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梗后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肌梗塞后长期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38),所有患者根据心梗、心衰治疗指南给予常规的抗缺血、抗心衰、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参松养心胶囊4粒3次/d,所有病人均在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检测QTd与24h动态心电图。结果2组病人用药后4周较用药前QTd均减少(P〈0.05),治疗组QTd减少幅度更明显(P(0.01)。治疗组病人总有效92.6%.对照组病人总有效73.7%,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基础治疗对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对降低QTd,改善症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观察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静息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改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可改善心衰症状,具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慧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229-2230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离散度、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分别于服药前后8周观察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的QTd(QTcd)变化;测量6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浆BNP测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QTd和QTcd明显缩短,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血浆BNP减少程度更大。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能有效降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离散度,改善心室肌复极均一性和电活动稳定性,减少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停用目前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1周,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每次200mg,每日3次,1周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每次20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口服,每次9g,每日3次。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室性早搏或室速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2.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稳心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SinoMed数据库,搜集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个RCT,包括1 6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稳心颗粒,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RR=1.25,95%CI为1.19~1.32,P<0.000 01)、提高左室射血分数(WMD=7.46,95%CI为6.91~8.00,P<0.000 1)、减少24 h室性早搏总数(SMD=-2.05,95%CI为-3.73~-0.37,P=0.02)、降低静息心率(WMD=-7.97,95%CI为-10.51~-5.42,P<0.000 1)...  相似文献   

6.
稳心颗粒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予稳心颗粒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B组予稳心颗粒治疗,C组予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QTd的变化。结果 A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3组治疗后心率及QTd均有下降。结论稳心颗粒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单用稳心颗粒优于单用门冬氨酸钾镁片。  相似文献   

7.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菽丹  王昌育  辛渭川 《陕西中医》2009,30(10):1289-1290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稳心颗粒,对照组加用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改善及预防复发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病人有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心律失常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到我院住院治疗的扩张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00例,采取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我们予以常规的抑制心室重构及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9g,3次/d,坚持服药1个疗程即4周,对比两组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3%)明显高于对照组(8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对于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有效,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程广书 《陕西中医》2012,33(2):142-143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成药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按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他汀类、ACEI或ARB类、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结果:两组心衰疗效比较x~2=4.8,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x~2=5.32,P<0.05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除具有抗心律失常外,对心力衰竭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合并缺血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4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7)和对照组(n=47),治疗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稳心颗粒,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美托洛尔缓释片。1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较治疗前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保心安胶囊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的影响。方法将88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予以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片、卡托普利片、美托洛尔片、螺内酯片等常规药物的常规剂量,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安胶囊治疗。2组均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血浆NT-pro BNP、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LVEF、LVEDD、血浆NT-pro BNP含量、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和时间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尿量增加,血压、心率、体质量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心安胶囊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NT-pro BNP含量,改善心脏结构,改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将65例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的动态心电图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QT间期离散度改变,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2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室性早搏或阵发室速次数少于对照组;2组QT间期离散度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赵素荣 《河北中医》2012,(10):1528-153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近期和远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例AMI溶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溶栓后2 h内出现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及室性心动过速)]、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肌酶[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及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后3个月查心脏彩超查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记录心肌梗死再发率和再住院率。结果 2组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CK峰值浓度、CK-MB峰值浓度及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2组LVEDd、LVEF、心肌梗死再发率及再住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提高AMI患者溶栓再通率,减少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少死亡率,对远期保护缺血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潘怀富  姜克家 《河北中医》2000,22(7):488-490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配合西医疗法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 9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生脉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烽71.7%,显效率分别为59.6%和32.6%,2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两组患者均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剂量为20mg/d,实验组剂量为40mg/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VEF、LVEDD、LVESD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LVEDD、LVES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室重构,40mg/d的给药剂量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麦养心片对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及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83例CH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养心片4片,每日3次,连续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测定BNP浓度,并观察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为88.4%与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BNP浓度较治疗前下降,心功能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治疗后BNP下降及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养心片能有效降低CHF患者的BNP浓度,改善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频电针内关穴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予高频电针内关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短期内(治疗前、治疗5、15、30分钟,1、2、3、4、6小时)血压情况及治疗2周后血压、心功能、死亡率。同时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各时点升高血压的效果及2周后左心功能的改善等方面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且2周后的死亡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频电针内关穴可成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ICM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和治疗组(91例)。对照组应用ACEI、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利尿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情况,监测24h心律失常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心律失常好转情况、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ICM合并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规范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规范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治疗时间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善、LVEF和6min步行试验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LVEF和6min步行试验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术后规范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疗效。方法:抽取92例冠心病、心功能Ⅱ-Ⅲ级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美托洛尔和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A组;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参松养心胶囊对患有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