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D44V6单克隆抗体,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观察。结果:70例胃癌中24例(34.3%)CD44V6阳性。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45.7%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的12.5%(X^2=11.24,P〈0.01);结论:提示CD44V6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44v6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SP(Streptavidin-Peroxidase)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44例不典型增生、16例原位癌和55例宫颈鳞癌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P<0.05);原位癌的阳性过度表达率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P <0.05);鳞癌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原位癌 (P <0.05)。CD44v6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CD44v6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与肿瘤浸润和转移相关;检测其表达既可作为早期癌变出现的指标,也可是判断宫颈鳞癌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4V6表达与乳癌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名单组化染色方法和微波抗原修复检测78例原发性乳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分别各病理因素和CD44V6表达与乳癌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55.1%,腋淋巴结阳性乳癌中的表达率为72.78%,明显高于阴性乳癌中CD44V6表达率32.4%,P〈0.01。CD44V6阳性乳癌患者的预后明显较阴性组差。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黏附因子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8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的新鲜标本检测CD44s和CD44v6,并应用免疫组化测定PCNAL1。结果 胃癌组CD44s的阳性率(62.1%,36/5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27.5%,11/40,P<0.01),且与PCNALI(P<0.05)有关。胃癌组CD44v6的阳性率(58.6%,34/58)高于良性病变组(32.5%,13/40,P<0.05),且与肿瘤部位(P<0.05)、淋巴结转移(P<0.05)及PCNALI(P<0.05)有关。CD44s与CD44v6表达在胃良性病变组(Rs=0.59,P<0.01)及胃癌组中(Rs=0.29,P<0.05)存在相关性。结论 CD44s和CD44v6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在胃癌中表达增强并和增殖活性有关,CD44v6与肿瘤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CD44v6在口腔鳞癌原发组织和转移组织中的表达,以期明确CD44v6在口腔鳞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评估染色强度和测算阳性染色细胞后统计分析。结果:CD44v6分子在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基底层、基底上层、棘层细胞胞膜表达;不同部位口腔粘膜上皮的阳性表达模式基本一致。在口腔鳞癌原发组织中,CD44v6表达减弱,表现为阳性反应产物形态的改变和CD44v6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正常组织(P<0.05)。口腔鳞癌转移组织中,只有肿瘤细胞表达CD44v6,CD44v6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少于其原发组织(P<0.05)。结论:CD44v6在口腔鳞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以下行调节(downregulation)的方式表达,CD44v6在口腔鳞癌的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CD44v6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了解其与鳞癌组织深发级、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32例口腔鳞癌和6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正常口腔结膜组织呈强阳性表达,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明显弱于正常组织,但高表达CD44V6的口腔鳞癌分化较差,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浸润、转换有关,但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CD_(44)在65例肺癌组织中各组织学类型的表达,并探讨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为71.7%(38/53例),12例小细胞肺癌中仅2例阳性。CD_(44)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16例鳞癌有7例阳性,17例腺癌有15例阳性,15例腺鳞癌有1例阳性,5例大细胞癌均阳性。经卡方检验Fishei精确概率法分析,小细胞癌与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之间和鳞癌与腺癌、大细胞癌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非小细胞肺癌伴肺门淋巴结转移者,CD_(44)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例鳞癌均阳性,4例大细胞癌中3例阳性,14例腺鳞癌场中6例阳性,10例腺癌中3例阳性。其中鳞癌和大细胞癌与肺门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结果提示:CD_(44)可作为区分肺癌组织学类型及肺门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新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CD44V4、nm23-H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胃癌CD44V6、nm23-H1阳性率分别炎61.4%和45.2%,伴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nm23-H1阳性率分别高于和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之间的失衡是导致胃癌淋巴转移机制之一,CD44V6、nm23-H1,可作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化 S A B C法检测下咽癌 65 例的 C D44 H、 C D44 V6、 E Cd 表达及癌组织内Ⅳ型胶原 (cⅣ) 的分布。结果表明, C D44 H、 C D44 V6、 E Cd 的表达及癌周 cⅣ 分布与肿瘤病理分级呈负 相关 ( P< 0.05); E Cd 的表达与下咽癌的临床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05);但与患者生存率无关。 C D44 H、 C D44 V6 、cⅣ分布与下咽癌的临床分级、肿瘤颈淋巴转移及生存率无明显关系( P> 0.05)。对 C D44 H、 C D44 V6、 E Cd 及cⅣ分布的相关分析表明,它们之间两两均呈正相关( P< 0.0004)。提示 C D44 H、 C D44 V6、 E Cd 在下咽癌侵袭中均有抑制肿瘤侵袭的作用,而且肿瘤恶性程度越高,侵袭性越强,分泌 cⅣ越多,癌组织内cⅣ的分布越不完整,基底膜缺损越严重,4 者均可作为判断下咽癌侵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84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CD44V6和nm23-H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CD44V6和nm23-H1阳性率分别为63.1%和48.8%。伴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和nm23-H1阳性率分别高于和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1),且二指标间呈负相关(P<0.01)。表明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之间的失衡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卵巢上皮性肿瘤CD_(44)V_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CD44 V6 表达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方法 ,检测 2 0例良性、10例交界性及 5 5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 CD44 V6 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1) CD44 V6 表达阳性率及强度随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进展而逐渐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P强 =0 .0 13) ;在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表达阳性率及强度均低于卵巢上皮性癌 (P=0 .0 0 0 ,P强 =0 .0 0 8)。(2 ) CD44 V6 的表达阳性率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腹水均无关 (P=0 .2 44 ,0 .0 72 ,0 .0 5 1) ;而表达强度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及腹水有关 (P强 =0 .0 0 4,0 .0 0 1,0 .0 2 5 ) ;表达阳性率及强度与病理类型、组织分化均无关 (P=0 .134,0 .2 31;P强 =0 .186 ,1.0 0 0 )。 (3) CD44 V6 的阳性表达与卵巢癌的预后有关 (P=0 .0 42 ) ,表达越强 ,预后越差。结论 :CD44 V6 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及转移密切相关。