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6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分为NGF治疗组(n=33)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3=30),观察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转归、CCS评分变化、伤后半年GOS评分情况。结果NGF治疗组的GCS评分从治疗第7天起明显好于对照组,伤后半年门诊随访GOS评分NGF治疗组(4.31±1.05)明显优于对照组(3.12±0.97)(P〈0.05),未观察到与NGF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NGF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改善预后起到明确、肯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7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按外伤后是否进行HBO治疗分为HBO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在人院24h内和4个月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同时4个月后采用Glasgow结局量表(GOS)进行评定。结果:人院4个月后,HBO组及对照组GCS评分均有提高(P〈0.01,P〈0.05),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GOS评定比较,HBO组达4—5级为68.1%,对照组为40.0%,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后进行HBO治疗后患者的清醒程度、独立性及进入正常社交生活等均优于未进行HB0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进行亚低温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探讨围术期亚低温疗法对此类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伤后入手术室行亚低温治疗,脑温控制于32℃~35℃;对照组行常温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变化、颅内(ICP)和脑组织氧分(PbtO2)PEA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GOS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脑氧摄取(CEO2)和脑动静脉氧压差(A—VD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4.89、10、19,P均〈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高ICP于术后3、7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9,6.89,P均〈0.05);亚低温治疗纽患者的PbtO2于术后3d起就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11、6.90,P均〈0.05);经GOS预后评分,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中恢复良好67.86%(19/28)与对照组39.28%(11/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2,P〈0.05);死亡率为14.29%(4/28),与对照组32.14%(9/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5)。结论围术期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升高的ICP,提高PbtO2,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颅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磊  范建中 《中国康复》2001,16(2):74-75
目的:动态观察高压氧(HBO)综合治疗小儿重型闭合性颅脑损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2组,HBO组26例,外科常规治疗加康复治疗和HBO治疗,对照组22例,外科常规治疗加康复治疗,于治疗后20、30和40d时用小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价损伤程度,40d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预后,结果2组治疗40d后,HBO组GCS及GO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变明显(P<0.05)。结论小儿颅脑损伤及早的HBO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用康复指标评价,结果较完善、统一,对HBO疗效用统一标准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屈家虎  胡观成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31-2332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颅脑外伤后患者脑水肿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照脑外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应用亚低温治疗并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颅脑CT中脑水肿的面积和治疗期间GCS、GOS评分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伤后脑水肿逐渐加重至第7d达高峰期,之前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第14d开始两组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GOS评分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可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52例重型颅脑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3~8分、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亚低温组进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于伤后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CS评分。结果亚低温组患者恢复良好率(53.8%)显著高于对照组(34.6%),死亡率(11.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30.8%),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但亚低温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患者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亚低温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被随机分成两组:脑亚低温组(A组)和常温组(B组)。利用亚低温治疗仪,对控制目标温度在脑温33—35℃,亚低温治疗4d后自然复温。具有相似性质病例的B组,使用亚低温外的常规治疗。监测两组病例的生命体征、颅内压、静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GOS评分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在24、48、72h的平均颅内压分别为(23.49±2.38)mmHg、(24.68±1.71)mmHg、(22.51±2.44)mmHg和(25.87±2.18)mmHg、(25.90±1.86)mmHg、(24.57±3.95)mmHg,前者较后者降低(P分别为0.000,0.0130及0.003);(2)两组在3d和7d的平均SOD含量分别为(533.0±103.4)μg/L、(600.5±82.9)μg/L和(458.7±68.1)μg/L、(497.0±57.3)μg/L,前者较后者明显升高(P=0.000);(3)1年后两组恢复良好率(GOS评分)分别为70.0%和47.5%,(P=0.04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分别为57.5%和32.5%(P=0.025),处理后未见严重后果发生。结论亚低温治疗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高压氧(HBO)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方法取对照组18例进行(GCS)评价,未行高压氧治疗。取治疗组32例(GCS)评价,进行高压氧治疗,分析结果。结果高压氧组治疗前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可,其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高压氧(HBO)及亚低温联合治疗重型颅脑创伤(TBI)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重型TBI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亚低温组及对照组。3组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ICP)、止血、营养脑神经、抗炎、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亚低温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亚低温干预,联合治疗组则同时辅以亚低温及HBO治疗。治疗期间连续监测各组患者ICP及脑组织氧分压(PbtO2);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对各组患者进行评分。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GC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发现联合治疗组GCS评分[(10.13±2.75)分]、亚低温组GCS评分[(9.37±2.11)分]及对照组GCS评分[(6.29±2.3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GCS评分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从治疗第5天开始,联合治疗组ICP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从治疗第7天开始,联合治疗组脑组织PbtO2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 结论早期HBO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临床疗效,对加速其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栗浩  陈永波  王庆生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16-2317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方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治疗。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头颅CT变化,治疗后及随访时进行GCS和GOS评分。【结果】观察组呼吸异常率、心律异常率、重度脑水肿率均低于,意识转清醒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10d及3个月随访时GCS和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以降低病人脑水肿,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对重型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型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60例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HBO治疗组(HBO组)30例和常规组对照组(30例)。HBO治疗压0.2MPa,Qd,6次/周,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RP的测定结果。