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邓文忠  曾自力 《广西医学》2012,34(10):1354-1356
目的 比较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两种照射方法之间的差异,以减少正常组织损伤.方法 9例前列腺癌患者均进行3DCRT,每例患者均用两种照射方法设计治疗计划,每种方法均采用6个等角共面野等中心照射,方法1射野角度分别为240、300、0、60、120、180度,方法2射野角度分别为210、270、330、30、90、150度,每次照射剂量均为2 Gy,共35次,70 Gy.采用TPS对方法1与方法2进行剂量学对比研究.结果 两种照射方法临床靶区照射的平均剂量(Dmean)、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剂量分布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方法股骨的Dmean、Dmax、膀胱的Dmea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方法1直肠Dmean、Dmax、膀胱的Dmax均低于方法2(P均<0.05).结论 前列腺癌3DCRT时,方法1可减少直肠损伤.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医学》2018,(3):197-200
目的探讨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电子线照射和三维适形照射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0例患者,采用pinnacle3 9.6计划系统分别设计胸壁电子线照射和三维适形照射计划,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剂量Dmax、Dmin、Dmean、V90、V95、V100和D95比电子线放疗明显增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105、V110和D5差异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电子线放疗优于三维适形放疗,HI三维适形放疗明显优于电子线放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左肺V5、V10、V15、V20、V30、V40和Dmean,心脏V5、V10和V15三维适形放疗比电子线放疗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V20和Dmean三维适形放疗比电子线放疗略下降,而V30和V40则略有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Dmean三维适形放疗比电子线放疗略有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以及对患侧肺和心脏的保护明显优于电子线放疗,在胸壁表面放置0.5 cm厚的等效填充物既能使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均匀又降低了心肺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3.
滕炳祥  曾自力  刘兵 《广西医学》2012,34(2):166-169
目的 比较不均匀肺组织校正与否对肺癌患者的肿瘤靶区、正常组织及重要器官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9例原发性肺癌患者,每例均同时设计两种治疗计划,即常规放疗不校正不均匀肺组织计划(计划1)、三维适形放疗(3DCRT)校正不均匀肺组织计划(计划2).计划1为前后对穿照射60 Gy,通过调节剂量权重使处方剂量与常规放疗相同;射野大小及其他参数与常规放疗相同,此时得到计划1的剂量分布就是常规不校正不均匀肺组织在患者体内的实际分布.计划2为3DCRT照射60 Gy.将计划1与计划2进行比较.结果 计划2的Dmax、Dmin和Dmean PTV剂量小于计划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1HI、CI值小于计划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Dmax计划1高于计划2、食管V50则计划1少于计划2,两肺V20、V5均为计划2高于计划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V40、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RT校正不均匀肺组织比常规放疗不校正不均匀肺组织对肺癌患者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有明显保证和改善,但对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的受量有一定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咽癌常规放疗后两种不同推量方式对鼻咽癌肿瘤靶区和各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影响.方法 选择局部晚期(T3、T4期)鼻咽癌患者40例,在常规放疗后予伽玛刀推量治疗,推量剂量为6~10 Gy;应用Nomos Peacock计划系统对每个病例分别模拟三维适形技术(3D-CRT)推量计划,每次2 Gy,总量8 Gy/4次.比较两种推量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中鼻咽癌肿瘤靶区和各危及器官的最小受量(Dmin)、最大受量(Dmax)、平均受量(Dmean).结果 伽玛刀的靶区Dmax和Dmean均明显大于3D-CRT (P<0.01); 脑干和视神经的Dmin,伽玛刀比3D-CRT要高,但其Dmax和Dmean与3D-CRT无明显差异;左右颞叶伽玛刀的Dmin高于3D-CRT,但是伽玛刀的Dmax和Dmean却明显低于3D-CRT(P<0.05,P<0.01);伽玛刀的左右颞颌关节Dmax和Dmean明显低于3D-CRT(P<0.01).结论 伽玛刀推量治疗在剂量学上优于3D-CRT推量治疗,有可能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但不能排除因局部剂量过高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三维适形技术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和非适形放疗剂量分布的差异。方法选择1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每个病例设计三种治疗计划,即适形技术计划、非三维适形技术计划和模拟常规技术计划。比较三种计划的GTV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和平均剂量;适形指数;脊髓的最大剂量;两肺V20。结果三种放疗技术的治疗计划GTV的Dmean、Dmin和Dmax(Gy)的均数没有显性差异(P〉0.05);CI值的均数均有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的适形放疗技术能降低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和并发症及提高放疗治疗的适形度,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5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T定位图像,分别设计IMRT和3D-CRT计划,给予DT:64Gy/32f照射,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2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结果:IMRT计划中肺的V20、V30及肺平均剂量低于3D-CRT,而V5高于3D-CRT计划(P〈0.05),V10无差异(P〉0.05)。IMRT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靶区不均匀指数(HI)显著优于3D-CRT,而靶区平均剂量(PTVDmean)无明显差异(P〉0.05),IMRT计划中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较3D-CRT低(P〈0.05),而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V40和脊髓的平均剂量(Dmean)评价在IMRT及3D-CRT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射治疗的计划可以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同时降低危及器官的剂量。  相似文献   

7.
