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但其他脏腑功能失调亦可累及肺,而出现咳嗽.正如<素问·咳论>日:"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一症虽多责之于肺,但却不止于肺.咳嗽多喉痒而咳,顽固难治者,在临床中用调肝之法其效甚佳.  相似文献   

2.
咳嗽是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的一种症状.多见于肺脏疾病,为临床的常见病,秋冬两节多发,肺咳以往多称咳嗽,单名咳或嗽.然咳嗽为肺系病变最常见的症状,他脏疾病亦可影响到肺而伴见咳嗽.肺咳指因外邪犯肺,或痰浊内蕴,使肺失清肃而肺气上逆,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疾病.暴咳为肺咳之新起,病程短暂者.暴咳多由风寒燥热等外邪袭肺,使肺失宣降,出现以新起咳嗽为主症的肺脏急性非特异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咳嗽是由外感、内伤多种病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发出咳声、咳吐痰液。其既可以作为多种肺系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共有症状而出现,又可视为一个独立疾病。中医虽有"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之说,但纵观  相似文献   

4.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有外感,内伤两类.<素问·咳论篇>专题论咳嗽,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并描述了不同的症候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说明五脏六腑之咳,不外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和证候特征对五脏六腑咳嗽进行辨证施治,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故称之为咳嗽。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症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黄帝内经》对咳嗽的阐述颇详,如《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咳嗽是由肺系受病,  相似文献   

6.
咳嗽为呼吸系统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咳嗽既可以由肺脏本身疾病引起,又可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气上逆而致。《素问·咳论篇》中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的发生虽主要关于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咳嗽咳嗽是一个常见症状,古人曾将有声无痰的,称为咳;有痰无声的,称为嗽。但在临床绝大部分都表现为既有痰、又有声,故咳与嗽常常合称。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中医认为,肺的生理特性是"宣发肃降",即肺气要保持着宣通发散、清肃下降的状态方为正常。无论何种因素的影响,肺气一旦壅塞不宣,或不降反上逆,就会发生咳嗽或喘促的症状。因此,古人有"肺如钟,撞则  相似文献   

8.
张广政  高霖 《西部医学》2015,46(6):62-62
<正>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也是呼吸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素问·咳论》中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示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咳嗽。明代医家李中梓提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理论,提示痰湿蕴肺型咳嗽的治疗方向。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77例痰湿蕴肺型咳嗽患者,其中41例从脾论治,以健  相似文献   

9.
<正>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急起者易治,久咳者难疗。咳嗽虽为肺失宣肃所致,但其成因不一,故《素问·咳论》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中医强调人体是统一的整体,脏腑相互关联,一脏病变可传及它脏。"五脏咳"指五脏六腑病变,均可传及于肺,均可导致肺宣发肃降失调,发为咳嗽,五脏可致  相似文献   

10.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生,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此病分为内伤咳嗽和外感咳嗽,在我们东北冬季尤以风寒咳嗽为主,张景岳就曾有"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等语.笔者在此对外感风寒咳嗽的治疗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1.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病征之一,然临床中不能见咳止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指出咳嗽与五脏六腑均相关。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气火循经上扰于肺,肺失肃降,发生咳嗽;脾为肺金之母,脾不布津,肺失濡养;或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上渍于肺,痰湿阻肺,壅塞气道,肺气不宣,而致咳等。揭示了咳嗽虽是肺系病变而各脏腑病变均可累及肺系而致咳嗽的理论,体现中医整体观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咳嗽是许多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症状,祖国医学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因此,对待咳嗽患者,应分别情况治疗,不可单以镇咳药"对症处理".常见的咳嗽有:(一)伤风咳嗽.人们伤风受凉后,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急剧收缩,局部因暂时贫  相似文献   

13.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有外感,内伤两类。《素问·咳论篇》专题论咳嗽,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并描述了不同的症候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说明五脏六腑之咳,不外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和证候特征对五脏六腑咳嗽进行辨证施治,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从食积论治小儿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主要病位在肺,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肺为咳";<灵枢·经脉>言:"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皆提出咳嗽是肺的病变.临证咳嗽多从肺论治,小儿咳嗽治以宣肺止咳之品亦多可收效.  相似文献   

15.
咳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一种容易缠绵难愈的多发病,从中医角度看,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它既是独立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在西医学中,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等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者[1].分析其病因病机,则不仅仅是肺系脏器发生病交,《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其治疗不管用何种方法,都不是见咳止咳,而是治病求其本,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试述《金匮要略》中治肺止咳方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内经》指出了咳嗽的病因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外因是外感风寒,由皮毛而入,合于肺而为病,所谓"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素问·咳论篇》).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论治外感后顽固性咳嗽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感后咳嗽属于中医学"咳嗽"的范畴,既是独立的病证,又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但部分患者迁延不愈,长期喉痒咳痰,应用常规治疗或抗生素效果不佳,有时治疗颇为棘手.重者可影响工作及生活.自2004年12月,笔者运用止嗽散化裁治疗外感咳嗽40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咳嗽病因宗<景岳全书>多以外感和内伤分类.外感六淫致咳,常以风寒、风热、燥邪等分证,唯独未把"风邪犯肺"作为独立的病因、病机予以辨识.后世医家也未重视"风咳",致使风咳症状常被"隐身"于风寒和风热等证候之中.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不离乎肺而不止于肺。作者有感于学习和临床实践过程中脾胃对咳嗽发生发展的重要性,今从脾胃方面探讨咳嗽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与肺关系密切,肝升肺降,调畅气血,朱佳教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认为咳嗽久治不愈,可从"肝咳"论治,采用疏肝理肺法,往往收获良效。该文系统阐释"肝咳"的发病机制,总结朱佳教授理肺疏肝法治疗"肝咳"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