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误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Li S  Xie L  Shi W  Wang J  Wen Y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1-23,W004
目的:回顾性分析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对269例临床诊断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及不明原因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组织理切片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寻找漏诊的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病例,并根据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重新复查的病理切片中,发现漏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5例,误诊单纯疱疹性角膜炎3例,真菌性角膜炎及化脓性角膜炎各1例,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症状为角膜基质内环状浸润及放射性神经痛,5例曾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其中2例复发后再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仍未能控制感染,最终摘除眼球,结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仍是我国角膜病致盲的主要原因,确诊后即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外已证实,配戴原虫污染的角膜接触镜以及角膜轻度擦伤是诱发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原因[1].棘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临床上药物疗效不佳,常需角膜移植进行治疗[2],所以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对于该病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在以往的研究中有通过多种方法建立大鼠、家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的报道[3-4],但这些方法不符合该病的自然病程,明显限制了对该病的基础研究.本实验设计了新的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并对其临床经过与病理学改变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是由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疼痛性角膜溃疡,也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棘阿米巴性角膜炎与配戴角膜接触镜、接触污染的水源和角膜外伤等有关.对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目前治疗以药物为主,药物治疗无效时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角膜病灶切除及局部烧灼、角膜病灶切除联合球结膜瓣遮盖术或羊膜移植术、角膜移植术等治疗方法在临床均有应用,新兴的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的临床应用更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13例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诊断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13例,其中6例行板层角膜移植术,7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继续应用抗阿米巴药物1~3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感染均得到控制.术后视力情况,LK术后指数的1例,0.02 ~ 0.1的3例,0.12~0.3的2例,PK术后小于0.02的3例,0.02~0.1的2例,0.12~0.3的2例.结论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在药物不能控制的情况下,行角膜移植术可有效控制炎症,根据病灶的深度合理选择术式,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术后辅以抗阿米巴药物的治疗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棘阿米巴性角膜炎临床病程及诊断要点,评价角膜移植手术的介入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确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9例,均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病变角膜HE染色明确病变性质,追踪术后视力变化、植片透明性以及手术后远期疗效。结果 9例患者术前视力中位数为HM,术后末次随访视力中位数为10/200,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6~36个月)未见病变复发,植片远期透明率为90%。3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眼压升高,予降眼压药物后控制;3例患者早期发生前房出血,予止血药物,1例出血多需行前房冲洗。