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一期动力化固定并同时固定腓骨治疗胫骨狭窄段骨折的疗效及手术方式.方法 对32例伴有腓骨骨折的胫骨狭窄段骨折行胫骨带锁髓内钉一期动力固定同时固定腓骨.结果 本组随访9~18个月,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对位,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17(13.7±0.3)周,膝关节功能均达术前.结论 带锁髓内钉一期动力化固定并同时固定腓骨治疗胫骨狭窄段骨折,具有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关节功能恢复好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治疗陈旧性后踝合并腓骨骨折畸形愈合时,总结联合后路行切开复位、重建踝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共收治的18例陈旧性后踝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患者,均经联合后内+后外入路行后踝、腓骨骨折畸形愈合切开复位、并重建踝关节解剖对位;其中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41岁(19~61岁);初次受伤至最终切开复位术平均间隔10个月(8~30个月),术前后常规行X线及CT检查以评估骨折复位、踝关节解剖对位及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应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与后足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共11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32个月(14~48个月)。术后经X光、CT评估,所有患者踝关节解剖对位较术前均有较明显的改善,且力线恢复良好;AOFAS踝关节与后足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40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4分;VAS评分从术前平均5.3分改善到术后1.5分;踝关节活动度从术前平均15°提高到术后平均35°。结论 对于陈旧性后踝合并腓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联合后路切开解剖复位后踝及腓骨骨折,重建踝关节解剖对位,可较好地复位踝关节解剖结构,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跟骨重建接骨板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骨折之一,伤者以青壮年最为多见[1],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70%~75%的骨折涉及距下关节面,骨折常移位明显,极易造成跟距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或者骨折畸形愈合后导致腓骨肌腱炎等并发症,预后较差,致残率高达30%[2-3].  相似文献   

4.
重视胫骨和腓骨骨折的规范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军强  王满宜 《中国骨伤》2009,22(11):803-804
胫、腓骨骨折是最为常见的长骨骨折,在正常人群中,平均每10万人中每年有26例发生胫骨干骨折(男性:41例/100,000/年,女性:12例/100,000/年);胫、腓骨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20%,平均年龄为37岁,呈双峰分布,青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发生率较高[1]。  相似文献   

5.
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27例.结果 本组随访7~39个月,骨折均于6个月内愈合.采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25例,良1例,可1例.结论 踝部骨折手术治疗强调恢复外踝长度及对位,重建踝关节的稳定,合理有效内固定和早期...  相似文献   

6.
外展架鹰嘴牵引治疗不稳定肱骨髁上及髁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肱骨髁上及肱骨髁间骨折,前者多见于儿童,占全部骨折发病率的7.48%;后者多见于成人,占全部骨折发病率的0.48%。有一部分不稳定的肱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差,主要因为达不到理想的手法复位或小夹板及石膏固定难以维持良好的对位而又发生移位,使骨折畸形愈合严重影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Pilon骨折手术治疗的国外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ilon骨折是一种累及胫骨下关节面的胫骨下端骨折,常伴有腓骨骨折和下胫腓联合分离.骨折约占下肢骨折的1%,占胫骨骨折的3%~10%[1].这种高能量损伤的胫骨Pilon骨折虽然治疗手段上不断修正和更新,但是仍存在并发症多、伤残率高等诸多问题,至今在临床上仍是一个难题.本文对国外对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做以下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赖选魁 《中国骨伤》2002,15(1):38-38
Maisonneuve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踝部旋前外旋型骨折,包括下胫腓联合分离,内踝骨折,腓骨高位螺旋型骨折,位置可高达腓骨颈.我院自1994年至今共手术治疗1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1岁.扭伤5例,交通事故6例,运动损伤2例.受伤到就诊时间30分钟~6天. 2 治疗方法 本组13例全部采用连硬外麻醉下,行手术切开复位.先固定腓骨,再固定下胫腓联合,最后固定内踝.8例腓骨骨折端重叠超过5mm,用4孔或5孔钢板固定;5例骨折端重叠移位在3mm以下,行克氏针固定.用1~2枚螺钉固定分离的下胫腓联合和胫腓下段,内踝骨折用1枚螺钉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周,8周开始拄拐逐渐负重锻炼,10~12周取出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的发生情况,分析腓骨肌腱脱位与跟骨骨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总结腓骨肌腱脱位漏诊原因。方法纳入自2011-01—2018-06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541例(56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统计合并腓骨肌腱脱位(半脱位)的发生率,分析其与跟骨骨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566足中96足(17%)合并腓骨肌腱脱位,初次正确诊断率仅为5.2%(5足)。465足跟骨关节内压缩骨折中87足(18.7%)合并腓骨肌腱脱位,101足舌型骨折中9足(8.9%)合并腓骨肌腱脱位,跟骨关节内压缩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的发生率更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患足CT横截面跟骨外侧壁宽度、轴位X线片跟骨外侧壁增加宽度大于未合并腓骨肌腱脱位患足,且SandersⅣ型患足测量数值大于Ⅱ型与Ⅲ型患足。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尤其是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跟骨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漏诊率较高,当轴位X线片上跟骨骨折相对增加宽度8.4 mm时需高度关注是否合并腓骨肌腱脱位。多层螺旋CT可作为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方式之一,同时进行踝关节正位X线片检查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继Grosse -Kempf带锁髓内钉引进我国治疗股骨骨折后10年余 ,由于交锁髓内钉具有防止骨断端旋转、重叠移位的能力 ,扩大了手术适应证范围 ,现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胫骨骨折[1] 。临床上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以治疗胫骨骨折为主 ,忽视腓骨在小腿持重、维持踝关节结构、功能及小腿下1/ 3应力平衡的重要性 ,术后易发生畸形愈合 ,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我们通过采用交锁髓内钉复合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 2 4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从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2月 ,共有 2 4例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采用Gros…  相似文献   

