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本文通过检测酸敏感离子通道3(acid sensing ion channel 3,ASIC3)在慢性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is,TNC)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慢性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模型+溶剂组(n=5),模型+ASIC3抑制剂5μM组(n=5),模型+ASIC3抑制剂10μM组(n=5),模型+ASIC3激动剂100μM组(n=5),模型+ASIC3激动剂200μM组(n=5)。使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眶周及足底的机械痛阈值,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ASIC3 m RNA,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SIC3、CGRP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SIC3和CGRP在TNC部位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1)硬脑膜反复给予"炎性汤"后,大鼠眶周及足底的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P<0.01);(2)与Sham组相比,CM组大鼠ASIC3在TNC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3)给予ASIC3抑制剂后,大鼠眶周及足底机械痛阈值均显著增加(P<0.05),CGRP蛋白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而给予ASIC3激动剂后,大鼠眶周及足底机械痛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CGRP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4)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在TNC部位,ASIC3主要表达于神经元,且与CGRP有少量共表达。结论:ASIC3在慢性偏头痛大鼠TNC部位表达上调,且通过调节机械痛阈值的变化及CGRP的表达参与了慢性偏头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深刺加电针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10只、造模组30只,后者以Hulth-Telhag法复制兔左膝骨关节炎模型,X线评价造模情况。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n=10)、深刺加电针组(C组,n=10)和普通电针组(D组,n=10),造模后第6周开始对C组和D组进行治疗,共4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关节液p H值,透射电镜下观察软骨细胞组织结构和病理学改变,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软骨组织中酸离子敏感通道1(ASIC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和p53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组织中ASIC1分布。结果关节液中p H值从高到低依次为A组=C组D组B组(P0.01);A组、C组、D组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较B组完整,C组凋亡率低于B组和D组(P0.01),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软骨组织中ASIC1和p53表达由低到高均为A组=C组D组B组(P0.01);p38MAPK表达由低到高均为A组C组D组B组(P0.01)。结论深刺加电针可以降低软骨细胞中ASIC1蛋白表达和p38MAPK磷酸化水平,抑制凋亡因子p53表达,减少软骨细胞凋亡,减轻软骨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
王乾成  陈祁  杨荫  赵书  陈丽  郑煜 《华西医学》2011,(2):170-173
目的 探讨慢性缺氧对大鼠岩神经节神经元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亚型3(ASIC3)和亚型2a(ASIC2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缺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V)观察正常和慢性缺氧大鼠岩神经节神经元ASIC3和ASIC2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鼠局灶脑缺血不同时间缺血周围皮层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1a,ASIC1a)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局灶脑缺血中的意义。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72只,应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线栓法制备单纯局灶脑缺血模型及糖尿病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根据缺血不同时间分为正常假手术组、单纯脑缺血1 h,3 h,6 h,24 h;糖尿病脑缺血1 h,3 h,6 h,24 h共计9组,每组8只。应用TTC染色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各组梗死面积及损伤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缺血周围皮层的蛋白表达。结果对糖尿病局灶脑缺血24 h及单纯缺血24 h大鼠进行神经评价,糖尿病组大鼠术后清醒较晚,肢体偏瘫程度重于单纯缺血组(2.60±0.591/1.80±0.83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正常假手术组相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单纯局灶脑缺血及糖尿病局灶脑缺血各组ASIC1a的表达逐渐增多(P〈0.05),其中糖尿病局灶脑缺血各组ASIC1a的蛋白表达高于单纯局灶脑缺血各组(P〈0.05)。结论糖尿病局灶脑缺血加重的原因可能由于皮层ASIC1a过度开放加重细胞内钙超载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的四种亚型即ASIC1a、ASIC1b、ASIC2a和ASIC3是否表达于大鼠岩神经节(petrosal ganglion)神经元。方法:采用常规免疫组化法(PV法),观察正常大鼠岩神经节神经元是否表达ASIC1a、ASIC1b、ASIC2a和ASIC3。