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评价用总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结合计算法和单一酶免法测定中老年男子血清游离睾酮(FT)浓度的临床标准.本文对129例45岁以上健康男性,按年龄分为4组:(1)45岁~,31例;(2)60岁~,48例;(3)70岁~,27例;(4)80岁~,23例.收集血清标本-40℃冻存,酶标免疫方法同批测定FT,并测定T和SHBG代入Verrmeulen's公式计算:[FT]=([T]-N[FT])/Kt{[SHBG]-([T]-N[FT])}.N=23.43,Kt=109L/mol.数据用SPSS软件包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2.
少精子症患者血清、精浆中游离睾酮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少精子症患者血清、精浆中游离睾酮 (FT)水平 ,分析血清、精浆FT与少精子症的关系。 方法 :正常对照组 (n =4 4 )、少精子症组 (n =4 4 )男性于上午 8:0 0~ 10 :0 0留取血标本 ;正常对照组 (n =30 )、少精子症组 (n =37)同时留取精液。男性精液常规分析判断精子密度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精浆中FT水平。 结果 :少精子症患者血清中FT浓度为 [(94 .88± 4 2 .0 4 )pmol/L],与正常对照组 [(97.5 0± 4 6 .96 )pmol/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少精子症患者精浆中FT浓度 [(0 .5 2± 0 .4 4 ) pmol/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2 .0 1±0 .32 )pmol/L],P <0 .0 1。 结论 :精浆中FT的测定较早反映睾丸的功能 ,有利于少精子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症的睾酮补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睾酮补充治疗对中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症的疗效。 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4年4月男科门诊经雄激素部分缺乏问卷评分、血清总睾酮(TT)和游离睾酮(fT)测定筛选出雄激素部分缺乏症患者179例,平均年龄41. 8岁,无器质性疾病和病原体感染。136例作为治疗组予口服十一酸睾酮3个月, 80mg/次,每日早餐、晚餐时各1次, 43例作为对照组未予特殊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雄激素部分缺乏评分和性激素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3个月雄激素部分缺乏评分总分和构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均<0. 01 )。治疗前患者TT、fT、雌二醇分别为(11. 9±0. 9)nmol/L、(40. 6±11. 8)pmol/L、( 128. 1±40. 1 )pmol/L。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 19. 1±1. 2)nmol/L, (75. 2±17. 0)pmol/L, (100. 6±27. 5)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 )。对照组雄激素部分缺乏评分总分和构成评分及性激素水平无显著变化。 结论 中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症在临床上客观存在,睾酮补充治疗对中年雄激素部分缺乏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ICU危重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TH)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6例无甲状腺疾病病史的危重病人入SICU后第一、三、五天血清TH含量。结果第一天T3/FT3含量(T3:0.21±0.27nmol/L,FT3:1.32±0.67pmol/L)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T3:1.40~3.40nmol/L,FT3:2.50~9.82pmol/L),P<0.01。之后存活病人T3/FT3顺时性上升,到第五天仍低于正常参考值;死亡病人T3/FT3则进行性下降,T4/FT4也明显降低,与存活病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CU危重病人血清TH下降程度反映了病情危重程度,可作为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老年男性血清总睾酮、游离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的三个居委5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495人进行抽样调查,分别在2010年与2013年对同一人群测定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并将2010年与其对应的2013年测定的TT、FT、LH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在2010年和2013年均有有效数据齐全的共有368人中,这368人3年间TT的变化值(2013年水平减去2010年,下同)为(-0.58±5.32)nmol/L,FT变化值为(-0.15±71.00)pmol/L,LH变化值为(-2.96±14.96)mIU/m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0年睾酮低下组18人,3年间TT的变化值为(6.95±3.02)nmol/L,FT变化值为(46.86±51.35)pmol/L,LH变化值为(4.71±13.98)mIU/L;2010年睾酮正常组350人,到2013年TT的变化值为(-0.97±5.12)nmol/L,FT变化值为(-2.57±71.09)pmol/L,LH变化值为(-3.36±14.92)mIU/L。17人从2010年的睾酮低下水平,3年间的TT、FT、LH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5人从2010年的正常睾酮水平发展至2013年的睾酮低下水平,3年间的TT、FT、LH之间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年间的TT、FT、LH变化值与年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调查人群中,TT、FT、LH水平与年龄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TT在观察时间内,水平有上下波动的现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响老年男性睾酮水平的因素,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二氢睾酮合成受抑制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二氢睾酮(DHT)合成受抑制的SD大鼠模型,为研究DHT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将66只SD雄性大鼠分为5周龄(A组)24只,10周龄(B组)20只,58周龄(C组)22只.