论中医药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范围在扩大,内容在不断更新深入,文章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表明动物实验与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实验方法、动物个体差异等不同,有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关动物模型的规范化等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1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动物模型,测定皮质醇、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胰岛素(INS)、血栓素B_2(TXB_2)、6-Keto-PGF_(1α)水平变化。方法:SD大鼠60只,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血糖≥16.7mmol/L)后,用中药青皮、枳壳、干姜、黄柏复方灌胃制作中医阴阳两虚证候模型,用金匮肾气丸进行反证治疗。结果:模型组、中药造模组大鼠血浆TXB_2、6-keto-PGF_(1α)及其比值较正常组均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金匮肾气丸组TXB_2值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6-Keto-PGF_(1α)值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中药造模组、金匮肾气丸组皮质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金匮肾气丸组较中药造模组有下降趋势。模型组FT3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金匮肾气丸组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较中药造模组有下降趋势。正常组、模型组、中药造模组胰岛素无显著改变,金匮肾气丸组显著升高(P0.01)。电镜下可见模型组动物较正常组动物的胰岛、肾脏、肾上腺都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中药青皮、枳壳、干姜、黄柏复方灌胃能制作糖尿病大鼠阴阳两虚证动物模型,其机理可能与皮质醇升高、FT3降低有关,金匮肾气丸有治疗作用,进一步说明该方法制作1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候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正> 文章报导电针在抗创伤性休克过程中对垂体后叶神经分泌的影响。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三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创伤性休克组和电针组均造成创伤性休克模型,电针组再电针“人中”、“承浆”穴半小时。三组均取垂体于Bouin液固定,常规脱水、包埋和切片,Gomori醛复红(AF)染色法示垂体后叶神经分泌。显微分光光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大鼠糖尿病成模率的意义.方法 设置共同的正常对照组,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中剂量组(55 mg/kg)和高剂量组(65 ms/kg);②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吼(55 mg/kg),与①中的Wistar大鼠作对比;③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给药组和两次给药组,注射剂量均为55 mg/kg,观察期间进行OGTT.结果 ①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②采用SD大鼠、中剂量给药和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③在有明确胰岛病理改变的模型组大鼠,其OGTY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异常阳性率.结论 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选用中剂量给药及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SD大鼠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维持时间较长.在动物实验中OGTT比空腹血糖监测更有诊断意义,不易造成漏诊.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房室不节对雄性小鼠生殖机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造模方法对雄性小鼠生殖机能方面的影响 ,研究单纯的房室不节是否能影响雄性小鼠生殖机能。方法 利用房室不节建立肾阳虚证雄性小鼠模型 ,同时以脾虚证、恐伤肾致肾虚证、氢化可的松致肾虚证为对照因素 ,研究造模小鼠的睾丸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DH X)、母鼠怀孕活胎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畸形数。结果 房室不节组的睾丸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DH X)、母鼠怀孕活胎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畸形数与正常组、脾虚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0 .0 1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胃钡餐X线照片为依据,选择胃体中央、胃体窦交界处和胃窦中央作为电极定位点,分别为E_1、E_2、E_3点,同步检测胃电图。实验结果表明:胃电慢波E_1先出现,呈现从E_1点向E_3点传导的现象;胃电慢波幅值E_1,E_2、E_3点餐前分别为274±55、554±196、726±145μV,餐后分别为294±41、606±188,801±240μV;试餐前及试餐后,各点胃电图优势频率均值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体表胃电存在传导特性,传导方向从胃体中央扩播至胃窦中央。越近胃窦波幅越高,但优势频率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