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湖南省城乡学生常见病检出情况,为制订相关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随机抽取湖南省3个城区和3 个郊县共39所学校,调查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和大学一至三年级学生,每个年级随机选择1~3个班共80名学生,分别检测学生的视力、身高、体重、牙齿患病情况。 结果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6.58%,城区(68.67%)高于郊县(63.21%),女生(71.84%)高于男生(60.92%),高年级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龋患检出率为49.26%,城区与郊县没有差异,但女生(53.26%)高于男生(44.97%),低年级高于高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龋失检出率为7.24%,龋补检出率为5.29%,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营养不良、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29%、8.47%,均是男生高于女生,郊区高于城区(均P<0.05);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2.50%,男生高于女生,城区高于郊县(均P<0.05)。 结论 湖南省学生常见病仍处于较高水平,学校卫生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海南省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状况,为制定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海南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小学和初中共12所,每所学校的每个年级中抽取1~2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照统一标准方法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 结果 共调查5 006名学生,其中男生2 636名,女生2 370名;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8.5%,生长迟缓检出率4.6%,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初中生,乡镇学校学生高于县城学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消瘦检出率为9.8%,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消瘦检出率14.1%,黎族学生较高且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初中生,乡镇学校学生高于县城学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海南省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率较高,尤其是男生、小学生以及乡镇学校学生,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郑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况,为城区学生的超重肥胖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选取郑州市城区小学和初中学校的6 859名7~15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体重指数(BMI)、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tR)3种指标标准分析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流行现况。用R 4.0.3软件进行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χ2检验、配对χ2检验和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以BMI标准筛查郑州市城区中小学生的总体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4.4%和10.3%,以WC标准和WHtR标准筛查的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19.4%和14.3%。3种筛查标准对各年龄段男生的肥胖和中心型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15岁学生的中心型肥胖检出率均高于7~9岁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筛查中小学生中心型肥胖上,WC标准 vs. WHtR标准的Kappa值为0.73,其中7~9岁、10~12岁和13~15岁男生的Kappa值分别为0.84、0.85和0.76,一致性程度较高。结论 郑州市城区7~15岁学生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男生和小学生应重点关注,应及早开展综合干预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近十二年体格发育及肥胖构成变化情况,为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城区13所幼儿园,于2018年3-4月测量评价在园儿童身高、体重与营养状况,统计超重、肥胖检出率,与2006同质人群肥胖流调数据比较分析。结果 与2006年相比,2018年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总体身高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下降(P<0.001,3岁~组除外);2018年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7.5%)、超重检出率(15.9%)、生长迟缓检出率(0.2%)均低于2006年(P<0.05)。结论 青岛市2018年学龄前儿童在身高发育正常的前提下,肥胖、超重检出率较2006年呈下降趋势,佐证始于生命早期,基于社区、幼儿园及家庭的、持续开展的儿童综合肥胖防控措施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新市区6~15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及其在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间的差异;探讨体重指数(BMI)及体脂两种方法评定超重肥胖的不同,对早期发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及制定改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1月纳入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907人;采用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成分、计算BMI-Z分值;超重肥胖评定参考WS/T586-2018。