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斌  蒋敬庭  吴昌平 《医学综述》2008,14(17):2625-2628
肝脏在血浆脂蛋白的合成和代谢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细胞功能的完整性能确保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内环境的稳定。高密度脂蛋白(HDL)主要由肝脏合成,在肝脏脂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表达水平与肝脏受损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慢性肝病中常可见HDL浓度下降,当肝癌发生时脂代谢过程受损且HDL浓度进一步改变。  相似文献   

2.
李辉  张勤婷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6):581-581
血浆脂蛋白系一类由蛋白质和脂类构成的多聚分子分散体在血浆中以假性微粒存在。脂类不溶于血浆,其运输和代谢都是以血浆脂蛋白形式进行的,脂蛋白(a)的载脂蛋白由apoA和apoB组成。肝脏是脂蛋白代谢的重要场所,也是载脂蛋白合成的主要器官。所以,对血清中载脂蛋白进行测定,有利于肝胆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我们对各种肝胆病患者和正常健康人体中载脂蛋白进行了对比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3.
血浆脂蛋白合成和运转依赖于正常的肝脏功能。当肝细胞内脂肪分解降低或脂肪合成增多时,中性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本文通过对临床80例脂肪肝患者的测定结果与2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对比分析发现,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的脂蛋白(a)[LP-(a)]、甘油三酯(TG)、胆碱酯酶(CHE)具有其相关性(主要观察其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4.
脱辅基脂蛋白是脂蛋白的无脂质蛋白成分。它们将在血浆中输送脂肪,为在细胞中发挥作用而被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肝脏是形成脱辅基脂蛋白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在严重烧伤病人中,肝脏脂肪变性是一种普遍现象。烧伤后肝脏脂肪变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烧伤休克造成的肝脏微循环障碍可影响脂蛋白的合成和脂肪酸的氧化,从而促进肝脏脂肪变性的形成;烧伤后营养不良、TNF、机体内趋脂物质缺乏及脂蛋白代谢酶的异常与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另外烧伤应激时由于β-肾上腺素等的刺激作用,导致脂肪酸及甘油三酯两者量的增加也是形成肝脏脂肪变性的因素之一;烧伤后常见的高钠血症、胰岛素抵抗、细胞色素P450系统表达异常均可使肝脏甘油三酯及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增加,最终沉积于肝脏,促进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伤寒患者血浆载脂蛋白AI和B的变化孙明洪关键词,伤寒;脂蛋白类;血液化学分析人血浆载脂蛋白AI(ApoliporoteinAI,APoAI)和B(Apolipoprotein,ApoB)主要在小肠和肝脏内合成。伤寒则以小肠粘膜病变及全身各脏器损害为其...  相似文献   

7.
1 脂质及其代谢  血浆中的血脂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其余有磷脂、游离脂肪酸、微量类固醇激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在血液中血脂要由载脂蛋白进行转运。脂质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正常血浆利用超速离心法可分离出 4种主要的脂蛋白 ,即乳靡颗粒 (CM)、极低密度脂蛋白 (VL DL)、低密度脂蛋白 (L DL)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 )。CM、VL DL主要运送甘油三酯 ,L DL和HDL 主要转运胆固醇。各种血脂主要通过小肠和肝脏合成及从食物中吸收而来。脂蛋白脂酯 (L PL)及卵磷脂胆固醇转酰酶(L CAT)是脂蛋白分解代谢中两种重要酶。…  相似文献   