结果HBO治疗后CRP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CR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CRP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RP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O治疗可显著降低重型脑损伤患者的CRP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白细胞(WBC)及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和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方法将伤后24h内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根据基本情况平衡的原则,分为HBO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分别于伤后1d、7d、14d、21d测定外周血WBC和PMN;并复查头颅CT,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同时进行GCS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脑梗死的例数;伤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GOS预后评分。测定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WBC参数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1)伤后1d,两组患者WBC和PMN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7d、14d,HBO治疗组WBC和PMN较对照组低(P<0.05或0.01);HBO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4d、21d时WBC和PMN恢复正常;(2)伤后7d、14d和21dHBO治疗组的脑出血量和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0.01);(3)伤后7d、14d和21dHBO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HBO治疗组出现外伤性脑梗死的例数较对照组少(P<0.05);伤后6个月,HBO治疗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BO治疗能够减轻重型颅脑损伤的继发性损害和改善患者预后,它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HBO能尽快、较好地恢复外周血WBC和PMN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重型脑损伤后脑氧代谢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重型脑损伤后脑氧代谢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5例重型脑损伤患者在手术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监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颈内静脉血气和桡动脉血气,计算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CEO2)和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根据不同ICP、CPP和GCS进行分组,同时选择10例无颅脑病变的非急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组伤后1dSjvO2下降,CEO2和AVDO2升高,伤后2~4d,SjvO2升高,CEO2和AVDO2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伤后2~4d,ICP轻、中度升高组SjvO2升高,CEO2和AVDO2下降;同样,CPP轻、中度降低组SjvO2升高,CEO2和AVDO2下降;ICP重度升高组和CPP重度降低组上述指标变化较慢,与ICP轻、中度升高组或CPP轻、中度降低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特重型颅脑损伤和重型颅脑损伤组相比,伤后2~5d脑氧代谢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ICP与SjvO2呈负相关(r=-0.8652,P〈0.01),与CEO2呈正相关(r=0.4172,P〈0.05),与AVD02呈正相关(r=0.4771,P〈0.05);CPP与SjvO2呈正相关(r=0.8830,P〈0.01),与CEO2呈负相关(r=0.6724,P〈0.05),与AVD02呈负相关(r=-0.8350,P〈0.01);GCS与SjvO2呈正相关(r=0.8230,P〈0.01),与CEO2呈正相关(r=0.8010,P〈0.001),与AVDO2无相关性(r=2.6310,P=0.677)。结论重型脑损伤后24h内存在脑缺氧、缺血,伤后2~4d为脑氧合过度、脑充血;特重型颅脑损伤伤后2~5d一直存在脑缺血、缺氧,伤后2~4dICP轻、中度升高组和CPP轻、中度降低组为脑氧合过度、脑充血;ICP重度升高组和CPP重度降低组一直存在脑缺氧、缺血;影响脑氧代谢的主要因素为ICP、CPP和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HBO)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脑外伤后NO、ET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符合标准的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并予依达拉奉静滴,30 mg/d,共用28 d,于伤后1 d、4 d、14 d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NO-1、ET结果的变化。伤后3个月行预后判断GO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d、14 d,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者GO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降低颅脑外伤患者血清NO、ET的数值,改善颅脑外伤的血液流变,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使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76例重型颅脑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3~8分、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亚低温组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于伤后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OS评分。【结果】亚低温组38例患者,恢复良好15例,中残7例,重残及植物生存9例,死亡7例。对照组38例患者,恢复良好11例,中残6例,重残及植物生存8例,死亡13例。【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患者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β-内啡肽(β-EP)变化及其与二次脑损伤(SBI)的关系。方法将4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BI,分为SBI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比2组患者血清β-EP含量的变化及出院时2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SBI发生组入院后第6天血清β-EP高于未发生组,出院时GOS低于未发生组(P〈0.05)。β-EP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呈负相关(r=-0.812,P〈0.05)。结论SBI明显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β-EP增高与SBI的发生相关,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静脉血和脑脊液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方法7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亚低温(33~35℃)和常温处理。测定患者第3天、第7天静脉血和脑脊液中AVP的含量。结果亚低温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静脉血和脑脊液中AVP含量均比常温组有明显降低(P<0.05)。出院时GOS评估,亚低温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抑制AVP升高,减轻脑水肿,对脑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起保护作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采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4℃生理盐水(30 ml/kg)快速输入诱导亚低温,观察其降温效果、安全性及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25)和常规组(n=25),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在治疗前及诱导后1h,监测体温、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颅内压、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糖、血细胞分析、凝血功能等变化.伤后6个月根据GOS分级评分判定疗效.结果诱导亚低温1h后患者体温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pH值升高(均P<0.05),PaO2降低(P<0.05),血钾、血糖降低(均P<0.05),氯化物升高(P<0.01).亚低温组颅内压在治疗1d、2d、3d、4d与同期常规组相比均明显降低.伤后6个月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快速输入4℃生理盐水(30ml/kg)诱导亚低温是一种安全、有效、迅速的降温方法.亚低温治疗能够改善重型颅脑外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骨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早期(48-72h)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综合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3例(GCS评分4-8分)与按传统方法伤后7-8d鼻饲流质综合治疗的同类患者53例比较。结果:GCS评分5分以上的病人能较好地耐受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的血清白蛋白、体重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生存质量显著改善。结论: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可安全地用于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且对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0.
查海锋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346-2348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并穴位针刺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纯正中神经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测定治疗前、治疗2周后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在治疗一个月后测定患者的格拉斯哥结果(GOS)评分、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综合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GCS评分和β-内啡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和β-内啡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GOS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并穴位针刺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