结果:在正常大鼠岩神经节神经元,可见ASIC1a、ASIC1b、ASIC2a和ASIC3表达;ASIC1a与ASIC2a,ASIC3与ASIC1b,ASIC3与ASIC1a,ASIC3与ASIC2a在岩神经节神经元上共表达。结论:正常生理情况下,大鼠岩神经节神经元均表达ASIC1a、ASIC1b、ASIC2a和ASIC3;ASICs亚型之间的共表达提示,在岩神经节可能存在ASICs异聚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蛋白(ASIC1a、ASIC2a)与组织型激肽释放酶(TK)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RTPCR分别获得小鼠TK、ASIC1a、ASIC2a全长cDNA,将其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中,脂质体法分别将pcDNA3.1-TK和pcDNA3.1-ASIC1a、pcDNA3.1-TK和pcDNA3.1-ASIC2a共转染至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免疫共沉淀分别用抗Myc及抗TK抗体观察两者间有无相互作用。将ASICs融合蛋白与TK(100μg/mL)共孵育,SDS—PAGE分别用抗Myc及抗TK抗体检测蛋白表达。结果:pcDNA3.1TK和pcD—NA3.1-ASIC1a、pcDNA3.1-TK和pcDNA3.1-ASIC2a共转染后,SDS—PAGE显示抗TK抗体检测后在转染细胞内见有56kDa的TK条带出现,但抗Myc抗体作用未见ASICs目的条带出现。纯化的ASIC1a、ASIC2a融合蛋白与TK共孵育后,SDS—PAGE显示抗Myc抗体检测后在约66kDa处有融合蛋白表达条带,但抗TK抗体检测后在56kDa处无条带出现。结论:TK与ASIC1a、TK与ASIC2a之间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通过检测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转录调控因子c-fos、NFATc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探讨高糖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的具体环节。方法 RAW264.7细胞以1×105/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依据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及是否给予RANKL干预设定未处理组、对照组、高糖组、渗透压控制组,12 h后对照组、高糖组、渗透压控制组加入100 ng/ml小鼠重组RANKL,隔日换液,培养5 d后,TRIzol法提取总RNA、核蛋白提取试剂提取细胞核蛋白,行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fos、NFATc1基因及蛋白相对定量表达,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One-Way ANOVA分析,LSD行两两比较。结果高糖组RANKL诱导的转录因子c-fos、NFATc1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19±0.48 vs.4.36±1.41,P<0.05;1.56±0.23 vs.2.69±0.24,P<0.01),高糖组c-fos、NFATc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35±0.10 vs.1.65±0.11,P<0.05;2.27±0.15 vs.2.64±0.08,P<0.05)。结论高糖明显抑制RANKL诱导c-fos、NFATc1等转录因子的表达,进而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fos基因表达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动物全部采用由白求恩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雄性昆明小鼠,6~7周龄,体质量25~28g。①动物分组:第1批:4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脑缺血再灌注组35只,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提取标本,分别为术后1h,1d,3d,7d,2周,4周,6周,每个时间点5只。第2批:40只小鼠用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组同上。②模型制备及检测方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阻断颈总动脉亦不放血。采用卒中指数对各组小鼠神经病学症状进行评价。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再灌注后1h,1d,3d,7d,2周,4周,6周取小鼠额叶皮质、海马区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c-fos基因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8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免疫组化检测c-fos基因表达产物Fos蛋白结果:假手术组Fos蛋白有较弱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假手术组未见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再灌注1h在额叶皮质与海马区即可见Fos蛋白表达升高,与假手术组差异显著,再灌注1dFos蛋白表达达最高峰,并持续至2周(P<0.01),以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到6周达假手术组水平。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fos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区有少量c-fosmRNA表达。再灌注1hc-fos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至5周时仍呈现较高转录水平(P<0.05),随后下降,至4周时达假手术组水平。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中枢神经系统c-fos基因的持续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在急性肺损伤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脂多糖(LPS)刺激组(LPS 2 h,LPS 4 h,LPS 6 h),分别为LPS刺激后2,4,6 h;生理盐水对照组;LPS组静脉注射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对照组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以肺部特征性病理改变作为ALI模型成功的主要指标.各组检测动脉血气,留取肺组织标本,观察肺湿/干质量比、肺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ASIC3的表达.