8.
肝脏分泌的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是血浆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之一。业已发现,家族性LCAT缺乏患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下降,且易早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继发性LCAT缺乏患者血浆脂蛋白胆固醇代谢严重紊乱,红细胞中胆固醇的含量增加。因此,探讨LCAT在脂蛋白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是当前较有临床意义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报道138例人体受试者血浆LCAT活性和血浆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的测定结果及其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运送血浆的类脂质。用传统的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可分成四类:乳糜微粒(CM)、α-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β-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前β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HDL和VLDL由肝脏制造,因此,肝脏病时必然影响脂蛋白的代谢。本文用沉淀漂浮邻苯二甲醛法(PFO-PA)测定3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下称急肝)患者血浆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402-1402
一、A1型题(从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共40分)1、人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水平不像其他生化指标有比较恒定的正常值,与其相关的主要因素是A人群的性别、年龄B人群的肥、瘦程度C人群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D季节的变化E人群的心理状况2、具有将肝外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的血浆脂蛋白是A CM B VLDL C LDLD HDL E脂蛋白(a)3、关于VLDL叙述错误的是A将内源性三酰甘油运送到肝外组织B VLDL主要由肝脏合成C肝内VLDL的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D在VLDL合成过程中,ApoB是主要的E VLDL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中的三酰…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脏是脂蛋白和脂质的主要代谢场所,载脂蛋白多数是由肝脏合成的,当肝功能受损时,载脂蛋白合成减少,我们收集2002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肝硬化住院患抒52例,进干亍脂蛋白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载脂蛋白 E(Apo E)与机体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关系极为密切 ,是影响机体血脂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它是血浆主要载脂蛋白之一 ,具有多型性 ,主要由肝脏合成和代谢 ,在血浆脂蛋白代谢、组织修复、抑制血小板聚集、免疫调节和抑制细胞增殖以及老年性痴呆的病理性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 ,它与冠心病 (CHD)、高脂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肿瘤、胆石症、各种肝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都有关。一、Apo E的基因多态性1.基因多态性 :Apo E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 ,特别是 Apo B的代谢。 Apo E共有 ε2、…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更新的主要原料,是含量最丰富的高分子物质,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分布广泛,几乎所有的器官组织都含有蛋白质,除γ球蛋白以外的大部分血浆蛋白,如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多种凝血因子、抗凝因子及各种转运蛋白均系肝脏合成,当肝细胞受损时这些血浆蛋白质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4.
肝癌患者脂质和脂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在脂质和脂蛋白的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多数肝细胞癌情况下,血浆三酰甘油、胆固醇、游离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载脂蛋白AⅠ和载脂蛋白B有轻度至显著的减少,分析肝细胞癌患者血浆脂质、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同时,HDL和LDL可作为不溶于水的抗肿瘤药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质的总称。血脂主要包含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等。 血脂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脑组织、内脏(特别是肝、肾)及脂肪丰富的肉类,称为外源性血脂;另一部分由体内自身合成,称为内源性血脂。内源性胆固醇或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脏和小肠合成,占内源性血脂的90%。 由于血脂是与血浆蛋白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的,所以,高脂蛋白血症也意味着高脂血症。 正常人血脂在一定范围内保  相似文献   

16.
脂肪肝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中的一种病理过程,其发病的诱因比较多,而在病理变化中主要为肝细胞内甘油三脂蓄积过多.从脂肪肝发病的机制上来说,脂肪肝是由于输入肝脏的脂肪及脂肪酸过多、肝脏合成脂蛋白障碍和脂肪酸在肝氧化不足导致脂蛋白(a)表达过高所致.本文概述了脂肪肝与脂蛋白(a)的临床现状,分析了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探讨了脂肪肝与脂蛋白(a)的相关性,提出了基于脂蛋白(a)的脂肪肝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脂蛋白(a)[Lpoprotein(a),LP(a)]是血浆中一种独立的由肝脏合成的脂蛋白,其分解代谢可能主要经非特异途径(非LDL受体途径)。LP(a)易沉积于血管壁,并可促进平滑肌细胞生长及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埋。本文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及健康人血清LP(a)浓度水平变化,以探讨LP(a)与AM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肝脏是体内蛋白质代谢非常旺盛的器官,也是合成血浆蛋白的主要场所,目前所知血浆全部白蛋白、及大部分α、β球蛋白都是在肝内合成的。因此可由血浆蛋白的质与量的改变了解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功能。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是一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降血脂药,由于能阻断胆固醇的合成,单用或与胆酸螯合剂或烟酸等联用,对高胆固醇(TC)、冠心病(CHD)等有明显的疗效。现就近年来有关辛伐他汀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 药理作用脂蛋白主要是由胆固醇、甘油三酯(TG)、磷脂和蛋白质组成,血浆脂蛋白少量来源于食物,而绝大多数是在肝脏和小肠组织中合成。因此,控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以达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血清浓度水平是人…  相似文献   

20.
人体内的胆固醇,一小部分来源于食物,而主要是体内各组织细胞自行合成.血浆中的脂肪,绝大多数是在肝脏和小肠组织中合成,并主要经肝脏代谢.饮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是重要的,更恰当的说是生活方式(例如体力活动、吸烟、酗酒、肥胖等)对心血管疾病有重要影响.饮食中的脂肪在被吸收过程中,甘油三酯血浆浓度会暂时性升高,而血浆胆固醇含量几乎无影响,即使在食物中缺乏胆固醇,体内仍能自行合成胆固醇,以保证机体的正常需要.正常人,若从肠道吸收胆固醇多,肝脏的合成就会减少,反之,若进食胆固醇少,肝脏合成就会增加,以保持血浆中胆固醇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