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地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及脊膜瘤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0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和8例脊膜瘤的MR表现和病理对照。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T1WI低或等混合信号,T2WI高、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绝大多数肿瘤周围强化,伴或不伴有肿瘤内分隔,椎管内脊膜瘤T1WI上多为等、低或等、高混合信号。T2WI高或等、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强化均匀,病理上,神经鞘瘤和脊膜瘤MRI上不均匀信号区,可以代表囊变或胶原沉积。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地MRI特征,有助于两种椎管肿瘤地鉴别诊断,尤其是伴有瘤内分隔的周围性强化,应提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7例,采用GE3.0T磁共振仪进行扫描。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与硬膜面的夹角、囊变坏死、强化方式及硬膜尾征在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间存在明显差异,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源性肿瘤与脊膜瘤T1WI信号无明显差异;神经鞘瘤T2WI信号多不均匀;脊膜瘤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若发生钙化,则T1WI、T2WI呈低信号改变。结论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都有特征性MRI表现,MRI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发性髓外硬膜下肿瘤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髓外硬膜下肿瘤21例,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神经鞘瘤9例,有8例囊变,增强呈环状强化,6例呈单环状强化,2例呈多环强化;神经纤维瘤5例均为实性,病灶多发,T2WI像上病灶内见线条状或芒星状低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脊膜瘤4例为实性,宽基底附着于硬脊膜呈半丘状,增强呈均匀强化并见"脊膜尾征";脂肪瘤2例,具有特征性MRI表现,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用脂肪抑制序列病灶为低信号;血管瘤1例,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且T2WI中见迂曲紊乱流空。结论:通过MRI各种征象的综合分析,可以对原发性髓外硬膜下肿瘤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管内脑膜瘤的MRI表现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术前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脑膜瘤,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形态边缘、信号特点、邻近脊髓及硬脊膜情况及增强后表现。结果: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7例,位于髓外硬膜下12例,硬膜外1例,肿瘤均边缘滑楚,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Gd—DTPA增强后肿瘤脊髓面可见强化带,硬脊膜增厚可表现为“硬膜尾征”,瘤体具一定的强化特征。结论:椎管内脑膜瘤表现与颅内脑膜瘤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肿瘤多位于髓外硬膜下间隙,多见于脊髓背侧或外侧,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最后诊断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87-889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本组2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4例发生在胸段脊髓,5例发生于颈段脊髓,2例发生于腰骶椎。肿瘤大小约为23.5cm,4例有局部钙化。典型的脊膜瘤T1WI显示等信号;T2WI为等或低信号;3例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1例同时伴有脑膜瘤。T1WI增强扫描21例肿瘤均显著均匀增强。结论:椎管内脊膜瘤在MR图像上具有一定的形态及信号特点,T1W1等信号,T2W1低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蓼  水淼  徐裕  张霞萍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63-1364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神经鞘瘤14例,其中12例可见不同程度囊变,肿瘤实质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变区呈长T1、长T2信号:神经纤维瘤9例,其中4例为多发性,肿瘤实质呈等T1、略长T2信号;脊膜瘤5例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4例可见硬脊膜尾征;脂肪瘤2例,呈短T1、略长或长T2信号,脂肪抑制T1WI信号强度明显降低;成熟性畸胎瘤1例.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髓外硬膜外肿瘤的鉴别。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磁共振表现。结果磁共振定位正确率100%。5例神经鞘瘤T1WI呈略高于脊髓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信号呈中高程度强化,3例见有神经孔扩大,其中1例位于腰骶部椎管内,呈串珠状,2例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信号相访,2例脊膜瘤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的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T1WI及T2WI均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结论根据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原发肿瘤的磁共振表现,可准确定位并可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脊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及病理意义。方法分析术前行MRI检查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膜瘤28例、30个瘤灶,观察肿瘤增强前后的信号改变、瘤体形态及邻近脊膜改变,并进行术后病理对照。结果脊膜瘤HRI特征性表现主要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低信号。瘤体内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瘤灶呈均质中等强化,形态多为短棒状,可见“脊膜尾征”,病理切片对照显示“尾”实际上其内层是肿瘤组织的延续,外层是异常增厚的脊膜,两层之间无明显分界。结论脊膜瘤的MRI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诊断价值极高,定位准确率达100%,定性准确率达93.3%,“脊膜尾征”的“尾”有肿瘤组织成分,且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血管型脊膜瘤易误诊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罕见病变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惠勤  彭小忠 《广西医学》2005,27(6):818-820