检测 CD44 V6 的表达有助于预测卵巢癌的进展程度、淋巴结转移趋势以及估计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44V6在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进行CD44V6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免疫组化的标记,并分析其与肺癌分期、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与P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高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检测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CD44V6和E-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CD44V6和E-cadherin(E-cad)在大肠癌生长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评价CD44V6和E-cad可否作为预测大肠癌转移和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1例大肠癌标本同时检测CD44V6和E-cad二种指标。结果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66.2%(47/7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0.01)。而在高分化大肠癌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大肠癌的表达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E-cad阴性者生存率要低于E-cad阳性者。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Dukes分期高死亡相对危险度为相应较低病人的1.30倍、E-cad阳性病人的死亡相对危险为相应阴性病人的0.76倍。结论 CD44V6和E-cad在肿瘤细胞的分化及肿瘤的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D44V6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而E-cad的表达则对患者有保护趋势,这可为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Expression of CD44V6 and PCNA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4 variant 6 (CD(44)V6)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n ocul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Methods Streptavidin-biotin complex (SABC)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CD(44V6)and PCNA in 35 cases of ocul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20 cases of papillomas, and 11 cases of normal eyelid tissue.Results The CD(44V6)positive rate was 62.9% (22/35) in ocul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15.0% (3/20) in papillomas, but not detectable in the 11 cases of normal eyelid tissue.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CD(44V6)in ocul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benign tumors (χ[2=11.57, P<0.01)or control tissue (P=0.001), and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CD(44V6)in metastas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without metastasis (P=0.049). PCNA labeling indexes (PI) in tumors with CD(44V6)ex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t=20.21, P<0.01). Conclusions Overexpression of CD(44V6)is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ress and metastasis of ocul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CD(44V6)protein positive staining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PI. CD(44V6)and PCNA are useful for evaluating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6.
CD44变异体V6、V7/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D44V6、V7/8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观察CD44V6、V7/8在7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转移吉中的表达。结果 在肺癌中CD44V6、V7=8表达鳞癌欧于腺癌;在正常肺组织中无表达。淋巴结转移病便中CD44V633/36(91%)表达阳性,在25例转移淋巴结中24例表达阳性(96%)。CD44V6在Ⅲ ̄Ⅳ期患者表达高于Ⅰ ̄Ⅱ期患者。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抑制剂TIMP1、TIMP2在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3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CD44V6、MMP2、MMP9、TIMP1及TIMP2的蛋白表达。43例均随访或追观3年以上。结果43例NSCLC的CD44V6阳性表达率65.1%(28/43),15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阳性表达13.3%(2/4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鳞癌组织的CD44V6阳性率85.7%(18/21),肺腺癌组织阳性度45.5%(10/2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Ⅲ期和Ⅰ期之间CD44V6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的CD44V6表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P<0.05);CD44V6高表与患者3年生存期成负相关(P<0.05),但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参数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MMP2、MMP9、TIMP1及TIMP2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1%、74.4%、55.8%及60.5%)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分别为27.7%、26.7%、20.0%、及26.7%)(P<0.01或P<0.05);腺癌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90.9%)显著高于鳞癌(57.1%,P<0.05);MMP2、MMP9的表达随着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有增高趋势;而TIMPl、TIMP2的阳性表达则呈下降趋势。MMP2、MMP9、TIMP1及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3年生存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临床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CD44V6、MMP2、MMP9、TIMPl及TIMP2的过度表达与NSCLC的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估NSCLC的进展及预测其转移潜能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E-钙粘素(E-CD)、CD44V6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58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标本和25例正常食癌组织应用SP法检测E-CD和CD44V6的表达,对其中42例进行了术后3年随访。结果 E-CD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癌患者癌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有关(P〈0.01),与食管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E-CD表达阳性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4.12%、88.24%和58.82‰阴性组分别为83.81%、56.00%和12.00%(P〈0.01);CD44V6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食管鳞癌患者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有关(P〈0.01),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分期有关(P〈0.05),CD44V6表达阳性存活率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60.00%和16.67%,阴性组分别为100%、91.67%和66.68%(P〈0.01)。结论 E-CD和CD44V6表达与食管癌转移、预后密切相关,且该两项指标表达方式相反;当E-CD阴性、CD44V6阳性时,可能说明患者预后差,有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19.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胃癌1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20例、胃粘膜腺体不典型增生26例中CD44V6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表达阳性率为72.5%(87/120)、正常胃粘膜为阴性、胃粘膜腺体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局限于基底细胞呈灶性表达。随临床病理分级升高,CD44V6表达增加,其Ⅰ、Ⅱ、Ⅲ级CD44V6阳性率分别为33.3%、65.4%、80.7%(P<0.05)。随临床分期升高,CD44V6表达增高,但各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4V6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89.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6.4%)(P<0.05)。结论:CD44V6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其转移呈密切相关性,CD44V6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指标,对其选择恰当的综合治疗方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