白伊凡 《包头医学》2017,41(4):25-27
目的:比较行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的直肠癌术后患者靶区剂量学及危及器官毒性的差异性.方法:将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放射治疗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根据放疗计划的不同,分为三维适形(3DCRT)放疗组和调强(IMRT)放疗组,分别行CT扫描,勾画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轮廓.对两组靶区剂量分布、正常器官受量及毒副作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靶区等剂量曲线分布和适形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较3D-CRT组更具有优势.IMRT组计划骨盆V50,膀胱V40、V50,小肠的V50和股骨头V30、V50均低于3D-C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毒性损害观察显示,IMRT组减少了对下消化道和泌尿系统毒性作用,与3D-CRT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放疗相比,调强放疗计划有明显靶区剂量学优势,可对危及器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冉  权循凤  陈香存 《安徽医学》2017,38(6):713-716
目的 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sIMRT)在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例腹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初治患者,分别设计SIB-IMRT和sIMRT计划,观察SIB-IMRT和sIMRT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SIB-IMRT和sIMRT的靶区剂量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SIB-IMRT的pGTVnd和PTV的适形性指数均高于sIMRT(P<0.05).与sIMRT比较,SIB-IMRT对股骨头、小肠和直肠的V50、Dmax均较低(P<0.05).SIB-IMRT对膀胱的V30为(68.91±8.62)%,高于s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IB-IMRT与sIMRT对膀胱的Dmax、Dmean、V40、V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B-IMRT计划可用于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的治疗,其具有更好的适形性,且对危及器官股骨头、小肠、直肠的保护更好,但其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刘锦全  齐斌  陈冬平  李铭仪 《广东医学》2012,33(15):2226-2228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规放疗后两种不同推量方式对鼻咽癌肿瘤靶区和各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择局部晚期(T3、T4期)鼻咽癌患者40例,在常规放疗后予伽玛刀推量治疗,推量剂量为6~10 Gy;应用Nomos Peacock计划系统对每个病例分别模拟三维适形技术(3D-CRT)推量计划,每次2 Gy,总量8 Gy/4次。比较两种推量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中鼻咽癌肿瘤靶区和各危及器官的最小受量(Dmin)、最大受量(Dmax)、平均受量(Dmean)。结果伽玛刀的靶区Dmax和Dmean均明显大于3D-CRT(P<0.01);脑干和视神经的Dmin,伽玛刀比3D-CRT要高,但其Dmax和Dmean与3D-CRT无明显差异;左右颞叶伽玛刀的Dmin高于3D-CRT,但是伽玛刀的Dmax和Dmean却明显低于3D-CRT(P<0.05,P<0.01);伽玛刀的左右颞颌关节Dmax和Dmean明显低于3D-CRT(P<0.01)。结论伽玛刀推量治疗在剂量学上优于3D-CRT推量治疗,有可能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但不能排除因局部剂量过高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剂量学角度比较非均整器(FFF)模式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 疗的不同放疗技术。