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亚健康是“健康”和“疾病”动态的变化的中间状态。本文对“治未病”及亚健康含义进行了深入阐述,探讨了亚健康、未病与体质的关系以及亚健康心身干预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如何借助中医辨证,来调整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而提出的新概念。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采取积极的治疗可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这种理念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体现,已有两千多年积淀的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面存在很大优势。在亚健康的研究中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亚健康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儿童亚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而提出的新概念。现代医学认为,儿童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采取积极的治疗可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这种理念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体现,已有两千多年积淀的中医学在儿童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面存在很大优势。在儿童亚健康的研究中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儿童亚健康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未病”与当代“亚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明  张国霞 《吉林中医药》2011,(10):925-926
亚健康是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关注亚健康。"治未病"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亚健康状态就是气血阴阳轻度的失衡,但是并未达到疾病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传统医学的"治未病"理论通过辨证论治判断机体是否处于"亚健康",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对"亚健康"诊疗的指导作用,符合现代医疗要求,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是亚健康防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澄清“未病”与“亚健康”之间是否为同一概念,是否在理论、临床上相等同。方法:从医学哲学、古医籍、现代医学研究,临床和体检人群中“亚健康”人群问卷,四诊诊察,证型归类等方面获得理论和临床依据。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就病证痛苦人群讲,“未病”含括“亚健康”,但亚健康决不能替代中医“未病”学。结论:未病学是中国中医学博大精神理论体系在人类健康与疾病观、病证防治观、社会人文观等方面的核心表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自身精确的认知检测理论与方法,以及有效的辨证施治手段,而亚健康仅说明在现代医学诊断模式之外还存在着不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亚健康状态就是气血阴阳轻度的失衡,但是并未达到疾病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中医中药对亚健康各种临床症状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案辨证施治,通过个性化用药治疗及调养,使个体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骨盆旋移不但出现腰骶疼痛症状,也会产生多种亚健康症状,用手法恢复移位的骨盆,是防止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是中医学“治未病”的目的,骨盆推拿手法属于非药物,无创伤的自然绿色医疗,更益于治疗亚健康状态。为保护青少年的机体健康、提高学习质量,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是中医学先进的医学思想,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治未病”思想为当代防治亚健康指明了正确方向。本文在分析亚健康成因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未病学”在预防亚健康中的指导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传统保健体育疗法在干预亚健康中的优势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关养生保健及亚健康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有关亚健康的研究课题亦日益增多。人类亚健康状态是现代医学提出的一个新的医学概念,它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的边缘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事实上,中医学早就有类似于亚健康的概念如“未病”、“欲病”等,并有着涉及预防及调治等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是疾病的防治原则,预防人体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发展到成为疾病状态,防治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治未病"的这种防微杜渐的思想对于疾病的防治有着深远影响。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固护脾胃在"治未病"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现阐述"治未病"思想对脾胃病防治的意义。1"治未病"思想的蕴义"治未病"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黄帝内经》率先提出治未病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治疗亚健康状态临床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健康状态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明显威胁人们的健康生活。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体质学、辨证论治等观点,为诊断、治疗、预防亚健康状态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体内稳系统“未病”态与正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是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与协调的状态,即机体内稳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未病”是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病前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中医学有关正气与病邪的动态抗衡阶段,是人体内部“有序”或“无序”程度增加的相持阶段。“未病”状态的稳定与走向是控制疾病发生的关键,它取决于人体内部正气的蓄积、调节与防御的能力。透彻理解人类“未病”状态的原由,合理、合适地引导该状态的走向,是控制疾病发生的关键,也是中医预防与治疗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多有阐发,其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至为深远。亚健康概念虽然提出不久,但其学术思想发展较快,尤其调治亚健康状态的倡导可说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从“治未病”的提出到亚健康的调治,彰显了古今医家养生防病的先进理念。然而规范亚健康的概念,明确“治未病”与亚健康之间的关系,是进行亚健康干预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边缘状态,随着它对人类健康威胁的日益增大,现已成为21世纪医学关注的热点。关于亚健康状态,祖国医学有其精辟的论述和独特而有效的防治方法。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调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临床实践亦证明,中医药在防治亚健康方面有着重要价值。该文试从中医学角度对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及防治作进一步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现代意义的健康概念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完满状态。亚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苏联学者于上世纪80年代因此提出"第三状态"的概念,我国现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但是,由于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针对亚健康状态的系统干预措施与手段,而令临床医生面对亚健康状态者时无所适从。从中医学的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未病的思想可知,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以治未病为核心,重视干预亚健康,将疾病控制在发生之前,无疑是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现将目前存在的有关亚健康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一些问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亚健康与中医基础理论述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庆祥  朱齐超 《中医药学刊》2003,21(7):1137-1138
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患病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与体验,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认为,亚健康属于中医学疾病的范畴,可见于中医学的虚劳、郁证、失眠等病证中;多由于激烈竞争,工作压力过大,劳力劳神过度,致使心脾两虚,肝郁气滞所致。对于亚健康防治,应从整体出发,重视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17.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现代医学认为,儿童亚健康如不及时干预,与成人相比,更易发展为疾病,如采取积极的防治,也更易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包括两层含义:即未病先防(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既病防变(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本文试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对小儿亚健康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欲病”探索     
梅晓云 《河北中医》2001,23(6):471-472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 :“上医治未病之病 ,中医治欲病之病 ,下医治已病之病。”[1]欲 ,《辞海》作想要、需要、将要等解释 ;欲病 ,应指疾病将要而尚未发生之前的状态 ,这与现代医学所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等观点 ,有着明显的相通之处。今拟就中医学的“欲病”理论作一探索 ,共研于同道。1 欲病乃未病之内涵“治未病”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和集中的体现 ,首见于《内经》 ,又经过各代医家的不断充实和完善。何谓未病 ,何谓治未病 ,历代医家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如《医宗金鉴》云 :“未…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历史悠久且始终保有科学性与先进性。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干预机体非健康状态的核心思维过程,“辨证保健”是辨证论治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发病隐匿、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临床特点。本研究从辨证保健理论出发,首次提出了以“三分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分期,确立亚健康判定标准,通过中医证候分类进行辨证干预,确立相应的保健法则及中药保健措施,同时结合综合性干预方法,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早发现、早干预、早获益提供思路和策略,以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改善相关高危人群的亚健康状态,促进全民健康。  相似文献   

20.
亚健康人群逐年增加,笔者从中医学角度运用“治未病”学说分几点来探讨对其的调治方法。中医历来十分重视预防、养生、治未病,在三千年前的帛书上就有记载,奠定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中医“治采病”思想对现代医学特别是在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治应用中的指导作用优势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