目的提高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罕见疾病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孤立性转移腺瘤2例,星形细胞瘤(Ⅱ级)1例,静脉瘤1例,肠源性囊肿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疾病的MRI表现:结果1例转移性腺瘤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T1/T2比值接近于1,瘤体内信号较均匀,呈均质中等强化,MRI误诊为脊膜瘤;1例转移性肺癌类似上述MRI表现,MRI诊断为转移性肺癌(有明确病史);1例肠源性囊肿信号类似于脑脊液,有等信号光整包膜,MRI诊断为良性囊肿;1例星形细胞瘤(Ⅱ级)表现为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T1/T2,比值为0.6,信号欠均匀,强化不明显:1例静脉瘤T1WI表现为低信号、T2为较高信号,T1/T2比值为0.2,信号较均匀,呈均质明显强化,后两例被误诊为神经鞘膜瘤。结论对髓外硬膜下病变定位准确,特异性也较高,但部分肿瘤信号及形状有重叠,MRI特征性不强,尚有一定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分析行MRI检查和临床病理证实的髓外硬膜下肿瘤62例,分别观察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胚胎类肿瘤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大小、向椎间孔延伸情况及信号强度和强化情况。结果:脊膜瘤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胸段椎管内,瘤体较小,极少向椎间孔延伸,在T2WI,T2WI上均为均匀等信号,有明显均匀强化,无囊变坏死,可有脊膜尾征;胚胎类肿瘤发病率低,好发于胸腰段,呈混杂信号;神经鞘瘤以增强扫描环状强化可与神经纤维瘤鉴别。结论: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可靠,对大部分肿瘤定性诊断准确,为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钙化性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钙化性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钙化性脑膜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6例钙化性脑膜瘤CT表现为高密度的团块状钙化,骨窗上密度不均,无强化,19例周围见低密度的水肿区,17例未见明显的水肿区,5例脑膜瘤与颅骨内板间可见线状低密度影;而MRI表现T1WI 脑膜瘤信号主要为等信号和略低信号,T2WI 脑膜瘤信号主要为等信号、略高信号、略低信号,16例边缘区可见厚环状或小斑片状的低信号影,增强扫描T1WI肿瘤可见明显强化,9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CT与MRI相结合能更全面观察钙化性脑膜瘤的特征,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CT与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完全钙化型脑膜瘤患者资料8例,男3例,女5例,年龄51~78岁(平均56岁)。行CT检查者8例,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者7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同时行MRI与CT检查者7例。结果 8例均完全钙化,均匀性全瘤钙化者5例,厚环状钙化者1例,多发散在点条状钙化者2例。全部均行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纤维型5例,砂粒型3例。CT平扫肿瘤呈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团块状钙化,骨窗上密度不均,增强扫描高密度区无强化。2例周围见低密度的水肿区。MRIT1WI呈明显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低信号区亦有强化,可见"脑膜尾征"者4例。结论 CT与MRI结合能更全面观察(显示)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特征,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的MRI征象特点并探析其与免疫组化Cerb B-2和Ki-67表达之间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检查,用甲醛固定标本并于病理诊断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记录Ki67与cerb B-2阳性率。结果 62例乳腺癌患者中MRI共诊断57例,诊断准确率为91.9%,4例(6.5%)误诊、1例(1.6%)漏诊。MRI表现:肿块影57例(46例肿块呈团块状或分叶状,边界模糊;11例呈小结节状、边界模糊)。T1WI以等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病灶多呈不均匀强化。62例患者中,43例(69.4%)MRI示同侧腋窝淋巴结信号强度均匀、19例(30.6%)示同侧腋窝淋巴结信号强度不均匀,提示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形态多不规则、边缘清楚。结论乳腺癌患者MRI征象以肿块影、边界模糊、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为主,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同时在出现以上MRI征象前提下若发生Ki67或cerb B-2阳性表达,则应警惕淋巴结转移可能,需积极监测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脑室内脑膜瘤MR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的脑室内脑膜瘤MRI表现.结果 脑室内脑膜瘤以成人女性多见,好发于侧脑室(8/9),其次为四脑室.多数肿瘤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7/9).T1WI肿瘤多呈等信号(6/9)或稍低信号(3/9...  相似文献   