1例患者行再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论棘阿米巴角膜溃疡感染临床体征不典型性易导致误诊,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及早行治疗性角膜移植联合规范抗棘阿米巴药物应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真菌及棘阿米巴混合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临床特征、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9例真菌及棘阿米巴混合感染性角膜炎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分析其发病诱因、诊断方法及临床特征,采用抗真菌及阿米巴药物或结膜瓣遮盖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9例确诊病例中,14例发病与角膜外伤有关,3例与角膜接触镜相关;所有病例通过角膜刮片镜检,或真菌与阿米巴培养确诊;16例表现为角膜局部溃疡型,3例表现为基质环形浸润;5例经药物治愈,11例经结膜瓣遮盖治愈,2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结论 真菌及棘阿米巴混合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诱因以角膜外伤为主,角膜刮片镜检是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综合药物和手术治疗对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新国 《眼科研究》1998,16(4):318-320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由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角膜疾患,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特点为眼球剧烈疼痛和眼角膜环形基质浸润。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角膜刮片10%氢氧化钾湿封片检查、原虫培养和鉴定、角膜病理检查以及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对棘阿米巴原虫进行种的鉴定,并可通过同焦显微镜直接进行诊断。对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治疗药物较多,早期诊断和广泛角膜上皮清创术是药物治疗成功的关键。推荐的治疗方案是局部彻底清创后用洗必泰或PHMB与苯咪丙醚联合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必须先用药物治疗才能行角膜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角膜炎的角膜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感染性角膜炎角膜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深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97例(97眼),病毒性伯膜炎21例(21眼),棘阿米巴性角膜炎3例(3眼),共121例(121眼).临床观察2~20月.结果 119眼角膜植片存活,治愈率98.35%;2例复发,复发率1.65%.结论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炎及时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是控制感染,挽救眼球,甚至恢复有用视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戴角膜接触镜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角膜接触镜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年增多。主要感染途径是接触棘阿米巴污染的土壤、水、空气和角膜接触镜等。患者有异物感,视力模糊,流泪,羞明,并常有严重疼痛。病程大多缓慢,但也有数日即发展为典型表现者。用常规方法难以检出棘阿米巴,须用特殊检查方法。迄今尚无特效药物,可用抗阿米巴药物联合角膜移植术,或用角膜冷冻疗法联合角膜移植术。这类角膜炎病情险恶,病变早期常易误诊,故有造成眼部严重损害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无效的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2例(12只眼)药物治疗无效的棘阿米巴角膜炎行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术后全身抗阿米巴治疗7—10d,局部滴用抗阿米巴药物1—3个月。结果12例患者中术后11例治愈,治愈率91.6%,无效1例占8.4%,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愈。结论棘阿米巴对多种抗感染药有很强的耐药性,对病灶范围较大较深者药物治疗多不能控制,很难治愈,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为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小强  汤欣 《眼科研究》2014,(12):1136-1139
棘阿米巴角膜炎系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顽固性、进行性角膜炎,为严重的眼部感染性疾病.棘阿米巴原虫大量存在于自来水、角膜接触镜护理液等中,随着角膜接触镜佩戴人数的增多,该病的发生有迅速增加的趋势.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尤其是后者在近年来的研究中进展较快.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已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就棘阿米巴角膜炎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严重致盲性眼病。近年来,由于隐形眼镜戴用者增多,棘阿米巴角膜炎诊断水平提高,其病例呈上升趋势。本文就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病程特征,采用简便实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对棘阿米巴角膜炎进行病因诊断。方法:对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13例(13只眼)各病程阶段的特征性眼表现,通过角膜刮片材料镜检,阿米巴分离培养及角膜病理确诊。结果:与戴角膜接触镜有关者4例,非角膜接触镜配戴者9例,10%KOH湿封片镜检诊断阳性率81.25%,棘阿米巴培养阳性率56.25%,角膜病检阿米巴阳性率68.75%,结论:本病并非罕见,除载接触镜外,许多因素可接触感染,10%KOH湿封片可对棘阿米巴角膜炎作初步诊断,最后诊断须经原虫培养获得,角膜病理切片可进一步证实原虫培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方法,寻找有效滴眼液用以治疗。方法 观察分析25例棘阿米巴角为感染各阶段的临床表现,通过角膜细胞学检查、阿米巴分离培养、角膜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检测药物对棘阿米巴的抗原虫作用及临床疗效。结果感染自角膜上皮层开始,进行性侵入基质致盲。细胞泞凶世囊和/或滚养体(88.9%)。棘阿米巴培养阳性率57.9%。洗必泰、甲硝唑滴眼液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有良效。抗  相似文献   

15.
