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推广使用的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简称吸精白类),免疫效果良好,一般反应轻微,异常反应罕见,已为国內卫生防疫工作者多年来的使用和重点观察结果所证实。近十年来白喉在年长儿童(尤其学龄儿童)中发病增多的情况,国内外均有报道。如1970年美国某城市白喉流行,发病率以10~14岁组最高,5~9岁组次之(1)。我省情况也是如此,1963年德庆县白喉流行,7岁以下学龄前儿童的发病数为8~15岁学龄儿童的2倍(2)。而1975年紫金、英德、罗定等县白喉流行,8~15岁学龄儿童的发病数为7岁以下的2~4倍(3、4、5)。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正常人群白喉免疫水平及人群带菌状况 ,为制订白喉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威海市从 1989年开始进行系统的白喉监测 ,现对 1989~ 1998年全人群的监测情况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在威海市所辖 3市 1区 ,每年各抽取 3个乡镇 ,每个乡镇随机抽取 3个村 ,每年监测单位不重复。将监测村人群分为 <2、2~、5~、8~、11~、15~、2 0~、4 0岁以上 8个年龄组 ,每组抽取人数相同、性别相当的人群进行白喉免疫水平检测和白喉病原学检索 ;选择 3~ 4月龄未接种过百白破三联制剂的儿童于免疫前和全程接种 1个月后采血 ,检测白喉抗体…  相似文献   

3.
遂宁市城区健康儿童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 ,免疫效果评价在整个工作中更显得十分重要。针对现阶段外来人口大量进入城区 ,流动儿童不断增加的特点 ,为了解遂宁市城区健康人群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免疫水平 ,为城区儿童计划免疫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 2 0 0 1年遂宁市城区健康儿童血清标本进行了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抗体水平的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无菌采集城区 2~ 4岁、 6~ 8岁、 13~ 15岁 3个年龄组 13 9名健康儿童静脉血各 2ml,分离血清于 -2 0℃以下保存 ,在冷藏情况下送四川省卫生防疫站实验…  相似文献   

4.
南海县自1983年发生过1例白喉病人后,连续5年没有发生病例,至1989年却发生7例白喉(其中1例为外省民工家属),死亡2例。发病年龄最小3岁半,最大60岁,7岁及7岁以下病人5例,有白喉类毒素接种史者2例。为了检讨我县人群白喉免疫状况,以提供防治工作参考依据,于1990年初在县由不同地区分别采集各年龄组血清共163份,检测白喉抗毒素。一、样本及方法:在人群中按2~4岁、6~8岁、13~15岁、25~39岁分4个年龄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许昌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免疫水平现状及百白破疫苗(DPT)免疫成功率,为制定DPT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5月对许昌市健康人群分8个年龄组抽取140名健康人群,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免疫成功率监测选择未接种过DPT基础免疫的2月龄儿童30人作为观察对象,比较DPT基础免疫前后抗体水平及免疫成功率。结果调查140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29%(20/140)、76.43%(107/140)、73.57%(103/140),不同年龄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成DPT基础免疫(3次)后儿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免疫成功率分别为3.33%、100.00%、100.00%。结论白喉、破伤风免疫效果良好,百日咳发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是实施计划免疫预防的相应传染病,随着百白破混合制剂的广泛使用,我市百日咳、白喉的年发率下降到1/十万以下。为了解我市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免疫水平,我们于1995年8月对斗门县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调查方法1调查对象按地理分市,选取东、南、西、北、中5个镇作为调查点。并按卫生部1987年制订的(计划免疫管理规程)要求,选取2-4、6-8、13-15。25~39岁4个年龄组各50人为调查对象,其中2-4‘6-8岁组儿童要求已完成相应制剂的基础和加强免疫。2血样采集取末梢…  相似文献   

7.
白喉的发病年龄向大年龄组推移的现象国内外均有报导。1974~1975年我省局部地区白喉流行,据三个县的资料统计,8~15岁儿童及成人发病占80%以上,其原因与免疫力不足有关。如何提高这部分人群的免疫力以控制流行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以往认为这些对象接种白喉类毒素必须先做锡克氏试验,阳性者仍需做莫尼氏试验,阴性者方可接种,以免发生加重反应或超敏反应。而上述两试验工作量大,在农村广泛开展的困难较大。能否免做试验呢?我们于1976年通过试点,对大年龄儿童进行精制吸附白喉类毒素(以下简称“吸精白类”)  相似文献   

8.
白喉是一种由白喉棒状杆菌产毒株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在 15岁以下儿童中流行 ,发病率约占 90 % ,其中 1~ 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近些年来 ,我国白喉发病率较低。我县自开展抗白喉免疫预防接种以来 ,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自 1984年以来至今无 1例病例发生 ,说明白喉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为了解当前我县人群白喉抗体水平实际情况 ,我们于 2 0 0 3年 5~ 6月份对我县部分人群进行了白喉抗体水平监测。通过监测 ,预测我县今后白喉发病动态 ,为紧急状态下及今后免疫策略决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 1 调…  相似文献   