结果 6~15岁儿童青少年除男生体脂率外,男女生各体成分指标随年龄变化均存在线性趋势(P<0.05),BMI-Z评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男生体脂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女生在11岁时体脂百分比(BFP)超过男生(P<0.05)。BMI及BFP评价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11.5%和9.0%、14.1%和20.5%;其中BMI正常组有7.6%和3.1%的少儿BFP评定为超重和肥胖;在BMI超重组有49.5%的少儿BFP评定为肥胖。各体成分在超重与肥胖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体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有性别及年龄差异;不同方法评定超重肥胖率略有不同,提示BMI评定肥胖标准易低估体脂胖肥儿童青少年;其超重和肥胖组各体成分均高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天津市3~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改善ASD儿童生长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2019年整群抽取天津市221名3~7岁ASD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各项指标依据201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和2008年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转化为Z评分,以评价ASD儿童的体格和营养状况,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ASD儿童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天津市ASD儿童超重/肥胖率为19.0%,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BAZ)分布曲线向右偏移,胸围及腰围的Z评分分布曲线向+3s外延伸,坐高的Z评分分布曲线向左偏移,呈现生长偏离趋势。男童WAZ(Z=2.053,P<0.05)及超重/肥胖率(χ2=6.572,P<0.05)高于女童,6~7岁组超重/肥胖率高于3~岁和4~岁组(P<0.05),不同ASD症状严重程度间营养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21,P>0.05)。结论 天津市ASD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存在体格生长偏离,应加强ASD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肥胖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昆明市城区连续三年3~6岁学龄前儿童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学龄前儿童体质发展中的不平衡点,为制定体格锻炼、全面提高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的相关措施提供建议。 方法 选取2017-2019年连续进行体质测定的昆明市城区幼儿园38所,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指标包括:身高、体重、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8个体质项目,以及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3个生长发育评价结果。 结果 2019年体质测定的优秀率从2018年的32.5%提高到35.7%(χ2=62.512,P<0.05)。坐位体前屈0分值比率从2018年的1.7%上升到2019年的3%;除10米折返跑外,其余五个项目5分值比率2019年较2018年上升了1.8%~8.8%。与正常儿童6个项目相比,身高低常儿童平均分低1.855分(t=-16.416,P<0.05),体重低常儿童平均分低1.856分(t=-17.346,P<0.05);体重超常儿童平均分低0.277分(t=-2.798,P<0.05),消瘦儿童平均分低0.917分(t=-6.073,P<0.05),肥胖儿童平均分低0.571分(t=-5.490,P<0.05);身高超常儿童平均分高0.812分(t=7.123,P<0.05),且这生长发育异常的儿童在6个体质项目表现中,大部分项目的低分(0~2分)比率高于正常儿童。 结论 重视儿童柔韧性、平衡性锻炼,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及认识的提高,做好儿童健康管理,做到早期预防及治疗生长发育相关疾病,才能持续促进体质健康发展,保障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低出生体重儿童0~3岁体格生长状况,并掌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足月小样儿不同的生长轨迹。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管理的387名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并在同社区选取同性别同年龄段的386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0~3岁期间的体重、身长/身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0~3岁期间,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发育均落后于对照组(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均赶超足月小样儿,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两组间的体重和身长/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整体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长速均超过足月小样儿和足月正常儿童。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存在追赶性生长;早产低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呈现不同的生长轨迹,早产低体重儿可能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低出生体重儿童0~3岁体格生长状况,并掌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足月小样儿不同的生长轨迹。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管理的387名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并在同社区选取同性别同年龄段的386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0~3岁期间的体重、身长/身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0~3岁期间,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发育均落后于对照组(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均赶超足月小样儿,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两组间的体重和身长/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整体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长速均超过足月小样儿和足月正常儿童。