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制订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手术室巡回护士护理工作程序表,观察手术室巡回护士护理工作程序表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中的应用效果,实现巡回护士工作程序化。方法选取2015年6~10月在本院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其中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表( A组)运用自行设计的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表实施手术配合,并总结实施经验,同时与传统方法配合的手术30例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护理质量评价,以及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手术室护士长及护理质控小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A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护理质量评价,以及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工作程序表,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实现了手术护理配合有序、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孙青丽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8):3268-3271
目的探讨巡回护士工作程序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以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应用常规护理的5545台手术作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应用巡回护士工作程序的5732台手术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综合考虑护理人员、病房环境、医用物品、医疗器械及护理方法等五个方面的因素,针对其中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因素制定相应措施,细化量化巡回护士工作,制定巡回护士工作程序并实施。比较两组第一台手术准时率、巡回护士在位率、手术护理质量、工作缺陷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第一台手术准时率、巡回护士在位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工作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护理质量,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围术期及患者术后感受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能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术中巡回护士外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手术室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确定以"降低术中巡回护士外出率"为主题,随机抽取180台择期手术巡回护士术中外出原因进行分析,观察并比较两组巡回护士外出率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术中外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综合素质得分和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降低巡回护士术中外出率,促进医护间相互协作和默契程度,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表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手术工作特点,设计工作程序表,实现巡回护士工作程序化.方法 根据手术工作的时间顺序、手术过程的轻重缓急和护士的职责要求,将工作进行重新设计、整合、排序,绘制成表.结果利用工作程序表实施程序化管理后,物品准备完好率与术中护士在位率均显著增加;医生、护士对物品准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满意率均显著提高;消除了不同工作年资护士手术过程发生工作缺陷既往存在的差异.结论 应用工作程序表,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实现了手术护理配合有序、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巡回护士标准作业程序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手术护理工作环节、步骤和内容将手术前准备内容、手中安全措施的落实、术后仪器、设备的整理,调查、分析找出影响手术安全管理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设计巡回护士安全管理标准流程,并与改进前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应用巡回护士标准作业程序后第1台手术准时开台率和巡回护士在位率高于实施前,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工作缺陷的发生少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巡回护士标准作业程序是一种高效、优质、安全的作业流程,降低手术护理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邱秀英 《全科护理》2014,(13):1218-121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相对专科化分组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护士分成3个小组,相对固定护士配合专科手术,对分组管理前后手术医生满意度及护士专科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分组管理后,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工作考核成绩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对专科分组管理模式,提高了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张琳娟  梅娜  肖娟  辛霞 《全科护理》2013,(16):1513-1515
[目的]总结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方法]针对手术室工作特点,确定不同服务群体,制订优质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措施,加强人性化管理,不断持续改进。[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外科医生、手术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提高(P〈0.05);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巡回护士术前访视、术后整理工作质量考评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器械护士物品准备、手术配合、术后处理质量考评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对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室护理情况以及78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模式,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实施FMEA,比较FMEA实施前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情况。结果FMEA实施后体位相关并发症、手术感染、锐器损伤、手术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外科手消毒不规范、医护患沟通不足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FMEA实施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完善的科室绩效考核体制,以综合指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评价,使考核更全面、更科学。方法:以SMART原则和科室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绩效考核方案满意度调查问卷及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洗手工作质量、消毒隔离管理等各项手术室质量控制考核指标来衡量考核方案的有效性,并对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士临床工作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绩效考核方案实施以来,护理人员对绩效方案满意度有原来的79%提升为95%,绩效考核实施后科室不良事件由原来的117例下降至35例,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洗手护士工作质量、消毒管理质量、输血管理质量、手卫生管理质量评价、文书书写质量、压疮质量评价、坠床质量评价、标本管理质量评价、仪器设备管理质量评价的评分均得到提升(均P 0.05);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士个工作质量满意度的评分提升(均P 0.05)。结论:SMART原则下绩效的制定,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得到降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明显提升,大大提高了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效果。方法: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工作岗位类别、级别的设置,修订岗位说明书,岗位竞聘与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工作态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体制,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并轨管理。结果: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后,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及护士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手术室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可有效地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以来在手术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管理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护理安全管理后手术室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管理以及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管理后护理质量安全评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管理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控制手术室护理中危险因素,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引入磁性护理管理理念以提高手术室医护满意度的实践效果。方法在手术室引入磁性护理管理理念,包括建立多渠道共享治理,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优化薪酬结构,支持职业发展及建立支持性人文环境。通过问卷调查管理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感、医师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磁性护理管理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及自我效能得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性护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可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提高医师对手术室环境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形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按照"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工作原则,加强手术室科学管理,改善手术室护理服务,观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手术室护士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各项观察指标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手术室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徐少珍 《全科护理》2013,(33):3130-3131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护士工作中的作用.[方法]细化器械护士工作流程,将执行程序和评价效果贯穿于器械护士工作中.[结果]器械护士工作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1.6%上升到95.2%,医生的满意度由82.3%上升到96.7%.[结论]采取手术室器械护士实施程序化管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增加了医生满意度,程序化管理有利于避免差错事故,让年轻护士明显缩短了工作适应期,管理更加有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特点,设计巡回班的工作程序,实现静脉药物配置工作程序化。方法根据静脉药物配置工作流程和护士的职责要求并结合现状,将护理工作进行重新设计、整合、排序,尤其重点设计巡回班护士的工作流程。结果设计巡回班护士工作流程并实施程序化管理后,对参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协助加药的外来临床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操作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物品准备率、护士与药师之间的工作效率、满意率均显著增加。结论巡回班的设计与应用有效地提高静脉药物配置护理的工作质量,实现了静脉药物配置护理安全、有序、高效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在基层医院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法。主要包括确定管理小组,组织全员培训、塑造良好形象;紧密结合病房护士,实施术前访视;注重患者家属需求;在术中注重安全、舒适的“人性化”护理;做好术后随访,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实施后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84%提高到96.5%。认为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不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对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拟行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或洗手护士按照常规术前访视流程进行;干预组使用规范化、标准化的术前访视程序,由手术室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专职护士负责实施。术前1 d和入室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术后2~3 d分别进行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评价。结果:入室后干预组SAS和SD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舒张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系统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术前访视模式能有效缓解术前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促进手术平稳进行,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组岗位管理,以期加强手术室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稳定和发展手术室护士队伍,调动手术室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手术室护理科学管理水平。方法:以我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为切入点,对手术室全体护士进行分组岗位管理,在岗位设置、人力配置、护士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科学实践与探索。结果:实施分组岗位管理后,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及医生对分组岗位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手术室实行护士分组岗位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而且可以增加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自律性,激励护士服务临床一线,更好地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化服务路径在提高特需病房护理工作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病人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前的不同时段设计服务路径表,护士根据路径表的内容对病人实施程序化和标准化的责任制护理。比较实施优化服务路径前后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服务路径后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士知识技能、护理服务、信息化管理的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服务路径可使护理工作循序渐进、程序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前瞻性利用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预防腔镜肾切除术后感染。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接受腔镜肾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管理,并与实施传统手术配合的患者进行比较。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手术医生对护士、患者对护士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医生和患者对护士工作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能有效降低腔镜肾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感染控制较好,患者康复快,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均较高,其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