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肌钙蛋白Ⅰ在非心源性危重病患者诊治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肌钙蛋白I(cTnI)监测在非心源性危重病患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非心源性危重病患者215例,按照cTnI的水平分为cTnI升高组(92例)和cTnI正常组(123例).观察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病死率和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 结果 两组患者CK-MB、LVEF、总住院时间及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cTnI升高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cTnI正常组(P<0.05,P<0.01).结论 伴有cTnI升高的非心源性危重病患者有较高的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和住院病死率,需要更长时间的ICU治疗和更高昂的住院费用,监测cTnI水平在此类患者病情评估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危重病患者血清淀粉酶升高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25例急诊ICU危重病(APACHEⅡ评分>29分)患者,根据血清淀粉酶水平分为血清淀粉酶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血白细胞总数、低血压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的变化。结果125例危重病患者中,28例(22.4%)血清淀粉酶升高,胰腺损伤(血清淀粉酶≥400 U/L)发生率为13.6%。血清淀粉酶升高组低血压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正常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愈高,预后愈差。血清淀粉酶≥400 U/L,病死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对危重病患者应注意血清淀粉酶的变化,血清淀粉酶可能是反映病情变化、判定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早期血磷水平,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危重病患者52例,入科后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检测血磷含量,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1个月的存活情况.结果 危重病患者早期血磷含量与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死亡组血磷较生存组显著降低(P<0.05),APACHEⅡ评分明显增加(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危重病患者早期检测血清磷含量对于判断其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淀粉酶升高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80例ICU脓毒症(APACHE Ⅱ评分>30分)患者,根据血清淀粉酶水平分为血清淀粉酶升高组(Ⅰ组)和正常组(Ⅱ组),比较两组血白细胞总数、低血压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80例脓毒症患者中,18例(22.5%)血清淀粉酶升高,胰腺损伤(血清淀粉酶≥400 U/L)发生率为11.3%.血清淀粉酶升高组低血压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正常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愈高,预后愈差.血清淀粉酶≥400 U/L,病死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对脓毒症患者应注意血清淀粉酶的变化,血清淀粉酶可能是反映病情变化、判定顸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胰岛素强化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ICU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ICU病房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5),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L,观察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治疗组ICU住院天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低血糖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在4.4~6.1 mmol/L水平,可改善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NP)与非心脏病ICU患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ICU病房的60例危重症患者,分别在入院时、24 h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测定血清BNP浓度,分析两者与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等主要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存活42例,死亡18例,病死率为30%,其中死亡组APACHEⅡ评分(26.46±11.61)分和血清BNP浓度(2154.26±1126.49) ng/L,均明显高于存活组(13.45±4.20)分和(1058.16±857.83) ng/L(t值分别为6.4055和4.1190,P均<0.001),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的时间及病死率随BNP浓度升高而升高(F值分别为49.089、22.754、36.398,P均<0.001).结论 BNP和APACHEⅡ评分的升高对危重症患者的存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主要预后指标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病情的价值。方法选取COPD合并PH患者79例作为合并组,87例未发生PH的COPD患者为非合并组,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入院后48 h内氧合指数、6 min步行距离(6MWT)、血乳酸、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率、平均住院时间、NT-proBNP、cTnI等指标。结果合并组与非合并组患者的氧合指数、6MWT、血乳酸、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合并组患者NT-proBNP、cTnI、右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均显著高于非合并组与对照组(P 0. 05);非合并组NT-proBNP、cTnI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cTnI、氧合指数、血乳酸是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的影响因素(P 0. 05)。NT-proBNP联合cTnI诊断COPD合并PH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 NT-proBNP与cTnI不仅在诊断COPD合并PH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对COPD合并PH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预测,可以作为评估COPD是否合并PH及右心功能不全的敏感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APACHE Ⅱ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危重程度,以及入住ICU的时间和预后。方法将入住ICU且行机械通气的113例患者分成两组,出现VAP的63例患者设为发病组,未出现VAP的50例患者设为未发病组,按Knaus法进行APACHEⅡ评分,并进行临床对比。结果发病组和未发病组的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APACHEⅡ分值的升高,患者出现VAP、重症肺炎例数增多,病死率升高。结论在ICU病人尤其是机械通气的患者中,APACHEⅡ评分系统有助于预测患者VAP的发生,评估病情的严重性、住院时间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APACHEⅡ评分在外科ICU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 )评价外科 ICU(SICU)中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并判断其预后 ,以证明其在 SICU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连续观察入 SICU资料完整患者 15 0例 ,分别计算各自 APACHE 评分及预计病死率 ,并进行验证。