11.
陈列 《中国骨伤》1990,3(2):24-24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较多见,而远端向背侧重叠移位大于5mm的桡骨远端骨折却比较少见。我院自1987年以来收治3例,采用折顶对位手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付新运  骆向华 《中国骨伤》2006,19(9):562-562
Pilon骨折为波及踝关节面的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有的伴有腓骨远端骨折,多为高处坠落、车祸、滑雪等高能量损伤所致.以往多采用跟骨牵引保守治疗,但因骨折对位不佳,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功能受限,效果不理想.2003年以来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Pilon骨折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Pilon骨折是指累及胫骨远端负重关节面的骨折,约占所有下肢骨折的1%,占胫骨骨折的3%~10%[1].Bartlett 等[2]将Pilon骨折的特征总结为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干骺端骨折,有不同程度的嵌插;呈粉碎、不稳定性,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表面不平;骨折可涉及内、外、后踝;75%~85%的患者可伴有腓骨骨折.复杂Pilon骨折主要是指胫骨负重关节面严重破坏、伴有大量干骺端骨块压缩、周围软组织严重损伤、预后较差的一类Pilon骨折[3].  相似文献   

14.
Pilon骨折是指涉及负重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约占所有下肢骨折的1%,胫骨骨折的3%~10%.而Ⅲ型骨折是指有移位并伴有干骺端或关节面粉碎骨折、合并腓骨骨折.该损伤类型复杂,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术后并发症多,治疗效果差.笔者自1996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延期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Ⅲ型闭合Pil叩骨折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Pilon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lon骨折是累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占下肢骨折的1%~5%.特别是在高能量损伤情况下,出现关节面嵌压,胫骨下1/3及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同时可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挫伤,临床上处理较为困难.本院1999年7月至2002年10月,手术治疗19例pilon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对跟骨骨折后遗疼痛的治疗,常采用距下关节融合术,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骨折后向外侧突出的骨块以及因和外踝的接触而压迫了腓骨长短肌腱,从而诱发腱鞘炎引起疼痛.这主要是由于未能达到解剖对位,局部的负重关系失常造成.而腓骨长短肌腱病变的疼痛多发生在开始迈步或用足尖负重时.长距离步行使肌腱的同一部位受到反复的压迫,均可引起沿外踝及腓骨长短肌腱走行部的特征性疼痛.1907年Cabot及1923年Magnuson曾先后报告采用外侧骨突出部位的局部切除术治疗此种后遗疼  相似文献   

17.
正Pilon骨折属于胫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常合并腓骨下段骨折和严重的周围软组织损伤,在胫骨和踝关节骨折中占4%~10%[1]。Pilon骨折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局部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晚期因关节软骨原发性损伤复位不良或关节面永久性不平整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其治疗的重点由单纯治疗骨折转变为骨折和软组织损伤并重治疗。分期手术治疗Pilon骨折是一个不错的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下段骨折12例。结果对患者进行踝关节功能随访,术后疗效优8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腓骨钩钢板治疗外踝骨折,在内固定术后可更早期、更大范围地活动踝关节,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5岁。右踝关节扭伤后局部肿胀、疼痛、畸形11d。手法复位后用短腿石膏托制动。X光正位片显示:腓骨骨骺滑脱,近端重叠于胫骨最后侧。距骨倾斜,向外脱位,内角顶于胫骨关节面内侧,内踝骨折移位明显。侧位片显示:腓骨又偏向胫侧,距骨向前半脱位。行手术治疗中发现腓骨骨骺滑脱,  相似文献   

20.
骨折后腓骨长度的恢复与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胫腓骨下段粉碎骨折后腓骨长度的恢复与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1986~ 1996年间收治的胫腓骨双骨折病例中 ,有 15 0例获得随访的经过手术治疗的闭合性胫腓骨下段粉碎骨折。平均随访时间为 6年 (2~ 10年 )。15 0例中 30例在固定胫骨的同时固定腓骨 ,恢复腓骨长度 ,12 0例仅固定胫骨。术后均以石膏托固定 4~ 6周。结果 腓骨固定组术后踝关节不同程度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为 6 % ,而单纯固定胫骨者 ,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为 30 %。结论 踝关节创伤性炎症的发生与小腿双骨折后腓骨长度是否恢复有关 (r=0 0 0 98) ,在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时应注意恢复腓骨的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