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视明颗粒中全药材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柴胡、苍术、羌活等13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对不同批号样品进行考察。结果采用的薄层色谱鉴别简单,重现性好。结论此方法可作为该颗粒剂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抽样于药材市场、医院、零售药店等单位的31批胆南星样品的质量进行对比研究,以考察胆南星的质量、完善胆南星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参考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31批样品进行质量检查,发现药典方法不能全面的检查胆南星的质量;因此增加了2种鉴别方法:1、胆汁的薄层色谱鉴别:以牛胆粉、羊胆粉、猪胆粉为对照药材,以胆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降脂饮颗粒并对其进行定性鉴别。方法:根据药典和文献选择适应的颗粒剂制备方法,根据药典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颗粒剂中何首乌、丹参、决明子,进行鉴别。结果:丹参、何首乌和决明子斑点清晰。结论:本颗粒制剂制备工艺合理可行,鉴别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4.
锁阳固精丸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由锁阳、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牡丹皮、黄柏等24味药材加工而成,具有温肾固精等功效。现版《中国药典》中只用显微鉴别的方法来控制药品的质量,为了更有效地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本文在承担《中国药典》2005年版该品种的工作任务中,对文中的牡丹皮、黄柏进行了薄层鉴别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鸭跖草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以完善《中国药典》质量标准。方法 对药材进行性状描述;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药材粉末及原植物表面特征。结果 药材性状鉴别,总苞和果实在药材中存在完整,且鉴别意义较大,在进行药材性状鉴别时应增加其鉴别权重。粉末鉴别,主要以导管、非腺毛、种皮等为特征重点描述。结论 修订药典标准中鸭跖草的性状描述,并增加粉末鉴别。  相似文献   

6.
苍耳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苍耳子的质量控制方法,为2005年版药典苍耳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粉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为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性状鉴别结果表明,苍耳子性状鉴别特征符合2000年版药典规定;显微鉴别结果表明,孔沟明显与否的两种长梭形纤维,具纹孔的木薄壁细胞,含糊粉粒及油滴的子叶细胞为其主要鉴别特征;薄层色谱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提取和不同极性的展开系统,均能清楚地鉴别出苍耳子;水分未超过11.0%,总灰分未超过5.0%,酸不溶性灰分未超过0.8%.结论所用方法能有效控制苍耳子药材的质量.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可作为现行药典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糯米藤根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糯米藤根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研究糯米藤根药材粉末显微特征,并以标准药材为对照,研究建立糯米藤根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药典方法检测药材中水分、灰分等含量,测定糯米藤根药材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建立了糯米藤根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以及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并确定了糯米藤根药材浸出物含量。结论研究结果为完善糯米藤根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建立该药材国家标准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展蜀漆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采用中国药典附录的方法对蜀漆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浸出物含量及杂质限度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蜀漆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建立了薄层色谱法鉴别的方法;根据测定结果拟定蜀漆药材浸出物不得少于7.0%、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结论:完善了蜀漆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并建立该药材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倒提壶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为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不同产地采集5批倒提壶样品,对倒提壶原植物进行鉴定,并对其性状进行描述;以β-谷甾醇对照品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B对倒提壶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H和附录Ⅸ K测定5批倒提壶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 A测定5批倒提壶药材的浸出物.结果 倒提壶药材以环己烷-乙醚-乙酸乙酯(40∶11∶5)为展开剂,倒提壶中β-谷甾醇薄层色谱鉴别,分析显示检查项中暂定倒提壶药材水分不得过15%,总灰分不得过18%,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5%.倒提壶浸出物不得少于18.00%.结论 所制定倒提壶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可用于评价倒提壶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沈德凤  张旭  王瑞瑞  丁立新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53-1654,1656
目的:建立安神睡宝颗粒剂的质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安神睡宝颗粒剂中的丹参、黄连、酸枣仁三味药材进行了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君药丹参中的丹参酮ΙΙ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定性分析分离度好,专属性强;丹参酮ΙΙA的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5.63~90.08 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5%,RSD=0.35%.结论:所建立之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安神睡宝颗粒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剑叶龙血树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方法对剑叶龙血树进行水分、炽灼残渣、重金属测定,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该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龙血素B的含量.[结果]药材的水分不超过15.0%,炽灼残渣不超过6.0%,重金属不超过40 ppm.