方法 选取15 例NSCLC 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FFF 模式下适形拉弧(CAT)、三维适 形技术(3D-CRT)及容积弧形动态旋转调强(VMAT)计划。比较3 种计划95%、105% 的处方剂量覆盖 靶区体积百分数(V95%、V105%)、靶区均匀度(HI)、适形度(CI)、最大剂量(Dmax)和平均剂量(Dmean)、 危及器官(OAR)剂量、机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TT)。结果 CAT 和3D-CRT 计划中的计划靶区(PTV) V95%、CI 低于VMAT 计划(P <0.05),而V105%、HI、Dmax、Dmean 高于VMAT 计划(P <0.05);在患侧肺 V5、V20、V30、V40、Dmean 方面,CAT 和3D-CRT 计划高于VMAT 计划(P <0.05);在患侧肺V20、V30 方面, 3D-CRT 计划高于CAT 计划(P <0.05);在脊髓Dmax,3D-CRT 计划低于CAT 与VMAT 计划(P <0.05); CAT、3D-CRT 计划的MU 低于VMAT 计划(P <0.05)。在治疗时间上CAT 低于3D-CRT,且两者均少于 VMAT(P <0.05)。结论 FFF 模式下3 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靶区CI、HI 及患侧肺保护的VMAT 计划 优于CAT 和3D-CRT 计划,但在执行效率,CAT 和3D-CRT 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刘锦全  齐斌  陈冬平  李铭仪 《广东医学》2012,33(14):2131-2133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规放疗后两种不同推量方式对鼻咽癌肿瘤靶区和各危及器官的影响。方法选择局部晚期鼻咽癌(T3、T4期)患者40例,在常规放疗后予伽玛刀推量治疗,推量剂量为6~10 Gy;应用Nomos Peacock计划系统对每个病例分别模拟调强适形放疗(IMRT)推量计划,2 Gy/次,总量8 Gy/4次。比较两种推量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中鼻咽癌肿瘤靶区和各危及器官的最小受量(Dmin),最大受量(Dmax),平均受量(Dmean)。结果伽玛刀的靶区Dmin、Dmax、Dmean均明显大于IMRT(P<0.01);脑干、颞叶、视神经、鼓室、颞颌关节的Dmin伽玛刀比IMRT要高(P<0.05);伽玛刀的视神经Dmax、Dmean均高于IMRT(P<0.05,P<0.01);双侧颞颌关节Dmean,伽玛刀高于IMRT(P<0.05)。结论伽玛刀推量治疗有可能提高鼻咽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其对视神经影响和张口困难发生率可能高于IMRT。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110-113+1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螺旋断层放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剂量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放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平扫。分别制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方案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方案。比较两种放射方法靶区放射剂量分布情况以及危及器官放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1)两种放射治疗方法靶区(PTV)剂量分布:95%、100%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两组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放射治疗方法 CI显著高于3DCRT,HI显著低于3DCRT(P0.05),提示HT放射治疗方法适形度与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均优于3DCRT。(2)HT照射方法对危及器官照射剂量的分布上正常肝脏组织平均照射剂量、肝脏V_(30)显著低于3DCRT(P0.05);HT对双肾的照射剂量显著高于3DCRT(P0.05)。结论 螺旋断层放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对PTV剂量分布没有显著差异,但是HT放射治疗的适形度与靶区照射剂量的均匀性要优于3DCRT。对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分布显示,两者在胃组织以及脊髓组织的照射剂量没有显著差异,HT在正常肝组织的平均照射剂量要低于3DCRT,但是对双肾的照射剂量要高于3DCRT。  相似文献   

13.