结果 :15 0例患者的 APACHE 评分范围 0~ 31分 ,平均 (11.0 2± 7.4 3)分 ;生存 132例评分 (9.5 5± 6 .18)分 ,死亡 18例评分 (2 1.78± 7.0 7)分 ,差异显著 (P<0 .0 1)。APACHE 评分与实际病死率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72 ,P<0 .0 1)。 APACHE 评分与预计病死率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78,P<0 .0 1)。APACHE 分值以 5分阶增加 ,实际及预计病死率亦增加 ,且 APACHE 评分大于 2 0分时预计与实际病死率均明显升高 ,提示预后较差。在 APACHE 评分低分值段阳性率偏低 ,高分值段敏感性又降低。结论 :1APACHE 评分系统可应用于 SICU作为评估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2通过分析预计与实际病死率间的差异 ,可客观地评价 SICU的医疗及监护质量。3APACHE 评分可为合理利用SICU资源及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参考。 4 APACHE 评分在预测 SICU患者预后时有效性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老年患者院内气管支气管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老年患者并发院内气管支气管炎(NTB)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院内感染防治措施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观察2002年10月-2004年7月收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内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符合标准的66例SICU内机械通气老年患者有35例发生NTB(发生率为53.03%)。NTB组和非NTB组在低白蛋白血症、鼻饲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抗生紊使用种数以及住SICU时间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鼻饲、低白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4d、住SICU时间〉9d、抗生素使用种数增加以及APACHEⅡ评分〉9分是NTB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鼻饲、机械通气时间〉4d、抗生素使用种数〉2种是NTB的独立发病危险因素。结论 SICU内机械通气老年患者NTB的发生率较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ICU内住院时间延长、低白蛋白血症、高APACHEⅡ评分、大量使用抗生素等是NTB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EWS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对232例AECOPD患者入院时即刻进行MEWS并在2 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追踪患者处置方式和1个月内预后.分析MEWS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观察MEWS评分与患者病情程度、处置方式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MEWS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MEWS评分分数段越高,机械通气比例和病死率越高.MEWS预测死亡的AUROCC为0.926,最佳截断值为6分;AUROCC与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WS可早期快速地评估AECOPD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系统对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患者病情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31例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24 h内评估其APACHE Ⅱ评分,评分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以及各分值段的病死率。结果不同转归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术前心功能分级患者间的APACHE Ⅱ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心功能级数越高,APACHE Ⅱ评分相对越高。APACHE Ⅱ评分预测患者病死率为6.87%,APACHE 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990,可信区间为0. 984~0. 996,表明其效能较好;以死亡概率 30%为预测标准,APACHE Ⅱ评分对死亡危险度预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3. 33%,96. 80%;将APACHE Ⅱ得分按 20分、10~20分、10分进行分组,仅 20分组预测的病死率在实际病死率95%可信区间内。结论 APACHE Ⅱ评分在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患者病情与预后中评估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进行分级监测干预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ICU 356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急性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ICU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5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设计的《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观察表》记录相关研究内容,采用U检验、x2检验等方法,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性别、年龄、中毒原因、毒物类型、中毒距就诊时间、中毒距入ICU时间、住院时间、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56例患者分为存活组(260例)与死亡组(96例),存活组住院时间(5.72 ±4.37)d、中毒距入ICU时间(17.16±31.22)h、APACHEⅡ评分(10.27±7.77)分,与死亡组住院时间(3.53 ±5.79)d、中毒距入ICU时间(37.21 ±67.35)h、APACHEⅡ评分(18.78 ±8.66)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两组间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毒物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毒物类型与预后明显相关(P<0.05).得到死亡风险模型:Y=-0.817-0.137X1 +0.140X3 +2.133X4+ 1.039X5-0.291X6.结论 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毒物类型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PACHEⅡ评分系统可用于急性中毒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与许多潜在的病原体有关.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体以及预后因素.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2008-09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完成.对象:1999-01/2008-08所有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46例,男37例,女9例.年龄20~65岁.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起病时间,器官移植时间、症状、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情况、肺部浸润的情况、APACHE评分、是否使用机械通气、疾病的转归等.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学诊断和病死率.②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细菌仍足最常见的病原体(35%),其他病原体依次为巨细胞病毒(15%)、真菌(11%)、结核(7%)、呼吸道病毒(4%)、卡氏肺孢子菌(2%)、以及蠊缨滴虫(2%).12例死亡.总的病死率为26%.