药材的TLC鉴别专属性强;龙血素B进样量在9.0~4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5),平均回收率为99.38%,RSD为0.55%(n=6).[结论]所建立的药材检查、定性和定量方法操作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剑叶龙血树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伸筋草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伸筋草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对伸筋草药材黄酮类、三萜类及生物碱类特征成分进行TLC鉴别研究,并对具有抗炎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有效成分α-玉柏碱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结果:成功采用薄层方法鉴别了伸筋草药材中黄酮类、三萜类及生物碱类特征成分,其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功地进行了α-玉柏碱含量测定研究,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结论:本研究结果可用于伸筋草药材质量控制,完善了《中国药典》中伸筋草药材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石斛类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为石斛类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柱(100mm×2.1 mm,1.7 μ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005%(体积分数)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2 μL.结果 通过UPLC法仅14 min即可对12种石斛类药材进行快速鉴别,由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方法分析结果得知,12种(药典品种、市场主流品种、贵重品种)石斛类药材有明显区别.结论 首次采用UPLC法对石斛类药材进行快速鉴别,方法简便、快速、客观、准确,可作为石斛类药材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国内葛根类药材原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多地有野生或栽培。虽药典中已规定葛根、粉葛的来源,但部分地区仍有使用同属其他植物作葛根类药材,且栽培品种繁多,商品质量良莠不齐,影响药材的质量和临床药效。所以本文综述了"葛根"的本草考证、原植物及其应用概况及质量评价研究现状,为进一步葛根类药材鉴别研究和质量控制的科学方法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定天山花楸药材质量标准,为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药典》2010版为依据,采用TLC方法对天山花楸药材中金丝桃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测定天山花楸药材中金丝桃苷、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天山花楸药材以正丁醇-乙酸乙酯-冰醋酸-水(9∶6∶3∶4)为展开剂,天山花楸中金丝桃苷薄层色谱鉴别,分析显示检查项中暂定天山花楸药材水分不得过8.0%,总灰分不得过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7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30%。结论实验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天山花楸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8个吉林省不同产地北苍术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筛选吉林省适宜的北苍术种植区域。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对吉林省8个产地(敦化、蛟河、柳河、通化、集安、靖宇、舒兰、白山)的北苍术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结果 8份吉林省不同产地的北苍术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均符合药典规定。敦化、白山、靖宇种植的北苍术中苍术素含量分别为0.24%,0.22%和0.27%,均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为不合格品。通化、集安、蛟河、柳河、舒兰种植的北苍术中苍术素含量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为合格品,其中通化和集安种植的北苍术质量最好,苍术素含量分别为0.77%和0.80%。结论吉林省的通化、集安、蛟河、柳河、舒兰适宜种植北苍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可为吉林省北苍术的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复方参曲颗粒剂的制备和质量标准.[方法]以丹酚酸B的含量、流动性和引湿性等为指标,考察复方参曲颗粒刑的提取、纯化、浓缩、干燥、成型等工艺.以处方半数药材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药典进行薄层鉴别:以丹酚酸B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对成品的提取方法、提取时间、溶剂用量3个方面进行选择,建立成品最佳提取方法;方法学考察包括...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三七药材进行专项考察。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项下规定的方法,对36批三七药材进行测定。结果 34批合格,2批不合格,合格率为94.7%。不合格项目为显微鉴别、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测定。不合格的2批均为粉末。结论现行标准"基本可行",三七药材的质量优于粉末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藏药水柏枝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质量标准研究方法,观察水柏枝药材性状,并对其进行显微、薄层色谱鉴别,增加了检查项(水分、灰分、浸出物),并以有效成分槲皮素为指标建立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显微鉴别特征性强,TLC图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槲皮素在0.05~0.5 mg/mL(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9%。根据测定结果,暂定水柏枝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00%、11.00%、1.50%,30%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3%,槲皮素含量不得少于0.02%。结论:建立的质量标准提高了水柏枝药材的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0.
HPLC法测定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的转移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符合药典规定的金银花中绿原酸的转移率进行考察,建立药材的有效成分转移率检查项,达到控制成品的目的 ,同时对现行的金银花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完善,建立金银花的内控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同一提取方法对不同批次金银花药材中的绿原酸提取转移率进行考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批次金银花药材在符合药典规定和内控指纹图谱规定的基础上,按照相同工艺进行提取,绿原酸提取转移率相差较大.即符合药典规定和内控指纹图谱规定的金银花药材,可能会因为其提取转移率不合格,而导致成品不合格.结论 建议在金银花药材标准中加入"有效成份转移率"检查项以更好地控制药材内在质量,从而保障使用金银花原药材的中成药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