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存在追赶性生长;早产低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呈现不同的生长轨迹,早产低体重儿可能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现状及近年流行趋势,为有效控制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4-6月,方便整群抽取青岛市城区13家中等规模幼儿园,对全体在园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及腰围、臀围测量评价,与2006年同质调查数据比较,研究十二年来学龄前儿童肥胖流行趋势。结果 2018年城区幼儿园3~6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7.51%,较2006年(9.52%)显著下降(χ2=11.218,P=0.001),年均下降16.75%;男童肥胖超出率(10.02%)显著高于女童(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1,P<0.001);2018年城区3~6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5.85%,较2006年(18.12%)显著下降(χ2=7.892,P<0.05);肥胖儿童BMI、腰臀比及腰围身高比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童(P<0.001)。结论 近十二年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得到有效控制。儿童超重检出率亦下降,但远高于肥胖检出率,提示需加强学龄前儿童超重防控,以减少其转化为学龄期乃至成年期肥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比较公办学校与民工子第学校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了解两者的差异,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苏州市姑苏区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10 311名6~12岁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18年体检数据计算岁均值、岁平均增长值,拟合同时期不同年龄组小学生的生长趋势曲线图、生长速度曲线图,利用均值比较、x2检验等统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兰州市和陇西县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形成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对3~8岁学生家长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及学生食品安全行为进行调查,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总形成率为67.45%,各行为形成率在22.41%~90.18%之间。兰州市的学生行为得分[(7.57±0.94)分]高于陇西县[(6.98±1.15)分],女生[(7.39±1.04)分]高于男生[(7.27±1.09)分],少数民族[(7.67±0.85)分]高于汉族[(7.30±1.0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家长知识得分、家长行为得分、居住地和学生性别与学生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学生的年龄和民族与学生行为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总形成率较低,家长应丰富食品安全知识,规范自身食品安全行为,与学校一起督促学生形成健康的食品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兰州市和陇西县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形成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对3~8岁学生家长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及学生食品安全行为进行调查,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总形成率为67.45%,各行为形成率在22.41%~90.18%之间。兰州市的学生行为得分[(7.57±0.94)分]高于陇西县[(6.98±1.15)分],女生[(7.39±1.04)分]高于男生[(7.27±1.09)分],少数民族[(7.67±0.85)分]高于汉族[(7.30±1.0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家长知识得分、家长行为得分、居住地和学生性别与学生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学生的年龄和民族与学生行为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总形成率较低,家长应丰富食品安全知识,规范自身食品安全行为,与学校一起督促学生形成健康的食品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宝鸡市区7~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现况,为改善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宝鸡市区7~18岁27 114名儿童青少年,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依据2009年九省/市数据制定的标准评估营养情况。结果 除10~至12~岁,男生身高显著高于女生(P<0.05);各年龄段男生体重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除15~、16~岁,各年龄段男生BMI值显著高于女生(P<0.05)。男生14岁、女生12岁后身高显著高于全国水平,而10岁前全国水平高于本地男、女生身高(P<0.05);男生10岁后、女生各年龄段体重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P<0.05);各年龄段男、女生BMI均值显著高于全国水平(P<0.05)。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2.6%、1.5%、9.1%、13.7%和8.5%,男生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各学龄组间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和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宝鸡市区儿童青少年存在营养双重负担,超重/肥胖率高于营养不良1.6倍,应有针对性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西安市2007年和2018年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变化,为促进儿童行为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西安市东、西、南、北郊区及城中区各选择一所幼儿园,根据儿童年龄,采用《Achenlach 2~3岁幼儿行为量表》或《Achenlach 4~16岁儿童行为量表》)对园内所有儿童于2007年10月(男童730人,女童565人)和2018年10月(男童978人,女童999人)进行两次问卷调查,问卷由儿童家长匿名填写完成。