9.
十四年无白喉病例地区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百白破混合制剂免疫覆盖率的逐步提高 ,人群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免疫屏障 ,全省已连续十四年无白喉病例的发生。但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传入和成人白喉发病的增多 ,尤其是我国目前成人白喉抗体阳性率较低的情况下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省人群白喉免疫现状、预测免疫动态 ,为白喉的免疫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自 1997~ 1999年对部分地区健康人群进行了白喉免疫水平监测 ,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对象 分别在监测点 (苏南、苏北 )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 2~ 4岁、6~ 8岁、13~ 15岁、2 5~ 39岁四个年龄组各抽取30到 5 0人份采集指血 (…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了解武城县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免疫水平 ,评价百白破制剂的免疫效果 ,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0 0 1年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抽样调查。1 对象与方法2 0 0 1年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在武城县全县 8个乡镇中抽取滕庄镇和杨庄乡 ,各随机抽取 2个村 ,在 4个村按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卡片 (或户口簿 )随机确定调查对象。合计抽查 2 13人 ,分为 <2岁、2~ 4岁、5~ 7岁、8~ 10岁、11~ 14岁、15~ 19岁、2 0~ 4 0岁 7个年龄组 ,采集静脉血 2ml,分离血清 ,送德州市卫生防疫站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百日咳凝集抗体 ,以凝…  相似文献   

11.
嘉兴市秀洲区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嘉兴市秀洲区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抗体水平和预防接种对针对性疾病发病的影响 ,于 2 0 0 2年在常住人口中随机抽取 0~、2~、4~、6~、8~、10~、15~、2 0~、30~、4 0~、5 0~ 6 0岁 12个年龄组人群 ,每个年龄组不少于 30人 ,采全血 3ml,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白喉抗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用试管凝集法检测百日咳抗体 ,并对百日咳、白喉不同阶段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不同年代百日咳、白喉发病情况  2 0世纪 5 0~6 0年代未使用疫苗 ,百日咳年平均发病率为118 12 / 10万 ,白喉年平均发病率为 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州市健康人群麻疹、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免疫水平。方法  1 999年在广州市 5个区 (市 )随机抽取 2~ 4岁 ,6~ 8岁 ,1 3~ 1 5岁 ,2 5~ 39岁 4个年龄组健康人群 975份血液标本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 (ELISA)、间接血凝 (IHA)、凝集反应等免疫方法检测麻疹、白喉和破伤风、百日咳的抗体。结果 受检人群中的麻疹、白喉、破伤风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4 8%、89 1 %和 87 1 % ,前者的抗体GMRT为 1 388 2 8,后二者平均抗毒素分别为 0 1 3IU/ml、0 2 0IU/ml;百白咳抗体阳性率高达 97 6 % ,但抗体保护率 ( 44 2 % )及GMRT( 1 86 50 )较低 ;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的抗体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 广州市 2~ 39岁人群对麻疹、白喉和破伤风形成较好的群体免疫屏障 ;百日咳抗体水平低 ,需规范接种 ,确保有效免疫 ;为消除白喉流行的隐患和防止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应加强成人白喉和孕妇破伤风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3.
白喉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 ,东营市已连续 2 1年无白喉病例发生。为了解东营市健康人群的白喉免疫水平 ,指导下一步白喉控制工作 ,于 2 0 0 1年 10月在全市调查了健康人群白喉免疫水平。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在东营市的 5个县 (区 )中随机抽取广饶县和河口区 ,每个县、区按照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健康人群 2 4 5人 ,按 <2岁、2~岁、5~岁、8~岁、11~岁、15~岁、2 0~ 4 0岁年龄组进行分组 ,每县每个年龄组抽取 35人。1 2 方法 在受试者前臂掌侧下 1/3处 ,经常规消毒后 ,皮内注射 0 1ml锡克氏试…  相似文献   

14.
成人型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在免疫接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计划免疫的实施,儿童的白喉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成人白喉发病则呈相对上升趋势(1)。据1977年国外的调查结果(2),白喉抗毒素低于保护水平者,18~19岁占22%~62%,≥60岁占41%~84%。我国山东省正常人群调查也表明,2~4岁白喉抗毒素几何平均滴度(GMT)最高,16~39岁最低(3)。独联体1990~1995年所报告的白喉病例大多数为成人。1988年江苏无锡的一次白喉暴发,成人占90%;1989年河南驻马店地区白喉暴发,病例全是成人(4)。因此成人免疫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大港区已连续多年无白喉病例发生。为了解大港区健康人群白喉抗毒素水平 ,于 1999年对18岁以下健康人群分 8个年龄组进行白喉抗毒素检测。按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白喉监测方案要求 ,选择了 <3月龄、6~ 15月龄、2~ 3岁、5~ 6岁、8~ 9岁、11~ 12岁、14~ 15岁、17~ 18岁的健康人群作为调查对象。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各组分别抽取 4 0~ 4 5人 ,取末稍血 0 3ml~ 0 5ml分离血清 ,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白喉抗毒素。根据卫生部 1998年版《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操作执行。采用间接血凝法 (IHA)测定白喉抗毒素 ,标…  相似文献   