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和Kendall秩相关系数(Kendall'stau_b)检测其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PS 2 h,4 h,6 h组大鼠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67.47±6.01)mmHg,(59.17±7.18)mmHg,(52.54±7.62)mmHg,比对照组(98.15±1.06)mmHg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值LPS4 h(7.28±0.04),6 h(7.24±0.03)组显著低于对照组(7.35±0.01)(P<0.01).光镜下见肺组织内的炎性细胞逐渐增多,肺泡隔增宽,肺间质水肿,肺结构破坏逐渐加重;LPS注射后4 h,6 h肺泡上皮细胞内ASIC3的表达分别是(205.91±10.12),(196.51±18.60),显著低于对照组(220.23±10.11)(P<0.05);肺的湿/干质量比6 h组(5.18±0.21)亦明显高于对照组(4.45±0.18)(P<0.05).结论 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和支气管黏膜上皮有ASIC3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在偏头痛脑膜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ICAM-1)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静脉注射(iv)硝酸甘油(glyceryl trinitrate,GTN)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组。各组分别包括0.9%生理盐水或GTN iv后1.5,4h两个实验小组。应用Western印迹法分别观察PDTC对GTN iv后1.5h大鼠脑膜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与GTN iv后4h ICAM-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PDTC50,100,200mg.kg-1各剂量组GTN iv后1.5h大鼠脑膜NF-κB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分别降低30%(P<0.05)、52%(P<0.01)和65%(P<0.01),呈剂量依赖性;PDTC50,100,200mg.kg-1各剂量组GTNiv后4h大鼠脑膜ICAM-1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分别降低36%(P<0.05)、71%(P<0.01)和51%(P<0.01),无剂量依赖关系。结论:NF-κB参与偏头痛时脑膜ICAM-1的蛋白合成调控,在偏头痛的脑膜炎症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BRCA1、CDH1、DKK1和SFRP1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患者肿瘤激素受体状态、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115例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外周血BRCA1、CDH1、DKK1和SFRP1的甲基化情况,与6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BRCA1、CDH1和SFRP1的甲基化状态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hLRH-1不同变异体在人胚胎组织的表达谱。方法通过设计特异引物,并经常规RT-PCR方法检测hLRH-1v1和hLRH-1在三例引产胎儿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以实时定量RT-PCR法分析总hLRH-1的mRNA的相对表达谱。结果检测的结果显示,hLRH-1v1在人类各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组织广泛表达,而hLRH-1则仅局限于肝、胃、小肠和胰腺组织。结论hLRH-1v1和hLRH-1在人胎儿组织表达谱的差异提示它们在早期胚胎发育中可能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KISS1、KAI1和FHL1在淋巴结转移与否的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59例乳腺癌组织和31例非癌组织中的KISS1、KAI1和FHL1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乳腺癌中KISS1、KAI1和FHL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KISS1、KAI1和FHL1表达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KAI1表达与ER、PR呈负相关(P0.05);FHL1表达与PR呈负相关(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分析KISS1、KAI1和FHL1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KISS1、KAI1和FHL1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中肿瘤/睾丸抗原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MAGE-1、NY-ESO-1、SCP-1基因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索其在直肠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AGE-1、NY-ESO-1、SCP-1单克隆抗体,对68例直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SPSS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在检测的68例直肠癌标本中,MAGE-1、NY-ESO-1、SC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9%(21/68)、23.5%(16/68)、17.6%(12/68)。多个CTA基因可在直肠癌中同时表达,至少表达一种CTA的频率为67.7%(46/68),同时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CTA的频率是20.6%(14/68),同时表达三种CTA的频率为5.9%(4/68)。阳性颗粒均位于细胞质。