各病原体间病死率无显著差异.呼吸困难,APACHE Ⅱ评分,需要机械通气是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病原体参与了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包括呼吸道病毒和蠊缨滴虫,而呼吸困难、APACHE Ⅱ评分、需要机械通气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危重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隐匿性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评价危重病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检测159例危重病患者血清cTnI的水平,利用回顾性双盲的单中心研究方法,分析危重病(呼吸衰竭、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等)患者cTnI与心肌损伤、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在159例危重病患者中有34例(21.4%)患者存在cTnI的升高,但34例患者中只有9例(26.5%)被诊断存在心肌梗死,有25例患者并未发现有明显的心肌损伤。cTnI升高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cTnI未升高的患者(41.2%vs 16.0%),机械通气的发生率(58.8%vs 23.2%)和持续时间(7.9 vs 3.1 d)也大大增加,ICU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10.8 vs 4.3 d)。结论cTnI水平的升高表明危重病患者中并发心肌损伤和功能失调的发生率很高,特别是许多心电图正常的隐匿性心肌损伤。cTnI作为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在评价危重病患者的预后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cTnI水平升高患者的死亡率、心肌损伤、机械通气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等方面都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CU危重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浓度改变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98例入住ICU的危重病患者的血清cystatin C浓度,并对危重病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分析血清cystatin C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的关系,其中98例危重病患者按预后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98例患者血清cystatin C浓度(1.6±1.3) mg/L,存活组血清cystatin C浓度(1.2±1.0)mg/L,死亡组血清cystatin C浓度(2.2±1.5)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例患者 APACHEⅡ评分(15.0±4.7)分,存活组APACHEⅡ评分(14.2±4.8)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17.4±3.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Ⅱ评分与血清cystatin C浓度呈正相关(r=0.472,P<0.01),随各组血清cystatin C浓度的增高,APACHEⅡ评分亦增高 (F=3.26,P<0.05),病死率也增高 (χ2=16.3,P<0.01).结论 危重病患者并发肾损伤和肾功能失调的发生率较高,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发生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非胃肠道疾病患者135例,其中机械通气组96例,一般治疗组39例。比较两组AGI的发生率,并观察机械通气组中发生AGI和未发生AGI患者的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结果 96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AGI有41例,发生率42.7%,其AGI发生率高于未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组患者发生AGI的患者入ICU首日APACHEⅡ评分、最高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死亡率均高于未发生AGI的患者(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AGI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化个体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化个体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APACHEⅡ评分、WBC计数恢复正常时间、退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护理后APACHEⅡ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护理后各时间段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WBC计数恢复正常时间、退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55±1.24)d、(5.03±1.14)d、(7.29±1.54)d、(21.53±3.14)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8.33%、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重症肺炎患者采取优化个体护理,可有效降低APACHEⅡ评分,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临床疗效及其预后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关系,以便针对性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呼吸与重症病房收治的64例AECOPD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并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检验对APACHEⅡ评分与实际死亡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年龄(75.69±7.98)岁,最小54岁,最大91岁。机械通气时间3~226 d,中位通气时间13(7,25)d。最终35例成功撤机拔管,撤机成功率54.7%;14例撤机拔管失败;1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3.4%。22例患者通气时间大于21 d,占34.4%。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加,病死率也逐渐增加,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Spearman相关系数r_p=0.941(P=0.005),APACHEⅡ评分预测的死亡率高于实际死亡率。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z=0.642(95%置信区间:0.503~0.781,P=0.050);评分为28.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0.398),APACHEⅡ评分超过28分,死亡率明显增加。结论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AECOPD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且可靠的手段,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APACHEⅡ评分对AECOPD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评估有一定效果,但在预测患者死亡率方面的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肿瘤外科ICU患者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学ICU 2006-01~2006-12期间4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男性(同女性相比,RR:2.894)、有机械通气史(同无机械通气相比,RR:65.003)、入ICU时高SOFA评分(同SOFA评分<2分相比,RR:1.574)及胸腹部外科手术术后(同非胸腹部外科手术相比,RR:5.847~8.630)患者易发生脓毒症.确诊时APACHEⅡ评分≥20分的脓毒症患者预后差(同APACHEⅡ评分<20分患者相比,死亡率分别为75%和0).结论 男性、有机械通气史,入ICU时高SOFA评分及胸腹部外科手术是脓毒症的危险因素,而确诊脓毒症时APACHE Ⅱ评分是脓毒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