15.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附16例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16例,其中男3例,女13例,年龄为15-69岁,平均年龄33.9岁,16例均行MRI平扫与增强,2例行单体素(SVS)氢质子波谱(1HMRS)扫描.结果 侧脑室脑膜瘤好发于侧脑室三角部(8/16);边界清晰,呈类圆形(7/16)或分叶状(9/16);T1WI 表现为等(11/16)、稍低(5/16)信号,T2WI呈等(7/16)、稍高(6/16)、稍低(3/ 16)信号,增强扫描多数(11/16) 呈明显均匀强化;肿瘤内可有囊变坏死(5/16),大多数(12/16)瘤周无或轻度水肿;2例行1HMRS表现为NAA峰低矮或未见,Cr峰下降,Cho峰增高,出现倒置的Ala双峰.病理类型纤维型(13/16)多见.结论 侧脑室脑膜瘤有相对特征性的MRI表现特点,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及性别、MRS表现等可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种扫描序列联合应用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脑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及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T1WI图像的信号变化特征。结果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等或稍低信号,DWI呈高信号,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减低。肿瘤信号多数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磁共振多种扫描序列联合应用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提高脑内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颅MRI强化扫描对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强化扫描,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肿瘤位于顶部大脑凸面、矢状窦旁、蝶骨嵴、大脑镰旁、侧脑室、桥小脑角的分别有33例、17例、9例、14例、2例、5例,尺寸在1.3×1.0×1.2cm-6.3×4.8×6.2cm之间,形态主要呈圆形或类圆形、半月形;MRI对所有病灶的检出符合率为91.25%,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的MRI信号特点是在T1WI上多呈等信号,在T2WI上多呈稍高信号,少数在T1WI和T2WI上均呈混杂不均匀信号,强化扫面后,大多数病灶显示明显强化,少数强化不均匀。结论经头颅MRI扫描,尤其是MRI强化扫描,脑膜瘤在的信号特点及表现都具有特征性,且头颅MRI强化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符合率较高,具有定位及定性诊断的作用,在临床中可以作为诊断脑膜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MRI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讨MRI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例,均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确定病灶境界、大小、信号均匀度和强化程度等,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肿瘤直径7~17 cm,小于10 cm 2例,大于10 cm 4例,平均12.5 cm。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其内见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为高信号,且不均匀强化。结论 SFT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影像表现,T2WI多表现为略高信号中夹杂片状低信号区,良性肿瘤T1WI信号相对均匀,境界清楚,均匀强化;恶性肿瘤境界不清,信号常不均匀,且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髓外硬膜外肿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接受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髓外硬膜外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转移瘤MRI可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或明显强化;cobb综合征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抑脂序列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附件、椎体、椎管内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内有迂回、流空血管影;淋巴瘤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有"围管"征;骨髓瘤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骨肉瘤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神经源性肿瘤MRI T1WI呈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脊髓受压移位明显,分界清晰;恶性小圆细胞瘤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等脊髓信号,病灶中心可见小囊状T1、T2信号,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MRI信号、周围软组织改变、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均可作为髓外硬膜外肿瘤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 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4例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14例患 者中男5例,女9例,年龄(55±8)岁;9例为单发,5例多发(病灶2~6个),共26个病灶。病灶均位于幕上,包括大脑半 球、基底节、胼胝体等,多数位于脑组织深部。病灶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e,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 权成像(T2-weighted image,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sff 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多呈高或稍高信 号。全部病灶表现出明显的强化影,其中团块状强化的病灶有23个,环形强化的病灶有3个。病灶周围形成的水肿严 重程度不一,其中20个属于重度,4个中度,2个轻度。有2个病灶可见坏死、出血。结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具有特 征性MRI表现:位于幕上脑实质深部,多灶生长,信号强度与脑灰质接近,强化明显,弥散受限,坏死囊变少见, 占位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