MAGE-1、NY-ESO-1、SCP-1基因的表达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分化较好Ⅰ级直肠腺癌,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T抗原(MAGE-1、NY-ESO-1、SCP-1)在直肠癌组织中有高特异的表达,这使得用这些CTA编码的蛋白作为疫苗用于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发展为重症与危重症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轻症患者(88例)为对照,分析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19例)和危重症患者(12例)的性别、体质量指数、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体温、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血白蛋白、血钙、心肌酶、血小板、氧合指数、胸部X线片、CT等12项临床诊断指标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以及死亡的关系。结果:按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由大到小:氧合指数、CT、入院体温、体质量指数对ALI的影响最大;氧合指数、心肌酶、体质量指数、入院体温、血白蛋白对ARDS的影响最大;白蛋白、氧合指数、心肌酶、入院体温、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血小板对感染性休克的影响最大;氧合指数、心肌酶、CT、白蛋白、入院体温、从发病到入院时间对MODS的影响最大;白蛋白、氧合指数、心肌酶、入院体温、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血小板对死亡的影响最大。结论:氧合指数、CT、入院体温、体质量指数等临床指标异常可提示ALI;氧合指数、心肌酶、体质量指数、入院体温、血白蛋白等临床指标异常可提示ARDS;血白蛋白、氧合指数、心肌酶、入院体温、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血小板等临床指标异常可提示感染性休克;氧合指数、心肌酶、CT、血白蛋白、入院体温异常及从发病到入院时间长可提示MODS;血白蛋白、氧合指数、心肌酶、入院体温、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血小板等临床指标异常可提示死亡。密切关注以上指标可以对其进行早期识别与干预。  相似文献   

17.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病人病情可迅速发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8 ℃,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甲型/乙型流感快速筛查试验与H1N1PCR确证试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为H1N1型流感的快速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甲型/乙型流感检测试剂盒与北京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PCR确证方法同时测定87例具有相关体征病人的鼻咽部拭子,确定病人流感病毒的感染状况。结果自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我院送检H1N1型流感检测标本248例。其中我院实验室同时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甲型/乙型流感检测试剂盒筛查测定87例,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5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0例。87例病人中,H1N1阳性标本9例;快速筛查试验与确证试验两种方法同时阳性6例;同时阴性69例。筛查试验阳性而确证试验阴性的标本9例;筛查试验阴性而确证试验阳性的标本3例。筛查试验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阳性预示值为40.0%,阴性预示值为95.8%。诊断灵敏度是66.7%,诊断特异性是88.5%。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甲型/乙型流感快速检测试剂盒可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筛查实验,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作为诊断的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炎症启动了新内膜的形成,最终导致再狭窄.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法建立犬颈动脉再狭窄动物模型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Mac-1(CD18,CD11b)、LFA-1(CD11a/CD18)阳性表达的动态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动物实验,于2004-09/2005-04在苏州大学免疫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健康杂种犬10条,体质量15-17 kg,由苏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用球囊扩张法建立犬颈动脉再狭窄的动物模型,术前,术后2 h,4 h,12 h,24 h,48 h,72h,1周分别抽墩周围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表面的Mac-1和LFA-1的阳性表达水平.术后8周取扩张颈动脉及对侧正常动脉作病理学检查.主要观察指标:OMac-1和LFA-1的阳性表达水平.②扩张颈动脉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动物术后8周行血管造影榆台,狭窄率为(65.00±15.47)%;病理学检查显示内膜明显增厚;单核细胞表面Mac-1在各时间段的表达,经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553,P=0.152).术后12 h左右开始升高,48~72 h左右达到高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时已接近术前基线水平(P>0.05).单核细胞表面LEA-1在各时间段的表达,经方差分析差别无显著性意义(F=1.553,P>0.05).结论:血管损伤可以上调单核细胞表面Mac-1的表达,提示其町能参与了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生过程中的急性系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泰乐影增强扫描时,通过对SE-T1加权序列、FFE-T1(in phase)序列、FFE-T1(out phase)序列的比较研究,优化其扫描参数,以获得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泰乐影T1WI成像的优化序列和成像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