16.
福州市台江区儿童白喉免疫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福州市儿童人群白喉免疫状况 ,预测疫情动态 ,制定防病方案 ,我们于 1991~ 1996年连续 6年分别对台江区内东、西、南、北、中、郊 6个不同街道、相同年龄段的 136 6名儿童进行白喉锡克氏试验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已完成基础免疫的 136 6名 3~ 6岁儿童。1.2 锡克氏试验 锡克氏试验液为上海生物制品厂生产。方法 :在受试者两前臂掌侧下 1/ 3处 ,由两名医务人员各用1m l注射器 ,在受试者左前臂注射锡克氏液 ,右前臂注射同批号的对照液 ,各形成一个小丘。 72小时后观察对皮肤界线清晰、红润 ,圆块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齐河县健康人群白喉免疫水平 ,2 0 0 0年 8月对焦斌、晏城两乡镇不同年龄组的 4 80人进行了锡克氏试验。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2 0 0 0年 8月在齐河县焦斌、晏城两乡镇选择 <2岁、2~ 4岁、5~ 7岁、8~ 10岁、11~ 14岁、15~ 19岁、2 0~ 39岁、4 0岁以上 8个年龄组 ,每个年龄组 6 0人 ,共 4 80人。1 2 方法、结果判定 检测对象于左前臂掌侧皮内注射锡克氏试液 0 1ml,分别于 72h和 96h后观察局部反应。以 96h注射局部红肿反应直径≥ 10mm为阳性反应 ,说明对白喉无免疫力。白喉锡克氏试液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批…  相似文献   

18.
成都等6个市健康人群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四川省健康人群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免疫状况 ,及时为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2 0 0 1年对成都等 6个市897名健康者进行了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 :在监测的 4个年龄组中 ,白喉、破伤风抗毒素保护率均 >80 % ,其中 2~ 4岁、5~ 9岁、10~ 14岁白喉、破伤风抗毒素保护率均 >95 % ;2~ 4岁、5~ 9岁、10~ 14岁百日咳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 1:6 4 2 ,保护率均 >75 % ,≥ 2 5岁的百日咳抗体GMT为 1:80 ,保护率2 8 2 1%。按现行的儿童免疫程序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和白破联合疫苗已收到良好效果 ,对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免疫屏障 ,但成人的百日咳免疫力还需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海南省1~3岁儿童和小学一年级新生白喉IgG免疫水平与白喉疫苗免疫史,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白喉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和2008年采取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和系统抽样方法抽样,调查1~3岁儿童和小学一年级新生百白破(简称DPT)和白破二联(简称DT)疫苗免疫史,同时采集被调查对象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后送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白喉IgG抗体,分析不同年龄组儿童白喉IgG抗体水平差异、免疫史和抗体水平的关系。[结果]2008年1~3岁儿童和小学一年级新生总白喉抗体阳性率为90.84%,2007年为82.49%,2008年各年龄组均高于2007年;最高为2008年的1~2岁组儿童,为94.64%,最低为2007年小学一年级新生4~5岁组,为70.79%,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水平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2008年已完成3针DPT基础免疫的1~3岁组儿童白喉抗体阳性率为94.10%,完成4针者为94.67%,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2008年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接种了4针DPT疫苗和1针DT疫苗的儿童抗体阳性率为90.7%,DT加强前为60.91%,接种1周后达到94.12%,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加强接种DT疫苗2周后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6.15%;DT加强接种1~24周后检测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海南省1~7岁儿童白喉IgG抗体水平较高,已基本形成了有效免疫屏障,达到了可控制白喉流行的水平;一年级新生DT加强接种非常重要,能迅速、有效提高儿童的白喉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枣庄市健康人群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 ,评价百白破联合疫苗 (DPT)接种质量 ,为今后计划免疫工作制定科学的接种方案提供依据 ,我市于 2 0 0 1年对部分人群进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监测对象 在枣庄市抽取市中区、峄城区、薛城区及枣庄市师专作为监测点 ,人群分为 <2岁、2岁~、5岁~、8岁~、11岁~、15岁~、2 0岁~ 7个年龄组进行采血 ,共抽取 3 0 7人。1 2 实验方法和判定标准 白喉和破伤风抗毒素监测采用间接血凝试验 (IHA) ,百日咳抗体监测采用微量血凝法。百日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