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飞  卢火佺 《浙江医学》2006,28(7):605-606
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占重要地位。而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受基础疾病的限制,化疗耐受能力较差,吉西他滨作为新一代抗代谢的肺癌化疗药物,因其高效低毒的特性,在临床NSCLC患者中广泛应用。我院应用吉西他滨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行单药化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是典型老年疾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升高趋势。由于老年人生理的特殊性,既往针对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较少,至今尚未有老年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现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化疗策略、以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老年人中的研究进展,为老年晚期NSCLC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有明显进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活性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成为治疗首选,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现象,使得化疗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没有EGFR活性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占大多数,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治疗仍然是首选化疗。因此,化疗在晚期NSCLC治疗中仍然至关重要。本综述介绍了目前EGFR野生型晚期肺癌一线、二线治疗的选择,旨在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CIK细胞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维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晚期NSCLC患者在手术、放疗、化疗获益基础上,采用自体CIK进行维持治疗。结果患者使用自体CIK细胞治疗后,短期内生存质量有所提高,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结论自体CIK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控制肿瘤、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以及延长生存期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吴国明  林克雄 《西部医学》2010,22(4):589-590,594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85%,其中多数就诊时就被诊断为晚期肺癌,丧失了手术机会,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晚期NSCLC一线化疗达到疾病控制(客观缓解或稳定)患者是继续进行治疗还是随访至疾病进展再给予二线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论。对此,本文就晚期NSCLC维持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6.
肺癌居癌相关性死因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85%,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化疗仍是晚期NSCLC最重要的治疗方式,而其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含铂的第三代二联化疗方案)的有效率仅为25%-35%。总体而言,肺癌患者的预后仍较差。当今,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中,利用分子标志物预测预后和指导治疗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检测分子标志物指导个体化治疗,能够选择最有效的治疗策略,使疗效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正>GP化疗是指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药物的化疗方案,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因化疗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影响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及遵医行为。本文观察苯美司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高龄患者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吉西他滨(商品名健择,GEM)联合长春瑞滨(商品名诺维本,NVB)已成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非铂类化疗方案,但其在高龄晚期NSCLC患者方面的应用国内尚未见全面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GEM/NVB在治疗高龄(>65岁)晚期NSCL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占肺癌发病总数的80%[1],由于肺癌的早期诊断较困难,故70%~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无根治手术机会。目前化疗仍是晚期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多采用铂类联合第3代新药的二药联合方案。2008年5月—2010年5月,笔者应用艾迪注射液加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肺癌中,8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仍以化疗和放疗为主。但是由于其副作用较大,加之晚期癌症患者的身体状态一般都比较差,所以单纯放疗和化疗往往不容易接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能减轻放疗和化疗的毒副作用,因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只能采取非手术的综合治疗,然而NSCLC化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2002年3月至2006年8月我科对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应用以诺维本(NVB)为主的方案进行化疗,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多西他赛(docetaxel)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具有良好的疗效。我们采用周剂量国产多西他赛(艾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文献报告指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的75%.80%,且诊断时多数已为晚期,生存率和预后都很差,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有部分患者化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化疗,有待于临床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我们采用吉非替尼联合核糖核酸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其有效性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1位,其中80%-85%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15%,大约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即为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对于晚期肺癌患者,传统的化疗治疗效果十分有限[1]。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个体化靶向治疗的时代,基因指导下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75%~80%,而70%~8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一半左右NSCLC患者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我国老年肺癌发病率已超过世界男性平均水平,目前国际公认的NSCLC的标准方案是铂类为主联合化疗,由于铂类药物的肾毒性,耳毒性,严重的消化道反应,以及老年患者机体脏器功能减退而限制其应用。选择我院2005年6月-2009年12月使用多西他赛(艾素)单药周剂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2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吉西他滨、顺铂),观察近期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40例MSCLC患者有效率82.5%(33/40),局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近期f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是当前肺癌治疗的热点和难点。晚期NSCLC的治疗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联合化疗的有效率已从10年前的15%提高到至今的30%~50%。2004年2月-2006年1月,我们应用国产吉西他滨(商品名泽菲)联合顺铂治疗Ⅲ~Ⅳ期NSCLC患者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参麦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毒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5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GP方案(吉西他宾,顺铂)加参麦注射液或单纯GP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47%,对照组有效率37.5%(P〈0.05),中位缓解期分别为6.2个月和5.8个月。化疗后治疗组T淋巴细胞及T辅助细胞(T4)、T4/T8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毒性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长,调节患者免疫功能,起到增效减毒。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75%~80%,预后甚差,5年生存率不到15%,约70%的NSCLC患者确诊时已有远处转移或属局部晚期而不宜手术,联合化疗为晚期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我院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NSCLC3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回眸2008,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的治疗有什么重要的进展呢?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在刚刚出炉的年度进展报告中认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一线治疗晚期NSCLC(FLEX试验)是最重要的进展,因为它能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1%的生存率。另一项值得关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