孙海涛  黄国森△  王宁△  刘颖  袁玲 《广东医学》2021,42(11):1285-1289
目的 研究在飞利浦Pinnacle39.10计划系统上自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Auto-VMAT)计划和人工(Manual-VMAT)计划时的剂量分布特点,为宫颈癌优选放疗计划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例宫颈癌患者,使用Pinnacle39.10计划系统分别制定Auto-VMAT计划和Manual-VMAT计划两种治疗方案。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靶区的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计划优化时间、机器跳数以及危及器官(OAR)受量等指标的优良率。结果Auto-VMAT计划得到的靶区Dmean、CI以及HI均优于Manual-VMA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剂量D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to-VMAT计划中直肠(V40、V50和Dmean)、膀胱(V40、V50和Dmean)、小肠(V30、V40、V50和Dmean)、左右侧股骨头(V50和Dmean)均低于Manual-VMA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to-VMAT计划和Manual-VMAT计划的平均优化时间分别为47 min和35 min,Auto-VMAT计划相比Manual-VMAT计划增加34%;平均机器跳数分别为519 MUs和374 MUs,Auto-VMAT计划相比Manual-VMAT计划增加28%。结论基于Pinnacle3TPS的Auto-VMAT计划具有临床可行性,在提高靶区均匀性和适形性以及降低危及器官剂量上明显优于Manual-VMAT计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静态调强放疗(s-IMRT)、容积调强放疗(VMAT)三种放疗技术的靶体积、正常组织保护及跳数。方法:选择24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将其分为3D-CRT组、IMRT组、VMAT组,每组8例。靶区覆盖指标包括计划靶区(PTV)的平均剂量,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包括膀胱、小肠、结肠、双侧股骨头。结果:IMRT组和VMAT组平均PTV剂量均高于3D-CRT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亦均优于3D-C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和VMAT组膀胱、小肠、结肠的Dmax、V40均明显低于3D-C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D-CRT组比较,IMRT组和VMAT组均能降低双侧股骨头的Dmax、V30、V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MRT组比较,VMAT组能进一步降低小肠的Dmax与双侧股骨头的Dmax、V30、V40(P0.05)。VMAT组和IMRT组的机器跳数均高于3D-CRT组,且IMRT组高于VMA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能提高靶区的剂量覆盖、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在保护小肠和双侧股骨头方面,VMAT优于IMRT,而且VMAT需要的治疗时间更短,有利于精确放疗和保护直线加速器,今后VMAT将广泛应用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和动态调强(dIMRT)在海马规避全脑放疗中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区别。方法9例脑转移瘤患者,分别制作海马规避全脑VMAT和d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V30、D2%和D98%,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index,HI),海马最小剂量(Dmin),最大剂量(Dmax)和平均剂量(Dmean)以及其它危及器官的Dmax;比较两种治疗模式模拟治疗时间的差别。结果9例患者的两种计划靶区、海马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除海马最大剂量Dmax较高外,其它都满足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推荐的要求。VMAT靶区D98%、D2%和HI均优于d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海马Dmin<dIMRT,平均剂量分别为8.6Gy和9.2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治疗时间显著低于dIMRT。结论海马规避全脑放疗,在不增加危及器官受照量的情况下,相比dIMRT,VMAT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三维适形照射和三维适形加电子线照射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后10例患者,采用pinnacle3 9.1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胸壁三维适形照射和三维适形加电子线照射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Dmax、Dmix、Dmean、V90、3DCRT较3DCRT+E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95、V100、3DCRT略低于3DCRT+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105、V110、3DCRT较3DCRT+E高,其中V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和D53DCRT+E较3DCRT高,3DCRT+E优于3DC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和D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左肺V5、V10、V15、V20、V30、V40和Dmean3DCRT+E较3DCRT总体升高,除V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Dmean3DCRT+E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受照剂量3DCRT+E总体呈升高趋势,其中V5、V10、V15和V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体上靶区剂量分布3DCRT优于3DCRT+E,但3DCRT+E适形度、靶区高剂量D5和高剂量体积V105和V110优于3DCRT;3DCRT+E对危及器官剂量左肺和心脏的保护并不优于3DCRT。可能是0.5 cm厚的等效填充物不能有效的降低9Me V电子线等对左肺和心脏表面剂量所致。因此、建议每一个患者在治疗前应该选择最佳厚度等效填充物和电子线能量、混合射线的剂量比例等,并通过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和适形放疗靶区剂量学特点及器官毒性。