对所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① 3岁儿童:社交退缩、抑郁、睡眠问题、攻击、破坏5个因子水平2018年均高于2007年,躯体诉述则低于200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 4~5岁男童: 2018年4~5岁男童的社交退缩、躯体诉述、抑郁、幼稚不成熟、分裂样、违纪6个因子水平均高于2007年,而性问题、攻击2个因子水平均低于200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 4~5岁女童:抑郁、分裂样、社交退缩、性问题、肥胖、攻击6个因子2018年均低于200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躯体诉述、多动两个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 6岁儿童:男童交往不良、体诉2个因子水平及女童的性问题、残忍2个因子水平2018年均低于2007年(P<0.05),其他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各年龄段行为问题因子水平变化程度西安市2007年和2018年前后有所不同,3岁男女童、4~5岁男童心理行为问题趋向严重,而5岁女童、6岁男女童的变化好转。提示家长及幼教工作者应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的行为特点给予积极干预,促进儿童行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昌市城区0~4岁儿童佝偻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西昌市0~4岁汉族和彝族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于西昌市区随机选取来自5个幼儿园及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儿保科常规保健就诊的1 235名儿童进行常规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包括25-(OH)-D3骨密度,骨钙素、左手腕骨X拍片。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西昌市区0~4岁儿童佝偻病患病率为38.1%,婴儿佝偻病患病以早期、活动期为主,幼儿以恢复期、后遗症期为主。彝族儿童佝偻病患病率较高,血25-(OH)-D3水平明显低于汉族儿童。影响西昌城区儿童患病的因素主要有民族差异,彝族儿童患病因素有喂养及维生素AD添加方式。 【结论】 应加强婴幼儿营养性维生素D佝偻病的早期预防,尤其需加强彝族儿童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7.
邱田  谢福晓 《中国校医》2012,26(9):665-667
目的了解济南铁路地区3岁幼儿的形态发育状况。方法对济南铁路地区613名3岁幼儿的身高、体质量、胸围发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兖州铁路地区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济南铁路地区:男童的身高和胸围平均数高于女童(身高u=2.37,P<0.02;胸围u=2.16,P<0.05),男女童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66,P>0.5)。济南铁路地区与兖州相比:济南铁路地区男童的身高优势明显(u=23.09,P<0.01),2地男童的体质量和胸围差别不大(体质量u=1.91,P>0.05;胸围u=0.72,P>0.2);济南铁路地区女童的身高、体质量、胸围平均数高于兖州的女童(身高u=50.83,P<0.01;体质量u=4.88,P<0.01;胸围u=4.83,P<0.01)。济南铁路地区3岁幼儿身高、体质量、胸围3项指标的等级构成比分布,无论是该地区男女童、各年份的比较,还是与兖州的比较,其分布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济南铁路地区3岁幼儿的身体发育基本符合儿童的发育规律,而该地区男童体质量、胸围发育落后于身高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身高发育情况,为开展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009年10所中小学校共计6 923人、2019年6所中小学校共计3 894人开展身高等形态学指标测量和评价。结果 2019年男、女生平均身高均大于2009年同年龄段男、女生,其中男生7~17岁和女生7岁及9~17岁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平均每年段增长2.89 cm(1.68~5.50 cm),女生平均每年段增长2.28 cm(1.31~3.87 cm)。男生身高增长高峰在12~13岁(4.87~5.50 cm),女生身高增长高峰在11~12岁(2.39~3.87 cm)。2019年中小学校男、女生身高发育情况整体好于2009年(P值均<0.01)。结论 中小学生身高发育情况较好,在不同特征群体间存在差异,有必要持续开展健康监测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汉族居民和彝族居民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分层整群抽样,于2007-2008年对西昌市2 130例汉族和1 306例彝族成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西昌市彝族成人MS粗患病率为11.9%,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0.8%;汉族MS粗患病率为8.3%,年龄标化患病率为7.2%,MS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彝族男性MS、血脂紊乱、肥胖和高血糖患病率均高于汉族男性。彝族人群2种以上代谢异常患病率高于汉族。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S与民族、年龄、性别、体力劳动强度、文化程度、饮酒量以及高血压或糖尿病家族史有密切关系。结论西昌市彝族居民的MS患病率高于汉族,尤其是彝族男性MS患病率最高。年龄、性别、体力劳动强度、文化程度、饮酒量,家族史是MS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儿童身高发育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海珠区904名3~12岁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儿童身高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结果:3~5岁组男、女童,6~岁组男童,7~8岁组男、女童,9~岁组男童的身高均值均低于全国水平(P<0.05)。当前身高低于遗传身高的儿童占21.6%;与遗传身高一致占65%;高于遗传身高的占13.4%。母亲身高,体型是否肥胖,经常吃钙片、喝牛奶,慢性疾病史,每天运动时间为身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广州市海珠区儿童身高发育的整体水平较低,大部分儿童没有发挥身高的生长潜能,应重视环境因素对身高的影响,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促进儿童身高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