各周龄组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喂饲5α-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组,保列治剂量为4.5mg·KG-1·d-1.模型建立后4、10周分两次麻醉下抽取大鼠腔静脉血,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睾酮(T)、游离睾酮(FT)和DHT浓度.结果4周时模型实验组与对照组DHT浓度(ng/L)分别为A组46.55±15.69、165.21±55.40;B组50.42±16.76、104.71±59.29和C组56.08±9.50、109.93±53.48.10周模型时实验组与对照组DHT浓度(ng/L)为A组34.32±18.96、92.71±23.44;B组39.38±15.11、110.82±36.09和C组36.59±10.11、104.41±31.41.不同周龄大鼠4周、10周模型实验组均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T、FT差异无显著性(P>0.05).DHT浓度测定结果稳定.结论喂饲4.5 mg·kg-1·d-1的5α-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4周即可在不同周龄的SD大鼠中制成DHT合成受抑制的动物模型,喂饲保列治10周时模型同样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敲除雄激素受体 (AR)后雄性小鼠的泌尿生殖系统表型。 方法 采用Cre lox技术 ,雌性Flox AR小鼠与雄性ACTB Cre小鼠交配 ,PCR方法检测子代小鼠尾巴的基因型 ,筛选出AR敲除小鼠 5只 ,5只AR未被敲除的小鼠作为对照。比较 2组小鼠的泌尿生殖系统表型 ,测量肛门生殖器距离、睾丸重量、血清睾酮及雌二醇浓度。 结果 AR敲除 (ARKO)组小鼠肛门生殖器距离为 (0 .5± 0 .1)cm ,对照组为 (1.1± 0 .1)cm。ARKO组前列腺、精囊、附睾及球海绵体肌均缺如 ,睾丸显著缩小 ,重量 (0 .0 0 6± 0 .0 0 1) g ;对照组前列腺、精囊、附睾及球海绵体肌发育正常 ,睾丸重量为 (0 .0 86± 0 .0 0 2 ) g。ARKO组血清睾酮浓度 (0 .0 5 6± 0 .0 4 5 )nmol/L ,雌二醇浓度 (1390 .1± 2 94 .3) pmol/L ,对照组睾酮浓度 (0 .84 3± 0 .736 )nmol/L ;雌二醇浓度 (786 .2± 15 0 .8)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敲除雄激素受体后 ,小鼠前列腺、精囊、附睾及球海绵体肌缺如 ,睾丸缩小 ,雄激素水平降低 ,雌激素水平升高 ,提示AR在雄性小鼠泌尿生殖系统发生及雄激素水平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老年男性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双氢睾酮(DUT)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浓度,研究雄激素与增龄的关系。方法 129例45岁以上健康男性,可能有影响雄激素分泌的疾病和药物者已除外。按年龄分为4组。采用酶标免疫法测定T、FT、DHT和SHBG血清浓度。数据用SPSS软件包分析处理。结果 各年龄组之间,T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FT、DHT和SHBG的差别都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除了T(P>0.05),增龄与血清FT、DHT和SHBG浓度均明显相关(P<0.01)。结论 男性在中老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T浓度变化不明显,而FT和DHT浓度明显下降,SHBG浓度则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无、少精子症病人精浆中性激素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通过测定特发性无、少精子症病人精浆中的性激素水平 ,比较分析精浆性激素与无、少精子症的关系。 方法 :特发性无、少精子症男性各 5 0例 ,正常对照 5 0例。精液常规分析判断精子密度 ,化学发光技术测定精浆性激素水平。 结果 :特发性无、少精子症组黄体生成素 (LH)分别为 (5 .19± 0 .6 7)IU/L和 (4.77± 0 .6 8)IU/L ,与正常组 (2 .19± 0 .2 2 )IU/L相比 ,特发性无精子症组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特发性少精子症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卵泡刺激素 (FSH)分别为 (1.90± 0 .79)IU/L和 (2 .2 7± 0 .2 5 )IU/L ,与正常组 (1.6 1± 0 .14)IU/L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泌乳素 (PRL)分别为 (6 .2 5± 0 .34 )ng/ml和 (6 .33±0 .5 1)ng/ml,与正常组 (6 .36± 0 .32 )ng/ml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睾酮 (T)分别为 (1.5 1± 0 .12 )ng/ml和 (1.6 8± 0 .71)ng/ml,与正常组 (1.83± 0 .0 9)ng/ml相比 ,特发性无精子症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特发性少精子症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T/LH的比值分别为 0 .2 9± 0 .0 4和 0 .35± 0 .0 9,与对照组 0 .84± 0 .2 0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特发性无、少精子症病人 ,精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睾酮对雄性S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其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再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培养平滑肌细胞和贴壁法培养成纤维细胞,用四氮唑蓝(MTT)还原法观察对照组及睾酮10-8mol/L、10-7mol/L、10-6mol/L、10-5mol/L、10-4mol/L、10-3mol/L浓度组对海绵体组织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雄激素受体在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表达,10-5mol/L睾酮刺激可促进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MTT还原法测定分别为68100±2200和70200±1300(P<0.05);10-4mol/L睾酮刺激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MTT法测定A值为分别55000±1400和59100±1500(P<0.01);其他组作用不显著。结论: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存在雄激素受体,睾酮可经雄激素受体途径对阴茎海绵体组织细胞增殖的产生影响,不同浓度睾酮可促进或抑制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