王鑫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58-159
目的:探讨球结膜遮盖术在阿米巴性角膜炎手术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8例8眼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行角膜溃疡切除+球结膜遮盖术8眼,术后7眼角膜感染控制,1眼感染复发而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论:局部角膜溃疡切除+球结膜遮盖术能有效控制感染,缩短患者病程,为行光学性角膜移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6.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Shi WY  Gao H  Li SW  Wang FH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1):750-754
目的 探讨术前诊断和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等因素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严重棘阿米巴角膜炎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 1996~ 2 0 0 2年诊治的 18例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术前确诊 12例 ,误诊 6例 ,角膜感染直径均大于 7mm。治疗过程中 18例患者均因病情加重而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P)。术后依据术前诊断 ,确诊者继续给予抗阿米巴药物治疗 ,而误诊者继续术前的抗病毒、真菌及细菌治疗。 7例患者 (确诊 2例 ,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 3例 ,细菌性角膜炎 2例 )在术后早期接受全身和局部的糖皮质类激素药物治疗。对诊断的准确性和术后早期持续使用 (>7d)糖皮质激素两个因素与术后复发情况进行病例 对照研究 ,计算其比数比。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 10个月 ,13例 (72 % )患者未见复发 ,其中术前确诊 11例 ,误诊 2例 ;5例 (2 8% )患者术后复发。 7例患者术后接受了持续糖皮质激素治疗 ,其中 4例复发。计算误诊和术后早期持续使用糖皮质激素两种影响因素对复发的影响的比数比分别为 2 2 (P =0 0 2 1)和 13(P =0 0 4 7)。结论 PKP是治疗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有效方法。术前明确诊断、围手术期抗阿米巴治疗及早期避免持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棘阿米巴角膜炎术后的复发率。 (中华眼科杂志 ,2 0  相似文献   

17.
棘阿米巴角膜炎(AcanthamoebaKeratitis)是严重致盲性眼病。近年来,由于隐形眼镜戴用者增多,棘阿米巴角膜炎诊断水平提高,其病例呈上升趋势。本文就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总结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各种病原学检查阳性率比较.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至2011年因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 a间因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治疗的患者共30例(30眼),均为单眼患病;其中男20眼,女10眼.所有患者(30眼)均因眼红、痛、视力下降就诊;其中28眼(93.3%)首次就诊我院时即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2眼(6.7%)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1周后因治疗效果不佳,再次查找病原学病因才确诊为棘阿米巴角膜炎.所有患眼中,23眼(76.7%)有角膜环形基质浸润,5眼(16.7%)伴剧烈疼痛,4眼(13.3%)伴放射状角膜神经炎.所有患者均通过病原学诊断确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其中27眼(90.0%)经角膜刮片生理盐水湿片检查查见棘阿米巴包囊;17眼(56.7%)经角膜刮片棘阿米巴原虫培养阳性;行共焦显微镜检查的25眼中,22眼(88.0%)共焦显微镜下查见棘阿米巴包囊.结论 角膜环形基质浸润是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特征性体征.根据病史、体征及相关病原学检查,绝大多数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能够及时确诊.相关病原学检查中,角膜溃疡灶刮片生理盐水湿片检查、共焦显微镜检查较棘阿米巴原虫培养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借助共焦显微镜来帮助判断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在应用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期间的效果及临床转归,为指导临床用药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2006.1住院拟诊为棘阿米巴角膜炎的5例5眼患者,给予抗棘阿米巴角膜炎药物治疗,在接受治疗的1w、2w、4w、8w分别对患者角膜病灶的特定位点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从上皮下区或其浅基质层有活的滋养体和12um双壁的包囊及炎性细胞密度和形态的变化及空腔的出现来判断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的用量频率,对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有疤痕者,共焦显微镜下未发现包囊及滋养体者,根据他的临床表现及病史作诊断性治疗,局部用药4m-6m。结果5例患者中4例治愈,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在治疗2m后复查共焦显微镜,未见明显包囊及滋养体及炎性细胞,可见疤痕样改变,偶见圆点状亮点,1例治疗1w后病情恶化,合并前部巩膜炎转杭州邵逸夫医院。结论共焦显微镜是目前对早期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疗效判断的一种无创伤性手段,其可作为指导临床抗棘阿米巴角膜炎药物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种客观检查工具。  相似文献   

20.
在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中,免疫反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机体感染棘阿米巴原虫后产生相应的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正常人群中发现特异性棘阿米巴抗原并没有防止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再染与复发,这表明适应性免疫在棘阿米巴角膜炎发病过程中很难起保护作用。然而,天然免疫在抗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粘膜免疫系统对其也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深入了解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免疫机制,对指导治疗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我们就棘阿米巴角膜炎感染和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