方法选取在该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直肠癌切除手术后患者43例,随机分为3DCRT组和IMRT组,进行CT扫描、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进行3DCRT和IMRT计划设计,对患者予以相应治疗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DCRT和IMRT治疗计划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IMRT靶区适形度指数CI(0.93±0.15)和剂量均匀性指数HI(0.168±0.036)均优于3DCRT组(0.73±0.1,0.218±0.083)(P<0.01)。3DCRT组股骨头(V30,V50)、小肠(V50)、膀胱(V40,V50)、骨盆(V50)均显著高于IMRT组(P<0.01),3DCRT组骨盆(V20)高于IMRT组(P<0.05),而小肠(V1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MRT在下消化道骨髓抑制和泌尿系统指标均优于3DCRT,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3DCRT和IMRT治疗计划均可满足直肠癌靶区处方剂量要求,但IMRT较3DCRT技术有剂量学方面的优越性,且具有更低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疗途径对肺V5、V20、V30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食管癌患者直接进行放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适形强调放疗。观察二组患者靶区的放疗剂量及肺V5、V20、V30等参数情况以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二组患者靶区剂量Dmax、Dmin、D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CI为(0.728±0.08),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V5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V20、V30则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5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d0.05)。结论适形强调放疗对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好,靶区剂量高,强调放疗可以有效减少肺V20、V30,对肺起到保护作用,且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两种推量放疗的剂量学分析对比,探讨伽玛刀推量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局部晚期(T3T4期)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配到伽玛刀推量组(研究组)和三维适形(3D-CRT)推量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接受相同方式的常规外照射,鼻咽部剂量为70 Gy后,针对鼻咽原发灶进行推量治疗,研究组用伽玛刀推量治疗6~10 Gy,对照组用3D-CRT推量治疗6~10 Gy.比较两种推量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中肿瘤靶区和各危及器官的最小受量(Dmin),最大受量(Dmax),平均受量(Dmean).结果 放疗后3个月和6个月,研究组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7.5%和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和67.5%(P<0.01和P<0.005),可能与研究组靶区Dmax和Dmean均大于对照组(P<0.01)有关;研究组失眠的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P <0.01),可能与研究组颞叶的Dmax和Dmean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有关;研究组放射性中耳炎为15.0%,低于对照组的35.0%(P <0.05),可能与研究组鼓室Dmax和Dmea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关;研究组颞颌关节Dmax和Dmean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伽玛刀推量治疗在剂量学、提高肿瘤局部完全消退率和正常组织保护等方面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20.
宋鹏  杨远富  廖长富   《四川医学》2024,45(4):399-404
目的 分析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治疗鼻咽癌的效果及对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静态调强适形放疗(s-IMRT)治疗,观察组采取VMAT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效率(加速器跳数、治疗时间)、计划靶区剂量参数[肿瘤靶区(PGTV)、计划靶区(PTV):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最小剂量(Dmin)、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危及器官剂量参数(腮腺Dmean、颞颌关节V40)、皮肤、口腔黏膜反应分级;采用双变量相关tau-b(K)分析,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与腮腺Dmean、颞颌关节V40剂量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加速器跳数、治疗时间[(658.04±103.36)MU、(3.14±0.46)min]低于对照组[(1844.25±462.47)MU、(7.84±1.09)min](P<0.05);观察组PGTV的CI(0.45±0.09)高于对照组(0.37±0.08),PTV的CI(0.40±0.16)高于对照组(0.29±0.08),Dmean[(64.38±4.43)Gy]低于对照组[(66.49±5.87)Gy](P<0.05);观察组腮腺Dmean、颞颌关节V40[(34.14±5.29)Gy、(4.29±0.67)Gy]低于对照组[(37.05±6.33)Gy、(5.11±1.32)Gy](P<0.05);观察组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37.50%)低于对照组(72.50%)(P<0.05);采用双变量相关tau-b(K)分析,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与腮腺Dmean、颞颌关节V40剂量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VMAT治疗鼻咽癌能够有效调节靶区剂量,控制危及器官剂量,降低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提升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